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中物院文化

说而不休
蜀山传
河北省宁河县人,1926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1965年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理论部副主任、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获光华奖特等奖。 江苏省常熟县人,1907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教授。1950年5月以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2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第一届理事长,第3、4、5、6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8年逝世。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在从事核武器研制期间,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他是原子弹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中国第二、三次地下核试验。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64年他与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索夫同时独立地提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新概念。他是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积极促成建立了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并一直指导惯性约束核聚变的研究。积极指导原子能研究所开展电子束泵浦氟化氢激光器等的研究。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于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986年逝世。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地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湖北省武汉市人,1924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工作,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于1950年春回国。历任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副教授、教授,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第4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第8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共第9届、10届中央候补委员,11至14届中央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第9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1957年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领导设计、建成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了堆物理试验,跨出了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核反应堆的第一步。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负责并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1962年主持编写的《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争取在两年内实现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目标起了重要作用。参与组织领导中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为“两弹”技术突破及其武器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70年代以来参与组织秦山核电站筹建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80年代后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湖南省慈利县人,1923年生,男,中共党员,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员。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实验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1986年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8年兼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工作中,主要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预期结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5年获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湖南省长沙市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1957年赴苏联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1961年回国,历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二机部九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执行主席,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现为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被1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在粒子物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世界公认他是赝矢量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领导并参与了爆炸物理、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二维流体力学、中子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具有实际价值的重要成果,为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奠定了基础。196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山东省荣成市人,1909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68年逝世。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与N·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加耳——布列兹班奖。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47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领导并参加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种学科领域取得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并为中国核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1972年调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78—1983年任理论物理所所长。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一所大学吗?应该怎么考取啊?

富二代
正者
不是大学,来但可以招收源培养硕士或是博士研究生,不招本科生,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有一个单独的研究生院,大部分中科院的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第一年都在研究生院统一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年再回到各自的研究所学习。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s CAS)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两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10月8日启用现名。吴有训、赵忠尧、严济慈、吴健雄、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在物理所工作过。截至2014年底,物理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494人,其中科技人员264人、科技支撑人员102人。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研究所有在学研究生810人(其中硕士生306人、博士生504人),在站博士后46人。

招收力学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所有哪些?

狐裘
夫子时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北京力学研究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我知道的差不多是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好不好?它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即九院)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是谓谢施
梨园泪
本来想回答的,看看楼主的素质,也不想说了,把你的帖子贴到这个设计院的主页上去,让他们看看。只有傻蛋才在这里问这问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考研 绵阳

叱者
义纵
这个你只有打电话问那里的招办,那里应该是定向的985 211的大学,你说你是华中科技大学,应该这一关已经没问题了,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有很多名校定向生,直接考过来就留在这里工作了,你是绵阳市的人吗?我是绵阳人,本科专业是机械设计,能告诉我哪些学校哪些专业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定向生吗?谢谢!机械的我不知道,但是像电子啊,物理这些的很多吧,清华,北大 ,武汉大学,电子科大等等我觉得只要是这些相关专业比较强的名校应该都有吧。反正上面四个肯定有医院研究生由导师单独或联合与大学文化,高校教育基础课程,然后到医院,这是从事研究,你有兴趣的问题,你可以成为第一个直接接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然后导师联系。

院电子所好还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好

整整齐齐
向秀
调剂难不难不清楚,我当年是保研过来的,对考研调剂不太了解。中物院专研究生规模比较小,主属要是为本院培养后继力量,全院十多个所研究生总和一届不超过100人,生源还是非常好的,本科在清华北大中科大南大浙大等学校的人一半以上吧。在这里读研比较小众,绝大部分人都是准备留所的。如果你日后想留所的话(大概70%留所概率吧,每个所不同,九所和十一所就别想了,不留人的),建议来;不准备留所的话,就算了,辛苦读研三年出去找工作可能连很多科研单位都没听说过,更别说。至于学什么了,就因人而已了,有近二十个招生专业,涵盖数学、物理、力学、化学、计算机等。物理这方面,主要是等离子、核物理、激光、爆轰、流体等等出国的话,和科学院及知名高校相比不占优势,当然,如果你足够优秀,可以自己申请offer,单位一般不会干涉。因为人数非常少,所以不用担心出现科学院那种几十人一个导师的情况,往往是一个导师几年才带一个学生。研究生待遇方面,因所而异,平时和科学院学生差不多,跟的项目比较好的话,年终可能有一笔奖金。研一在北京条件差点儿,后期在绵阳,居住和学习环境非常好。大概就这么些吧,如果你确实想到中物院,可以和中物院研究生部联系。

北京地区的研究所,招收计算机方面研究生的有哪些?

怪尸案
玄之又玄
空军指来挥学院中国源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铁道科学研究院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至于大概情况,我感觉就中科院你在找寻信息会比较容易点,其他的都觉得蛮偏,我不是学计算机的,这是我个人感觉而已我的建议是你可以问问你周围的同学朋友,最好有认识的人在你打算报考的院所,这样搜集情况比较便利。还有就是多和院所联系,毕竟这样的院所和学校不一样,一般人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希望你成功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本科生待遇

孰纲维是
痴情泪
仅以工作5年以上人员为例,维修工程师基本在6000左右,机电维修工基本在4000左右,无线/射频通信工程师、天线工程师、电子工程师/技术员基本在7000左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推免研究生什么时间面试

食罪人
请治剑服
一般而言,考研调剂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调剂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条件满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调剂要求,其次要确保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此专业或相近专业有没有招满的缺额。初试成绩符合复试调剂基本分数要求但在原报考单位没有复试资格,可以申请调剂。调剂复试的具体要求均以初试结束后教育部发出的当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通知的规定为准。原则上要求考生所选择调剂单位招生考试科目与原报考单位招生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