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胡润研究院发布中国一线城市财富自由门槛1900万,对此你怎么看?

不羁夜
精神病
我最大的一个看法其实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一线城市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已经没有太大的可能性了,因为年轻人在短时间之内赚取上千万元的自卑是非常不可能的。大家都知道,在一线城市想要获得很好的生活,是需要有非常多的资本来支撑的,这一次的研究其实已经把这些资本给量化了,想要实现自由就必须要有1,900万元的人民币作为支撑的,如果没有这么多钱的话,那么并没有太好的生活。一、绝大部分人的收入都达不到这个水平。我认为90%以上的人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都达不到一年赚到200万的收入的。想要拥有1,900万以上的财富,就必须要有每年200万元的收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二、财富自由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其实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当中都会想象自己在有钱之后的生活,这其实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财富自由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只有少部分的人实现了财富自由。三、一线城市想实现财富自由是非常困难的。在任何的城市想要实现财富自由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我认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想要获得财富自由更是绝大部分的年轻人没有办法实现的。必须要有的资源才能够维持较好的生活,1,900万元的资产的利息足够一个人生活了。一线城市虽然拥有全国最丰富的资源,但是在这里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就必须要努力的赚钱,但是现实情况确实绝大部分的人依靠自己的努力依然没有办法实现财务自由,如果实现不了财务自由的话,那么在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的院所概况

所假而行
是何人也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是一个跨学科、跨地区和跨国界的综合性的实体研究机构,以首席专家李廉水教授独立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东部特大都市圈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研究(03JZD0014)为标志,正式筹建于2003年。经过多年的筹建和发展,通过团队建设、科研方向凝练、重大理论课题的承担和重大决策咨询课题的承接等措施,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于2006年正式成立,并于2009年被批准为首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研究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江苏“两个率先”等经济社会发展等战略,以促进江苏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指引,以江苏制造业乃至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为党和政府的决策管理提供政策建议为归宿,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层次,综合利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成熟和前沿理论,采用国内和国际主流研究范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研究院人员的前期研究积淀,从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等两个方面,将有关内在的经济学原理和外在的可操作性管理方略等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来说,研究院的近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研究方面主要从国家自主创新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为后续的江苏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前期的理论积淀,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①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新型制造业”的科学内涵及其演化、新型制造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之间的互动机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评价与预测、中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互动机理、中国制造业与新农村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等;②实务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以及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的协调战略等。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中观研究方面主要利用前期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方法,从区域经济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江苏省制造业和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攻关研究,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①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主要包括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总体评价和预测、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中的产业特征分析、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中的企业特征分析、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和江苏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关系、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互动机理、江苏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基于资源约束的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战略等。②基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主要包括都市圈的基本理论、长三角都市圈演化过程中的江苏制造业评价和预测、东部特大都市圈和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江苏省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战略、长三角制造业联动发展策略以及全球化背景条件下的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等。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微观研究方面主要从服务于江苏省制造业发展、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发展乃至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有效研究等目的出发,对制造业发展研究本身所需要的一些微观基本理论和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①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等问题研究,主要从国家自主创新和区域发展的角度,对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领域包括:专利经济学(含专利资产证券化等)、专利制度创新、区域专利战略、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以及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如江苏省信息产业专利战略、江苏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江苏省高校知识产权、江苏省农业知识产权以及江苏省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等)、跨国公司专利壁垒及其应对、企业知识产权许可战略、商业银行专利战略、专利许可中专利定价策略以及知识产权许可中的非效率及其改进等研究领域。②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等问题研究。本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创新型国家建设、区域自主创新、技术集成系统、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及其评价、技术创新团队及其联盟的激励与管理、基于价格契约的技术转移特别是技术许可的相关理论、新兴技术管理以及开放条件下江苏省技术转移的长效机制等。③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气象经济及环境工程管理等问题研究。本研究领域主要依托本校大气科学和环境工程等学科优势,一方面,利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气象科技和气象管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气象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另一方面,在大气环境监测报告、环境绩效评估和清洁生产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的风险评价、环境工程领域技术开发和利用的评价方法、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污染物排放交易及其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进一步在环境污染的生命周期评估、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成本分析等方面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新的评估工具。 2009-2011年1、 全球气候变暖的碳减排压力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研究,2009-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3063),27万元,负责,正在进行;2、 中国重化工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2009-2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JJD630006),10万元,负责,正在进行;3、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2008-2011,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0806017),98万元,负责,正在进行;2007-2009年4、 气象行业科技人力资源优化问题研究,2007~2008,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课题(QR2008-28),5万元,负责,已完成;5、 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2007-2009,江苏省科技计划(BR2007502) 8万元,负责,正在进行;6、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2007-2009,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课题(BIA060039),7万元,负责,正在进行;7、 中国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和政策建议, 2006-2008, 中国科协重大政策课题(2006DCYJ09), 30万元, 负责,已完成;2004-2008年8、 基于资源约束与自主创新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2006-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3045), 17万元, 负责, 已完成;9、 优化国家技术转移推广体系建设, 2005-2007,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5EC00160), 80万元, 负责, 已完成;10、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07,江苏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8万元,负责,已完成;11、江苏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战略研究, 2005-2006,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JHB05-022), 5万元, 负责, 已完成;12、科技宏观管理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研究, 2005-2006,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5BA905B03), 40万元, 负责, 已完成;13、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机理研究, 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主任基金项目(70440010), 5万元, 负责, 已完成;14、东部特大都市圈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研究, 2003-2006, 国家教育部哲社重大招标项目(03JZD0014), 50万元, 负责, 已完成;15、江苏省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2006-2007,江苏省广电局,5万元,负责, 已完成;16、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管理研究,2005-2007,江苏省交通厅,45万元,负责,已完成;17、江苏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江苏省粮食局,2005-2006,25万元,已完成;18、南京市多媒体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4-2005,南京市广电局,10万元,负责, 已完成;19、苏州工业园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研究,2004-2006,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10万元, 负责, 已完成;20、苏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研究,2004-2006,苏州市科技局,35万元, 负责, 已完成;2001-2004年21、区域科技规划前期研究, 2002 -2005,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专项课题, 100万元, 负责, 已完成;22、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委托,2004-2005,4万元,已完成;23、苏州区域创新体系研究,2003-2004,苏州市科技局,15万元,负责, 已完成;24、新时期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研究, 2002-2004,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专项课题, 50万元, 负责, 已完成;25、东西部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与运行机制, 2001-2003,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20万元, 负责, 已完成;26、加快江苏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2003-2004, 江苏省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招标项目, 3.5万元, 负责, 已完成;27、上海发展战略与沿江开发战略关联性研究, 2003-200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万元, 负责, 已完成;28、拉萨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研究,拉萨市计委、科技局,8万元,2004年5月完成;29、长江三角洲科技计划体系研究,国家科技攻关分项目,10万元,2002年4月完成;30、南钢集团冶山公司发展策略研究,南钢集团冶山公司委托,8万元,2003年3月完成;31、台湾高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研究,科技部台办委托,2万元,2003年1月完成;32、拉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方案研究,拉萨科技局,2万元,2001年11月完成;33、东西部科技合作的模式与途径研究,2001-2002,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25万元, 负责, 已完成。

世界知名规划大师有谁?中国城市规划大师有哪些?

苦情花
权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全国城市规划科技情报网等学术团体的挂靠单位;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成员单位和国家外专局批准的城市规划境外培训单位;是建设部指定的全国城市规划标准规范 技术的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部地铁和轻轨研究中心、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和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均设在中规院。中规院倡导并实践“求实、严谨、活跃、进取”的院风。现有员工550多人,有201人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自 1982 年恢复建院以来,共承担了科研、规划设计、行业标准规范、咨询等各类任务4000余项,获国家和部级奖励的科研成果50余项,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奖180余项,覆盖了规划研究、设计和咨询的所有专业领域,项目遍及全国各地,并已成功涉足国外进行规划设计咨询。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利形势,中规院将深化改革,求实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始终站在城乡规划行业技术发展的前列,努力成为建设部最重要的城市规划决策咨询机构,成为国家城乡规划领域最有影响的规划设计研究机构,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城乡规划行业有影响的设计、研究和咨询机构。[1]机构职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规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科研机构,是全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和学术信息中心。具有城市规划编制、工程设计、工程咨询、旅游规划设计、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智能化集成甲级资质;具有承包境外市政工程勘测、咨询、设计和监理项目资质。对部服务、科研标准规范、规划设计和为社会公益服务是中规院的四项主要职能。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山东分院的介绍

海之路
不知味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山东分院成立于2005年3月,隶属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为中央直属企业,是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发展战略在山东设立的城市建设行业综合性的科研设计单位。我院主要承担市政公用、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工程设计和科研任务。具有国家批准的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公用工程设计、环境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及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火力发电、工程勘察、旅游规划设计乙级资质。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分院注册在哪里?为什么会在昆明挂牌?

臣有杀君
彼岸花
让我来告诉你吧 这个所谓的上海分院 一共就六七个人 都在杨浦区万达广场 昆明那边也就是招揽项目的一个窝点 这个分院很垃圾的 欠了工资都不给 我同事过去工作过几天 据说都拖欠工资 骗你死全家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马莉
太和
法定代表人:杨旭成立日期:1983-06-07注册资本:23000万元人民币所属地区:北京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经营状态:开业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人员规模:100-500人企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0号经营范围:工程技术咨询;城市建设发展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城市道路桥梁及城市环境设计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

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是国企吗?

惠特妮
龙行天
是私企,具体说是私人用行业协会下属企业的名义(行业协会管理松散),伪装中央国企。1, 中央企业除了金融类的和某些文化类大部分都可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央企名录中查到。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归各个部委的中小型企业。但是,关键是所有中央企业都有主管部门,党委都有上级党委管理,而这家企业没有什么上级单位。 地方企业一般也是当地国资委担任大股东,都可以在相应网站查到。2, 从领导简历可看出,该公司领导简历模糊不清,任职经历含糊,级别不明。其中唯一比较明确的高级领导是他们的党委书记卫金木。他生于1946年,按照中央企业的标准,正部级以下60岁应该退休,也就是说2006年就应该退休了. 结合他的简历,2000年担任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正厅级),不可能与2006年前担任正部级职务(一般情况下正厅级53岁以后难以提拔,更别说六年连升两级),所以,他应该是2006年正厅级国家信访局副局长退休,然后到了这个私营企业,来赚一笔。 从公开报道也可以看出08年的时候他已经不担任信访局领导职务了,转为督察员(非领导),应该已经退休。3, 我不同意楼下的观点,我认为是不是国企很重要。 这是个诚信问题,我发现该公司在各种场合宣传自己是国企,央企,但是事实上却不是,那么就说明该公司老板和管理层毫无诚信,跟这种公司做生意,为这种公司打工,极有可能被骗,所以我奉劝各位远离这种公司。 我认为,要是私企咱们就光明正大的说自己是私企,好好做事业,我敬佩这样的企业。要是国企那就老老实实提人民管理财产,我也敬佩这样的企业家。但是明明是私企却要冒充国企招摇撞骗,我觉得就是人品问题了,而且他本来就是冲着骗你来的,所以难保他有什么目的

中国电子信息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怎么样

水银人
索之以辩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是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自成立二十余年以来,秉承“信息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致力提供决策咨询、管理顾问、媒体传播、评测认证、工程监理、创业投资和信息技术等专业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府决策软科学研究、传媒与网络服务、评测与认证服务、咨询与外包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六业并举发展的业务格局。研究院总部设在北京,并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业务网络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型城市。研究院现有员工17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博士100余人、硕士600余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白皮书称中国产业特色小镇发展需产城人文并重

卡拉扬
感观
香河机器人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近年,随着一系列特色小镇政策的出台及资本的推波助澜,产业特色小镇在中国刮起一阵旋风。工信部赛迪顾问日前发布的《2019中国产业特色小镇白皮书》指出,2016年是产业特色小镇的启蒙年;2017年是产业特色小镇研发年,是产业特色小镇由浅水区逐步走向深水区探索发展的一年。2018年和2019年则是由战略规划向落地实践推进的关键年。中国城镇化发展先后经历了大城市自发资源配置阶段和产业园区的形成阶段。白皮书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到第三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特色小镇,目前特色小镇发展已经具备宏大背景,产业和人口有两次迁移的前提,产业特色小镇成为该阶段的必然产物。目前,中国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发展,主要通过政府资金、社会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三种模式获得融资。白皮书认为,在融资方面,连接政府和社会资金的PPP模式或将成为未来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融资模式,这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庞大的社会资本拓展了投资渠道。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束文琦认为,近年来,中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指引下,参与特色小镇投资建设的有关机构和企业应注意稳中求进。特色小镇成功的关键在于小镇选址,产业定位、运营环节,具有产业资源和产业运营能力的企业更容易取得成功。白皮书指出,产业特色小镇核心是产业的运营,没有产业资源或缺乏产业战略布局的企业,在产业特色小镇后期将提前退场。同时,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产城人文并重,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杜绝产业特色小镇地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