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央民族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二合一
再接再厉
http://yz.kaoyan.com/cun/ 这个上面什么都有 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的招生简章在哪

六度
纤秾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的招生简章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报考条件: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7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7年9月1日),且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至少两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的同意。部分院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详见招生专业目录。二、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1、网报日期:2016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2、网上预报名时间:2016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3、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请考生仔细阅读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的网上公告或通知,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4、现场确认:11月10日-12日,考生办理现场确认手续。考生本人须到选定的报考点确认报考信息和拍摄电子照片。报考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的考生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时必须选择“中央民族大学”为报考点,到中央民族大学参加现场确认和考试。5、2017年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三、初试1、打印准考证。2016年12月15日至12月2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2、初试时间及科目2016年12月24日至12月25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具体另行通知(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的业务课二)。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四、复试1、复试预计于2017年4月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2、实行差额复试,考试方式一般为面试+笔试。3、同等学力考生、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于2017年9月1日前可毕业本科生在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4、复试时将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同时对考生的思想品德表现进行考查。五、录取在教育部招生政策的指导下,综合考虑考生的思想品德表现、考试成绩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择优录取。录取为“非定向就业”类的考生必须将档案转入学校;录取为“定向就业”类的考生需签订定向就业三方协议。六、学费、学制与奖助制度学术型研究生学费标准:学费8000元/年。学费按学年交纳。学术型研究生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学校将按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实施奖助制度。七、其他说明1、我校以下专业(专业代码0304开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政治学等专业,属“法学”学科门类,所授学位为“法学”硕士学位,复试时执行“法学”类分数线。2、关于民族语文答卷。仅限藏学研究院、蒙古语言文学系、朝鲜语言文学系、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和哈萨克语言文学系的初试业务课(除政治、外语以外的其他初试科目)使用民族语文答卷。3、关于“双少”报考。“双少”考生指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在职考生。如欲以“双少”分数线(即国家公布分数线中“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线)参加复试,网报时必须选择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定向就业单位以报考时填写为准,不得更改。4、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的招生简章另行公布。5、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考题。6、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7、在整个招生过程中及入学后,我校将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多次审查,对不符合规定和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8、其他未尽事宜可参考教育部发布的相关通知及我校研究生院网页的有关内容。如我校公布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八、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邮编:100081联系部门: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传真:010-68932544

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橙路
角弓
一、报考条件: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7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7年9月1日),且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至少两篇与报考 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的同意。部分院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详见招生专业目录。二、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1、网报日期:2016年10月10日—31日 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2、网上预报名时间:2016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3、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请考生仔细阅读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的网上公告或通知,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4、现场确认::11月10日-12日,考生办理现场确认手续。考生本人须到选定的报考点确认报考信息和拍摄电子照片。报考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的考生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时必须选择“中央民族大学”为报考点,到中央民族大学参加现场确认和考试。5、2017年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你不要管2017你看一下那个*月*日应该就在2018年的几月几日左右,不会差多少。

紧急!关于报考中央民族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

一手一足
编舟记
有文学方向二外可以法语 日语 俄语等人选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面10月份报名报名过程中会列出考研点 你选择就可以了 到时候不在本校学校应该会组织车送你们去等路该学校的研究生院主页 在招生工作下面的专业目录和参考书目里面查询详细的考试方向 专业目录 参考书目 招生人数等

我想考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有什么要求?

小康
薛瑄
: 大概考那些书呢? 具体写一下书名,和作者 另外我是学艺术的 有困难吗? : 还有我是山东的艺术本科生 ,考中央民族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有困难吗? 回答: 考的书你看看中央民院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里有没有,一般都有的。这个和你的专业没多大关系哈,关键看你复习的怎样,最后考的成绩怎样。。 : 需不需要找老师辅导一下,还有我是大一的,很喜欢历史,想考一下历史目前招生简章还没出来,一般学校要到8月左右才出来!你还是要经常关注你要报考的院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不过你可以去你所要报考的院校研究生网站看看去年的招生简章,但是每年会有区别的。

中央民族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打屁股
双瞳
这个建议你参考一下他们的招生简章吧,招生简章上明确写着报考的条件,还有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等相关信息,别人间接告诉你的东西都和招生简章有出入,所以最权威的还是参考招生简章。《全国各招生单位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你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就可以。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代码是045300还是050180啊,究竟属于文学类还是教育学类?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釜山行
壁观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代码是045300,它是属于教育学类的。是统一标准的。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所整合设立的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属于教育学类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扩展资料: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 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方向

生之欲
贝索罗
汉语言文学可报考如下专业: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等专业,其中前四个属于语言类,后三个属于文学类。 文学类是很多人都会做的选择,但是考的人多,竞争压力会很大。而且往往是考文学类的会被调剂到语言类。 语言类中对外汉语比较热门,但实际上是比较难找工作的。古代汉语算是冷门,但冷门往往更佳,少了竞争,如果是少数民族考的话更有优势。 汉语言文学排名情况: 1 北京大学 2 复旦大学 3 北京师范大学 4 南京大学 5 浙江大学 6 北京语言大学 7 武汉大学 8 南京师范大学 9 华东师范大学 10山东大学 11 暨南大学 12 华中师范大学 13 中山大学 14 四川大学 15 福建师范大学 16 南开大学 17 中央民族大学 18 中国人民大学 19 清华大学 20 厦门大学 21 湖南师范大学 22 湖北大学 23 上海师范大学 24 陕西师范大学 25 苏州大学 B+等(29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宁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 B等(29个):湖北师范学院、郑州大学、汕头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广西民族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鲁东大学、扬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湖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漳州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考研科目?

竖子请曰
几维鸟
  汉语言文学考研科目:英语、政治是必考科目。专业科目得看自己报考的方向和学校的规定,选择考试科目。  一、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它的起源,它的兴盛与发展,也就是研究汉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现代汉语建立于古代汉语的基础之上,又是当代中国人思维、交流和表达的主要工具,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的构成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也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汉语言文字学就业前景  汉语言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中最值得炫耀的瑰宝,它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从现实的角度看,汉语言文字学的应用范围不是很广,但该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广阔,适应能力强,尤其在文化界大有用武之地。如果从实用的角度,可以说,目前相对最为实用的应该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下面的“汉语信息处理”,这是一个很有前途,也较有“钱”图的专业。  该专业由于本身的替代性比较强,缺乏独有的专业技能壁垒,近年来就业困难比较突出。但是,如果平时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仍然能够找到不少的突破点。  三、汉语言文字学就业方向  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汉语言文字学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对内对外汉语教学、出版、编辑等工作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媒体管理等工作。  四、汉语言文字学课程设置  (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主要课程名称:第一外国语、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马列经典著作选读(语言学)、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现代汉语研究引论、古代汉语研究引论、语言调查、汉语语法学、汉语语义学、汉语语用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用研究、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五、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  01方言  02汉语史  03现代汉语  04国学与语文传播    推荐院校: 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点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 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 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