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某一天
天而生也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肾  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命门 B.脑 C.五脏 D.六腑 E.经络  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  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  D.《医学纲目》 E.《千金要方》  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  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  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三)D型题  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  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  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  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  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  (四)X型题  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  3.温病学理论源于:  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  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  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  A. 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7.中医的“证”包括: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  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  二、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 和 。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 代医家 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 、 、 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7.中医学包括 、 、 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 、 、 、 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 、昼 、夕 、夜 。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 为主宰, 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 以及 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 、 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 精为 ,气为 ,神为 。  三、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 )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 )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 9.五脏一体观 10.形神一体观  五、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  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试 题 答 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A 3.B 4.C 5.D 6.E 7.A 8.A 9.C 10.D  11.C 12.D 13.B 14.A 15.B 16.D 17.A 18.E 19.D 20.B  21.C 22.A 23.C 24.D 25.D  (二)B型题  1.D 2.C 3.E 4.B 5.C 6.A 7.C 8.A 9.B  (三)D型题  1.DE 2.AC 3.CE  (四)X型题  1.BCDE 2.BC 3.CDE 4.ABCD 5.BCD 6.ABCDE 7.BCDE 8.BCDE  二、填空题  1.《黄帝内经》  2.《脉经》  3.《伤寒论》《金匮要略》  4.隋 巢元方  5.《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6.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7.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预防医学 中医临床医学  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9.慧 安 加 甚  10.辨证论治  11.心 五脏 自然界 社会环境  12.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13.基础 动力 主宰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名词术词解释  1.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  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  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必依附于形而存在。

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的感受如何?

动员令
花为媒
近代中国科学中医药学目的不仅仅在消灭中医药学,更在切底铲中医药学之根。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的重点

张辉
明王之治
这个大体上会是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部分基本概念、相互转化,脏腑功能也会考,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生理功能,五行学说概念、属性归类表的内容、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必考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病因学的基本概念、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发病的概念、基本原理、病机的概念、基本病机阴阳失调的概念、病因、各证型关系,基本防治原则,这个是我们学校的,但具体因学校而异吧。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精)

朱门怨
剑王子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三年五年158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难经》E.《左传》答案:1.E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D.辨证论治E.以上都不是答案:2.B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4.E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答案:5.C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A.五脏B.六腑C.经络D.命门E.脑答案:6.A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D.E.

考研中医综合有什么题型

在舆
藏金于山
中医综合都是选择题,题型有以下三种,在这里才思老师为你解答 一下。A型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B型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总分一共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参考书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

大学专业是英语能考研到中医基础理论吗

假道于仁
傅说得之
不搭边的两个专业,就是能考有什么用哪?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研辅导班有哪些?这个专业好考吗?

下泉
道德于此
基础类的专业相对与临床这样的专业肯定要好考很多

2015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习题集

執競
龙女
绿网先锋考试网的题库(在线考试)的试题总量在2014年1月已经突破6000道试题,每月还在不断增加。题库的具体目录如下:1.真题测试·2011~2014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2011~2014相关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2.学科练习·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伤寒·金匮要略·温病·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医务人员行为规范试题·医技人员行为规范试题·中医内科常见急症、西医相关诊断3.最后冲刺·2015年中医内科学冲刺试题一及答案(上午) 基础知识 相关知识·2015年中医内科学冲刺试题一及答案(下午) 专业知识 实践能力·2015年中医内科学冲刺试题二及答案(上午) 基础知识 相关知识·2015年中医内科学冲刺试题二及答案(下午) 专业知识 实践能力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综合笔试

去兵
心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八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号《医师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对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2005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医学综合笔试部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06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部分)。2006年2月,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颁布了2006年版中医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在突出中医、突出临床、突出基本知识的原则下,合理删减了部分考试科目,同时合理扩展了各考试科目的知识范围。本次大纲修订在突出中医、突出临床、突出基础知识的原则下,合理删减了部分考试科目(中医不考人解,生理,病理之类的了),将中医经典著作内容纳入了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范围之中,将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等科目纳入了考试范围,将针灸学纳入了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范围,同时合理扩展了各考试科目的知识范围。大纲是考试的命题依据,格式分为单元、细目、要点,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反映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基本要求。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范围为:1)中医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医类别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包括A1型题、A2型题、B1型题。A1型题是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型题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B1型题是标准配伍题。(1)A型题:又称最佳选择题或单项选择题。每道试题由一个题干(即问题)与A、B、C、D、E 5个备选答案(即选项)组成,题干在前,5个备选答案在后。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择(即正确答案),其余4项为干扰答案。答题时,须按题干要求,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A型题采用为A1型题、A2型题2种题型。A1型题:题干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或为叙述式,或为否定式。答题时,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项,作为正确答案。例1.治疗下痢,属“通因通用”法的方剂是 答案:DA.葛根黄芩黄连汤B.大承气汤C.白头翁汤D.芍药汤E.黄连解毒汤A2型题:以1个简要的病例作为题干,后面是与题干有关的A、B、C、D、E共5个备选答案。答题时,要求从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例2.患者下痢不止,色暗不鲜,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小便短赤,舌苔淡白,脉沉迟。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答案:CA.白头翁汤B.木香槟榔丸C.桃花汤D.四神丸E.真人养脏汤(2)B型题:又称配伍题,采用B1型题。B1型题:每道试题由A、B、C、D、E 5个备选答案与2个或2个以上的题干组成,5个备选答案在前,题干在后。答题时,要求为每个题干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以1次也不选用。为了试卷的规范化及分数计算的统一性,命题时要求B1型题一律用2个题干。例5.A.午后发热B.傍晚发热C.潮热骨蒸D.身热夜甚E.夜热早凉1.清骨散证的热型是 答案:C2.清营汤证的热型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