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飞机制造的行业现状

铮铮有声
无常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飞机制造科研能力尽管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飞机制造的关键技术有待突破,设计人才有断层,风险较大,资金短缺等严重等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但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发,已全面拉动飞机制造科技的发展。因此,我国飞机制造及修理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开展技术前瞻研究,与国外企业建立优良的合作体系,完善配套措施,提高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十一五期间将适时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一方面是国家对民机发展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军机研发新型号的要求,我国航空工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处于历史转折点。2007年沪深两市共有5家飞机制造与维修类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的是轻型、小型飞机和教练机、直升机的制造。航空零部件企业更是主要以承接转包业务为主。自主发展大型、高附加值飞机以及诸如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能力还极其薄弱,但随着中国航天航空业的发展,飞机制造业未来走势看好。据了解, C919大型客机和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承担主体——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加紧项目攻关,力争实现C919早日首飞,ARJ21在2014年取证交付。规划明确提出,要按照“支线飞机—单通道干线飞机—双通道大型干线飞机”的发展路线,加快民用客机产业化进程。计划到2020年,国产干线飞机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支线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其中,C919大型客机完成研制、生产和交付,ARJ21涡扇支线飞机实现产业化。中国产业洞察网《2013-2017年中国飞机制造产业市场专题调研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指出尽管国产飞机制造项目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国产飞机制造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干线飞机的竞争对手是波音、空客,支线飞机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庞巴迪、巴西航空工业,此外,俄罗斯、日本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他称,国产飞机项目要力争实现“研制成功、市场成功和商业成功”三大目标,立足国内市场,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z15直升机性能

红树林
遂不受也
 直15型(Z15)直升机是我国新研制的中型通用直升机,该型机由哈航和欧洲直升机公司共同研发,与以前引进直九及A109不同的是,这次哈航投入了50%的资金和研究,说明中国直升机的研发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直15在欧直的编号为EC175,是我国哈飞和欧洲直升机公司(以下简称欧直)合作研制的6吨级先进多用途中型直升机,采用常规气动布局,双发,宽机身,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可搭载14-16名乘客,主要用于近海石油平台人员输送,长航程搜救、国土安全和VIP运输等方面。  直15以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为目标,是世界上同级直升机里最环保,最舒适,最安全和最经济的机型。目前已经接到了100多架订单,其中主要来自欧美。  直-15项目的合作是哈飞与欧直继直-9、EC120合作之后的第三次携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中航工业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双方瞄准全球6-7吨级直升机市场机遇,以各自承担工作份额的方式按50%对50%的投资比例联合研制先进中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   以国际合作方式进行联合研制,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国际航空工业新产品研制过程中降低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项目风险的有效途径。哈飞作为国内最早通过国际合作走向世界直升机大舞台并取得成功的企业之一,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国际合作,实现直升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980年初,哈飞全额贷款引进法国“海豚”直升机生产专利技术研制4吨级直-9直升机。1990年,哈飞与欧直、新加坡宇航联合研制EC120直升机,中方占24%的份额,迄今为止已在世界上销售600多架,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2005年12月5日哈飞和欧直签订了联合研制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的合作合同,这是哈飞和欧直第三度合作,这次联合研制直-15直升机,双方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研制、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享市场”的原则,按照50%对50%的比例以各自承担工作份额的方式为项目投资,研制成功后归属于各自的直升机系列。   在本次合作中,哈飞代表中方将拥有直-15直升机独立的知识产权,中方将为直-15申请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型号合格证;欧直将为EC175申请欧洲航空安全当局的型号合格证。直-15直升机研制成功后中法双方各自建立总装生产线,向各自的客户提供和售后支援服务。   直-15项目填补国内空白   我国直升机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直升机数量较少,民用直升机更少。在册的民用直升机160余架,仅占世界总量的0.6%。在汶川大地震救灾行动中,我国直升机数量不足的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未来空域管制的逐渐放开,直升机在陆地和海上资源开发、航空医疗救护、公安执法、城市消防、护林防火、公务运输、航空旅游等领域的需要持续迅速增加。另外据国际权威机构调研显示,近年来6-7吨级直升机的市场需求在逐渐增加。到2022年,6-7吨级中型直升机在国内民用市场每年约有19架的需求,国外民用中型直升机市场每年约有40架的需求。   在中国和欧直的直升机产品系列中6-7吨级直升机尚属空白。国际市场上同类型直升机也很少。哈飞和欧直联合开发6-7吨级多用途直升机,抓住了这一国内外市场机遇。该直升机将主要用于近海石油平台作业人员运输、长航程搜救、国土安全、紧急医疗救护、VIP运输等用途。   直-15直升机的研制,不仅填补了我国直升机在该级别上的空白,促进了我国直升机产业的系列化发展,还将推进我国民用直升机形成产业规模,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广阔。   三年实现机身交付,创世界直升机新机合作研制新水平   此次哈飞与欧直合作研制直-15中型多用途直升机项目研制效率非常值得关注。研制过程中,中法双方精诚合作,推行先进的并行工程研发模式,从签订合同到首架机身交付,仅用不到3年的时间,创世界直升机新机合作研制新水平,成为哈飞与欧直不断加深合作道路上的里程碑。   并行工程突破传统的产品研制模式,在产品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因素,并行开展工艺性审查、工装设计与制造、材料和成品采购、综合后勤保障设计等工作,应用现代研制管理系统,开展交叉作业,大幅度提高研制效率,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为了提高制造效率,哈飞在直-15直升机研发过程中,引进了虚拟产品管理系统(vpm),对直-15研发实行技术状态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中方和欧直的专用数据通道,进行高效率的数据交换和电子样机协调。这一技术的应用加快了研制的协调进度和制造效率,保障了产品的设计质量,使哈飞一年内完成2000多套工装和4000多种零件的设计和制造任务,实现直-15首架机身的按期交付。   此外,在直-15直升机的研制过程中,中法双方团队以技术的交流和创新、管理的对接和提升、文化的融合和升华为目标,把客户至上设计理念贯彻到并行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以卓有成效的合作,加速了直-15项目研制的步伐。据哈飞高层人士介绍,直-15预计在2011年可获得欧洲颁发的适航证,在2012年有望获得我国的适航证。   直-15创多项世界之最   直-15直升机采用常规气动布局,双发、宽机身、前三点可收放轮式起落架。中法双方按照CS29/CCAR-29部适航条例要求研制,座舱空间可载14~16名乘客,主要用于近海石油平台作业人员运输、长航程搜救、国土安全、紧急医疗救护、VIP运输等用途。在设计过程中,中法双方设计人员以“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为目标,在汲取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出了勘为当代典范的优秀直升机,直-15直升机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直-15将成为最环保的直升机——   为保证飞机的安全性、先进性及经济性,直-15安装两台普惠PT6C-67E发动机,并采用了多项尖端技术,如:4轴数字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玻璃座舱和高集成度航空电子设备、5片球柔性主旋翼以及抗坠毁机身。同时采用了超低振动设计,桨叶设计更是汲取了多个成熟型号成功设计经验。成功的机身内外的降噪设计,使噪声远低于最新的国际民航组织对民用航空器噪声水平的限制,是同类产品中最安静直升机。直15直升机还是同类产品中单位载客排放量最少、最环保的机型。   直15为同级别最舒适的直升机——   直-15直升机的客舱具有同类产品中最大、最理想的座位安排。宽敞的踏脚处和横向空间可以确保每位乘客都可以享受到一流的舒适度。大型窗户可以满足所有乘客观看景致的愿望。客舱采用了宽广、平坦、无障碍设计,客舱前后都设有超大滑门,易于进出,并为多种用途配置提供方便。宽敞的行李舱采用了向上开启设计,SAR配置非常便于乘客在客舱内存放行李。座舱和客舱都采用了独立的自动空调设计,为乘客提供了最佳的舒适度。   直15为同级别最易驾驶的直升机——   直-15直升机选用先进的、高度集成的电子设备。4个6×8英寸多功能液晶显示器和1个可选中央显示器都采用了理想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和飞行员友好界面。先进的警报系统具有内置错误警报检测功能。4轴自动驾驶仪具有一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开放式结构便于设备及性能扩展。良好的人机界面和FADEC 显著降低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并提高了驾驶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直-15为同级别最安全的直升机——   直-15直升机的机身和燃油系统已优于CCAR29(CAAC)、CS29(EASA)等多个适航条例的碰撞安全性要求。除了一般的故障保护设计和余度设计外,其紧急出口已超过IV型应急出口要求。该直升机拥有两个宽敞的驾驶舱门、两个尺寸更宽的滑动式乘客舱门和8个向外推出的大型窗户,可以让16名乘客和两名驾驶员在数秒内撤离飞机。飞机上大尺寸的前后紧急浮选设备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充满气体,系统具有较深的吃水线,倾覆风险极小。其两艘可承载12到18名乘客的救生筏便于释放。因此,直-15是同类产品中最为安全的产品之一。   直-15为同级别最经济的直升机   维修策略是直-15设计的重中之重。在研制之初即全面应用综合保障工程的概念,优化预防性维护程序,进而提高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此外,广泛征求并吸取最终用户建议以及最新的电脑辅助设计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均推动了直-15直升机的关键任务优化进程,使其成为同级产品中最宽敞、最安全、最舒适、最易于驾驶且最经济的机型。   直-15已获150架订单,预计有800架的市场空间   2008年在美国休斯敦直升机博览会上,直-15以1比1的模型出现在展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安全性、可靠性、机舱空间及舒适等方面的强大优势,成为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共接到来自北美、亚洲、欧洲等13家公司的111架订单。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珠海航展上,直-15直升机的全尺寸模型正式在中国用户面前亮相并受到媒体的关注、用户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开幕当天就签订了5架直升机的意向订单。目前,直-15-EC175已经接到来自北美、亚洲、欧洲及中国15家公司的150架订单,法国欧洲直升机公司副总裁孔博说,未来20年,预计有800架的市场空间。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是哪一种

秋毫为小
直11型直升机是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共同研制生产的轻型多用途军民两用型直升机,是我国直升机行业从专利生产、测绘仿制走向自行设计的第一个机种和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种,也是我国第一个引进全过程适航管理取证研制的机型。 直11是一种2吨级、6座位的轻型多用途直升机。整体布局采用直升机常规模式,为主旋翼加尾桨布局。       该型机于2002年底在青藏高原圆满完成了民用适航试飞,其中有多项是国际公认的直升机一类风险科目。在单发直升机空中起动试验、直升机自转着陆试验等8个方面填补了直升机试飞领域的国内空白,实现国产直升机飞行史上的重大突破。直11在我国直升机飞行史上还打破了多项全国纪录。它是我国目前出勤率最高的直升机:截止2005年12月30日,交付用户使用的Z11机群累积安全飞行超过40000小时23万个起落架次,直11的安全性极好,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在2000年元月进行的高寒试飞中创造了我国直升机飞行史上多个全国第一:空中续航5个多小时;-38℃下续航2小时;一天转场飞行8小时33分、跨越5℃到-38℃温差、飞行1332千米无任何故障;连续两天转场飞行2470公里,跨越七省无任何故障。各项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直升机的先进水平。直11型机是中国国内自行研制机种中花钱最少、研制时间最短、使用表现最好的“争气机”。根据国防建设和国内民机市场的需要,不断对直11改进改型,现已发展出直11J、直11W、直11MB1、直11ME1等多种型号。

直升飞机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丘也眩与
山与泽平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李云西直升飞机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保密承诺…………………………………………………………… 1目录…………………………………………………………… 2摘要…………………………………………………………….3第一部分公司基本情况………………………………………….6第二部分公司管理层…………………………………………… 8第三部分项目概况…………………………………………….. 10第四部分经营策略…………………………………………….. 12第五部分市场及竞争分析…………………………………….. 15第六部分营销策略…………………………………………….. 22第七部分风险控制…………………………………………….. 26第八部分融资说明…………………………………………….. 30第九部分项目实施计划……………………………………….. 34摘要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空中观光为主,加之以客运、货物运输、广告等业务的专业性旅游公司。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17日,注册资本金为6000万元,现有股东六人,具有完善的公司章程和管理体制。第二部分公司管理层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各部门经理及工程师,各部门责任到位,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定严谨的管理机制对企业进行管理。第四部分第九部分全场定员为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显著,抗风险能力较强,是可行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其他信息

丁一山
大冲撞
大陆通用航空发展现状1、通用航空生产作业情况2006年通用航空年作业飞行小时数达到98700小时,比2005年增加16%,创历史最高水平。按国际民航组织统计的口径,2006年我国通用航空飞行180000 小时。1952-2006年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量统计表(单位:小时) 年度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作业量   959 1320 2195 4423 7410 9168 17845 28078 34668 年度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作业量 22828 16335 17230 21712 21572 26689 29012 19829 22635 25875 年度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作业量 27209 30411 24814 22751 24025 27632 24451 28995 39739 42792 年度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作业量 38869 38544 42804 47303 43022 44022 45749 38268 34451 42524 年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作业量 49016 43985 32387 30743 39485 43071 40877 38657 40068 48707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作业量 55937 57577 63504 75277 84859 98700         2、通用航空运营能力状况。截止到2006年底,通用航空全行业飞机、直升机(含教学训练、机场校验飞机、直升机)数量为707架,其中飞机575架,直升机132 架,比2005年增加92架。截至2006年底, 民航全行业持有有效飞行驾驶员执照的飞行人员共16031人,其中持有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的6901,商用驾驶员执照的7757人,私用驾驶员执照的1373人。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通用航空机场68个,临时机场(起降点)329个。3、通用航空活动主体状况。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从事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企业已达69 家,已批准筹建通用航空企业30家。目前全行业从业人员近8000 人。通用航空活动的主体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单位和个人等形式。现有办理了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登记的单位12 家,自然人2个。4、通用航空项目及社会效益状况。《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76号)将通用航空经营项目分为:甲类 陆上石油服务、海上石油服务、直升机机外载荷飞行、人工降水、医疗救护、航空探矿、空中游览、公务飞行、私用或商用飞行驾驶执照培训、直升机引航作业、航空器代管业务、出租飞行、通用航空包机飞行;乙类 航空摄影、空中广告、海洋监测、渔业飞行、气象探测、科学实验、城市消防、空中巡查;丙类 飞机播种、空中施肥、空中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空中除草、防治农林业病虫害、草原灭鼠,防治卫生害虫、航空护林、空中拍照。上述三类未包含的经营项目的类别,由民航总局确定。抢险救灾,不受上述三类项目的划分限制,按照民航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长期以来,通用航空为支持工农业生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预防、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效益显著。5、通用航空市场状况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通用航空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通用航空市场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作业价格依靠政府制定的作业收费标准执行,作业费用由财政支付。经营项目包括:航空摄影、航空探矿、人工降水、航空护林、飞机灭蝗、农林化飞行等。在目前的通用航空的市场结构中,上述内容仍占相当比例,但份额已在逐步下降;自发的市场需求在逐年增长,其作业价格完全按照市场供需关系来确定,主要的经营项目有石油服务、公务飞行、医疗救护、培训飞行等等。随着国内企、事业单位购置自用公务机(含直升机)数量的不断增加,航空器代管市场在逐渐扩大。对直升机摆渡乘客、直升机医疗救护以及对小型飞机用于近距离城市之间的旅客穿梭飞行的需求也正在凸现。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通用航空的市场将越来越大、市场支付能力也将逐步提高。2006年通用航空市场规模约为17.9亿元人民币,其中各级政府财政支付约为7亿元人民币。(具体见下表) 项目名称 分类 用户单位 供求方式 市场规模 经费来源 航空摄影、航空探矿 工业航空 大陆基础地理信息、国土资源信息主管部门 招投标 约2.5亿元人民币 财政投入 石油服务 工业航空 大陆及外国石油公司 招投标 约8.1亿元人民币 市场支付 电力服务、作业 工业航空 大陆电力总公司 招投标 约0.7亿元人民币 市场支付 航空护林 农林业航空 林业护林防火主管部门 签订合同 约0.8亿元人民币 财政投入 人工降水 农林业航空 气象主管部门 签订合同 约2.8亿元人民币 财政投入 飞机播种 农林业航空 相应主管部门 签订合同 约0.6亿元人民币 财政投入 飞机灭蝗 农林业航空 农业主管部门 签订合同 约0.3亿元人民币 财政投入 农林化飞行 农林业航空 农户 签订合同 约0.4亿元人民币 市场支付 公务飞行、出租飞行、医疗救护、空中游览 通用航空运行 具体客户 签订合同 约1.1亿元人民币 市场支付 飞行驾驶执照培训 通用航空运行 具体客户 签订合同 约0.6亿元人民币 市场支付 6、与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的差距美国是世界第一航空强国。截止到2004年底,美国的通用航空飞机总数为219426架,通用航空飞行总量为2812万小时。持有效飞行驾驶执照人员618633名,其中通用航空飞行员超过385000人。有17500个可供通用航空飞机、直升机起降的机场。2004年通用航空产业为美国经济直接贡献410亿美元,间接创造价值1020亿美元,为社会提供了近60万个就业机会。除美国以外,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家的通用航空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也要远高于我们。与之相比,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大陆通用航空与世界通用航空发展状况对照表   通用航空年飞行量(万小时) 通用航空飞机(架) 飞行员(含运输) 通用航空机场 国际民航组织统计 4199 (1997年) 273500(截至1997年底)     美国 2812 (2004年) 219426(截至2004年底) 618633(截至2004年底) 17500(截至2004年底) 澳大利亚 168.77 (2002年) 10455 (截至2002年底)     加拿大   28737 (截至2002年底)     巴西   9908 (截至2003年底)     大陆 18(2006年) 707 (截至2006年底) 16031(截至2006年底) 397 (截止至2005年) 大陆通用航空行业管理现状1、通用航空法规体系近年来,大陆出台了一系列通用航空市场准入、运行标准以及外商投资通用航空业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大陆现行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大陆法律大陆通用航空活动政策和管理的法律依据是民航法,1996年3月1日正式实施。民航法设定了通用航空的定义以及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条件,明确提出保障飞行安全,保护用户、地面第三人以及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暂行规定》(国发〔1986〕2号)于1986年1月8日由国务院发布。该规定首次将“专业航空”更名为“通用航空”,明确了通用航空行业管理机构、从事通用航空活动需履行的报批手续、从事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审批管理程序、要求等等。在民航法出台之前,该规定为通用航空行业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到目前为止,该规定仍作为实施通用航空企业赴境外开展经营活动的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第371号令),2003年1月10日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2003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是管理大陆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基本依据,规范了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向当地飞行管制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的程序、时限要求;明确了在大陆范围内进行的一些特殊飞行活动,所需履行的报批手续和文件要求;并对升放和系留气球做出了具体要求。民航规章目前涉及到通用航空的民航规章共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经济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的内容。其中经济管理的规章包括:《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76号)。该规章规范了行业管理部门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行为,规定了设立通用航空企业的条件、经营项目、申报文件要求、审批程序、时限等。该项行政许可由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实施。《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30号)。该规定规范了行政管理部门对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的行政许可行为,规定了申请登记的条件、内容、文件要求、登记程序、时限等。该项行政许可由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实施。《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10号)以及《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39号)、《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二)》(民航总局令第174号)等民航规章,规定了境外资本投资民用航空包括通用航空的具体条件、要求及审批程序等。安全运行规章的包括:通用航空运行审定类:《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上述规章对通用航空所涉及的一般运行、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行的合格审定标准进行了规范。专业机构审定类:《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规则》(CCAR-141)《飞行训练中心合格审定规则》(CCAR-142)《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5)上述规章明确了对飞行训练机构、飞行驾驶执照培训机构以及维修单位的审定标准。专业人员执照、资质审定类:《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教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1-R1)《民用航空器领航员、飞行机械员、飞行通信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3FS)《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1)《民用航空飞行签派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5FS-R1)《民用航空航行情报人员岗位培训管理规定》(CCAR-65TM-TV)《民用航空航行情报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5TM-III-R2)。上述规章明确了对申请专业人员执照、资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通用航空作业标准为保证通用航空作业质量,引导和规范通用航空企业开展作业项目,自1986年以来,大陆先后发布了下列通用航空的标准:标准包括: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2-1994)、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15661-1995)、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 GB(14648-1993)、航空摄影产品注记、包装规范GB/T (16176-1996)、通用航空机场设备设施GB/T (17836-1999)、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MH/T (1009-2000)、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 (6962-1986)等。民航行业标准包括:航空摄影技术术语MH/T (0009-1996)、农业航空技术术语MH/T (0017-1998)、农业航空作业质量技术指标MH/T (1002-1995)、农业航空作业事故等级MH/T (1003-1996)、彩红外航空摄影影像质量控制MH/T (1004-1996)、民用航空摄影测量用航空摄影仪的技术要求MH/T (1005-1996)、航空摄影仪的检测技术规范MH/T (1006-1996)、飞机喷施设备性能技术指标MH/T (1008-1997)、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MH/T (1010-2000)等。2、通用航空的行业管理机构状况经2003年民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目前民航行政管理体系包括民航总局、民航地区管理局(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和新疆地区管理局)、33个省(区、市)航空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管理机构分为民航总局和民航地区管理局两级,航空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为民航地区管理局的派出机构。民航总局的主要职责定位于民用航空的安全管理、市场管理、宏观调控、空中交通管理和对外关系五个方面,而每个职能中都包含通用航空的管理内容。大陆通用航空发展前景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通用航空产生巨大需求按照大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本世纪头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这将对通用航空产生更大的需求,促进通用航空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需要通用航空。通用航空具有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等特点,作业项目覆盖了农、林、牧、渔、工业、建筑、科研、交通、娱乐等多个行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链条包括航空制造业、通用航空运行与航空作业服务以及通用航空保障服务(包括通用航空的机场、油料保障)等。通用航空的发展将刺激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直接为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地方经济建设和人们日益增长的航空消费需求对通用航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用航空机型小,起降条件要求较低,运营成本低廉,无需大量资金投入即可有效改善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交通条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使用小型飞机、直升机进行航空观光旅游、社区间的通勤飞行、个人娱乐、培训飞行等的航空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通用航空提供更广泛的服务。提高社会整体公共服务水平需要通用航空。通用航空一直在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人工降水、农林业航空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陆在“十一五”期间,将着重建立并完善公共应急救援体系,民航的“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了健全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遇有重大、紧急公共安全事件时,“最后十公里”问题严重影响了应急救援的效果,在偏远、欠发达地区,受常规交通运输条件所限,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更是难以得到及时施救。发展通用航空,将确保社会公共服务的实施,保障社会每一个成员得到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民航行业健康、协调的发展需要通用航空。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用航空发展的坚实基础。国外民航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均证明了这一点。发展通用航将为航空运输提供广泛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在偏远、欠发达地区发展通用航空,为支线、干线机场运送旅客、货物,有助于构建完善的航空运输网络,优化航空运输布局结构;发展通用航空,还将带动航空教育培训、机场建设、民航服务业等相关部门的发展,增强民航整体实力。2、“十一五”期间大陆通用航空的发展目标以2006年为基础,预计2007-2010年,中国通用航空年均增长15%左右。单位:小时 年 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作业总量 98700 113505 130530.8 150110.4 172626.9 年飞行总量 199800 229770 264235.5 303870.8 349451.4 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通用航空总作业量为665000小时,总飞行量为1347000小时。按照“十五”期间通用航空飞机平均日利用率0.365小时/日,考虑到飞机更新等因素,“十一五”期间通用航空机队发展目标如下: 年 度 飞机(架) 2006 707 2007 813 2008 935 2009 1075 2010 1237 按照1:2.5的人机比,“十一五”期间通用航空飞行员发展目标如下: 年 度 飞机(架) 飞行员(人) 2006 707 1768 2007 813 2033 2008 935 2338 2009 1075 2688 2010 1237 3091 3、通用航空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大陆的经济发展,前期基础地理、资源信息需求逐年扩大,其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展。在资源勘探及飞行服务领域,由于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石油等能源仍处紧缺状态,大陆近海石油勘探、开发正加速进行。与此相适应,石油飞行服务的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对直升机吊装、吊挂和巡线飞行项目来讲,随着电力行业的改革,电力企业更加注重使用直升机服务以提高生产效率,未来对此类飞行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此类通用航空项目已成为电力行业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航空护林市场,随着政府对森林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十一五”期间财政还将进一步加大对飞机引进的支持和投入。人工催化降水、农林化飞行作业和飞机播种作业等方面,近年财政投入资金较多,在“十一五”期间仍将呈增长趋势。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公务飞行、飞行驾驶执照培训飞行、航空器代管、观光游览飞行等项目发展较快,飞行量逐年递增。此外,近年来小型航空器短途商业运输等项目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在行业发展政策出台以后,上述项目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大陆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通用航空越来越大的需求,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大陆拟在近期出台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行业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协调、配合有关单位,逐步改善通用航空发展的外部环境在通用航空空域保障方面,积极协配合有关部门,推动我国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工作,加大改革力度,为通用航空发展争取更加宽松的空域使用环境;争取保留通用航空用油的生产规模,加强通用航空用油的储备和运输,切实保障通用航空的油料供应;在通用航空税赋方面,争取对农林业等公益性通用航空作业项目所需的进口机型适当降低相关税赋,满足通用航空发展的需求;针对通用航空市场需求,加强通用航空飞机的设计和生产能力,保证通用航空飞机的供应。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引导、规范作用,营造良好的通用航空保障环境进一步完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建设,为通用航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保障环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早出台切实的通用航空发展行业政策,引导、规范通用航空的发展。依法规范管理部门的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加强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树立为通用航空发展服务的观念,保障通用航空又好又快的发展。切实保障公益性通用航空作业的机队建设与实施能力争取政府对公益性通用航空作业的扶持政策,以保持相应的通用航空机队规模和作业能力。改革现有通用航空作业收费标准,对属于竞争性、可通过市场调节供求关系的通用航空服务项目,企业可依据实际成本与供求关系,自行制定价格,企业收费标准实行备案制;对社会公益性较强的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财政保障作业所需预算经费和资金渠道,专款专用,确保投入。发展通用航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通用航空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加大通用航空市场开放力度,积极鼓励外商投资通用航空业,进一步促进国内资本投资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机场、通用航空油料供应等服务保障企业,促进通用航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航空俱乐部、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以及个人飞行的发展,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方面的航空需求。积极拓展通用航空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生存空间引导促进通用航空企业全面满足市场需求,拓展经营范围,使用小型航空器开展商业客、货、邮运输业务;配合大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逐步构建区域性的短途运输网络;继续培育并扩大电力巡线、直升机引航等作业项目的市场规模,提高企业自身效益;开展多种形式的飞行驾驶执照培训业务,拓展飞行员培训渠道,为我国飞行人员的培养做出贡献。支持通用航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采用与境外企业合资设立通用航空公司、湿租飞机赴境外开展通用航空作业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逐步提高通用航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视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通用航空社会化服务单位的作用,加强与境外通用航空的合作与交流。鼓励通用航空行业协会组织、社会化服务单位积极提供信息,组织通用航空企业开展广泛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变通用航空企业以往单纯为用户提供飞行服务的经营方式和理念,重视对自身的服务产品进行深加工,为用户提供产品对比结果、解决方案以及长期的监控服务等,提高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再发展能力。鼓励通用航空的行业协会组织建立和完善通用航空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向行业管理部门集中反映企业的意见和利益诉求;协调行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的发展。协调企业间的生产、运营,开展企业自律,防止恶性、低水平竞争;向社会宣传通用航空行业发展动态及兴办通用航空业的相关政策、背景知识等。海峡两岸的通用航空交流与合作1. 大陆通用航空的需求状况近年来,大陆通用航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同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通用航空发展仍存在以下需求:飞行人员方面与现有飞机数量相对应,通用航空的飞行人员缺口在400人以上。大陆通用航空飞行人员主要来自专业飞行院校培养、部队转业以及航空体育运动学校、航空俱乐部等。目前大陆对飞行人员、飞行驾驶执照的培训机构存在较大需求。在飞机、资本投入方面通用航空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特点,资本投资回报周期一般为3-5年以上。上述情况是影响通用航空投资的主要因素。大陆现有通用航空企业中,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融资能力弱、资本投入不足,更新飞机、设备不及时等问题,已影响到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通用航空的发展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飞机、资本的投入力度,更需要提高整个行业的国际融资能力,汲取外来资本。在作业技术方面近年来,在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行业作业技术水平方面,大陆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今后通用航空的发展更需要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及时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经验,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行业整体作业技术水平。在经营和安全管理方面大陆通用航空的现有发展水平决定了在今后要致力于提高行业整体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以保障通用航空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 岛内通用航空的技术、资源优势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岛内的通用航空发展具备了相当水平,特别是在具体经营项目上,已经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如直升机吊挂、吊装,电力作业、台风监测等。在此过程中,岛内也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营和运行管理经验。此外,岛内在国际融资方面也具备相应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融资能力。3、两岸通用航空合作交流的法规、政策保障大陆近年来逐步完善了外来资本投资民航业的有关规定,明确对投资通用航空业给予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10号)中规定:在投资范围方面:鼓励台商投资建设民用机场;投资从事农、林、渔业作业的通用航空企业;允许投资从事公务飞行、空中游览或为工业服务的通用航空企业。在投资方式上:可采用合资、合作经营(简称“合营”)、购买民航企业的股份,包括民航企业在境外发行的股票以及在境内发行的上市外资股以及其他经批准的投资方式。在投资比例方面:如台商投资从事公务飞行、空中游览、为工业服务的通用航空企业,由中方控股;投资从事农、林、渔业作业的通用航空企业,外商投资比例由大陆、台商双方商定;投资民用机场,应当由中方相对控股。4、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两岸的通用航空交流与合作随着大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通用航空市场日益扩大。在当前形势下,积极鼓励岛内各界在大陆投资设立通用航空企业。2005年底,大陆已批准一家台资背景的通用航空企业(上海台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正式开展筹建工作。鼓励投资兴办通用航空机场、航行服务等保障企业。在美国的通用航空发展过程中,大量的通用航空FBO(固定运营基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大陆拟在出台的行业发展政策中,积极鼓励包括岛内资本在内的各方力量投资、兴办通用航空保障服务企业,提高通用航空的行业保障能力。鼓励两岸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目前两岸的通用航空企业已在直升机电力作业项目上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与交流,包括机型推介、引进,人员、技术培训等。鼓励两岸间今后在更多的项目、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鼓励两岸间的人才往来与交流。近年来大陆航空运输企业已成功引进了岛内的飞行员,有效的改善了大陆飞行员缺乏的局面。鼓励两岸间通过行业协会来运作、促进通用航空专业技术人员的往来与交流。

私人飞机4S店,店铺开在哪?

神保
不能说
还是那句,太有想法了,你不是行业内的人,敢想这个,敢问兄弟有多少家底。国内有培训私人飞机执照机构,但就是民航大学一家,在辽宁省朝阳市,我不知道每年能招多少人,但我觉得不多,培训费不超过10万。私人培训机构只要能过民航总局的认证,就能发执照,这和玩私人航公公司一个意思。前几年私人航空还行,现在除了春秋就都倒闭了,主要还是私人玩不起这个,他们关系也不够硬。前提投入太大,而且你必须本青岛省里有关系,然后民航总局关系也够硬,两个部委有人罩着,才能玩得转,否则执照和批地盖机场你都没戏。然后就是市场调研,我不知道全国一共有多少私人飞机,不过这个从民航总局一查就能知道。私人飞机维修也基本都是到大维修公司修理,北京ameco(国航和汉莎合资),厦门太古,市场本来就小,小公司挤进来也没饭吃。如果中国低空开房,玩飞机的人会倍增,到底会不会开放,就得问问内部人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航空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圣人不死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回暖复苏,未来几年全球航空飞机需求空间巨大,空客公司认为未来20年全球将新增客机和货机28200架,波音认为未来20年全球将新增客机和货机34000架。而这些潜在的需求量必将大部分被波音、空客揽入囊中。飞机制造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订单将散落全球各地。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认为,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国内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设计、生产和设备工艺等竞争力将会不断加强,未来几年将会分享这场航空盛宴,前瞻预计到2018年,我国民用航空飞机零部件制造行业将实现近225亿的规模。近年来,我国航空客运增长强劲,为全球航空业做出了较大贡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航空零部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为559.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40%。2006-2012年,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2.21%。其中,以2009年为分界点,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上升到500亿吨公里的水平。

本人大二,希望以后从事军工行业,忘前辈给予人生发展指导

凤凰台
弟子问曰
我想,从事军工行业,如果真是为了报国,不管读哪里的研究生,都要有以下品质:责任心,耐得住寂寞,能吃苦,不追求荣誉。我国的出口军工产品已经接近并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军工产品水平,同时由于我国的成本优势,我国的军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并不断扩展着自己在世界军控出口中的份额比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军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瞻》分析: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军工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中国军工也有着自己的发展“瓶颈”。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军工行业发展前景很广阔。

举例说明中国民航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夏风
猫街
  民航是国家国防和经济等安全的可靠保障,是抢险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生力军。民航业具有准军事性质,是国家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或战 争,航空运输是军事后勤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在保障经济安全和空中通道通畅,维护国家形象、完成党和国家特殊任务等方面,民航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民航是世界不同文明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实施全球政治外交战略的宝贵资源。在国家软实力的全球传播中,航空运输是一种新的高效文化交流通道,其发展水平 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声望和软实力。而在实施全球政治外交战略过程中,民航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还成为外交谈判的筹码、发展双边或多边关系的纽带。民航是催生相关领域科技创新的需求导向,是国家航空产业化战略的积极参与者。民航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其中,现代航空器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高度集 成了大量先进科技。民航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特别是上游的航空制造业,产业链长,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行业以及先导性 高技术产业,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民航强国,将有力支持我国实施航空产业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