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推荐一些期刊关于历史方面研究的?

绿屋顶
我行我素
《国家历史》是中国第一本以历史为切入点的新闻杂志。《中华遗产》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关于历史的杂志

寡人丑乎
鲁多儒士
本人推荐你看些视频隆重推荐---- 大国崛起 世界遗产在中国 复兴之路《中国记忆》 | 纪录片《中华文明》 | 纪录片《中国史话》这样的记录片你容易看懂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王大庆的科研成果

鼓腹而游
乃身从之
论文(1)《试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倾向之异同》,《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1期。(2)《谈<德国农民战争>中的历史比较方法》,《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1期增刊。(3)《古希腊人的私有观念新论》,《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4)《雅典公民家庭经济中的土地和农业生产》,《历史教学》1998年第1期。(5)《略论古希腊人的家庭》,载《中国第二界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选》,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世界古典文明杂志》增刊3(Supplement to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No.3)。(6)《略论雅典公民家庭经济的外部交换》,载《中西古典文明研究——庆祝林志纯教授90华诞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7)《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问题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3期。(8)《对民主与共和的历史学思考——评<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世界历史》2000年第2期。(9)《古希腊的人口和人口思想浅论》,《求是学刊》,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3年第1期。(10)《清史编纂暨编译工作座谈会综述》,《世界历史》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第2期转载。(11)《清史编纂辑编译工作座谈会综述》,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编《清史译丛》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出版。(12)《古希腊人的“本”、“末”观平议》,《中国农史》2004年第1期。(13)《关于戴逸先生清史目录的几点想法》,载《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14)《谈托马斯·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理论对历史比较研究的启发》,《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专著世界征服者从书:《恺撒》(第一作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译著(1)(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合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2)(美)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历史的新视角》(合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译文皮特罗·布奇:《列维-斯特劳斯和古典文化》,载陈恒主编《新史学》第一辑《古典传统于价值创造》,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承担项目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国内知名的历史刊物

甲壳虫
大武夷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王善军的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听之无声
道无不理
王善军,男,1966年9月生,山东沂南人。曾师从漆侠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于1991年获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学位,并师从四川大学胡昭曦先生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辽宁省重点学科专门史带头人,大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理事,大连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入选人员,《宋史研究论丛》(CSSCI来源集刊)编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及成果鉴定专家等。 1.《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2002年10月获河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8月获第二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三等奖。2.《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2010年7月获辽宁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4月获大连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进步奖专著类一等奖。3.《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2000年10月获河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4.《辽代渤海世家大族考述》,2008年2月获辽宁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5.《“没奈何”的财富:南宋成纪张氏家族消费考述》,2012年7月获辽宁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1.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认同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3.宋代世家大族与社会变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4.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5.辽金时期家族与社会变迁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6.辽代民族融合问题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 1、《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2、《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3、《阳都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 1.《近年古代封建宗族制度研究管窥》,《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3期。2.《宋代狱空制度简评》,《劳改劳教理论研究》1991年第4期。3.《宋代族产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3期;《宋史研究论丛》第3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2期。4.《宋代谱牒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2年第4期。5.《敲响前建政治制度的丧钟——邓牧政治思想论略》,《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6.《唐宋之际宗族制度变革概论》,《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7.《中华家教与精神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8. 《宋代宗族制度的社会职能及其对阶级关系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6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1期。9.《宋代真定韩氏家族研究》,《新史学》八卷四期,1997年12月。10.《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宋代的宗祧继承及其与财产继承的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11. 《强宗豪族与宋代基层社会》,《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12.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之我见》,《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期。13.《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9年第3期。14.《宋代世家初探》,《文史》1999年第3辑。15.《〈宋史·曹彬传〉勘误》,《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16.《宋代的宗族祭祀和祖先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3期。17. 《宋代皇族谱碟考述》,《历史档案》1999年第3期;《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8.《关于义门大家庭分布和发展的几个问题——与黎小龙先生商榷》,《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19.《北宋青州麻氏家族的忽兴与骤衰》,《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宋初精神文明建设简论》 ,《宋史研究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1.《20世纪后20年宋代社会史研究综述》,《宋史研究通讯》2000年第1期。22.《宋代家庭结构初探》,《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3期。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4期。23.《宋代的宗族重建》,《资政通鉴》,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24.《积贫与奢靡并存的南宋社会》,《资政通鉴》,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25.《近20年来宋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2期。26.《辽代籍没法考述》,《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1年第7期。27.《世选制度与契丹的家族势力》,《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28.《高翥〈清明日对酒〉诗新解》,《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29.《〈宋代荫补制度研究〉评价》,《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2期。30.《宋代三槐王氏家族的仕宦、婚姻与文化成就》,《河北学刊》2003年第2期。31.《辽朝横帐新考》,《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3年第3期。32.《论辽代皇族》,《民族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2期。33.《宋代三槐王氏家族兴替考述》,《宋史研究论丛》第5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34.《宋代真定曹氏家族剖析》,《历史文化研究》第19辑,韩国外国语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2003年版。35.《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36.《辽代的皇族》,《宋史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7. 《宋代华阳王氏家族科举论略》,《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38. 《辽代世家大族的军事势力》,《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5年第4期。39.《宋代华阳王氏家族的科举和仕宦》,《宋代四川家族与学术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0.《辽太宗皇后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5期。41.《辽代世家大族文化活动述论》,《安徽史学》2006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42.《简论使辽对北宋使臣政治性格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与王慧杰合作)43.《辽代渤海世家大族考述》,《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44.《从石刻资料看辽代世家大族与佛教的关系》,《东亚文史论丛》2007年号,日本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出版。45.《论辽代后族》,《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2期。46.《辽代世家大族的经济势力及其来源》,《辽金史研究》第10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47.《耶律乙辛集团与辽朝后期的政治格局》,《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8年第2期。48.《漆侠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与毛曦合作)49.《宋代世家大族消费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50.《共财与家法——宋代饶阳李氏家族探析》,《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9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51.《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研究——〈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成果简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52.《游动饮食的文化阐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评介》,《文化学刊》2009年第2期。(与黄大为合作)53.《“没奈何”的财富:南宋成纪张氏家族消费考述》,《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9年第3期。54.《由富求贵:从归化州张氏看辽金燕云豪族的发展路径》,《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55.《特权庇护:宋代的邢州柴氏家族》,《宋史研究论丛》第10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6.《宋代世家大族经济来源简述》,《中国古代法制研究集萃——郭东旭先生七十寿辰纪念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57.《20世纪以来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西夏学》第6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58.《宋代族谱序跋所涉家族的地域分布》,《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与黄超合作)59.《辽代尚父考》,《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期。60.《家族嬗变与民族融合——从耶律倍到耶律希亮的个案家族考察》,《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3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61.《宋代四川世家大族兴盛原因浅说》,《宋史研究论丛》第13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

陈长琦的研究成果

倒道而言
哥布林
◎著作与教材--专著、主编、合著共10种,主要有:1、《两晋南朝政治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2、《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3、《中国古代国家与政治》,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4、《中国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5、《中国监察制度研究》(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6月。6、《北朝五史辞典》(合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7、《中国史学名著评介》(合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8、《昏君传》(合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9、《中国法制史三百题》(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10、《中国国情学》(合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论文--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1、《魏晋南朝的资品与官品》,《历史研究》,1990年第6期。2、《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3、《魏晋九品官人法释疑》,《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4期。4、《关于中国犹太人若干历史问题的几点疑问》,《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5、《僧人还是拉比》,《中国学者论古代中国犹太人文集》,纽约, 1984年9月。6、《中国犹太人入华定居考》,《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7、《中国犹太人汉化问题探索》,《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8、《郡县制确立时代论略》,《河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9、《战国时代郡的嬗变》,《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10、《汉代郡政府行政职能考察》,《暨南学报》,1993年第4期。11、《吕氏春秋中进步的哲学、社会政治思想》,《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12、《秦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考察》,《史林》,1990年第3期。13、《天水秦简墓主记试探》,《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4、《汉代察举制度略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15、《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史学月刊》,1987年第4期。16、《董仲舒生卒考》,《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17、《董仲舒封建民主思想初探》,《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18、《秦汉魏晋南朝时期地主封建制的发展》,《史学月刊》,1990年第5 期。19、《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经验》,《历史教学问题》,1987年第2期。20、《赤壁之战新论》,《江汉论坛》,1988年第7期。21、《长江下游3—9世纪经济发展研讨会评述》,《历史教学问题》, 1988年第1期。22、《试论历史认识的特点》,《当代研究生》,1988年第2期。23、《论世家贵族地主阶层的形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 期。24、《论后汉纪的史学价值》,《黄淮学刊》,1990年第3期。25、《魏晋南朝的世族与州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史学刊。26、《魏晋南朝世族对国家权力中心的作用方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27、《评军功爵制研究》,《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第6期。28、《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特点》,《行政管理研究》,1991年第1期。29、《六朝广东发展的考古观察》,《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30、《史学的现实性品格》,《学术研究》,1994年第5期。31、《南朝时代的幼王出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2、《汉唐间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5期。33、《评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5期。34、《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福建论坛》,1999年第4期。35、《广东史研究的里程碑》,《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36、《两汉县级政权的司法制度》,《史学月刊》,2002年第6期。37、《睡虎地秦墓竹简译文商榷》,《史学月刊》,2004年第11期。38、《论西晋的统一》,《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39、《十六国春秋散佚考略》(合作),《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40、《朱绍侯与军功爵制研究》,《史学新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

中国古代史学的权威期刊 说几个

大卫镇
东游记
历史类核心期刊表 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集刊中国文化研究清史研究史林安徽史学 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化论坛文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历史档案中国历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古籍与文化西域研究中国藏学文物考古考古学报考古与文物中原文物华夏考古东南文化敦煌研究中国历史文物四川文物江汉考古 故宫博物院院刊北方文物参考资料:www.llas.ac.cn

铁爱花的专著

不辩牛马
肌肉派
《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研究》(35万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版。(本书承王曾瑜先生作序推介;又先后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1日第八版、《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2期(刁培俊、王菲菲《铁爱花<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研究>评介》,该文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网络版2012年第4期“学人荐书”栏目全文转载)专文评介;并于2012年8月获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三等奖,于2013年3月获甘肃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历史类杂志,哪些比较好呢

慎到之道
反本
学术性的 K 历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100720) 2 中国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建国门外日坛路6号(100020) 3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100006) 4 世界历史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100006) 5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100006) 6 史学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研究所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北京师范大学内(100875) 7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北京市1924信箱(海淀区颐和园前)(100091) 8 文博 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等 西安市三学街碑林博物馆西院(710001) 9 清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人大清史研究所 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100007) 10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1 史学月刊 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六号楼(475001) 12 中国史研究动态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建国门外日坛路6号(100020) 13 史林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200233) 14 史学集刊 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解放大路83号吉林大学内(130023)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北京故宫西华门内(100031) 16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100006) 17 民国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210016) 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 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100009) 19 中国农史 中国农学会农业历史学会等 南京市卫岗南京农业大学(210014) 20 安徽史学 安徽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合肥市卫岗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内(230053) 21 文史哲 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山东大学(250100) 22 中国文化研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100083) 23 文史知识 中华书局 北京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100073) K85 文物考古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王府井大街27号(100710) 2 考古学报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王府井大街27号(100710) 3 文物 文物出版社 北京五四大街29号(100009) 4 考古与文物 陕西省考古研究室 陕西西安市乐游路3号(710054) 5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京市中国历史博物馆内(100006) 6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市东湖路天鹅村(430071) 7 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博物院 北京市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100009) 8 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院 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736200)当然能买到啊,一般是要订购,各大高校均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