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怎么样

卫鞅
独行侠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62年,是一个以社会公益性研究为主的综合型研究所,现有职工137人,其中科技人员96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12人,学士34人。其科研工作涵盖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建所初期,主要从事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其综合利用、高原水生生物资源及渔业生产、农业丰产技术、青藏高原草地资源调查及合理利用、高原动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所长张怀刚。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四方之内
卖油郎
我会选择沿海211院校。毕竟西北地区消息闭塞,设备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就业的时候在沿海地区也比较好就业,就是要去其他城市工作,211工程大学较为有名,人们耳熟能详。不要犹豫了,在内地,你怎么就业啊。现在生物产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只有上海,北京,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你起码要有个好出身。别人才愿意面试呀。

中科院共有多少生物研究所

大剑
聚客镇
截止2019年1月,中科院共有九个生物研究所。包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扩展资料:中国科学院的组织体系: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科院设有院机关13个,分院12个,研究单位114个,学校及公共支撑单位7个,其他单位4个,共建单位12个,院直接投资的全资及控股企业22个,四类机构34个,院非法人单元113个,相关组织5个。中科院分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西高所如何?

复来求之
疗养院
中科院的各个所,都很好。但是都不是很好考。下面是对西高的概况,你自己了解下吧。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是以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研究所在职人员160人,百人计划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含支撑系统人员)125人,管理人员16人。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院士1人、研究员29人(45岁以下11人)、副高级科技人员43人;博士生导师24人;博士42人、硕士28人。进入知识创新岗位人员90人,科技岗位62人(其中研究员22人,副研究员28人,中初级人员12人),占69%;技术支撑岗位(含CERN技术人员)19人,占21%;管理岗位9人,占10%。项目聘用人员62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中初级人员21人,其他人员26人。设有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硕士点和生态学博士点以及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学博士生53人、硕士生83人,在站博士后3人,客座研究人员18人。 学科方向及研究领域 我所的战略定位是针对青藏高原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物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部门设置 研究中心: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中心和高原生态农业研究中心;科研平台: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试验室、寒区区域恢复生态学省级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工程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青海省藏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野外台站: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实验站、平安生态农业实验站和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支撑部门: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信息与学报编辑室和分析测试中心;管理部门:所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技处和财务处。——————————————————————————————————————————去新东方在线论坛看看吧(bbs.koolearn.com),海量资料!名师答疑!新东方课程免费下载!欢迎来新东方答疑网站提问 faq.koolearn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最近联合的一家肠道类药物企业叫什么?

龙拳天
不老屯
上海畅康吧这家好吗前不久他们合作开发了长安百草这款药物呢,治疗结肠炎等症状药物效果非常好

中科院A类研究所有哪些?

好医生
面具侠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有几所?分别在哪几个城市?

怏怏不乐
柏拉图
中科院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分别位于北京、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对应的分院名称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扩展资料:关于中科院部分分院的重大调整:1950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在上海成立;1955年2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1958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1952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现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成立。1978年4月,开始大规模收回和新建研究所,重建分院。2005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成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计算机所都有哪些分校

天下戴之
大篷车
你可以做自己查一下方向和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地区)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广州化学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武汉植物园成都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广州能源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乌鲁木齐天文站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这个问题有不对的地方啊,计算机所就一个,不是分校的问题。应该问,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所里面在外地的计算机方面的研究所有没有,建议上中科院网站上查查。www.cas.ac.cn

杜昱光的个人经历

慈母心
离世异俗
杜昱光,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12月出生。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糖生物工程课题组组长。 1985年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同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课题组,从事微生物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1990年获微生物生态学理学硕士学位。 1994年8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天然产物与糖工程课题(1805组)组长。其间曾赴加拿大、美国、挪威、南韩等国举行学术交流,2000—2001年获香港裘搓基金会资助在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及中药所作高访。 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千百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国家“十一五”“863”海洋技术领域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十一五”农林生物质专项支撑项目专家组成员。2013年7月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杰出人才”引进调入本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材料工程团队组建糖生物工程课题组。 现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学会甲壳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复合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糖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饲料添加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全国饲料评审委员、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兼职教授,教育部西北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