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农村研究是什么级别的期刊

善恶
梵谷传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现为CSSCI来源集刊、半年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好吗

迷恋妻
人哭亦哭
个人觉得很垃圾,农村土地产权不清晰是中国农村的总病根,总病根不除其他研究都是徒劳!

中国农村问题 著名学者都有谁?

生于陵陂
好丈夫
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5) 作者: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http://www.ccrs.org.cn/这个网站去看看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理念与方法

警匪警
杉田
指导思想:背靠政府,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理论务农研究途径:建设稳定的调研基地,强调实证、实验和实践;在基础理论研究,突出实证对策研究;在宏观研究的同时,强调微观研究多学科参与和支撑,形成学术团队,集体协作攻关

概述中国农村现状

颜渊
圣人贵精
  中国政治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农业问题。因此,对农业的重视,是中国政治发展是否明朗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农问题”究竟是个什么问题?能不能具体一些?具体到什么程度?农村的现状如何,是富裕还是满目疮痍?  笔者对湖北农村进行了一次比较粗糙的调查。调查地点为:湖北监利-潜江-江汉油田-荆门-宜城-襄樊等地。调查方法是个别访谈和观察,调查方面有如下几条:  1.党群关系问题  【现状】党中央在农村的地位和可信任程度是很高的。农民淳朴的本性,仍然将党中央确立为主导力量。但是,基层党群关系是不好的。群众的主要问题是对基层党员的行为不信任:腐败、损公肥私……等。 基层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几无:导致的结果是党在农村没有号召力。  党员的先锋作用没有体现,或者已经丧失了先锋作用。在群众中的印象不好。但是群众的观点比较趋于一致:中央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下面乱套了。  【建议】农村党员党性教育:为人民服务等。  2.农村干部问题  【现状】农村干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解决当地农村的实际问题,不能对当地农村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导致的结果是:多少年,还是一个样。另外,农村干部基本上不能各司其位,并且,农村干部的职位繁多并且参差不齐。这个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建议】领导干部得大思想观教育。  3.农田、水利问题  【现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是农村的水利建设正在荒废。大的沟渠都已经是淤泥塞住了,虽然不是很严重;另外,沟渠杂草丛生。田垄两端的沟渠也是杂草丛生。如果降暴雨,沟渠的不畅通对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个水利方面(沟渠不畅)的问题已经有至少4年了。本调查的初次调查是在2004年的7月,到今年秋冬仍然不见清洗沟渠,未雨绸缪。  农田的问题是今年出现的。主要是农田的规划问题。原先农业收取农业税,很多人闲置自家农田外出打工,村级组织对田地重新规划;等到农业税免征,民工有返乡归农的,但是没有田产了。这是一个比较紧急的矛盾。需要及时解决。  【建议】复修水利,重视水利是农业得命脉。田制问题,研究后妥善解决。  4.农村信息通讯  【现状】信息通讯,这里排除比较发达农村的电话和手机,电视等。主要是广播通讯。农村的广播通讯几乎被切断或叫停。  广播通讯是不是已经过时?我的看法是不是的。电视是在休闲的时候用来消遣的。广播通讯最大的好处就是范围广、及时,并且对于广大识字不多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工具。  我提广播通讯的重要性,主要是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组织和提醒。我们可以看已经发生紧急情况通知不及时出现的问题:重庆井喷事故,大队长要挨家挨户敲醒睡梦中的人!山体滑坡,逃的逃了,没逃的也不知道。这些都是广播通讯荒废的结果!!  【建议】重建广播通信,以备紧急状态。  5.农民思想状况问题  【现状】农民几乎都没有什么精神信仰,空虚。信教的不少。农村成为了异端思想的宣传对象。  【建议】农村思想宣传。需要注意得是:农民不喜欢大而空得东西,喜欢实在得。否则,宣传会起相反得作用。  6.科教问题  【现状】教育停止不前。农民有多少知识,是从前期学校里获得的;从父辈,乡俗里习得得。除此以外,另外获取得具有教育意义得东西很少。主要问题是农村成人教育问题。  农村封建迷信色彩有些地方强,有些地方弱。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论之。但是反映教育上有问题。  农村乡校合并。就是一个村和另一个或几个村合并办一所小学。导致儿童教育得一系列问题得出现:辍学、厌学等。  【建议】农村成人教育问题;村小儿童教育问题。  7.文化生活问题  【现状】主要是农闲时,农民得生活方式。主要是打牌、打麻将、赌博(这是主要得),另外就是看电视。文化生活单一。精神生活空缺。  【建议】社会主义新文化,大力发展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开展有效得民间活动。  8.生产力问题  【现状】主要是单一得、传统得劳作方式(用牛梨地),虽然有些地方有机械化作业。收割时候,机动车辆数目有所增加。这个很好。  【建议】农业生产力现代化,机械化。注意,需要解决得问题是,各自私有得小块土地如何并为大块土地进行机械化作业,否则,机械化很难得开展。  9.农业交通问题  【现状】主要是农村通往乡镇得大道和田间得小道。大道是乡镇得主渠道,但一般都不发达;小道是农业播种收割得必经之地,不发达(最严重)。这些影响农业生产。  【建议】以村,或乡镇为单位,进行农业交通得修建。政府和村民可以各摊派一点。  10.农村医疗保障  【现状】这里,根据实际情况,不谈农村福利。只谈医疗这一方面。  农村人有了病:不医,没钱;不医,舍不得花钱;不医,不知道。特别是传染疾病,如乙肝,很多人不知道,因此蔓延开来。  另外,血吸虫病在农村有抬头得趋势。由于是慢性疾病,容易引起忽视,最终导致晚期不治。  【建议】农村医疗先行!!先义务免费农民得疾病,然后在治疗中有相关优惠。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

变身计
巨人传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试图从制度的角度对我国目前面临的农村环境问题进行系统考察,深入探讨农村环境恶化产生的内在制度成因。尤其对农地制度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做了较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国外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做法,借鉴其经验与教训,并对制度的制定者——政府的职能转换做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探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以重塑农村生态环境。到中国论文库去搜索

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写这篇论文有哪些可以参考的文献

魔唇劫
惊魂夜
这个。。。可以参考科学发展观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好吗

避席反走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好。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是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等文科院系,成立的一个专门从事中国农村发展与治理研究的科研机构,并依靠上述院系的研究人员和博士点中的相关方向开展科学研究。社会学博士点中的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发展社会学方向,经济学院的发展经济学博士点、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管理学博士点等,构成本课题的相关学科支撑。就课题的主持人和主要成员来看,中心主要参与课题人员贺雪峰、吴毅、董磊明、孙秋云等教授均长期从事农村发展与治理研究。这个挂的貌似是社会学系,我校的社会学系还是不错的。社会学系的社会调查中心、经济学院的发展经济研究中心、法学院的法社会学研究所、公管学院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都能为课题提供相关支持。学校文科处则是中心的领导和协调机构,能从体制上确保中心从事本课题的研究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中国农村返贫困

故无天灾
冲锋车
  本科生培养成本约为一个贫困县农民35年收入  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相当于一个贫困县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是在不考虑农民自身的吃饭、穿衣、看病、养老等因素的情况下  大学生培养成本:一个大写的X  4月,教育部官员表示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大学生培养成本问题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此办法能否廓清培养成本的“蛛丝网”,进而解开教育乱收费的“千千结”,给社会上关心教育收费问题的人一个真数字?各方普遍不够乐观。  惊人的数字  数字最枯燥却最有力。给培养成本求“解”,须从已知的大学收费数字入手。  25倍:2006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孙继业指出中国高校改革开放  前是免费教育,20年前涨到200元,1995年涨到800元,2005年再涨到5000元,近20年的时间里上涨25倍。  35年: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包括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相当于一个贫困县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是在不考虑农民自身的吃饭、穿衣、看病、养老等因素的情况下。  320万:据统计,中国贫困大学生人数和比例皆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20万人,其中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特困大学生100多万,高校贫困生比例达25%;另据调查,有25.5%的家庭因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而不愿再升入大学;在百度搜索里输入“高考学费自杀”字样,跳出的相关内容达18万条。  第一:据“教育政策研究所”公布的数据,世界上学费开支最贵的为日本,大学生平均年支出为8930英磅。但考虑到日本人均GDP为中国的31倍,日本人的8930英磅相当于中国人3550元的支付能力,而中国大学生每年实际支付却超万元,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大学生每年的支出相当于日本的3倍,稳居全球第一。  下降: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结果,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而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的农村学生的比例为22.3%,比1990年减少了5.7个百分点。  模糊的数字  上大学的学费到底要交多少?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到底需要多少钱?  5万:2004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培养一个本科生的完整成本一年至少要4到5万元。1.3万:2005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理工科和文科人均培养费分别为每年约1.5万元和1.2万至1.3万元。  8000:2004年,《市场报》报道说,据权威机构测算,中国每位大学生的教育成本为每年7000-8000元。  收费:6000。2005年,教育部规范,高校收费普通专业每年不超过6000元,北京高校收费标准稳定,除了艺术等专业收费每学年在万元左右外,其他普通专业收费一般在5000元、5500元、6000元三个档。  比例:25%。《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不属义务教育,需要建立由国家、社会、学生个人共同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学费应为学生培养成本的25%。  实际分摊:44%。依教育部提供的折中数据即1.2-1.5万,按现在每生每年5000元学费、1200元住宿费的标准,学生家庭所分摊的高校教育成本比例为44%,而国外这一比例通常在13%~15%。  真实成本:X。“那怎么知道?”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一位姓张的同学告诉记者,“其他同学也肯定不知道,学费历来是让交多少交多少呗。”  成本核算不清,要交的学费及其它项目收费必然成为一个变动的未知数,规定的比例也难免成为虚设。  咋算的数字  那么大学生培养成本谁来算?算什么?算清的话捆得住伸向学生腰包的手吗?  首先是由谁算的问题。以往培养成本核算的主动权基本上在高校,因为没有刚性的约束,结果往往造成越算越高,分摊到学生身上的费用也令他们越来越难堪重负;同时,作为费用的承担者,广大的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他们能做的只是在收到入学通知书之后去筹钱。  其次是怎么算的问题,即培养成本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高校拿钱用来干什么。  依照2005年6月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其中人员费用包括:教职工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福利费、劳务费、招待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其它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助学金、住房补贴和其他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房屋建筑物折旧、设备折旧。  对同时具备教学实体与行政单位性质的中国高校,哪些成本该界定为教育成本颇为困难。教育学者熊丙奇以为,将高额行政花销全部计入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核定办法是不合理的。《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共有教职工161.0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5.84万人,行政后勤等人员占到总人数的接近一半;与行政机构的臃肿繁多相应,高校的工资福利、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办公用车等方面的成本大量增加。另外,对退休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是否应当纳入培养成本也一直存在争论,按照国际上的标准,退休教职工已基本不再从事教育活动,就不应当算作生均培养成本的,但我国仍由学校负担高校退休金。现在,北大、清华离退休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在职教师人数。还有,目前高校存在诸多的教师拿着国家工资,却干着讲课私活的现象,他们的工资难道也要计入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吗?  教育部称制定生均培养成本核定办法目的是为了有效治理目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同时要继续保持高校收费政策的总体稳定。参考资料: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1741/node81762/node131161/userobject1ai1996911.html也许吧,压力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