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汽研为何大跌

革命篇
曼胡之缨
有利空消息吧

有人了解中国汽研吗?

饰人之心
双教子
你好,朋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国汽研,股票代码:601965)始建于1965年3月,原名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系国家一类科研院所。2001年,更名为重庆汽车研究所,同时转制为科技型企业。2003年,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6年,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成为其全资子企业。2007年,更名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并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1月,整体变更设立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6月11日,中国汽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有人听说过中国汽研吗?

不亦拂乎
可以养亲
听说过,中国汽研是业内的老牌企业啦,有几十年的发展史了,知道中国汽研其实是因为它们和中保研一起弄的那个汽车安全指数,去年要买车正好就拿这个来参考了

中国汽研有长期投资价值吗

零用钱
容将形之
公司业绩良好,技术面稳定,有中长期投资价值,但中长期投资并不是长期抱着不卖,你总要有一个目标价位。个人意见35元问题不大

最近总听说中国汽研,他们是做什么的?

则民
鱼丽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国汽研,股票代码:601965)始建于1965年3月,原名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系国家一类科研院所,是中国汽车行业产品开发、试验研究、质量检测的重要基地及技术支撑机构。中国汽研主要从事汽车领域技术服务业务和产业化制造业务。其中:技术服务业务包括汽车研发及咨询和汽车测试与评价业务;产业化制造业务包括专用汽车、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汽车燃气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业务。扩展资料作为一家由国家级科研院所转制设立的股份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技术服务和产业化制造。技术服务业务主要有汽车产品研发及咨询业务,包括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产品及其试验设备等的产品研发及工程咨询服务。汽车测试与评价业务包括机动车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产品的试验检测、质量监督检验、认证等测试、评价及工程咨询服务等。产业化制造业务包括专用汽车、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汽车燃气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产业化制造及销售业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汽研[60196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汽研和中汽研啥关系啊?

知也
骗中骗
你好,他们属于合作关系了他们之间。

中国汽研(601965)股票怎么样

麦克斯
故艺
中国汽研本周五涨停收于8.5元,有望下周开启反弹行情,一举突破10元大关。该股新能源车概念,业绩不错,值得短线、中线持有。

看来已经“饱”了,为何19年汽车行业会出现整体下滑的趋势?

爱之杀
一、整体销量走势:销量整体呈下降态势从整体市场销量情况来看,受经济低速的增长、国五与国六标准的切换和消费信心不足的叠加因素影响,4月整体乘用车市场销量处于下降趋势。4月乘用车共销售了157.3万辆,与上个月相比,环比下降22.0%,每个季度的销量压力会落在最后一个月份上,季度交替之间会出现销量下滑。与上年同期对比来看,同比下降17.8%,为近12个月以来下降比例最高。2018-2019年中国汽车整体销量及同比增长走势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乘用车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从累计销量数据来看,2019年1-4月,乘用车累计销量683.1万辆,同比累计下降14.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明显,降幅比1-3月累计又扩大了1.0个百分点。目前整体下滑走势没有缓解,车企将面临更大的竞争。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车市整体将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发展态势。另外,随着国家刺激汽车县乡市场发展,未来中小城市车市会逐渐恢复,有望恢复到正常发展轨道。2019年1月份车市零售量开始呈现同比正增长状态,这意味着汽车市场的销售情况正在回暖。而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外发布的最新一期“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1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40,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19%,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下;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则显示,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9%,环比下降7.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至此,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也呈现明显回落趋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国内车市的乘用车零售量2018年10月同比下降13%,11月同比下降18%,12月同比下降19%。而今年1月份,同比下降4%,尽管还是负增长,但负增长幅度在收窄,说明市场在出现回暖迹象。

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净土
愤怒之
产业转移和升级,技术创新和扩散,制度变革和市场扩大,三者是决定两三年的短期、三五年中期和五到十年的长期内生产率提升的根源。.  产业升级和转移,这个,可以从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文件中看出,已经有成效了,也可以从内地中小城镇的房租暴涨看出来。  技术创新和扩散,一个看中国国内,这个可能性不大,虽说有互联网企业或者其他行业的创新公司此起彼伏,但从公务员报考狂潮,以及财政税收增幅过猛的态势上可以看出,这事没戏,也没什么盼头。大家都意淫披着制服做山贼后如何打劫,那辛辛苦苦搞创新生产的,能有几个?剩下的,就指望跨国企业在华布点后,中国搞山寨,这个,考虑到中国和国际生产率有差距,大致上说,五年内即使有大落,但不至于爬不起来。制度创新和市场扩大,这个难说了。现在据说医疗放宽民资进入了,但口子多大,还是未知数,教育依然管制,恶果一望而知,大批缺乏必要技能的大学生严重过剩,而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而犯愁。调结构转方式的结果,就是拉闸限电,搞得民企纷纷找国企老大,拜码头递交门生帖子,否则混不下去。生产效率越调越低。新36条出台后,后面又没响了。土地私有化遥遥无期,资本乃至金融管制,左右不见动静……人民币汇率低估引发的信用膨胀,我琢磨着,大概再维持两年就差不多了。  因为印票子的速度,就算比生产率快,也得有个谱,像现在这般搞法,最终会体现在国内资产泡沫和通胀形势上面。  不是开玩笑,中国印钞厂现在搞人员扩招,这里问一下,其他行业的产能速度能否赶得上?印刷机的效率,大家都见识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