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的其它简介

废丝栋
或谓之实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0八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立于1965年,是从事航天标准化、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研究的技术基础科研机构。 研究所主要负责航天领域各级标准的研究、制定、宣贯、实施监督等技术归口工作;开展质量与可靠性政策法规研究与决策咨询、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承担军工型号可靠性安全性策划、分析与评价;从事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供应商第二方认定;负责航天标准件检测和新品研发。 研究所以“立足航天,面向市场,自主创新,提升能力,追求卓越,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构建支撑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与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相适应、主导航天标准化和产品保证专业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产品保证与标准化专业研究机构”为发展目标。 研究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和北京市丰台区小屯路89号(玉泉路口正南2公里处),办公环境优越。研究所将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具有吸引力的薪资福利。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708所)待遇怎么样

放課後
孔阳
待遇一般吧,如果为了北京户口,可以考虑,如果想挣钱,真的太难了~~比较适合女生~~男生一定要慎重,不然违约非常麻烦的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的组织机构

关连长
千晶
所办公室、科技处、行政基建处、财务处、政工人事处,信息部、标准件部、标准化总体部等。

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301所)的性质

尽矣
慧思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是航空工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也是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航空生产力促进中心,航空综合环境重点实验室,航空标准件检测中心、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等机构设在本所,同时是ISO组织航空航天技术委员会的中国归口单位。承担ISO/TC20/SC1秘书处的工作。现有职工46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12名。配备各类先进的试验、检测、鉴定设备和仪器、仪表1000余台(件),馆藏国内外标准资料30多万项。扩展资料主要成就:40年,301所建设成为了国内适航性的权威研究机构。经济规模2010年预计实现收入8亿元,利润9000万元,十年间收入翻了三番,从航空行业内规模实力较小的研究所发展成为航空行业中等规模的研究所,已经成为国内技术基础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所。科研成果截至2009年累计取得了560多项,其中国家级14项,部级228项,集团级141项。2008年进入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行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的科研院所

巨蛛怪
性命
41所 陕西动力机械研究所(西安)42所 湖北红星化学研究所(襄樊)43所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西安)44所 陕西电器研究所(西安)47所 陕西向阳化工机械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蓝田)401所 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西安)701所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北京)707所 航天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708所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北京)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是一家什么样的单位?

玫瑰园
国家昏乱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主要承担技术基础研究工作,是航空工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航空生产力促进中心,航空综合环境重点实验室,航空标准件检测中心、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等机构设在本所,同时是ISO组织航空航天技术委员会的中国归口单位,承担ISO/TC20/SC1秘书处的工作。现有职工46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12名。配备各类先进的试验、检测、鉴定设备和仪器、仪表1000余台(件),馆藏国内外标准资料30多万项。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下设五个分部:标准化分部负责研究制定航空工业标准,协助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开展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国家军用标准化研究工作;环境与可靠性研究试验分部集环境工程基础和应用研究、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及环境标准研究于一体,是总装备部和空军认可的环境与可靠性鉴定实验室,承担国家高新工程及其它产品的综合环境试验、鉴定任务;质量管理与适航性研究分部从事质量及适航性理论和应用研究,受委托以第三方身份对航空设计制造单位进行质量评审和监督;科技成果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分部负责评审航空科技成果,开发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研究分部负责信息技术的预先研究,承担国家军用标准、航空工业标准全文数据库,国防科技工业标准文件编辑器系统的改进和维护工作。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的介绍

人皆为之
洛杉矶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主要承担技术基础研究工作,是航空工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航空生产力促进中心,航空综合环境重点实验室,航空标准件检测中心、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等机构设在本所,同时是ISO组织航空航天技术委员会的中国归口单位,承担ISO/TC20/SC1秘书处的工作。现有职工46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12名。配备各类先进的试验、检测、鉴定设备和仪器、仪表1000余台(件),馆藏国内外标准资料30多万项。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下设五个分部:标准化分部负责研究制定航空工业标准,协助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开展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国家军用标准化研究工作;环境与可靠性研究试验分部集环境工程基础和应用研究、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及环境标准研究于一体,是总装备部和空军认可的环境与可靠性鉴定实验室,承担国家高新工程及其它产品的综合环境试验、鉴定任务;质量管理与适航性研究分部从事质量及适航性理论和应用研究,受委托以第三方身份对航空设计制造单位进行质量评审和监督;科技成果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分部负责评审航空科技成果,开发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研究分部负责信息技术的预先研究,承担国家军用标准、航空工业标准全文数据库,国防科技工业标准文件编辑器系统的改进和维护工作。

请你查阅资料,说说我国航天事业方面的最新的成绩

试往观焉
天行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标准制订

上治人者
不为福先
北斗接收机国际通用数据标准的制修订是北斗全球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与卫星导航接收机密切相关的RTCM差分系列标准、RINEX接收机交换数据格式、NMEA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接口等通用数据标准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卫星导航接收机都必须遵守的通用标准。然而,全球有多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设备技术标准制定组织,参与其中的中国企业和机构却寥寥无几。例如,成立于1947年的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目前有130多个成员,却只有2家中国企业成员。成立于1957年的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MEA),535个成员中只有1家中国企业成员。对于正式提供服务近两年的北斗系统而言,参与国际标准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4年成立,15项北斗应用基础标准正在制定中,部分关键标准计划在今年底对外发布。届时,北斗系统将完成北斗产业链中标准规范关键环节的布局,北斗应用也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以及通用化的快车道。 在国际方面,在中国民航局、交通部海事局、工信部科技司等部门指导下,依托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先后启动了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接收机通用数据标准等国际标准工作。经过各方协作和配合,北斗国际标准工作捷报频传。国际民航组织(ICAO)同意北斗系统逐步进入ICAO标准框架;国际海事组织(IMO)批准发布了《船载北斗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实现了北斗国际标准的‘零’突破,完成了北斗系统作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认可工作,有望在今年底成为第三个被IMO认可的WWRNS;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3GPP)支持北斗定位业务的技术标准已获得通过。北斗已经开启了走向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高端应用领域的破冰之旅。 2014年9月8日至9日,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第104专业委员会(RTCM SC-104)全体会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会议中心召开,来自Trimble、Novatel、Geo++、USCG(美国海岸警卫队)等全球20多个GNSS高精度知名企业(机构)和重要用户单位的30多位专家代表与会。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组团参加,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RTCM SC-104主要负责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GNSS)系列推荐标准的制修订,以及参与接收机自主交换格式(RINEX)、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接口协议(NMEA-0183)等国际通用数据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该委员会由全球从事卫星导航设备生产、技术研发、系统服务的知名企业机构成员组成,下设GLONASS 、Galileo、RINEX、NMEA、BDS等工作组。武汉导航院为BDS工作组主席单位,北斗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专家组专家韩绍伟博士任BDS工作组主席。 会上,武汉导航院韩绍伟博士代表BDS工作组,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汇报了对BDS NH码的处理方法,澄清了对NH码实现过程中因符号规则理解差异造成的差分解算失效、接收机无法兼容等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并获得委员会一致通过。该问题的解决打消了国际社会对BDS高精度可靠应用的疑虑,对促进北斗高精度全球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韩绍伟博士代表BDS工作组就BDS导航电文数据组识别符的研究进展向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了汇报,对其组成、产生、判别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该识别符是BDS实现可靠实时差分应用的重要因素,也是北斗进入RTCM差分标准的关键参数。BDS工作组将就该问题继续与有关各方深入合作,寻求最终解决方案。 最后,BDS工作组提议2015年5月11-1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RTCM SC104全体会议,并邀请专家参加2015年5月13-15日在中国西安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SNC2015),该提议获得委员会成员的通过。这是中国首次获得RTCM SC104全体会议主办权,标志着以中国企业为主体推动北斗加入 RTCM 、RINEX、NMEA等国际通用数据标准工作得到国际认可,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北斗高精度全球应用的期待和信心,必将有助于加速北斗进入系列国际通用数据标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