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小学教师如何投稿麻烦告诉我

劇場版
大搬家
当前撰写论文成为每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评价老师的工作业绩需要论文,评定职称也需要论文,评定各种荣誉称号也需要论文这块黄金招牌。今年深受学生爱戴上海交通大学晏宏才老师就是因为没有论文发表至死(57岁)也没有评上教授。可见论文对于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能够使您的作品变成“铅字”呢?首先,注意搜集各种报刊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一、尽可能多的订阅、阅读报刊,掌握各种报刊的最新动态。二、注意积累各种报纸版面的剪报、掌握版面的内容。 投稿前首先要对报刊杂志进行研究,研究版面、栏目的设计及出版日期等,看一看有哪些栏目跟自己所撰写的文章比较适合,“有的放矢”才能够提高投稿的命中率。有些教育杂志理论性比较强,如《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历史教学》等;有些杂志则比较接近实践,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如《山东教育》、《河北教育》、《教师教育》、《小学青年教师》《中小学教学研究》等;有些杂志则界于两者之间,既有理论性的指导,又有实践性的交流,如《现代教育研究》、《教育科学与研究》等。还有一些报纸主要面对的是广大的学生如《中学生》、《现代教育导报》、《中学生物理报》、《语文报》、《学英语》等,投稿这类报纸就要注意语言书写的对象,不能学术性太强。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就有一些本来与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离得比较远的杂志在逐渐地走近课堂、走近教师。这,无疑又给我们提供了的机会和舞台。其次,要讲究一些投稿的策略。不能够“一稿多投”几乎是每个参与写作的人都知道的规范,但我们如果紧紧盯着一家杂志,等三个月过后再听消息,可能本来很新的观点已经是“过眼黄花”了。掌握投稿的策略是必要的,这里的“多”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1、“多层次”投老师们如果有一篇自己感觉还比较满意的文章,可以分别找不同层次的教育杂志来投。级别高一点的可以找国家级的、省级的杂志,如《人民教育》、《班主任》、《山东教育》等;接下来是地方性的、内部的教育杂志,如《课改通讯》、《教改与科研》、《现代教育导报》等;最后还可以联系区级的教育刊物,如我们比熟悉的《高青教育》等。 2、“多方位”投传统的投稿方式是把文字稿本装在信封里一寄了事。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电脑、网络的使用为投稿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如果你能够在投文字稿的同时再发出一份电子文本,不仅可以为编辑省却文字输入的辛劳,或许还可以为你的稿件增添一份成功的可能。 3、“多回合”投有些稿件寄出以后可能就石沉大海了,这时你不要灰心,经历一次失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够品味失败的滋味。换一份杂志,或者修改一下以后再投寄到同一家杂志社,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跟杂志社的编辑打个电话联系一下,以加深他们对你稿件的印象。几个回合下来,你的文章说不定就发表了。这里,一个“回合”一般是三个月左右时间。 另外,投稿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投机”。比如有些稿件你可以直接寄给执行主编。如果文章确实很精彩,发表的机会就增大了。比如,可以适当地唱一些“反调”。听惯了一种声音,你与众不同的观点可能就是最有吸引力的。比如,可以找写文章比较有名的一些人当你的“文托”,为你的文章作一些推荐和润色。比如,可以在他人都忙着准备考试的学期结束前和休闲的假期里积极地向杂志社投稿。 写文章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文章的质量本身和个人内心的充盈、坚持是成功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当你寄出的文章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任何回音时,不要消沉,不要气馁,继续坚持,鲜花一定会盛开在你不经意的回眸间。后记:这是本人在聆听了前辈的指导、访谈了多位投稿命中率较高的老师以及融合了自己的一些个人感受后整理出来的一些建议,不一定句句都是真理,但非常真实。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征稿吗

不以羿资
惮赫千里
征稿。《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是华东师大编辑出版的一份外语类国家级(全国核心期刊)刊物[我曾在该刊发表过两篇] ,该刊物对文章的要求比较高,要想发表文章一定要有一定的分量。投投看,只要有恒心说不定很快就会有文章发表的!祝你顺利!

教育研究怎样投稿?

雪椰
告亲夫
《教育研究》是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1979年创刊,初为双月刊,1981年改为月刊,至2007年5月共已出版328期。现任编委会主任朱小蔓,主编高宝立。投稿邮箱是:jyyjbjbu@163.com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投稿须知

閟宮
且方将化
e deaf appreciate hearing, only the blind realize the manifold blessings that lie in sight.

给省级教育类报刊杂志投稿

两秒钟
象数
  教育类报刊杂志投稿地址:  报纸类  《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whzkwx@sohu.cn www.jyb.com.cn  《考试报》:海南海口五公祠后路14号 571100  《中学生学习报》:河南郑州工人第一新村 450000  zxsbs@public.zz.ha.cn  《学习报》:山西太原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www.xuexibao.com  《中学生理化报》湖南长沙左家垅桃花坪1号 410012  《学习方法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中学生科学报》:北京海淀北洼路43号 100036  zxs200112@sohu.com www.bestinfo.ac.cn/bsli-zjkx/  《中国中学生报》: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007@ccppg.com.cn www.ccppg.com.cn  《教师报》:陕西西安药王洞119号 710003  ctwnews@peoplemail.com.cn  《教育导报》:四川成都陕西街26号 610041  http://newa.swww.com.cn/jydb  《教育时报》: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  jysb@shuren100.com www.shuren100.com  《中国教育时讯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chinababy@email.com.cn  《德育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dybzhp@263.net  《教育信息报》:浙江杭州文三路求智巷5号 310012  jyxxb@sohu.com  《现代教育报》:北京海淀北三环西路11号 100088  bjjy@263.net  杂志类  《上海教育》: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ecation@sina.com  《人民教育》: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www.rmjy.com.cn  《班主任》:北京北四环东95号 100101  www.banzhuren.com  《班主任之友》:湖北武汉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bzrzy@hubei.e.cn  《现代中小学教育》: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zxxjy@eneu.e.cn  《教育探索》:黑龙江哈尔滨南岗中兴街19号 150080  info@exploree.com www.exploree.com  《素质教育》:北京9666信箱 100086  rdsziy@263.net  《高中生》:湖南长沙彭家井11号 410008  gzszz@sina.com  《中学生》: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zxszz@mail.china.com  《成才之路》:黑龙江哈尔滨太平区南直路和平小区35楼 150056  cczl@public.hr.hl.cn www.china-cczl.com  《中小学管理》:北京西城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zhxxg@263.net.cn  《教育文汇》:安徽合肥屯溪路435号省人大联合楼8楼 230022  jywenhui@263.net  《教师博览》: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jsblbjb@sohu.com  《教育科学研究》:北京朝阳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esr203@sina.com  《考试》:北京永安路106号 100050  gmkaoshi@china.com www.gmdaily.com.cn  《现代技术教育》:北京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100084  xdjyjs@mail.tsinghua.e.cn  www.tsinghua.e.cn/chn/cbw/index.htm  《教育仪器与实验》: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5号 100080  bjb@eeri.e.cn  《招生考试通讯》:辽宁沈阳和平区北区马路37号 110002  zktx@syzsks.com www.syzsks.com  《课程 教材 教法》: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www.pep.com.cn  《高考》:辽宁长春建设路43号 130061  sj130@163.com  《教学与研究》: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jiaoyuyan@263.net  《数理化解题研究》:黑龙江哈尔滨外景阳大街47号 150020  《理科考试研究》:黑龙江哈尔滨滨河兴路50号 150080  《中国考试》: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9号 100080  cexam@mail.neea.e.cn www.cibc.com.cn  《教学与管理》: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jxygl@sohu.com  《课堂内外》:四川重庆渝中区双钢路3号 400013  youth.com@163.net www.yesnew.com  《数理天地》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7号 100080  mpwqi@yahoo.com.cn www.mpwql.com  《数理化学习》: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生理科应试》:黑龙江哈尔滨师大 150080  LKYS@hrbnu.e.cn  《中学理科》:广西南宁建政路37号 530023  《中学生百科》:湖南长沙韶山北路643号 410007  zk@cs167.net  《中学物理》: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西安陕西师大 710062  phy@cfe21.com www.cfe21.com  《物理教学探讨》:四川重庆北碚西南师大 400715  《物理教学》:上海中山北3663号华东师大 200062  《物理教师》:江苏苏州大学 215006  《物理通报》:河北保定合作路1号 071002  《电化教育研究》:甘肃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aver@nwnu.e.cn  《中小学电教》:吉林长春湖园路1号 130022  zxxdj@mail.jle.jl.cn  教育类报刊投稿地址  报刊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人民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北京教育 北京市8032信箱 100088 bjjybjb@public.bta.net.cn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 110031 lnjybjh@online.ln.cn  小学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JX@chinajournal.net.cn  吉林教育 长春市西长春大街95号 130042 ecation-jilin@yahoo.com.cn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SXJJ@chinajournal.net.cn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 300113 tjjy@tjemh.com.cn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150080 hljjy@sina.com  陕西教育 西安未央区纬26街中段 710016 shaanxijiaoyu@yahoo.com.cn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 410008  湖北教育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hbjyjx@163.com  四川教育 成都市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6楼 610041 scjy200@sina.com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省教育厅二楼 350003 chenxq@fep.com.cn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_ecation@sina.com  江苏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数学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楼 100037  中小学教材教学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YW@chinajournal.net.cn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小学教学研究 南昌市沿江北路40号 330008 xxjxyj@sohu.com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头16号 518001  江苏教育研究 南京市中山北路259号 210003 jsjyyj@publicl.ptt.js.cn  班主任 北京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abc@banzhuren.com  **班主任之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bzr@hubce.e.cn  中小学音乐教育 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科学课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zrjx@163.net  小学德育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楼一楼 510631 xiaoxuedeyu@163.net  南通教育研究 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五楼 226001  教育艺术 北京804信箱 100037  **小学青年教师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teacher@shuren100.com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050061  环境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100036 ee@cesp.com.cn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xiaoxueban@jxyk.com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心 100035 xiaowaijy@sina.com  现代中小学教育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ZXXJY@nenu.e.cn  现代特殊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xdtjjs@sina.com.cn  中小学管理 北京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zhxxgl@zhxxgl.sina.net zhxxgl@263.net.cn  学科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875  中小学教学研究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 110032 dblsz@163.com  海盐教育科研 Hyjy006@hye.net  海盐新课改杂志 Hyjy019@hye.net  嘉兴教育 jxjks510@163.com  中国教师报 wuruoyan@vip.sina.com (详见下面“相关信息”)  浙江《教育信息报》 jyxxb@jybk.163.com  中小学信息技术 guli@k12.com.cn  全国各地教育类报刊(学生)投稿地址一览表  报刊名称 编辑部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作文周刊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路26号 041000 ZWZKS@public.lf.sx.cn  中国儿童画报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日报 长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中国少年报 北京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儿童故事报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cstory@mail.hz.zj.cn  农村孩子报 安徽省宿州市东仙桥街南区五楼 234000 nchzb@mail.ahbbptt.net.cn  小学生阅读报 长春市人民大街173—1号 130022 ccxxsydb@mail.js.cn  少年之友报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 232001 snzyb@sohu.com  语文辅导报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58号信箱 112000  少年先锋报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76号 400020 EMAIL—WLL@163.com EMAIL—AB@163.com  少年科普报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113006 snkpb@263.net snkpb@hotmail.com  作文评点报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 editor@zwpdb.com  少年智力开发报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关心下一代周报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大悲巷12号 210018 yeweekly@jlonline.com  江海晚报“南通教育”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小龙人报 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109号 750004 xlrb@nxdaily.com.cn  语文报 山西太原市广场收投局12022信箱 030012 dyb@ywtd.com.cn(低幼版) gsb@ywtd.com.cn(故事版)  语文报(小学版)山西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1107室 030012 ywbs@public.ty.sx.cn  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作文编辑室:xb4@shuren100.com  小学生拼音报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中街29号 100061 bianjibu@xxspyb.com  小学生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xxssjb@xxssj.com  少年文学 武汉市长江日报路特1号 430015  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读写知识 北京市西城区东新开胡同67号 100035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163712 bjzw999@163.com参考资料:http://mypage.zhyww.cn/page3.asp?pid=55331&pgid=62241

我想给教育类报社投稿 请给我相关地址

莫为则虚
耳无所闻
报纸类 《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whzkwx@sohu.cn www.jyb.com.cn 《考试报》:海南海口五公祠后路14号 571100 《中学生学习报》:河南郑州工人第一新村 450000 zxsbs@public.zz.ha.cn 《学习报》:山西太原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www.xuexibao.com 《中学生理化报》湖南长沙左家垅桃花坪1号 410012 《学习方法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中学生科学报》:北京海淀北洼路43号 100036 zxs200112@sohu.com www.bestinfo.ac.cn/bsli-zjkx/ 《中国中学生报》: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007@ccppg.com.cn www.ccppg.com.cn 《教师报》:陕西西安药王洞119号 710003 ctwnews@peoplemail.com.cn 《教育导报》:四川成都陕西街26号 610041 http://newa.swww.com.cn/jydb 《教育时报》: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 jysb@shuren100.com www.shuren100.com 《中国教育时讯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chinababy@email.com.cn 《德育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dybzhp@263.net 《教育信息报》:浙江杭州文三路求智巷5号 310012 jyxxb@sohu.com 《现代教育报》:北京海淀北三环西路11号 100088 bjjy@263.net 杂志类 《上海教育》: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ecation@sina.com 《人民教育》: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www.rmjy.com.cn 《班主任》:北京北四环东95号 100101 www.banzhuren.com 《班主任之友》:湖北武汉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bzrzy@hubei.e.cn 《现代中小学教育》: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zxxjy@eneu.e.cn 《教育探索》:黑龙江哈尔滨南岗中兴街19号 150080 info@exploree.com www.exploree.com 《素质教育》:北京9666信箱 100086 rdsziy@263.net 《高中生》:湖南长沙彭家井11号 410008 gzszz@sina.com 《中学生》: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zxszz@mail.china.com 《成才之路》:黑龙江哈尔滨太平区南直路和平小区35楼 150056 cczl@public.hr.hl.cn www.china-cczl.com 《中小学管理》:北京西城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zhxxg@263.net.cn 《教育文汇》:安徽合肥屯溪路435号省人大联合楼8楼 230022 jywenhui@263.net 《教师博览》: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jsblbjb@sohu.com 《教育科学研究》:北京朝阳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esr203@sina.com 《考试》:北京永安路106号 100050 gmkaoshi@china.com www.gmdaily.com.cn 《现代技术教育》:北京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100084 xdjyjs@mail.tsinghua.e.cn www.tsinghua.e.cn/chn/cbw/index.htm 《教育仪器与实验》: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5号 100080 bjb@eeri.e.cn 《招生考试通讯》:辽宁沈阳和平区北区马路37号 110002 zktx@syzsks.com www.syzsks.com 《课程 教材 教法》: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www.pep.com.cn 《高考》:辽宁长春建设路43号 130061 sj130@163.com 《教学与研究》: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jiaoyuyan@263.net 《数理化解题研究》:黑龙江哈尔滨外景阳大街47号 150020 《理科考试研究》:黑龙江哈尔滨滨河兴路50号 150080 《中国考试》: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9号 100080 cexam@mail.neea.e.cn www.cibc.com.cn 《教学与管理》: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jxygl@sohu.com 《课堂内外》:四川重庆渝中区双钢路3号 400013 youth.com@163.net www.yesnew.com 《数理天地》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7号 100080 mpwqi@yahoo.com.cn www.mpwql.com 《数理化学习》: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生理科应试》:黑龙江哈尔滨师大 150080 LKYS@hrbnu.e.cn 《中学理科》:广西南宁建政路37号 530023 《中学生百科》:湖南长沙韶山北路643号 410007 zk@cs167.net 《中学物理》: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西安陕西师大 710062 phy@cfe21.com www.cfe21.com 《物理教学探讨》:四川重庆北碚西南师大 400715 《物理教学》:上海中山北3663号华东师大 200062 《物理教师》:江苏苏州大学 215006 《物理通报》:河北保定合作路1号 071002 《电化教育研究》:甘肃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aver@nwnu.e.cn 《中小学电教》:吉林长春湖园路1号 130022 zxxdj@mail.jle.jl.cn 教育类报刊投稿地址 报刊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人民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北京教育 北京市8032信箱 100088 bjjybjb@public.bta.net.cn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 110031 lnjybjh@online.ln.cn 小学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JX@chinajournal.net.cn 吉林教育 长春市西长春大街95号 130042 ecation-jilin@yahoo.com.cn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SXJJ@chinajournal.net.cn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 300113 tjjy@tjemh.com.cn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150080 hljjy@sina.com 陕西教育 西安未央区纬26街中段 710016 shaanxijiaoyu@yahoo.com.cn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 410008 湖北教育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hbjyjx@163.com 四川教育 成都市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6楼 610041 scjy200@sina.com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省教育厅二楼 350003 chenxq@fep.com.cn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_ecation@sina.com 江苏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数学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楼 100037 中小学教材教学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YW@chinajournal.net.cn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小学教学研究 南昌市沿江北路40号 330008 xxjxyj@sohu.com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头16号 518001 江苏教育研究 南京市中山北路259号 210003 jsjyyj@publicl.ptt.js.cn 班主任 北京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abc@banzhuren.com **班主任之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bzr@hubce.e.cn 中小学音乐教育 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科学课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zrjx@163.net 小学德育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楼一楼 510631 xiaoxuedeyu@163.net 南通教育研究 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五楼 226001 教育艺术 北京804信箱 100037 **小学青年教师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teacher@shuren100.com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050061 环境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100036 ee@cesp.com.cn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xiaoxueban@jxyk.com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心 100035 xiaowaijy@sina.com 现代中小学教育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ZXXJY@nenu.e.cn 现代特殊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xdtjjs@sina.com.cn 中小学管理 北京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zhxxgl@zhxxgl.sina.net zhxxgl@263.net.cn 学科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875 中小学教学研究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 110032 dblsz@163.com 海盐教育科研 Hyjy006@hye.net 海盐新课改杂志 Hyjy019@hye.net 嘉兴教育 jxjks510@163.com 中国教师报 wuruoyan@vip.sina.com (详见下面“相关信息”) 浙江《教育信息报》 jyxxb@jybk.163.com 中小学信息技术 guli@k12.com.cn 全国各地教育类报刊(学生)投稿地址一览表 报刊名称 编辑部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作文周刊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路26号 041000 ZWZKS@public.lf.sx.cn 中国儿童画报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日报 长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中国少年报 北京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儿童故事报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cstory@mail.hz.zj.cn 农村孩子报 安徽省宿州市东仙桥街南区五楼 234000 nchzb@mail.ahbbptt.net.cn 小学生阅读报 长春市人民大街173—1号 130022 ccxxsydb@mail.js.cn 少年之友报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 232001 snzyb@sohu.com 语文辅导报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58号信箱 112000 少年先锋报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76号 400020 EMAIL—WLL@163.com EMAIL—AB@163.com 少年科普报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113006 snkpb@263.net snkpb@hotmail.com 作文评点报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 editor@zwpdb.com 少年智力开发报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关心下一代周报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大悲巷12号 210018 yeweekly@jlonline.com 江海晚报“南通教育”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小龙人报 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109号 750004 xlrb@nxdaily.com.cn 语文报 山西太原市广场收投局12022信箱 030012 dyb@ywtd.com.cn(低幼版) gsb@ywtd.com.cn(故事版) 语文报(小学版)山西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1107室 030012 ywbs@public.ty.sx.cn 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作文编辑室:xb4@shuren100.com 小学生拼音报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中街29号 100061 bianjibu@xxspyb.com 小学生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xxssjb@xxssj.com 少年文学 武汉市长江日报路特1号 430015 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读写知识 北京市西城区东新开胡同67号 100035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163712 bjzw999@163.com

教育期刊投稿方式

华佗
焊花美
教育类核心期刊有《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管理》《中国高等教育》《当代教育科学》《教育与职业》《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研究》《继续教育研究》《兰州学刊》《教育探索》《教学与管理》等等,一般他们的发表周期都在4—6个月之间。   发表流程为:投稿目标期刊—等待审核—收到录用函—和杂志社沟通版面费,安排版面等问题—等待见刊,邮寄样刊给本人。由于核心期刊对讠仑文的学术水平要求很严,所以整个的发表过程会比实际需要的时间还要长很多,所以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另一种途径是,上网查找相关讠仑文代理的信息,他们中有很多是正规的权威的论文代理机构,由于他们长期和一些教育类核心期刊合作,文章的审核和发表比较容易通过。像网页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是家很专业的讠仑文代理,教育类专业他们做得很出色的。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和星辰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谈如何写稿、投稿

敖德萨
株林
何江燕:下面我们有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老师来跟我们谈一谈如何撰写教学文稿,以及在投稿、发表文章方面的诀窍,她作为一名“业内人士”,一定能给我们许多的指点。另外,朱老师当过语文老师,做过语文教研员,现在成了语文杂志的编辑,可以说她把从事语文工作的角色一一体验过来了,所以她来讲的话,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朱文君:考虑时间关系,我还是站着说吧,另外当惯了老师,不习惯坐,喜欢站(笑)。何江燕老师说我体验过多种角色,怕大家有误解,以为我总是喜新厌旧(笑),所以得解释两句。我是学教育理论的,在教育局里做了几年教育管理工作,然后就到了学校教书,先教自然,然后教语文,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找到了我的价值。在学校一呆就是十年,乐在其中,意犹未尽。98年因工作需要,我做了我所在的区的语文和自然两学科的教研员,这个教研员一做就又是五六年,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教研情有独钟。而今我又跨入了出版行业,成为一名杂志编辑,当然,置身的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没有变。在决定转行的时候,我一度很犹豫,在一次会议上,遇到我们武进区教育局的沈克强局长,一位博览群书、学养深厚、视野宏阔、见解独到的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他鼓励我去迎接挑战,他说,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地带,不是行业内经过反复爬犁的熟地,而是行业与行业,领域与领域的交界地带。他的话我一直牢牢记着,在新的工作领域中践行着。 说到生机,我想说,因为沈局长的缘故,我对武进充满向往。到了武进,我时时被洋溢出的勃勃生机感动着。今天一大早起来,阳光灿烂,我从住的地方出来,沿着宽阔的马路走一段,我看到路边林立着正在建设中的高楼,看到路边青翠欲滴的草木,开得正艳的杜鹃,空气中更充满了芬芳的草木生长的气息,我不禁感慨,武进是一片非常充满希望的土地。来到星辰实验学校,我没有想到星辰这么大,是我所见到的规模最大的学校。在这样浩如星空的学校,怎能不让人浮想连翩呢?怎么不让人从心底里溢出希望呢?及至走进教室,听到年轻的小周老师这样的一节课,沉浸其间,我再一次感受到那宁静中洋溢出的生机,一种充满力量的蓬勃的希望。我被这一切感动着,我一颗渐乎老去的心受到了激励,我想,我不用多说什么,见到大家,相视一笑,表达我的感激,足够了。 但奉江燕老师之命,我得说说如何投稿,怎么投稿命中率高一些?说真的,我做编辑才两年,经验并不多,但是这两年下来,感触很多,这些感触里,的是依旧从一个老师的角度产生的。我于心里常常作着一个老师和一个编辑的激烈辩论。那我就把我零零散散粗浅的感受说一说,没有准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请大家原谅。 我想把“投稿”两个字拆开来说。先来说怎么投。 第一、给一份刊物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这个刊物的特点。 不要盲目地投,哗一下子发出去,像天女散花那样,可不行。我常常看到我的邮箱里,有的老师给我投稿的同时,还有同时发向很多杂志,抄送栏里密密麻麻的地址,这样不好,编辑最忌一稿多投。每一种刊物都有鲜明的办刊特色,你的稿子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比如说《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刊物的特点就很鲜明,它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老师的教学,注重呈现教师的实践智慧。刊物的广告这么说: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发短小精悍的文章,发最贴近课改一线的文章,发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让老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我这可不是做广告(笑)。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的用稿特点是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老师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要了解栏目的特点。 既然设了栏目,那么不同的栏目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就不同。栏目也是特点的。老师们可能也经常看各种各样的杂志,不知你们是否注意了,办得比较好的一些杂志,例如《读者》,它的每一个栏目从内容到篇幅,从版式到插图都有鲜明的特点,随手打开,熟悉它的读者立刻知道这是什么栏目。 我做这本《小学语文教师》也尽量地保持不同栏目的不同风格。 比如教学论坛,主要是发一些教学理论性的文章,体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文章。钱老师是我们的老作者,他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专家,站在理论的高度,密切关注实践,以其融通理论与实践的视阈撰写了很多指导实践的理论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还有我们的“备课参考”栏目,今年,我把这个栏目名改了,叫做“备课室”。希望能地体现教师的备课过程,而不是仅仅提供资料性的参考。那么“备课室”里需要的文章如:教法尝试、教材解读、备课思考等等。最常见的文章,如教学设计,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及教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篇幅太长,所以我们往往选择一些好的、有新意的片段设计。例如,今天小周老师上了这节课,导入很有特点,就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可以是“谈谈《古诗两首》教学的导入,不用写很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两千字,就可以写得明明白白,放在备课室里最合适。这样的文章,给老师提供的是“半成品”似的“操作模块”,便于读者将其融入在自己的教学中,灵活运用。 “案例反思”栏目,其实也是为老师直接提供教学实践信息的栏目,和备课室相比,它侧重于教学案例的呈现和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比如今天大家听了小周老师的课,有一些想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下课堂片段,然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我们的“案例反思”栏目的文章形式就是片段实录加上反思。 我也会为大家精选一些名家的课堂实录,完整地全课呈现,供老师们学习,这就是“精品课堂”栏目。不仅仅是名师的课,我还注意发掘一些在课型上、内容上、设计理念上有创意,有突破的课。或许这样的课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太具操作性,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不是有“概念车”吗?课堂是否也可以提出“概念课堂”这一说?加上少许点评,让老师们通过这个课例,受到启发,激起思考,语文教学,再往前,我们该怎么走。 你看,这就是不同的栏目的不同特点。再说我们的“教学随笔”栏目,随笔和“备课室”里面的文章要求就不一样了。随笔更强调一种叙事风格的文章,文章不要长,就抓住一个事例去叙说,不见得是教学的,也可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也就是说,用叙事的方式和大家去叙谈,这就是教学随笔。老师们如果抓住了不同栏目的特点,你投稿就有的放矢了。写了一篇的文章,看看吻合哪个栏目的要求,投过去,正中编辑下怀,命中率当然大大提高。 第三点,要了解编辑的流程。 编辑期刊有一个流程。从收到稿件到选稿编稿,再到审读校勘、付印出刊,要经历好几道工序,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跨度。你看,今天我下午赶回上海立刻要做的工作是把第六期已经三校的稿子最后验清后发到印刷厂出片。那么这第六期的稿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着手的呢?春节前后。那时开始策划、组织这期稿子。三月份编稿,四月份审稿、清样、三校。一期稿子编辑们要一个字,一个标点反反复复看上三四遍,尽可能地将错误率降到最低。四月底送到印刷厂出片付印,从印刷到邮局六月一日发到读者的手里,一个月时间,也不宽余。了解了这个过程,老师们投稿,特别是投备课类的文章,就要注意时间的提前量了,至少提前教学进度两个月,具体地说,比如这学期我上了一节很成功的课,课的设计很有新意,课后我把设计和实录整理出来,但现在投来的稿子,编辑肯定没法用,你是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上的,刊物两个月之后登出来,已经事过境迁了。 你说,没关系嘛,我先发给编辑,他放着下学年再用好了。那样当然也可以,但毕竟像食品放陈了,不那么新鲜了。怎么才能“保鲜”?我建议老师们写好一篇稿子,先“雪藏”一段时间,给自己进一步思考的过程。钱正权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的文章刊出来,经得起推敲,且历久弥新。同样,老师们现在上了的课,感觉不错,往往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问题了,这时候如果能改进一下,一定会比现在完美得多,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把当初写的稿子拿出来,臻于完善,自己满意了,编辑拿到手也会如获至宝。这是我说的时间问题,老师要把握这样一个流程,你的投稿命中率的“血”又上升了几格。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你要学会跟编辑交流。 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给编辑打电话,交流沟通一下:朱老师,我有一个想法,我写了一篇稿子,您看看,给我提提意见,我过一段时间再给你打电话。但不能像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位作者,他非常热切地想投稿,给我打来电话说:“老师,我昨天给您发了一篇文章,我2007年最大的心愿,也是唯一的心愿就是发这篇文章,您一定要给我发呀。”我一看他的稿子,不行,可怎么说呢?我只好给他打电话:“我想问问,你2007年还能有别的心愿吗?”(笑) 不能用这种方式来交流。要相信编辑们是会非常重视老师们投来的每一篇稿子的。我和你们一样是老师,我完全可以体会到老师们投出这篇稿子的满心希望。所以我这里详细讲一下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项。普通的纸质信件投稿,只要注意一点,在稿子上写清联系方式:电话,单位、地址、邮编。 电子投稿有这样几方面需要注意: 一、一稿一投,切忌利用网络的便利一稿多投。同样的稿子,好几本刊物上都有不是件光荣的事,反而会引起编辑们的反感。 二、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要直接贴在“正文”上。下载起来麻烦不说,原文格式也无法显现。稿件里一定要写清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便于我们和你联系,便于稿件刊用之后给你邮寄稿费。 三、邮件名称不要只有“投稿”两个字,最好直接写明文章标题,所投栏目。也就是把文章标题作为信件名称,写在地址下面的“标题”栏里。让编辑检索时一目了然。最后一点还请大家原谅,老师们投稿后,都非常希望能尽快得到回复,但我们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时间回复的。除非这个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会在稿子审定后通知你,或发用稿通知。这是投稿的基本常识,由于时间关系先简单跟大家说说,挂一漏万。其他有什么,会后再交流。 接下来,我要说说“稿”,怎么写稿,什么样的稿才能入编辑们的“法眼”。 我确实很想和老师交流这个问题。我们刊物每天的来稿量很大,但不需要怎么修改,拿来能用的不算太多。原因在哪里?我一直在想。原先当老师,或做教研员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感觉。走出来再看,看出点问题:咱们教育系统内部的论文喜欢求全、求大。喜欢追求宏大的题材,喜欢新名词,新概念。我们的文章通常是这样:一个宏大的标题,如《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这样的题目,恐怕不是你三五千字能说透的;或者一个不知所云的标题,如《文化生命的课堂》,听上去更像一本书的名字。 文章什么样呢?必定有小标题一二三四五个,没有五个,至少也得凑齐三个。字数相等,句式相同。为此,少不了一番推敲,颇费些工夫。很多小标题放到哪篇文章用似乎都可以。框架搭好开始填内容,我之所以说“填内容”,就有“填空”的意思在里面。为了既定的框架填内容,甚至为了框架凑内容,而非为了内容结构文章。这样的文章看起来四平八稳,不鲜活、不灵动,毫无生气,好像都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透,读起来味同嚼蜡。一些老师写例谈类的文章,有时候仅仅以一节课为例,也得弄出三、四个小标题,然后再把一个完整的课例一块一块地贴到这个标题下,再贴到那个标题下。课例变得支离破碎,好像都说了,好像都没说。原本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也被弄得面目模糊了。这样的文章,可读性差,编辑不喜欢。老师也最好不要写。即使教育部门论文评比需要,也尽量少写些,它会写坏自己的文风,耽误自己宝贵的生命时间。 那么写什么? 第一,用鲜活的事例说明问题。 前面我说了,一些小标题往往是一些概念的表述。你提出这些概念,如果不用鲜活的事例来验证,那么这些概念什么也说明不了。鲜活的事例哪里来?从我们老师的实践中来,研究理论的专家也得向你讨教实践,你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实践中你每时每刻经历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具体事例,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呢?在这里,我想说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例子。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位德国著名汉学家的讲座,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让世界瞩目,他是一位值得中国敬重的人。那天他的报告是关于中西方精神与身体关系的文化差异,标题很有意思,好像叫“中国人不散步吗?”报告开场半个多小时,他一直在讲述他和中国人交往中,发现中国人都不愿意无目的地走路(散步)的事例。先讲在中国的校园里遇到的学生如何,再讲他的中国朋友去德国如何,类似的例子一个接一个,先生操着不太流利的中文,不厌其烦地讲述一连串琐碎的细节,显得散乱而没有条理,全然没有通常所见的报告者无懈可击的推理和不断抛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难道这是一位大学者的研究?散步不散步能说明什么?这些个别的例子又能说明什么?看看他庄重严肃,若有所思的神情,我真有些诧异。 然而,一个个细节,甚至细节中的细节,不断地叠放,镜头开始聚焦,共性的东西逐渐显现出来,中国文化中对待身体与精神的态度,在“散步”这一生活细节里得到印证。此刻的我,不能不随着他的讲述思想开去,头脑里不是被告知,而是被质疑,被激活,被开辟出一片片新的空间留待充盈。散步与不散步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孰优孰劣,这位汉学家直到报告结束也没有作结论。随后的交流,在座的很多学者从历史、社会、文化、人类学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一些问题又引出了新的问题。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不同学科在这里交错,“散步”的价值显现出来。研究,就此开始。这段场景我终身难忘。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却鲜见这种针对细节的实质性研讨。更不用说我们空洞的,充斥着课程理论名词,甚至哲学名词,却鲜有说服力的语文教学论文,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我们学问的“高深”。 学问在哪里?学问在细节中。哲学家叶秀山先生说:“没有细节,你的学问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词。”事实就是如此,理论如果没有穿过这些细节,就无法真正抵达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没有透过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纯粹的。历史学家陈春生先生提出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认为,真正深刻的有价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们归纳出的所谓“特点”,不是主观臆想出的所谓“观点”,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现的个案,具体事件等等。 听讲座回来,我写了篇随笔,名叫《散步与细节》,我说,研究文化的,能从“散步”这个寻常的生活细节着眼;研究历史的,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去关注细小的具体事件,这应该给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一些启示的。教学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恰恰是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里,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共性的观念或行为特征,如果我们能聚焦细节,放大细节,就可能使教学研究摆脱在理念的圈子里打转的窘困,走向实质性的突破。平凡的细节被理论穿越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论,只有穿越了一个个细节,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真正的研究就从眼下的细节开始。 老师们,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把你的细节用你的笔头表达出来,也许事例之后你没有说什么,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文章首先要有鲜活的细节。 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 一段时间,我们小语界兴起这样一种文风,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论,堆砌概念新词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说,“言语是存在的家”“言语生命的精神欲求”之类,这些词语倒并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我以为,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我们教育里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滥用。当然,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需要哲学的介入,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但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拿到教育实践里面,拿到教学当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自己也没弄明白,还要拿出来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们就来实实在在地说说道理,用最通俗的话,最朴实的话说道理。这一点我们的钱老师,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师们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章。你们绝对找不到流行的新词汇和新概念,但是,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让我们看到了,读懂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这样,读过朱光潜、丰子恺、季羡林、老舍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不是盛气凌人的说教,你要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长者在和你攀谈,商量,你看这样如何?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昨天听我们严晓东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倡导“自己的课堂,本真的课堂”,这是做到点子上的。进而再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风、文风势必相得益彰。 倡导开门见山的文风,是我要说的第四点。 虽然我们是语文教师,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稿子还是开门见山为好,干干净净的文字最说明问题。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语文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笑)。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删掉——挤干水分。干干净净地说话,就像今天最后小周老师的说课:今天我上了一节课,我有几点新体会——直接开始说。开门见山、干干净净。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样,透过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这个人。我做过老师的,做过教研员,我不仅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情怀,看到你在课堂上的样子。读你的教学设计,教例反思,我仿佛身临其境你的课堂。当你讲述你的教学经历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你一颗真挚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这个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从你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真正发自内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温度,我能看文章背后一双热切的眼睛,一颗真挚的心。一定不能为了投稿而投稿,那样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挡不住文字背后一双冷冷的眼睛。老师们,让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师捕捉到教学实践的智慧,急切和同行们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们帮助的热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武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读书的氛围,老师们的学养深厚,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但是,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真正才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昨晚临睡前我看的一本书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张文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名教师,他教学,践行着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时常参加一些活动,作作讲演。但他更会静下来阅读、反思、写作。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反思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粗糙而躁动的,他的一生是飘零而混乱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我们要时常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动笔的习惯,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时地记下来,你可能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灵魂,在丰厚的思想积淀中,体会一份来自灵魂的充满希望的沉静与安详。 第三,养成动笔的习惯很重要,和编辑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这样的编辑交朋友(笑)。这么说,是觉得在跟星辰几位老师交谈时,我们共同捕捉教学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师对语文课上的一些所谓“非语文”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说,金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就把这点写下来,咱们在刊物上做个茶座。这个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何江燕老师聊,她说,朱老师,我觉得“文本研读”很有意思,我也写了几篇“教材研读”的文章,不知道这样读可不可以。我听她一说,觉得何老师研读教材的角度很新,于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读。周艳霞老师在一次闲谈中,和我谈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我觉得这样一种教学比较,更能体现备课研究的过程,内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给的语文备课以启发。于是我立即约周老师写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刊用了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这样你的文章可能写起来更有目的性,也能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时,也能通过和编辑的交流,你了解到现在整个学科界在关注什么,刊物正才策划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编辑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写一写。这绝对没有开后门的意思(笑),写得不好照样不用。不过,如果星辰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要向我投稿,我看见稿件上写着星辰学校某某向朱老师投稿,我感情的天平是会向这边倾斜的(笑)。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我更希望《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能成为一个平台,为星辰实验学校做一点事,让的人了解有这么一所学校,有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团队,有这么多洋溢活力的老师。我想,一方面,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需要放开自己。你想成长吗,首先你要向大家敞开自己。开放的心态是获得成长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说的观点对也好,错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开自己了。我真诚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这样的火花中得到淬炼。我也希望星辰学校的老师向我,向的同行敞开你们自己。谢谢大家! 何江燕:朱老师讲话真的非常实在,但是又很受用。她是在教我们怎样投稿,但又不仅仅在说投稿,她还在说语文,在说文学,在说人学。我觉得投稿是一门学问,我们的教学更是一门学问。两位专家的讲话里面有大学问,学问、学问要边学边问。但是遗憾的是,今天的时间不允许了,好在两位专家的讲话我们安排了现场记录,一字不漏。我们可以在这次活动以后去好好咀嚼,慢慢消化,否则会消化不良的。因为时间关系,千言万语我们只能化作最热烈的掌声,向两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了。好在我们这次活动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这次活动虽然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我希望它是一个逗号,后面将会有的机会,欢迎他们再次走进我们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更希望它是一个顿号,隔的时间再短一些,来的频率再高一些。相信两位专家肯定会欣然应允的。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的投稿信箱谁知道?

伟哉
道不可致
bianjibu20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