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的国家级研究所都有哪些?

极盗者
似趼
国家级的研究院(所)主要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扩展资料研究所是指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企事业机构。在我国是一种完成为特殊科研目的和任务而建立的研究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多以企业形式存在。在学术界,称其为科学试验的研究部门。研究所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和照顾的对象,特别是军工类的研究所,比如航天两大集团,中电集团,航空,中船等重点研究所,一直是很多名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怎么样?

回曰
见分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 中信所定位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并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中信所下设7个职能处室、8个公益部门和3企业集团、4个学会团体;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主要领导

描金凤
上治人者
所 长:戴国强党委书记:赵志耘副 所 长:张新民郭铁成刘琦岩职能部门: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科研处计划财务处离退休干部服务处保卫处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怎么样?

大理石
第五街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 研究院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条主线,开展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战略问题研究。 坚持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科技事业的方针,努力将战略研究院建设成为能有效支撑科技宏观决策和管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战略研究院采取“小核心、大网络”的组织方式,建立国家目标和自由探索相结合的选题机制,形成开放、流动、竞争的选人机制。注册资本:1818万人民币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哪些科研机构?

椎名
蜀山传
学校以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核心,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机构。实验室科学技术部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 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合肥分中心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 中国科学院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研究示范中心 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 安徽省高性能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 安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省级实验室 安徽细胞动力学与化学生物学省级实验室 安徽省金融信息研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 先进功能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物理电子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技术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语音及语言技术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热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合肥市 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合肥语音技术研究院 合肥光热光伏研究院 合肥现代显示研究院 合肥市水性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合肥市配电网通信及智能终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他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 化学物理联合实验室(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建) 智能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建) 蛋白质科学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建) 网络与通信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建) 星系和宇宙学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共建) 绿色合成化学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建) 数学物理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共建)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共建) 科技传播研究所(与中科院科学时报社共建) 强子物理研究中心(与兰州重离子国家实验室共建) 新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建) 无机固体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共建) 高分子薄膜与溶液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建) 分析化学研究伙伴小组(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建) 超精密控制与系统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建) 微纳电子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共建) 高能量密度物理联合实验室(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八所共建) 膜技术和膜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与黄山永佳(集团)有限公司共建)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发展概况

夫德
蝃蝀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是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成立的,是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定位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并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全所下设7个职能处室、6个公益部门和3企业集团。主要从事以“科技决策支持”为特色的信息分析研究、科技信息服务、新技术研发推广和先进服务平台管理、科技信息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培训、社团管理、媒体出版等业务,同时肩负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任。五十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为繁荣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荣获各类国家和省部级重要奖励几十项。同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代表国家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国际信息文献联合会(FIO)等国际组织,有关专家担任了相关国际组织的领导职务,参与这些国际组织在科技文献领域、情报学基础研究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此外还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献信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成为我国科技信息领域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今后,中信所将凭借自身结构优势、机制优势、业务优势和人才优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励精图治,为服务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跟踪和报道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开展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相关研究,为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各种政策咨询服务,进行科技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与文献计量学研究、中医药发展战略和科普工作统计分析等信息分析研究。出版发行及影视制作编辑、出版和发行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以及科技报告、评述等政府出版物、优秀的学术著作与学术期刊、实用技术与科普书籍、培训教材与辅教读物、科技电视制作和科技新闻专题制作以及相关电子音像出版物。研究生培训博士后培养、博士生教育、全日制硕士生教育、在职研究生、进修生教育、国际交流及各类在职教育与在职培训。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业务部门

今吾才小
闻诗
信息资源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主要业务单位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是为发展国家科技事业、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各类科技信息保障。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各种类型和各种载体的科技文献信息并面向全国开展服务。信息资源中心下设资源建设部、信息服务部、院士著作馆、数字图书馆研究室。1、馆藏资源信息资源中心主要承担工程技术各学科领域内的文献资源建设任务。近几年来随着文献购置经费的不断增长,馆藏文献的规模、品种和数量都有了很大发展,馆藏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特色化程度不断提高,文献的满足率和保障率达到了一定水平,初步具备了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功能和能力,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专业图书馆。2、文献服务信息资源中心目前实行365天到馆读者“一站式”服务、24小时全天候网上信息服务,技术手段先进,服务方式灵活多样。(1)文献阅览服务◆ 查目厅目录检索服务:提供本所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馆藏目录检索服务及读者阅览咨询服务;◆ 期刊阅览服务:提供近两年中外文现刊及检索参考工具书阅览服务;◆ 特种文献阅览服务:提供中外文过刊、中外文会议、学位论文等文献阅览服务;◆ 缩微文献阅览服务:提供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及七国两组织专利的缩微文献阅览服务;◆ 电子资源检索和阅览服务:提供光盘或网络版资源的检索和阅览服务。(2)原文提供服务◆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注册用户的网上原文提供服务;◆ 本所、北京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图书情报机构的馆藏原文代查服务;◆ 向大英图书馆、加拿大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国外机构提供长期的馆际互借服务。(3)科技查询服务◆ 国家、省、部、市、地等各级科研项目的开题立项、成果鉴定、成果报奖、新产品开发与申报等的查询;◆ 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的评估、认定以及科技查询人员的资格培训;◆ STN系统欧洲服务中心FIZ中国总代理。(4)论文收录引证服务向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个人开具科技论文收录及被引用证明。3、院士著作馆院士著作馆在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倡议下,于2004年6月3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使命是全方位收集院士科技文献,建设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知识宝库;展示院士风采,传承院士精神,宣扬院士思想,传播院士文化;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保障,为推动自主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院士著作馆现已收藏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近千位院士的3000多部学术著作和33000多篇学术论文,以及900多件院士风采物品,建有可供检索查询的院士信息系统。院士著作馆建有大型煅铜浮雕壁画《院士名山》,以汉代竹简的艺术形式镌刻捐赠著作的院士,以此教育启迪后人。4、科研数字图书馆研究室是信息资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开展检索语言和检索技术的研究,组织实施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发展规划。研究室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力,全面担负中心的信息技术支撑功能,保证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系统的可靠运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在英汉科技词库、汉语主题词表、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科技资料体系建设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此外,研究室还负责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以及国家标准的研究、开发与制定工作。目前,信息资源中心正按照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的建设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我国工程科技文献信息保障能力,为提高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做出贡献。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5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邮编:100038战略研究中心战略研究中心是中信所主要的业务部门之一,中心大部分研究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科技专业背景、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中心主要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和发展战略,开展情报分析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中心下设科技动态跟踪、知识管理、战略基础研究和战略应用研究等四个专业研究室,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围绕科技部的中心工作开展相关的情报分析研究,提供决策支持,并为其他政府部门提供情报服务;◆跟踪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动态、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在软科学研究领域,开展新学科、新方法、新手段的探索;◆开展科学与科技决策支持研究,建设支持国家科技决策的信息资源库与知识库,开展知识服务;探索建立知识管理开放实验室;◆开展科普统计分析研究,探索实践数字科普;◆承办《中国软科学》、《高技术通讯》、《全球科技经济瞭望》、《科学》等刊物,以及《科技参考》、《互联网信息专报》、《决策参考》等内刊;◆接受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会的委托,协助开展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的日常管理工作。资源共享促进中心资源共享促进中心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属的研究中心,围绕科技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政府领域应用、科技资源共享行业领域应用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接受科技部等政府机构和行业机构委托,承担与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和促进相关的研究、实践、服务工作,促进国家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开展竞争情报研究;促进实用技术成果转化以及专利、标准和技经贸信息的传播。◆ 科技资源共享管理研究资源共享促进中心主要致力于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共享模式、共享政策、共享技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情况等的跟踪研究,承担相关研究课题,完成相关研究报告,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服务在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中的需求,以国家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与信息处理技术,提供政府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咨询服务、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开发等服务。◆ 产业信息资源整合服务在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点产业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中的重点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与信息处理技术,以持续满足产业发展与集成创新为目的,集合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和技经贸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产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展信息咨询、竞争情报咨询等服务。信息技术支持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的业务定位于结合情报学研究应用实践的需要,开展知识组织技术、信息内容服务技术和情报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为情报研究与服务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其重点内容包括智能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服务元数据与标准规范、数字图书馆应用技术、信息内容建设与服务等。作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管理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障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服务系统以及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与维护。同时中心还承担着中信所信息安全和技术管理职责,为中信所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提供系统设计、应用开发、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与服务等。另外,信息技术支持中心是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承担着相关文献标准的制定及日常管理工作;是中国情报学会计算机技术应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中心也面向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学习和研究支持。情报方法研究中心情报方法研究中心下设图书情报研究室、科学计量学研究室、学会办公室和几个期刊编辑部。中心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图书情报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科学计量学研究与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的日常管理与运作,《情报学报》、《中国信息导报》和《大众软件》的编辑出版。同时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全国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心的主要工作:◆ 开展情报学理论方法与情报用户的研究。其中重点开展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信息构建、现代情报技术、信息管理与服务等领域的研究;◆ 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中重点开展数字图书馆与数字科普研究;◆ 开展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研究和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工作;◆ 承担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接受中国科技成果研究会的委托,协助开展中国科技成果研究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承担《情报学报》、《中国信息导报》、《大众软件》的编辑出版工作;◆ 接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全国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研究生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78年开始招收情报学专业研究生,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是国内最早开展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单位之一。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开展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即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998年起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情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10月,我所被人事部批准为首家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管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部是中信所下属主管研究生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归口部门。主要任务:◆情报学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图书馆学硕士生培养;◆办好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管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接受科技部及社会各界委托,开展各类在职教育与在职培训;◆探索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拓展各类信息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全民信息化教育;◆承担科技部计算机软件培训中心的相关工作。中信所凭借自己知识密集的雄厚实力及其高层次的研究实践,造就了众多的情报信息领域专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导师队伍。到2005年,中信所研究生部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365名,颁发硕士学位299个;招收在职研究生379人,其中161人获硕士学位,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总人数为460名,其中许多人成为国家机关、信息单位、驻外机构和各类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除了学历学位教育外,研究生部还承担科技部委托的培训班和研讨班。同时,面向社会开展相关领域的培训班,包括计算机应用培训、信息分析师教师认证暨信息分析师认证培训、全国科技查新与文献检索培训等,培训人员达数百名,满足了市场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中信所研究生部采取开放办学方式,与国内外同行和相关国际组织在人才培养、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选送部分优秀研究生赴国外进修深造。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全球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资源分配中最重要的因素。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大量高层次知识创新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欢迎各界人士报考中信所,竭诚为您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学习机会。

中国科学院有几个院系?都有哪些领域的院士啊?

乱莫大焉
吴筠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http://www.cas.cn/html/Books/O6121/b1/2002/qy.htm  中国科学院于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包括5个学部(数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技术科学部),以及11个分院(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84个研究院所、1所大学、2所学院、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此外,还投资兴办了430余家科技型企业(含转制单位),涉及11个行业,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  学部  中国科学院学部(以下简称“学部”)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学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目前有院士687人,其中外籍院士41人。学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院士大会,其常设领导机构是学部主席团,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执行主席。学部现设有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和技术科学部五个学部。  学部成立初期,即组织院士参与制定了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86年,在89位院士建议下,中国科学院建立了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院士联名建议加强中国高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1993年,在王大珩、师昌绪、张光斗、张维、罗沛霖、侯祥麟等院士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工程院。  近年来,学部围绕西部开发、国家安全、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教育、学科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报送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基础科学研究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已逐步建立和发展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地学与环境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天文学领域,现有16个研究机构,其中有10个研究所、2个研究院、3个天文台和1个授时中心,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是基础科学方面的重要研究力量。目前,在这些研究机构中建设有基础科学领域的国家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院重点实验室19个。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先后启动了国际量子结构、核心数学、聚合物科学与材料、交叉科学理论物理和复杂系统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主要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团队的带动作用,培养出在中国本土成长的一流科学家。为推动国内纳米科技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即将成立国家纳米科技中心。  中国科学院已经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托卡马克和激光聚变装置、长波授时台等重大科学工程装置,以及2.16米光学望远镜、多通道太阳磁场望远镜、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等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目前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有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大型非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含谱仪)重大改造工程等。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先后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如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τ轻子质量精确测量、新核素合成、超新星观测、高温超导、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应用、非线性光学晶体、过渡金属原子簇结构和性质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等等。同时,为我国信息、能源、材料、资源、农业、医药、空间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形成科技战略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先生、半导体研究所黄昆先生分别荣获第一届(2000年)和第二届(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3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26个国家和院重点实验室、12个植物园、22个标本馆、9个典型培养物保藏库和11个野外生态学研究台站,拥有6800多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  在北京的7个研究所以农业高技术和生态环境研究为主要方向;由7个研究所(中心)组成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人口与健康为主攻方向;在西南的4个研究所组成了西南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基地,主要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湖北的3个研究所重点研究水生生物学和病毒学及其生物技术;另外在青海和广州各有1个研究所,分别进行青藏高原生物学和植物学及退化生态学的相关研究。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科学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完成了366卷中国植物志、动物志和孢子植物志的编研;创建了最完整的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完成了1%的测序任务;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粳稻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蝗虫生态学与治理、恢复生态学、害虫防治、作物品种选育、水产养殖、创新药物等的研究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农业经济发展和人口与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用二步发酵法生产Vc中间体、黑曲糖化酶酶活的提高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人干扰素超高表达、转基因鱼和体细胞克隆牛等重要研究成果,有些已实现产业化。在新药研究方面,共创制新药50多种。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是我国首次被美国仿制、经FDA批准上市的药物;抗疟疾药蒿甲醚是我国出口的唯一首创新药,1995年被列入世界药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地奥心血康”等药品年产值已达14亿元人民币。  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在资源环境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4个研究所、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院重点实验室和47个重点建设的野外观测试验台站。野外台站分属于生态系统研究、大气本底观测、地磁台链、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等四大网络,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长久性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目前,资源环境领域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研究体系。  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涉及固体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遥感、农业等多个重点学科。多年来,广大科技人员积极面向国家需求,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地球早期生命研究、进化古生物学研究、国际界线层型研究,以及各门类化石总结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在东亚季风环境系统、黄土、岩溶、冰芯、湖泊、古海洋学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以及海洋生态动力学等方面开展古环境变化和过程研究,重建了东亚自然环境演化规律;积极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东亚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环境污染机理、青藏高原隆升及环境效应等研究工作,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根据地域分异、地表水热平衡、元素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特征,完成了各种自然区划、生态环境区划、农业和经济区划,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沙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环境污染控制和海水养殖、海洋药物等方面,提供了一批实用的技术和模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地球信息科学在政府决策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高技术研究与发展  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中国科学院共有28个研究所、2个技术支撑单位、1个国家实验室、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14600余名科研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涉及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光电科技、材料、能源、交通、化学工程和空间科学技术等领域,曾为我国计算机、激光、合成橡胶、“两弹一星”等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近几年来,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为了强化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工业配套能力,已建成31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院工程中心,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形成一个高技术企业群体。  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的任务是:从事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高新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解决国家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我国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等方面,起到有显示度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研究所积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和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小型化超强超短激光、纳米材料、有机合成化学、40万千瓦蒸发冷却电机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龙芯”高性能CPU芯片等大批创新研究成果,为我国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化工与材料、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写下了新的篇章。  高技术产业化  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中国科学院按照新时期办院方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同时,积极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企业化,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资兴办的企业,分布在11个行业,其中已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19家。院直接投资的企业(含首批转制单位)有82家,如著名的联想集团控股公司等;研究所投资的企业有356家,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突出的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科合臣化学公司等。目前,全院已有8家院、所投资的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在31个国家和院级工程研究中心中,有14个已经完成公司制改造。此外,在建和筹建中的科技产业园区有21个。  中国科学院依法设立了“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表院对院直接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  2001年度,院、所投资企业营业收入434.54亿元;利税总额42.99亿元;创汇额2.94亿美元;所有者权益117.22亿元;从业人员约5.24万人,其中为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4万人。  中国科学院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十分重视与省市的技术经济合作,近年来陆续与23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地(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多层面地推进与产业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在烟草、纺织、石化、机电等行业加强技术合作,并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大庆油田、上海电机集团、上海广电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与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多种合作关系。为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向全国29个省(市)的170个地(市)、县和一批企业选派了科技副职,同时接收地方和企业选派的挂职干部在院短期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院与地方合作项目在2001年度为地方形成销售收入152亿元人民币,利税33亿元人民币。另外,创造社会效益折合114亿元人民币。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6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的39.8%;中国工程院院士53人,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的8.6%。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0.75万人。全院在读研究生2万余人,在站博士后1千余人。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聚集在中国科学院,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80年代开始,为培育中青年科技骨干,解决人才断层问题,中国科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90年代初推出了“百人计划”,以吸引和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全院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在全院推行了以队伍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人员总量控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用人制度和“三元”结构分配制度等人事制度改革,为中国科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和2001年分别启动了“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 与“海外知名学者计划”,加大了对国外优秀青年学者的吸引力度。目前,全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科技岗位中,45岁以下科技人员已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5%以上,全院人才队伍呈现出人员精干、结构合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地位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为保持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中国科学院自1978年开始选派优秀的科技人员和管理骨干出国深造,迄今已公派1.6万名访问学者、研究生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和访问进修,目前已有近1万余人学成回国工作。同时,在院内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为龙头,以京外若干基地为依托的继续教育网络。  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中国科学院对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于1951年与高校一起开始实行统一计划招收研究生制度,1977年率先恢复因“文革”而中断的研究生招生,1978年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0年来,中国科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7万余名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和第一位双学位博士。2001年,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成立,现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基本覆盖了理科所有的学科领域,同时还具有相当数量的工程技术学科和一定数量的人文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全院形成了一个以北京为主体、联系和覆盖全院的研究生教育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创办、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建校4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高层次人才。中国科技大学也是首批获准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国家重点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科学院将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促进现代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已同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签署了院级合作协议70余个,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目前,国际科技合作人员交流每年逾万人次,全院有38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并聘请了14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担任院、所的名誉职务和客座教授。  国际合作工作以围绕国家、院重大项目开展实质性合作为重点,取得了数百项成果,其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沙尘暴的防治、1%人类基因组测序、中日大学群合作、德国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实验室、英国石油国际公司中国中心、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等项目成绩显著,在全院科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国科学院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加强了与第三世界科学院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吸纳了外资外贷 ,扩大了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同时也加速了人才培养。  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促进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科学出版与文献信息  文献服务与出版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提升科研创新活力的基本要素。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科学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以院文献情报中心为中心,以上海、兰州、武汉、成都四个地区学科文献情报中心为分中心,连接全院相关研究机构图书信息室以及国内外主要大型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立足全院、面向全国、开放互联的网络化科技文献情报服务体系。其文献收藏总量达3300多万册(件),已建成国内最具规模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高技术文献收藏体系,并建成了包括多种联合目录、文摘杂志和文献数据库的自然科学文献检索体系和国际联机检索终端,每年向院内外数十万用户提供服务。两三年内,将基本建设成为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具规模和地位的、面向全社会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  在出版事业方面,中国科学院也已初步形成以科学出版社为中心的科学出版集团和以科学时报为主体的报业体系,出版范围从传统纸质出版物到现代数字化电子出版物,从学术专著、科普著作到各种杂志、报刊。依托中国科学院一流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科研工作,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它们每年出版上千种包括学术专著和科普著作在内的科技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以及290多种科技期刊,其中不乏在学术上具有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知名出版物。文献服务和出版工作的紧密结合和协同发展,将为中国科学院成为国家知识库、思想库和人才库构筑起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平台,并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的档次怎么样?

香索
人也
这还用问呵呵相当好北大清华浙大南大复旦中科大上交这七个学校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