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介绍

达芙妮
好时候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是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自成立二十余年以来,秉承“信息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致力提供决策咨询、管理顾问、媒体传播、评测认证、工程监理、创业投资和信息技术等专业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府决策软科学研究、传媒与网络服务、评测与认证服务、咨询与外包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六业并举发展的业务格局。研究院总部设在北京,并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业务网络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型城市。研究院现有员工17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博士100余人、硕士600余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组织简介

无迹
咖啡镇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直属单位,国家一级事业单位,国家一级保密单位,国内最大的软件与系统集成评测认证机构之一,是首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的软件检测机构,参与众多国家重点行业信息化项目、软件产品测试、信息系统测评、“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发改委科技专项、“863”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等科技项目。以赛迪时代公司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负责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的总体方案设计和重要部分的实施,具有电子政务系统和RFID应用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具有大型信息系统的设计集成资质和能力。研究院正在按照“软硬结合、转型提升”的集团化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现代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一身的企业集团。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怎么样?

禁闭室
高墙内
简介:中心是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从事人口与发展政策、对策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研究,是人口与发展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服务的基础,是政府机关和学术机构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我中心与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领域的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基金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注册资本:991万人民币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中国的国家级研究所都有哪些?

敢问其方
刺秦王
国家级的研究院(所)主要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扩展资料研究所是指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企事业机构。在我国是一种完成为特殊科研目的和任务而建立的研究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多以企业形式存在。在学术界,称其为科学试验的研究部门。研究所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和照顾的对象,特别是军工类的研究所,比如航天两大集团,中电集团,航空,中船等重点研究所,一直是很多名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研究所

请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是我国官方机构还是民间团体或是事业单位或是公司?

示儿
末班车
  呵呵,是事业单位。关于他们的简介,帮你找来,你看看吧。希望能帮到你。能给分就更好。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于1991年11月1日,是一家以转轨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为主,培训、咨询和会议产业并举的独立性、网络型、国际化改革研究机构。  中改院的办院宗旨是“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办院方向是服务于经济改革的政策决策,围绕中国经济转轨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超前性的研究,以“直谏中国改革”为已任,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议报告。  中改院地处海南,始终关注海南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向海南省委、省政府提交政策和战略研究报告。  中改院始终坚持“小机构、大网络”的运作机制。实行董事局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学术委员会和各研究所的专家委员会为主体的研究网络,是中改院的独特优势。这个网络体系,已成为中改院不断开拓创新,开展高水平研究、培训和咨询的活水源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中改院坚持不断地开辟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国际交流。建院以来,中改院已与20多家国际组织和外国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中改院长期执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德国技术合作公司项目,并与世界银行、欧盟等国际机构及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荷兰、瑞典、挪威、芬兰、澳大利亚、印度、越南等国的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关系,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改院还是博鳌亚洲论坛智力支持机构、外交部指定的亚洲合作对话的参与机构、东亚经济发展研究网络成员机构和企业组织国际网络的成员机构。  建院以来,中改院围绕难点和热点改革课题组织研究研讨,服务于改革政策决策,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18年来,中改院共提交改革政策和立法建议报告130多份,出版改革研究专(编)著170多部,发表论文1400余篇,获得包括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在内的2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中国教育教师发展研究院叫什么名字

不削于人
今则不然
中国干部书画研究院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吴东风中国干部书画研究院网址:www.cccp.com.cn

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是骗子吗?

贺麟
天下服矣
新京报讯 (记者倪伟 吴为)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名为“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实为“山寨社团”,该报道刊发后,引发社会关注。昨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山寨社团”上级机构“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同样被网友指出为“山寨”机构。该机构自称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下设机构,但记者调查得知,其既未在中央编办登记,也未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此外,记者梳理发现至少有18个冠名该“中心”的“下属组织”(包括前期曝光的“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这些组织也被指“山寨”,有的自称“公益组织”,有的自称“事业机构”。不过,记者在民政部“社会组织网”和中央编办“中央机构编制网”上,均未查到任何一家组织的登记信息。昨日,记者获悉,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在京召开“治理规范以‘军民融合’名义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协调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民政部等15个部门参加了会议。针对当前军民融合社会组织鱼龙混杂,中介服务机构良莠不齐,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多而杂乱,论坛展会遍地开花,甚至借机敛财,园区建设有同质化泡沫化的苗头,一些退休领导干部和退休军人未经批准参加社团组织等问题,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通报有关情况,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分类治理规范;加强政策解读,强化正面引导;充分发挥信用惩戒、媒体监督作用,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焦点1 “中心”网站备案主体为企业8月18日,新京报刊登报道《多官员“被顾问” “国字头”山寨社团再现》,曝光一个自称“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的组织,虽冠名“国字头”,却未在民政部登记注册,一位被列入其“顾问”名单的退休官员表示“不知道有这个组织”。当晚,被曝光的“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的上级机构“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在其另一个“下属组织”——民生项目管理委员会发布一则《严正声明》,称“没有审批设立过该‘委员会’(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此属非法伪造、擅自冒充行为”。而名为“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的网站则没有任何信息。根据《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规定,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网站开通时在主页底部的中央位置标明其备案编号,供公众查询核对。记者查询“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备案信息得知,该网站备案主体为一家名为“北京和物经济技术中心”的企业,投资人为范某,注册时间为2007年1月。该“中心”自称经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批准成立,而经记者调查,其既不是在中央编办登记的行政机构或事业单位,也不是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日前,记者拨打中央编办12310举报电话询问,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并非经过中央编办设立,不属于国家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这个中心最近一段时间反映较多,我们也查过了。”记者发现,多则网络报道中曾出现一个名为“李其效”的人以“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的头衔,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据公开报道,近些年来,李其效曾参加调研上海市机器人(21.670, 0.19, 0.88%)产业发展情况、出席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仪式等社会活动,并多次出席该“中心”下属机构地方分支机构的成立仪式。焦点2 “下属组织”网站现翻译错误记者还发现,该“中心”至少有18家“下属”组织,包括“中国民生物联网财富共享管理委员会”、“中科中心老龄发展委员会”、“中国民生项目管理委员会”、“中国一带一路PPP项目开发管理委员会”、“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特色小镇建设委员会国医康养产业管理处”、“中国农业金融委员会”、“中国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和“双创促进工作委员会”等。这些组织有的自称“公益组织”,有的自称“事业机构”。不过记者在民政部“社会组织网”和中央编办“中央机构编制网”上,均未查到任何一家组织的登记信息。记者在查询该“中心”“下属组织”备案信息时发现,共有10家组织网站没有显示ICP备案信息,其余组织的网站备案主体均为企业。例如,记者根据“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委员会)”网站ICP备案号查询到,该网站由一家名为“高科国教(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的企业备案。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得知,该企业两位发起人之一即为李其效。“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网站由“森迪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备案,两位发起人之一为石恒臣,石恒臣即为近日曝光的“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记者还注意到,在这18家组织的网站上,均有不少文字错误,如“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的英文名中,“development”写成了“debelopment”,而“中国民生物联网财富共享管理委员会”的英文名称“China People‘s bio Internet wealth sharing management committee”,则与某翻译软件的翻译结果一致。焦点3 挂靠“中心”一年需付60万“中国民生物联网财富共享管理委员会”联络人付某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该委员会是他为了推动自己的一个商业项目而与“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的。付某的企业与该“中心”一家配套运营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可以使用中心的牌子开展工作,项目产生效益后每年付给“中心”配套运营机构60万元管理费。付某表示,他只能与该“中心”一名李姓副主任单线联系,不允许与其他负责人联系,与该“中心”其他委员会也没有关系,所以对“中心”的真实情况并不清楚。对于该“中心”有没有对其项目产生实际帮助,付某表示,“他们从来不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他认为,该“中心”及其“主任”在网上被质疑为“骗子”,对实际工作甚至可能产生阻力。

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怎么样啊? 有武汉大学的 还有一个南昌大学,实力都怎么样???加分!!!!

乾坤
化而为鸟
都还不错!武汉的好。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的院所概况

深宫怨
樊须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是一个跨学科、跨地区和跨国界的综合性的实体研究机构,以首席专家李廉水教授独立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东部特大都市圈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研究(03JZD0014)为标志,正式筹建于2003年。经过多年的筹建和发展,通过团队建设、科研方向凝练、重大理论课题的承担和重大决策咨询课题的承接等措施,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于2006年正式成立,并于2009年被批准为首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研究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江苏“两个率先”等经济社会发展等战略,以促进江苏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指引,以江苏制造业乃至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为党和政府的决策管理提供政策建议为归宿,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层次,综合利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成熟和前沿理论,采用国内和国际主流研究范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研究院人员的前期研究积淀,从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等两个方面,将有关内在的经济学原理和外在的可操作性管理方略等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来说,研究院的近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研究方面主要从国家自主创新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为后续的江苏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前期的理论积淀,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①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新型制造业”的科学内涵及其演化、新型制造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之间的互动机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评价与预测、中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互动机理、中国制造业与新农村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等;②实务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以及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的协调战略等。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中观研究方面主要利用前期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方法,从区域经济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江苏省制造业和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攻关研究,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①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主要包括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总体评价和预测、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中的产业特征分析、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中的企业特征分析、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和江苏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关系、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互动机理、江苏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基于资源约束的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战略等。②基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主要包括都市圈的基本理论、长三角都市圈演化过程中的江苏制造业评价和预测、东部特大都市圈和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江苏省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战略、长三角制造业联动发展策略以及全球化背景条件下的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等。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微观研究方面主要从服务于江苏省制造业发展、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发展乃至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有效研究等目的出发,对制造业发展研究本身所需要的一些微观基本理论和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①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等问题研究,主要从国家自主创新和区域发展的角度,对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领域包括:专利经济学(含专利资产证券化等)、专利制度创新、区域专利战略、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以及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如江苏省信息产业专利战略、江苏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江苏省高校知识产权、江苏省农业知识产权以及江苏省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等)、跨国公司专利壁垒及其应对、企业知识产权许可战略、商业银行专利战略、专利许可中专利定价策略以及知识产权许可中的非效率及其改进等研究领域。②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等问题研究。本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创新型国家建设、区域自主创新、技术集成系统、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及其评价、技术创新团队及其联盟的激励与管理、基于价格契约的技术转移特别是技术许可的相关理论、新兴技术管理以及开放条件下江苏省技术转移的长效机制等。③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气象经济及环境工程管理等问题研究。本研究领域主要依托本校大气科学和环境工程等学科优势,一方面,利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气象科技和气象管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气象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另一方面,在大气环境监测报告、环境绩效评估和清洁生产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的风险评价、环境工程领域技术开发和利用的评价方法、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污染物排放交易及其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进一步在环境污染的生命周期评估、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成本分析等方面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新的评估工具。 2009-2011年1、 全球气候变暖的碳减排压力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研究,2009-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3063),27万元,负责,正在进行;2、 中国重化工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2009-2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JJD630006),10万元,负责,正在进行;3、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2008-2011,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0806017),98万元,负责,正在进行;2007-2009年4、 气象行业科技人力资源优化问题研究,2007~2008,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课题(QR2008-28),5万元,负责,已完成;5、 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2007-2009,江苏省科技计划(BR2007502) 8万元,负责,正在进行;6、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2007-2009,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课题(BIA060039),7万元,负责,正在进行;7、 中国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和政策建议, 2006-2008, 中国科协重大政策课题(2006DCYJ09), 30万元, 负责,已完成;2004-2008年8、 基于资源约束与自主创新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2006-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3045), 17万元, 负责, 已完成;9、 优化国家技术转移推广体系建设, 2005-2007,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5EC00160), 80万元, 负责, 已完成;10、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07,江苏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8万元,负责,已完成;11、江苏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战略研究, 2005-2006,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JHB05-022), 5万元, 负责, 已完成;12、科技宏观管理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研究, 2005-2006,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5BA905B03), 40万元, 负责, 已完成;13、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机理研究, 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主任基金项目(70440010), 5万元, 负责, 已完成;14、东部特大都市圈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研究, 2003-2006, 国家教育部哲社重大招标项目(03JZD0014), 50万元, 负责, 已完成;15、江苏省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2006-2007,江苏省广电局,5万元,负责, 已完成;16、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管理研究,2005-2007,江苏省交通厅,45万元,负责,已完成;17、江苏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江苏省粮食局,2005-2006,25万元,已完成;18、南京市多媒体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4-2005,南京市广电局,10万元,负责, 已完成;19、苏州工业园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研究,2004-2006,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10万元, 负责, 已完成;20、苏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研究,2004-2006,苏州市科技局,35万元, 负责, 已完成;2001-2004年21、区域科技规划前期研究, 2002 -2005,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专项课题, 100万元, 负责, 已完成;22、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委托,2004-2005,4万元,已完成;23、苏州区域创新体系研究,2003-2004,苏州市科技局,15万元,负责, 已完成;24、新时期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研究, 2002-2004,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专项课题, 50万元, 负责, 已完成;25、东西部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与运行机制, 2001-2003,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20万元, 负责, 已完成;26、加快江苏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2003-2004, 江苏省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招标项目, 3.5万元, 负责, 已完成;27、上海发展战略与沿江开发战略关联性研究, 2003-200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万元, 负责, 已完成;28、拉萨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研究,拉萨市计委、科技局,8万元,2004年5月完成;29、长江三角洲科技计划体系研究,国家科技攻关分项目,10万元,2002年4月完成;30、南钢集团冶山公司发展策略研究,南钢集团冶山公司委托,8万元,2003年3月完成;31、台湾高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研究,科技部台办委托,2万元,2003年1月完成;32、拉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方案研究,拉萨科技局,2万元,2001年11月完成;33、东西部科技合作的模式与途径研究,2001-2002,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25万元, 负责, 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