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研目前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天极
托于同体
看到这个总觉得是挺可笑,1、中国科研目前的最大问题及其根源是什么?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刷屏的“范冰冰”范爷,根据税务部门的统计,范冰冰此次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总计=8.83946亿元!!!这是什么概念,一个月均薪1万的普通人,排除其他暴富的可能,需要赚7000年!一个做科研的,冒着生命做研究,做了一辈子,弱弱的问一句,1亿你有吗?如果你有估计就看不到这个问题了好吧,突然不想多说了,下面是我觉得科研行业普遍的问题,说的比较到位的,所以引用了大家自己琢磨吧:1.追求短平快,导致很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萌芽折翼,束之高阁。2.最求高水平英文文章,但对实际工业应用和提高工程技术贡献意义不大。3.追风严重,原创和创新不足,尚需锐意创新,协力攻坚!4.雷同项目难调合统一,申请项目同相相煎,项目研发阶段时同床异梦,超出成果同室操戈。5.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还需完善,偷梁换柱大行其道。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触?3、中国科研目前有什么解决政策?中国科学院改革,更好解决束缚科研人员的突出问题_今日聚焦_冉盛网-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一站式科技资源服务大国重器,科技创新发展,是我们的关注的焦点,在于科技化人才和项目,经费的也是我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白国龙、董瑞丰)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中国科学院日前从“项目、人才、经费”等方面出台10项新举措,加快解决束缚科研人员手脚的突出管理问题。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局长谢鹏云表示,这10项举措包括:简化立项审批程序;优化预算编制和评审;优化财务验收,合并开展底层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工作,财务验收不再一一对照预算科目,强化支出合规合法性验收;建立立项咨询论证绿色通道;建立中期检查绿色通道,对部分重大项目免除中期检查的评审环节;对800万元以下的资产使用和处置权全部由法人单位决策和审批,报中国科学院备案;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优化“百人计划”项目管理,取消项目分类,实行差异化支持;强化用人单位引才自主权;建立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科研活动有其灵活性和特殊性,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应该起主导作用。”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说,中国科学院有100多个科研院所和3所大学,6万多名科技工作者。要让全院每一个文件、每一项规定完全适用于所有研究所,显然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我们在进一步下放管理权的同时,也要出台和修订相关管理规定,确保监管到位,服务到位。邓麦村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中,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完善院所两级治理结构,大力度改革项目管理、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科技评价等,把能够下放的管理权限尽量下放,把能够简化的流程环节尽量简化。充分保障科研和管理自主权,大幅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据谢鹏云介绍,下一步,中国科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扩大自主权和“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把“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签一次”作为每一项改革的具体目标;把科研人员满不满意、受不受益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潜心科研和自由探索。

中国科学现状

孔明灯
灵台
中国科学界现状是整体科学研究还在追赶世界,个别项目达到世界领先。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慢慢向前推进的,我国原有科研基础低,导致发展与西方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我国科研特点是政府科研是集中全力攻克大重点项目,我国大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就是苏联大科技迅速赶上美国的原因;但是民间与企业的科研没带动起来,主要是社会经济还没发展上去,人们思维还没发达经济体活跃,这就是同体制下印度、拉美科研很废物不如西方的原因。我的结论是经济基础决定思维存在,经济发展了,生活小康无忧,社会这才能形成活跃的创新研发环境,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代差就会变小,急不得。求采纳

如何看待中国学术研究现状?

三性
大奖章
我觉得中国学术研究正在往中国哲学方向走。因为现象学,特别是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改造之后,现象学已经开始让人们意识到人类既没有内部世界的确定性,也没有外部世界的确定性,是一种关联的关系,所以只有在这个条件下,西方传统的哲学思维(具体说是本体论)的打破后,后现代的西方哲学才有与中国哲学交流的可能。所以慢慢的会往中国哲学走。像张祥龙、柯小刚,就是走的这条路。

中国的科学现状,中国的科研中国的科学家,中国的企业对技术的态度和国人对技术的态度,产生原因及出路何

吹煦呼吸
鬼媾人
虽然也有潜心做事的,但是大多数科研人员还是摆脱不了浮躁、投机和急功近利。整体研究水平不高,尤其在创新性方面。关键还是基础不行,地基没打稳就想盖楼是很难地。另外,科研体制也有问题。奉献在第一线的研究生待遇差,就业差,比较缺乏动力,精神压力和劳动强度还很大。中国企业比较喜欢“拿来主义”,不愿在研发投入资金,即使有研发部门的也投入很少。

中国研究生现状?

坏信仰
七面人
一、扩招。中国大学的扩招,大约从2000年左右开始,今年是2012年,基本上目前在读的研究生都是扩招后开始接受教育的。客观的讲,扩招的确给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革十年给中国教育和人才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扩招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大学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消化扩招后的这么多学生,通俗的讲:如果把中国的大学比作一辆客车,那么扩招后的这辆客车是严重超载的。这“超载”的后果就是每个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足,严重少于他应该享受到的标准。尽管表面上中国的高等教育门槛低,学位授予制度没那么严格,但实际上,中国的高等教育淘汰率是非常高的。虽然在这个国家读研究生,几乎每个人都能拿到学位,但在毕业后,除了那个学位以外,你可能什么都没学会。读博士那几年你有文章,毕业以后就被学术界淘汰。二、SCI。其实单纯扩招,也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导师没有题目,没有指导,那就自学,或者跟着师兄混。可问题没那么简单,中国的研究生还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那就是毕业必须发表SCI论文。于是这个情况就像是馅饼,研究生就是一块肉,被两片巨大的面饼紧紧夹在中间,一边是根本没有题目,没有指导的导师,另一边则是毕业必须发表的SCI论文。那就是多给研究生一些支持与理解,少一分期待与要求,家长对孩子少一分望子成龙,恋人对另一半少一分事业心的要求,他如果抱怨,你就多倾听,不要说他怨天尤人,不要怪他不够成熟,因为他的状况其实未必比富士康跳楼的那些工人好太多。而对于那些没题目没指导,只知道一味PUSH学生干活的导师,我没什么好说的。三、中国所有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心理辅导工作都没能跟上。尽管不少单位设置了心理咨询的医师,但效果不太好。在这里我建议各位看我文章的领导多关注学生的心里辅导工作,在自己学校多开心理学讲座,做多科普,让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个最起码的认识,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四、综合上述几点,目前中国研究生的状况不容乐观,导师总体能力不足以应对扩招的局面,以及毕业对SCI论文的要求使得中国研究生压力山大,部分研究生在不同程度上患有抑郁症。重度抑郁症症状之一是自杀,所以近几年研究生自杀率呈升高趋势,同时我也注意到,很多单位已经出台了“反放羊管理条例”,要求导师在一年内最多只能招收两名研究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放羊小组起到抑制的作用,但是从政策出台到收效还是会有一个过程,我认为这个时间是三到五年左右。

想知道目前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状况

缙笏绅修
赵武
多注意新闻(每节新闻都会介绍一些新的科研或技术成果的),每次新闻上播出的成就就是中国现在能公开出来的科学研究,中国是个比较稳妥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把研究成功的东西才拿出来放,至于欧美等地区他们都爱畅想未来,例如到xx年xx东西就会实验使用什么的,原创性的科研不是你在这里问就能问出来的如果你真的对这些感兴趣建议你买些最新科研的报纸杂志看看那些才是权威的,我国也有在很多领域是领先的啊:航天,电子制造,生物工程,导弹,量子态隐形传输以及纠缠交换 ,部分OLED专利技术目前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比如说白光器件、单层结构、红光材料等) ,医药等等等等~~~~太多啦!所以中国的科技前景还是看好的。。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谢绝复制 谢谢~~

中国最近的发展状况,科技发展和在世界的地位!

同焉皆得
复来求之
中国,这个古老而用博大精深的国家。这个多民族的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数千年的文明古国,他的真谛就是和谐发展的缔造者,至始就是“和平”的最忠实的文明古国。 中国从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虽然经过无数次的分合,但是中国人决不好战,只不过是我们民族政治的分歧,我们的民族从古至今没有侵略过他国,中国人热爱和平的,是友好宽大的人。中国拥有自己的军队,没错,只不过是不受他民族侵犯的有效保证罢了,是维护民族的统一,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维持和谐发展的真谛,充当者和平维护者的角色。 有的人会问中国历史上有过成千上亿次战争又怎么说呢,那么,请问,中国的战争的主战场在什么地方,显然你自然会答在中国边界,不错,中国边界,中国版图的完整不受侵犯就得加强自保,不是吗。中国人民是世界与地区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推从者、忠实者、保证者,更是文明的传递者。从古到今中国对其他国的援助上有很多事例,帮助他国平乱,帮助他们走上富强的道路。在时期为秦汉时期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 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第二,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当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段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 二、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渠道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 第一条渠道是贸易,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第二条渠道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第三条渠道是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第四条渠道是战争,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当然,第四条渠道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古代,中国与邻国之间也曾经发生过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例如,我国古代曾与日本发生过几次战争。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 唐军与新罗军队联合打败支援百济的日本军队。元世祖曾两次派军队进攻日本,但遭到了失败。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被戚继光、俞大猷等率军击败。明神宗时,中国派军队支援朝鲜共同打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等等。在历史上,相邻国家之间绝对没有出现争斗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见到的历史现象,这也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但应该认识到,各国统治阶级挑起的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则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 三、古代中国和外国间的影响是互相的。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和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发生影响。 中国古代在整个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上升时期,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对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亚洲各国,尤其是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烟叶、向日葵,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另外,像中国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受印度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著名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说,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国人民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中不断演化、完善的。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对外交流就越频繁,而频繁的对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这给我们以启示: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的进步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参照了中国唐朝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在医学上,日本也吸收中国中医学的医疗技术,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国汉字的简化笔画或是汉字的偏旁、冠盖作为音符,创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这种善于学习又富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这个事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个国宝如果落后,只要虚心地有选择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这只难说中国人民是友好的,是热爱和平的,更是和平世界的维护者。抗美援朝就说明了这一切,那么像越南自慰反击战也同样说明了中国维护领土的完整的决心。然而当我们发越南却拿着中国的援助反过来对我们时,请大家怎么想,你们那些制造者是什么心态?但是中国人民有着包容宽大的胸怀,有着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因此中国人民永远是不变的——那就是真诚、友好、热情、包容的。 台湾,是 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们有能力保护它的完整性,对台湾问题永远是不变的态度,这是我们内部的事,决不容忍有人在从中使坏,决不!?要对中国人民有信心,要对中国的实力有信心,这永远是不可质疑的事实。西藏,我们决不容忍那些制造恐怖事端的人。更不容忍那些恐怖分子后面的支持者,我们希望你们不要什么坏的注意,对你们的好去不会有好的下场的,在经济上的伙伴你不可能失去我们的友谊情怀吧,因此,不做傻事;政治上你也不想失去什么的吗?好好想想,我们人人那样的友好,热情。 奥林匹克在中国主办就说明了中国这个文明古老博大精深的国家的核心精神“和谐发展观”与热爱和平的大众人民的诚心。经过百年的不辞努力终于赢得了今天,通过奥林匹克的精神,增强了我们的使命——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维护世界和平。

我国科技发展现状

青花运
花簪
当前,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总体说来呈现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人力资源雄厚,科技资金来源多元化,民生科技产业兴起这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中可以发现,我们要注意产品进口依赖度高的问题和进一步引导产业技术创新链形成中的诸多环节,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最近十年间,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998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为12.2万件,2001年达到20.4万件。一批重要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新品种的诞生,使我国在人工晶体研究开发方面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我国科学家独创性的“量子避错码”和“量子概率克隆机”等研究,被国际权威专家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并网发电成功和“神舟”号系列飞船点亮宇宙般地圆满发射等等表明,我国在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龙芯”系列通用芯片研制成功,CPU方舟3号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使我国结束信息产品“无芯”的历史迈出了关键步伐;联想万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使我国超大规模计算机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2002年,SCI、EI和ISTP三大国际科技检索共收录我国科技论文6.5万篇,国际论文数排序跃居世界第六。企业在实践中也越来越体会到科研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一些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围绕产业技术链的构建,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产学研合作”[2]。一是在产业领域内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开始出现。如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清华大学等10家单位组成的新一代煤化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钢铁研究总院、宝钢、北京科技大学等10家单位组成的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跨行业、跨领域集成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开始出现。如由一汽、奇瑞、吉利、西南铝业等12家单位组成的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围绕产业新兴技术及标准的研发与应用开展产学研结合

中国科技概况有哪些?

不自为也
不多辞让
古代四大发明造纸造纸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蔡伦发明“蔡侯纸”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纸的雏形。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东汉时,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从此,纸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是书籍制作材料上的伟大变革,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发达的冶炼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接触和熟悉了许多矿物的性能,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从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起,就有人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矿物药方面,梦想能炼出长生不老的药来,也有人想从矿物中炼出金银来。虽然没有炼出长生不老的丹药或金银,但是炼丹工匠们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硝石、硫磺与含碳物质在一起加热后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一次次爆炸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配制,将会制成会爆炸的火药。火药发明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根据资料可以推断,火药发明的时间应在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前。由于这种火药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叫做“黑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是“飞火”,即火箭。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军事上广泛应用火药,出现了许多火药武器,主要有火箭、火铳、突火枪、火炮等。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时,出现了利用齿轮控制的触发性地雷与线香控制的定时水雷。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时,火药传到欧洲,引起了武器制造业和战略战术上的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对欧洲社会经济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早在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时期,人们在寻找铁矿时就发现了磁铁,并知道了它们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人们开始利用磁铁制造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司南被制成勺状,使用时将它放置在一个光滑、水平的底盘中间,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其转动;当它停止时,勺柄就指向南方,勺口则指向北方。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期,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磨擦钢针,制出磁针。这种经过磁化了的钢针就被正式叫做指南针了(由于磁针轴受地球磁极的影响,而且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有个11度多的交角,磁针所指示的南北方向实际上是地球磁极的南北方向)。指南针的制做方法各种各样,有的把磁浮在水上,有的放在碗沿,有的放在指甲上,有的用线悬在空中。但较为精确的指南针,是把磁针装在刻有方位的罗盘上,所以,指南针又叫做罗盘针。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以及后来的海船上,都装有指南针。12世纪末,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雕版印刷虽然效率很高,而且印刷清晰,但是雕版印书必须一页一版,有了错字难以更正,如果刻一部大书,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木材,不仅费用浩大,而且储存版片要占用很多地方,管理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时期,天才工人毕升发明的泥活字雕版,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比德国人发明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用胶泥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用火烧硬,印刷时,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洒有“粘药”(松香、蜡)的字盘内,然后加热,“粘药”融化,并用木板把字压平,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等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省料、省工、速度快、成本低,所以得到了迅速普及。人们后来在泥活字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相继出现了木活字、铅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详情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