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其一人恶
好浪漫
政策出台推动智能交通发展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智能交通行业的主管部门对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行业的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作出指示。《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交通运输成为北斗导航的民用主行业,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公网和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实现行业应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运载工具等成规模、成体系的大数据基本建成。智能交通投资推动智能交通市场规模扩大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省市纷纷投资智能交通市场。2020年3月,江苏省以641.3万亿元打造公安智能交通一期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服务器硬件及软件项目。2019年11月,烟台市以272.78万元投资建设 烟台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项目等。在智能交通投资方面,根据智能交通网ITS114,2019年中国智能交通建设千万级项目TOP10的公司包括海信网络科技、移动系、联通系等。其中海信网络科技凭借在交通管控、智能运输板块中均衡稳定的表现,2019年位居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千万项目中标企业排行榜首位。海信网络推出的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系统架构“云脑”战略,涵盖城市云脑、交管云脑、交通云脑、公安云脑等四大子平台,为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公共安全等产业的发展提升赋能,目前已在全国137座城市落地。在智能交通行业兼并重组方面,行业的兼并重组初步进行,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随着市场参与者的增加,行业竞争格局逐步发生变化。2018-2019年我国智能交通领域投资、收购规模多上亿元。其中2019年6月,阿里巴巴以35.95亿人民币收购北京中智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夏曙东、北京建信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有的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股权。千方科技是一家智能交通数据服务商,专注于研发和提供行业技术和产品,业务覆盖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民航等领域,致力于形成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云端数据到出行者、从硬件基础设施到软件智能中枢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此次合作,千方科技将获得阿里云在技术、产品与服务上的支持,推动公司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能力升级,帮助公司提升在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竞争力,巩固其在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地位。而阿里巴巴也由此布局智能交通与安防领域。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仅为109.2亿元,到了2017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上升至515.9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的水平。——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智能交通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青蝇
弹道
数据显示,中国财政支出在智能交通系统上的投资额从2006年的18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1亿元,《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00亿元。千亿市场即将开启,汽车市场正迈向“车联网时代”。 预计未来5年车联网产业的产值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车联网或将成为一个不亚于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的超级蓝海。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中外企业早已按耐不住。恩智浦半导体正快马加鞭地研发车内芯片系统,以实现车与车、车与交通信号灯之间的数据交换。除此之外,还有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他们也同样瞄准了这块庞大的市场蛋糕,早已纷纷着手车内互联网服务的研究。从2010年开始,上汽荣威、吉利汽车、一汽马自达、一汽丰田、上海通用、宝马等企业纷纷与联通展开合作,其中通用onstar、宝马iDrive、丰田G-Book等带有车联网功能的产品已在多款车型上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智能交通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行业标准缺失的短板越来越凸显。很多人对于智能交通缺乏理解,包括运营商,尚停留在传统的GPS的运营思想,还有较多一部分根本不接受车载智能。犹如互联网刚开始一样,需要和运营商做解释说明。除此,目前ITS几乎没有标准,只有一些所谓的建设指导意见,而这些意见都很宏观,结果就是导致A公司生产的产品与B公司的产品无法进行对接,整个行业比较混乱,成了车载智能的发展屏障。  不仅如此,智能交通行业企业增多,可能会造成企业之间打价格战。同一个设备,有些卖3万,有些卖5万,本质上这些设备成本不一,但部分企业抱着一锤子买卖的想法,可能会造成市场混乱。  最后是智能交通的安全性问题。智慧交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技术发展在为人们驾驶提供了进一步的安全保障的同时,也让人们面临更复杂的环境。比如,车内半导体数量的增多加大了电磁干扰,进而增加了安全隐患。目前车联网发展遇到的最大的安全问题是汽车可以通过互联网被远程控制,但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

交通行业,写一份管理改进报告,怎么写

腊梅
寿者昏昏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希望对你有用,如果有用请采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第1章: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综述 241.1 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 241.1.1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241.1.2 智能交通系统的起源 241.1.3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内容 251.1.4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261.2 智能交通行业产业链分析 271.2.1 智能交通行业产业链构成 271.2.2 智能交通行业下游需求分析 30(1)交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30(2)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0(3)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41.2.3 智能交通行业上游市场分析 38(1)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39(2)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431)电子器件业产销情况分析 432)电子元件业产销情况分析 43(3)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441.3 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481.3.1 智能交通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48(1)行业监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48(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8(3)智能交通行业政策解读 491.3.2 智能交通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53(1)国内GDP增长分析 53(2)智能交通行业与GDP关联性分析 55(3)工业经济增长分析 56(4)智能交通行业与工业经济关联性分析 57(5)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58(6)智能交通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关联性分析 591.3.3 智能交通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60(1)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环境分析 60(2)智能交通专利技术申请情况 60(3)智能交通专利技术申请人结构 61(4)智能交通专利技术发明人结构 62第2章:全球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632.1 全球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综述 632.1.1 全球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历程 632.1.2 各国智能交通发展特点分析 642.2 主要国家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状况 652.2.1 美国ITS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65(1)美国ITS发展历程分析 65(2)美国ITS市场发展分析 68(3)美国ITS发展特点分析 71(4)美国ITS战略趋势分析 71(5)美国ITS典型案例分析 712.2.2 日本ITS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72(1)日本ITS发展历程分析 72(2)日本ITS市场发展分析 75(3)日本ITS发展特点分析 78(4)日本ITS发展趋势分析 78(5)日本ITS典型案例分析 792.2.3 欧洲ITS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79(1)欧洲ITS发展历程分析 79(2)欧洲ITS发展特点分析 81(3)欧洲ITS发展方向分析 82(4)欧洲ITS相关技术分析 82(5)欧洲ITS典型案例分析 832.2.4 韩国ITS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83(1)韩国ITS发展现状分析 84(2)韩国ITS相关技术分析 84(3)韩国ITS典型案例分析 842.2.5 新加坡ITS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85(1)新加坡ITS发展现状分析 85(2)新加坡ITS相关技术分析 85(3)新加坡ITS典型案例分析 872.2.6 澳大利亚ITS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88(1)澳大利亚ITS发展现状分析 88(2)澳大利亚ITS相关技术分析 89(3)澳大利亚ITS典型案例分析 902.2.7 马来西亚ITS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91(1)马来西亚ITS发展现状分析 91(2)马来西亚ITS相关技术分析 91(3)马来西亚ITS典型案例分析 922.2.8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经验总结分析 922.3 跨国公司经营状况及ITS技术应用分析 932.3.1 德国西门子(Siemens)经营状况分析 93(1)德国西门子(Siemens)简介 93(2)德国西门子(Siemens)经营情况 93(3)德国西门子(Siemens)在华布局 94(4)德国西门子(Siemens)ITS技术应用 952.3.2 德国PTV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96(1)德国PTV集团经营情况 96(2)德国PTV集团在华布局 97(3)德国PTV集团ITS技术应用 972.3.3 美国MEAS传感器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97(1)美国MEAS传感器集团经营情况 98(2)美国MEAS传感器集团在华布局 98(3)美国MEAS传感器集团ITS技术应用 992.3.4 美国Trafficware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99(1)美国Trafficware公司经营情况 99(2)美国Trafficware公司在华布局 100(3)美国Trafficware公司ITS应用 1002.3.5 加拿大IRD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100(1)加拿大IRD公司经营情况 100(2)加拿大IRD公司在华布局 101(3)加拿大IRD公司ITS技术应用 101第3章: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1033.1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概况 1033.1.1 中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03(1)全社会客运量及增长分析 103(2)全社会货运量及增长分析 108(3)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分析 1133.1.2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历程 1163.1.3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 118(1)智能交通行业规模分析 118(2)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分析 119(3)政策层面的发展现状 119(4)技术层面的发展现状 120(5)投资层面的发展现状 1203.1.4 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发展分析 126(1)智能交通市场需求分析 126(2)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分析 126(3)智能交通市场竞争格局 1283.1.5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周期分析 129(1)城市智能交通产业周期 129(2)城际智能交通产业周期 1303.1.6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瓶颈分析 1313.2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分析 1323.2.1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简介 1323.2.2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政策背景 1343.2.3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优势分析 1353.2.4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市场规模 1353.2.5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竞争格局 136(1)智能系统总体市场占有率分析 136(2)乘客资讯系统及综合安防系统占有率 137(3)综合监控系统细分市场占有率 1383.3 城市公交智能化分析 1393.3.1 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1393.3.2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政策背景 1403.3.3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模式 1413.3.4 智能公交系统发展综述 142(1)智能公交系统的定义 142(2)智能公交系统的意义 142(3)智能公交系统的组成 1433.3.5 城市公交智能化发展历程 1453.3.6 城市公交智能化发展特点 145(1)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差距小 146(2)集成度更高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146(3)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 146(4)技术是行业发展最关键影响因素 1463.3.7 城市公交智能化发展现状 146(1)城市公交智能化市场容量 147(2)主要城市智能公交建设情况 1473.3.8 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1483.4 高速公路智能化分析 1493.4.1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相关概述 1493.4.2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构成 1503.4.3 不停车收费(ETC)系统 151(1)我国ETC系统发展现状 151(2)ETC系统的社会效益分析 151(3)ETC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152(4)ETC系统主要企业分析 1523.5 水路运输系统智能化分析 1533.5.1 水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概述 1533.5.2 水路运输系统智能化的主要内容 154(1)船舶智能化 154(2)岸上支持系统智能化 154(3)水上运输系统整体智能化 1543.5.3 水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格局 154第4章:智能交通主要子系统及其产品市场分析 1564.1 ITS涵盖领域及其子系统简介 1564.2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ATMS)分析 1564.2.1 ATMS定义和功能分析 1564.2.2 ATMS系统组成架构分析 1574.2.3 ATMS系统主要应用技术 1584.2.4 ATMS系统主要产品市场 159(1)电子警察 159(2)LED显示屏 162(3)交通信号灯 165(4)交通信号控制机 1684.3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分析 1724.3.1 ATIS定义和功能分析 1724.3.2 ATIS系统组成架构分析 1724.3.3 ATIS系统主要应用技术 1724.3.4 ATIS系统主要产品市场 173(1)气象检测器 173(2)车辆检测器 173(3)传感器 1734.4 智能车辆控制系统(AVCS)分析 1764.4.1 AVCS定义和功能分析 1764.4.2 AVCS系统组成架构分析 1764.4.3 AVCS系统主要应用技术 1764.4.4 AVCS系统主要产品市场 176(1)自动导航GPS 178(2)车辆防盗报警系统 1834.5 智能电子收费系统(ETC)分析 1864.5.1 ETC定义和功能分析 1864.5.2 ETC系统组成架构分析 1864.5.3 ETC系统主要应用技术 1864.5.4 ETC系统主要产品市场 186(1)电子标签 187(2)车道控制系统 189(3)动态称重设备 1914.6 智能公共交通运营系统(APTS)分析 1964.6.1 APTS定义和功能分析 1964.6.2 APTS系统组成架构分析 1964.6.3 APTS系统主要应用技术 1974.6.4 APTS系统主要产品市场 197(1)电子站牌 197(2)公交IC卡 1994.7 车辆调度管理系统(CVOM)分析 2004.7.1 CVOM定义和功能分析 2004.7.2 CVOM系统组成架构分析 2004.7.3 CVOM系统主要应用技术 2014.8 紧急救援系统(EMS)分析 2014.8.1 EMS定义和功能分析 2014.8.2 EMS系统组成架构分析 2014.8.3 EMS系统主要应用技术 202第5章:重点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状况 2035.1 北京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2035.1.1 北京市机动保有量分析 2035.1.2 北京智能交通发展概况 204(1)北京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概况 204(2)北京交通实时检测系统发展概况 204(3)北京路口信号协调控制发展概况 205(4)北京实时信息发布系统发展概况 2055.1.3 北京智能交通发展规划 2055.1.4 北京智能交通建设成果分析 208(1)北京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成果 208(2)北京公共交通管理智能化成果 208(3)北京高速公路管理智能化成果 208(4)北京出行信息服务智能化成果 208(5)北京电子收费智能化成果 208(6)北京客货运输智能化成果 2085.1.5 北京智能交通市场最新动向 2095.2 上海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2105.2.1 上海市机动保有量分析 2105.2.2 上海智能交通发展概况 211(1)上海早期以设施和设备建设为主 211(2)上海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成 2115.2.3 上海智能交通建设情况分析 2125.2.4 上海智能交通发展规划分析 2125.2.5 上海智能交通市场最新动向 2145.3 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2145.3.1 广州市机动保有量分析 2145.3.2 广州智能交通的发展概况 2155.3.3 广州智能交通建设情况分析 216(1)广州交通控制与指挥系统建设情况 216(2)广州交通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情况 216(3)广州路面交通状况监视与监测情况 216(4)广州交通诱导与信息发布情况 216(5)广州城市道路停车收费情况 216(6)广州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管理及城市间客运汽车跟踪 217(7)广州货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情况 217(8)广州ITS的发展规划研究情况 2175.3.4 广州智能交通发展规划分析 217(1)广州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定位 217(2)广州智能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218(3)广州智能交通发展近期目标 218(4)广州智能交通发展中、远期目标 2185.3.5 广州智能交通市场最新动向 2185.4 深圳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2195.4.1 深圳市机动保有量分析 2195.4.2 深圳智能交通的发展概况 221(1)深圳智能交通发展速度较快 221(2)深圳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状况 221(3)深圳智能交通产业链完善情况 2215.4.3 深圳智能交通发展规划分析 2225.4.4 深圳智能交通建设预期效果 2235.4.5 深圳智能交通市场最新动向 2245.5 南京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2245.5.1 南京市机动保有量分析 2245.5.2 南京智能交通的发展概况 224(1)南京机动环保车管理平台初步建成 225(2)南京智慧交通和低碳减排的联动 2255.5.3 南京智能交通的建设现状 225(1)南京智能云交通诱导服务系统 225(2)南京交通管理及服务系统 225(3)南京智能交通系统项目投资 2265.5.4 南京智能交通建设规划分析 2265.5.5 南京智能交通市场最新动向 226第6章:智能交通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286.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发展分析 2286.1.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简介 2286.1.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ITS中的应用 228(1)RFID在机动车辆证照管理业务上的应用 228(2)RFID在交通流检测及违章取证上的应用 229(3)RFID在交通救援和特殊车辆监控上的应用 229(4)RFID在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应用 230(5)RFID在智能停车场管理的应用 230(6)多义性路径识别及高速公路收费拆分账管理 2306.1.3 中国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231(1)全球RFID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31(2)中国正加快推动RFID的产业化 231(3)中国RFID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232(4)中国RFID市场应用前景和趋势 2326.2 视频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发展分析 2346.2.1 视频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特点 234(1)交通信息采集常用技术的对比 234(2)视频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特点 2366.2.2 视频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在ITS中的应用 237(1)在交通动态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237(2)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38(3)在交通违章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238(4)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应用 2386.2.3 视频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386.3 CDPD技术发展分析 2396.3.1 CDPD技术简述 239(1)CDPD技术简介 239(2)CDPD应用领域 2406.3.2 CDPD和GSM的比较 2406.3.3 CDPD技术在ITS中的应用 241(1)系统的基本构成 241(2)数据传输实现方案 241(3)系统的软件实现 2426.3.4 CDPD技术优势分析 242第7章:智能交通行业主要企业生产经营分析 2447.1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2447.1.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447.1.2 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2457.1.3 企业技术与研发能力分析 2467.1.4 企业营销和服务网络分析 2467.1.5 企业服务体系分析 2467.1.6 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2477.1.7 企业典型案例分析 2477.1.8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477.1.9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487.1.10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507.1.11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507.1.12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2517.1.13 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2527.1.14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2527.2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2537.2.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537.2.2 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2547.2.3 企业技术与研发能力分析 2557.2.4 企业服务体系分析 2557.2.5 企业典型案例分析 2567.2.6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567.2.7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577.2.8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597.2.9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597.2.10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2607.2.11 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2617.2.12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2617.3 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2617.3.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617.3.2 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2627.3.3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637.3.4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647.3.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657.3.6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667.3.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2667.3.8 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2677.3.9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2677.4 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2687.4.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687.4.2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2697.4.3 企业营销与服务网络 2707.4.4 企业典型案例分析 2707.4.5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717.4.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717.4.7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727.4.8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737.4.9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2747.4.10 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2747.4.11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2757.5 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2757.5.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757.5.2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2767.5.3 企业技术与研发能力分析 2777.5.4 企业营销与服务网络 2777.5.5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777.5.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787.5.7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797.5.8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807.5.9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2807.5.10 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2817.5.11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2817.6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2827.6.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827.6.2 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2837.6.3 企业技术与研发能力分析 2847.6.4 企业营销与服务网络 2857.6.5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857.6.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867.6.7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877.6.8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877.6.9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2887.6.10 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2897.6.11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2897.7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2907.7.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907.7.2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2917.7.3 企业解决方案 2937.7.4 企业技术与研发能力分析 2947.7.5 企业服务体系分析 2947.7.6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957.7.7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957.7.8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967.7.9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977.7.10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2977.7.11 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2987.7.12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2987.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2997.8.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997.8.2 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007.8.3 企业技术与研发能力分析 3017.8.4 企业营销与服务网络 3027.8.5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027.8.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037.8.7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047.8.8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3057.8.9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3057.8.10 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3067.8.11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306…………

什么是智能交通

隐隐约约
圣人羞之
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着眼于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服务,二是着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与一般技术系统相比,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整体性要求更加严格。这是因为他的重要性是需要最大可能程度的安全。不过在一些智能交通工具方面比如智能汽车仍然还存在缺陷,就比如前几天有个叫做GeekPwn的活动发布会上,有展示攻破的特斯拉可以无人驾驶不过还好那个活动是帮助厂商找出缺陷去修改,但是不保证其他人会用这样的技术去做坏事,总之智能交通的安全性还是很值得关注的。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2013-2017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21.7%。从企业规模看,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系统集成环节。目前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领域,国内约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并且国内企业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双界面CPU卡技术。在3S领域,国内虽然有200多家企业,一些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统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统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前瞻网数据显示,智能交通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在美国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达5250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为750亿美元、车载设备为3500亿美元、服务等领域为2000亿美元。欧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产生了1000亿欧元左右的经济效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滴滴出行市场分析报告

四通
马介甫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宋玲滴滴出行市场分析报告目录出行巨头: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资本红利...........................................................................1受益于互联网流量红利........................................................................................................1资本助力,奠定行业龙头地位.............................................................................................1滴滴:全产品矩阵,领跑行业.............................................................................................2棋至中局:出行服务的竞争远未结束..................................................................................5技术变革:汽车技术变革将成竞争最关键因素之一.............................................................7布局新能源汽车...................................................................................................................8布局充电桩..........................................................................................................................9布局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9场景之变:国际化与多元化的挑战...............................

你还知道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

绵蛮
神剃
新式的交通工具:1、电动平衡车电动平衡车在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它的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2、导轨电车导轨电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它是使用橡胶轮胎,其轨道嵌入地面,槽内镶有高科技胶垫,车轮在高速行驶时,震动小、无噪音,且对路面的损坏程度低。3、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4、飞行汽车在空中飞行或在陆地上行驶,从一辆公路汽车变身为一架飞机,2009年3月初在美国世界首辆飞行汽车实现了首飞,降落后只需按一个按钮就可将机翼折叠,驶上高速公路。5、虚轨轨道列车虚轨轨道列车属于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工具,集合了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和轻动车组的部分特点,是汽车列车和火车列车的特殊融合物,将成为缓解城市路面交通压力的新尝试。扩展资料: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另一方面,相对于国外的发展来说,智能交通行业整体落后,但是其潜力不可小觑。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已从探索进入到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且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从产业规模来看,在第二届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提到,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但是,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智能交通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在美国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达5250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为750亿美元、车载设备为3500亿美元、服务等领域为2000亿美元。欧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产生了1000亿欧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潜力——需求未满足,市场巨大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交通行业研究小组认为,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近年来的平安城市建设,为道路监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此外,近年来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出行量大幅上升,使得巨大的行车需要与有限的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必将催生出庞大的智能交通产品市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动平衡车百度百科-导轨电车百度百科-磁浮列车百度百科-飞行汽车百度百科-虚拟轨道列车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智能交通中心(无锡)怎么样,做研发工作的具体待遇,急求?

毛亨
是信情乎
从企业规模看,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系统集成环节。目前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领域,国内约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并且国内企业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双界面CPU卡技术。在3S领域,国内虽然有200多家企业,一些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统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统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2014-2018年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智能交通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在美国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达5250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为750亿美元、车载设备为3500亿美元、服务等领域为2000亿美元。欧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产生了1000亿欧元左右的经济效益。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交通行业研究小组认为,不可忽略的是,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近年来的平安城市建设,为道路监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此外,近年来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出行量大幅上升,使得巨大的行车需要与有限的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必将催生出庞大的智能交通产品市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电动汽车的营销环境前景分析

爸爸
小体
行业发展国内外形势  2010 年年初国际气候组织曾对40 名电动汽车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程度在电动汽车发展众多影响因素中排名第2,超过了购买价格因素,仅次于排名第1的电池技术提高因素。充电设施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各方已达成共识。   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充电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充电设施建设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中石化、比亚迪等企业。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投产了一定数量的充电站与充电桩,充电方式有快充、慢充、换电池等多种,先期的工作为后续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中石化等企业已经与多数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计划,充电站建设开始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   尽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外普遍得到高度重视,但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相关技术标准与运营模式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亟待在试点基础上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道路。 国外发展情况  世界各国著名的汽车厂商都在加紧研制各类电动汽车,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和突破。   第一,日本一直以来,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占领未来世界汽车市场的考虑,日本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形势来看,日本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发展方面,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世界上能够批量产销混合动力汽车的企业,只有日本的丰田和本田两家汽车公司。1997年12月,丰田汽车公司首先在日本市场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PRIUS。该轿车于2000年7月开始出口北美,同年9月开始出口欧洲,现在已经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上市销售。目前推出的产品已经是多次改进后的第二代产品,其生产工艺更为成熟。根据丰田汽车公司的测试,PRIUS轿车在城市工况下比同等排量的花冠轿车节油44.4%;在市郊节油29.7%,综合节油40.5%。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丰田汽车公司已占有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90%的份额。2004年9月15日,一汽集团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北京举行了混合动力汽车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宣布双方在2005年内。共同生产丰田PRIUS混合动力轿车。PRIUS混合动力轿车将在同年进入中国市场。   继PRIUS混合动力轿车之后,丰田汽车公司还推出了ESTIMA混合动力汽车和搭载软混合动力系统的CROWN轿车。丰田汽车公司在普及混合动力系统的低燃耗、低排放和改进行驶性能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此外。本田汽车公司开发的Insight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也已投放市场.供不应求。2002年4月,本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上投放了Civic混合动力汽车。日产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将于2006年向美国市场销售Ahima牌混合动力汽车,这是其于2002年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联合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协议的第一个产品。   第二,美国。美国的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比来自日本的同行逊色不少,三大汽车公司仅仅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纯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目前还未能实现产业化,来自日本的混和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编辑本段社会发展现状  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长期问题。随着美国表示回归COP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被纳入到其中,以及主要国家积极实施能源和环境保护战略,全球进入了真正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问题的时代。交通运输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三大问题是否有效解决直接影响人类共同问题能够有效解决,为此,全球主要国家政府、组织、汽车生产商、能源供应商、风险投资企业共同行动起来,推动全球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动力系统电动化战略转型,促进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电动汽车社会基础产业形成和相应的政策、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助推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社会的形成。 [2]   作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和环境保护重要力量,中国积极实施电动汽车科技战略,促进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培育和发展电动汽车社会,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面临着政策环境亟需完善、工业基础薄弱、国际竞争力弱、开放协同创新环境差、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意识低、个别关键技术有待加强、车辆成本高、商业模式探索不充分等问题。本报告在简要分析国外电动汽车社会发展现状和阶段特点基础上,着重总结我国电动汽车社会的发展历程,构成我国电动汽车社会的基础产业结构特点,电动汽车社会建设所需的政策、标准、组织保障体系发展现状,并结合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提出完善我国电动汽车社会发展的建议。 必要性  降低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重要手段,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社会前提条件。世界主要国家政府、组织都制定了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旨在减少交通领域对全球气候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欧盟为例,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是欧盟研究制定交通领域车用能源战略重要因素,为达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0%目标,欧盟对各大温室气体源头进行任务分解,交通领域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重要源头之一,其减排目标是到2050年,与当前排放水平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5%以上。因此,欧盟规定2015年之后新车的平均碳排放量需降至130g/km,并力争到2020年降低至95g/km。为实现该标准,全球汽车生产商积极探索不同技术方案降低车辆碳排放,如柴油汽车/生物燃料汽车开发与应用(以欧洲柴油车和巴西生物燃料汽车的规模应用为代表)、传统汽车技术进步(如汽油缸内直喷技术、机械+废气涡轮增压复合技术、均值压燃、双离合器技术、加强起动机实现快速起停技术等)、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   此外,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世界石油危机、中东局势动乱、北京阴霾天气等一些事件对注重环境保护、保证国家石油安全提出了迫切要求,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汽车技术进步,加速电动汽车社会建设。   柴油车和替代燃料汽车的规模应用、先进汽车技术的开发应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车辆碳排放,但从长远角度无法完全满足未来低碳交通需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公路交通将采用传统车辆、替代燃料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行发展,并最终发展为低碳甚至无碳公路交通方式,加上人类环保意识的提升、健全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共同构成我国电动汽车社会主体。 基础产业  迈向电动汽车社会的过程是重组传统汽车产业、开展新事业的历史机遇,需要传统汽车生产和销售企业、电机产商、电子产商、材料产商、能源企业、IT企业等共同努力,需要国际组织、国家及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在这种彼此相互发展趋势中,由整车企业主导、零部件企业附属的传统垂直整合型汽车产业结构和产业价值链将被抛弃,取而代之是电动汽车制造商和为电动汽车社会服务的基础产业,以及相应的水平分工式电动汽车产业价值链。在该新兴电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整车制造商仍然拥有策划、营销过程中产生的附加价值,而研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附加价值将由整车制造商和其它公司共同拥有,如AC Propulsion、Edrive、SFCV等。   在构建电动汽车社会过程中,四层次产业结构是国外电动汽车社会基础产业的典型特征。按由下到上的顺序,第一层是包括发电站、输电网、充/换点站、充电桩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第二层是应用主体,包括从电网接受电力并实际发挥功能的产品或者向电网传输电力的产品阵容,如电动汽车和能源网络子系统中设置的蓄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第三层是控制层,该层综合考虑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应用特点,通过整个电网来对电力的最优分配进行控制;第四层是服务层,重点强调和应用有关的服务,如利用电动汽车进行拼车、按照固定价格回购太阳能电池所发的电等。 发展现状  早在2000年时,在环境保护和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推动下,建设电动汽车社会被提到日程,我国进入了电动汽车社会“科技引导”初期发展阶段。该阶段(“十五”时期和“十一五”前期)以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为主要特征,着重开展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测试环境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技术标准体系搭建、开放协同创新环境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等一系列活动。   “十五”期间,以攻克电动汽车科技问题为切入点,在充分考虑到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科研实力不强、企业R&D投入有限等现状,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科技部创造性提出了“三纵三横”电动汽车研发战略规划布局,全面部署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攻关,从而完成了我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十一五”期间,在认真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聚焦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加强规模产业化技术攻关。     顶层设计产业及鼓励政策:1.工信部牵头,科技部、发改委等多部委参与,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国家和地方政府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鼓励政策,鼓励免除车牌拍卖、摇号、先行等限制措施,鼓励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目录;3.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指出:1)要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1.4%。3)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化推进: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将新能源汽车作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2.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鼓励外资投资新能源汽车用能量型动力电池单体,考虑到防止技术沦陷,要求外资投资股本不超过50%;3.发改名审批新建汽车生产工厂时,对企业提出必需有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要求;4.结合当地资源分布、产业特色等,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化基地;技术路线、产品R&D、试验及研发中心: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列入优先发展主题;2.充分考虑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研发能力不强,采用过渡与转型互动,科技部战略性提出“三纵三横”研发战略布局;3.科技部制定《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设立电动汽车重大项目,开展技术攻关;4.中国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均可承担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地方政府积极筹措资金,设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产业化及示范推广专项资金;6.科技部、发改委先后设立多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示范推广与市场培育:1.适时地启动研发与示范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2.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3.制定《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4.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生产企业发挥技术、质量、价格、服务优势,有序参与市场竞争;5.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安全性;6.国家、地方政府、整车企业、基础设施运营商建立分层式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监控及数据采集平台组织保障1.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基于各自职能分工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指导“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2.发改委和商务部基于联动协调机制,提出外商投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股本要求;3.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等委局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开展电动汽车标准建设工作;4.各地方科技厅(委、局)结合地方城市转型发展、产业培育、地理特点和重大活动需求,设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项目,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当地示范推广;商业&服务1.探索充电、换电、充换兼容等不同基础设施配套形式,规避电池成本高、电池性能不足等因素,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和发展;2.探索“融资租赁”、“社会捐赠”、“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商业模式,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加速电动汽车普及和发展;3.探索全价值链内各利益方在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内实现经济效益提高的商业模式,实现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可持续进行;应用产品1.统筹国内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累计开发300余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2.开发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备,为电动汽车规模示范和普及提供支撑;3.探索全钒液流储存和太阳能电池发电的联合供给及储存系统、风光电联合发电储能系统,燃料电池通讯及家用备用电源等产品,支撑电力分配最优控制;优化控制1.联合考虑基础能源生产企业、应用产品实际使用工况的智能电力分配最优控制系统;能源基础设施1.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普天等公司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和“十城千辆”工程,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建设适合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需要的基础设施;智能和信息化公路交通运输系统1.充分发挥航空、铁路轨道、水路和公路交通运输各自优势,建立点-线-面结合的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公路交通系统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系统效率;3.考虑电动汽车智能化和信息化特点,利用车联网技术,将电动汽车纳入到整个交通运输体系;4.利用智能交通、智能车辆技术和GPSGPRS技术,提供车辆额外附加的智能化服务,提高车辆使用额外附加值。问题及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电动汽车社会快速发展战略机遇期,电动汽车社会的基础产业结构发展的好坏决定我国抢占未来全球经济新增长点的质量,决定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动力系统转型是否顺利实现,是实现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   我国电动汽车社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面临着无发展经验和模式可借鉴、电动汽车制造价值链不完整、价值链体系内利益方利益争斗不止、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相对弱、企业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意识不够、开放协同创新机制不畅、政策导向与技术战略需优化、示范推广普及发力点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建议在“二十五”关键时期,加强以下方面研究和部署:   (一)开展电动汽车社会内涵研究,积极探索、规划电动汽车社会发展路线图   我国在电动汽车技术研发活动及示范推广工作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尤其是电动汽车的示范推广,没有国外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为避免走错路,贻误时机,我国应加强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变化趋势研究,情景分析不同变化趋势对我国电动汽车的优势/弱势、机会/威胁的影响(SWOT分析法),指导电动汽车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策。   (二)消化吸收国外有关电动汽车制造商价值链,结合我国电动汽车社会发展过程,形成分工合理、利益均衡、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的水平分工式电动汽车制造商价值链   相比传统整车企业主导、零部件附属的垂直整合型传统汽车价值链,电动汽车制造商价值链具有水平分工特点。为完善水平分工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价值链,我国应建立相应引导政策,指导整车制造商应与关键零部件、系统总成单位在产品研发和生产环节的分工,实现将部分高额附加价值转移给零部件,如APU单元的集成设计与控制、电池包集成设计与管理等,最终达成全产业链内各企业利益合理分配,从而提高所有企业的积极性。   此外,我国应积极引导、吸引大型国有企业资本、风险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到电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实现电动汽车科技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   (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致力于突破面向普通消费者全天候环境使用的电动汽车产品的短板技术   电动汽车社会成熟度的重要衡量指标是电动汽车保有量占全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比例,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占全国汽车保有量比例不到1/5000,仍然处在电动汽车社会快速发展初期。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常规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控制技术、电动车用发动机快速起停技术、电池成本控制技术、电池材料制备技术、电池高压电安全器件制造技术、高功率大电流IGBT技术、电池的低温环境适应性技术、避免电池热失控技术、整车高压电安全防护技术、整车能量管理与主动安全控制等技术仍然无法满足整车性能要求,而电动汽车总体性能必须遵循“木桶原理”,因此,上述任何一个关键技术成为短板都将影响电动汽车普及,阻碍电动汽车社会形成。   (四)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技术战略和补贴标准有效挂钩   “纯电驱动”技术战略是顺应全球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变革趋势,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电动汽车科技发展的重要技术战略。为落实“纯电驱动”技术战略,科技部制定了“技术平台一体化”、“车型开发两头挤”、“市场推进三步走”具体实施战略。   (五)深化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发等合作形式的内涵,建立电动汽车开放式协同创新机制   当前,开放式创新、组织网络式发展、更大范围地利用协作技术成为全球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趋势。电动汽车社会的形成依赖高科技、材料、能源、通信等多产业联合推动,需要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因此,开放式协同创新机制是当前我国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分散和核心技术竞争力弱等实际情况下的必然选择。为此,在我国电动汽车社会发展过程中,应深化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等形式的内涵,调动全国优势资源,形成一个能真正代表国家水平的、开放的、相互尊重的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国家联盟”。   (六)加速国家标准制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一方面,严防国际公司采用标准化战略,降低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采用事实标准等策略,突破国际市场壁垒,培育我国电动汽车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社会建设过程中,我国如何积极应对、引导标准化趋势,是形成我国电动汽车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标准化工作:   1)平衡我国企业差异化需求和技术标准化总体趋势,推动国内标准化活动,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2)积极应对国际对我国具备竞争力的部分乃至全部核心技术实施标准化活动,制定确保我国产品竞争力的实质性优势战略;对对我国造成发展障碍的国外技术,在ISO、ITC等范围内实施标准化行动。   3)战略上思考如何应对标准化趋势,对于技术链上非附加价值高的技术,采用类似德国宝马汽车等相关企业所用的战略,利用外销以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规模经济实现大幅降低成本

“互联网+”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奥兰多
一本
在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召开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领袖调研座谈会”上,来自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以及制造企业、服务企业的代表畅所欲言。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给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带来巨大的激励和新的思考。而当今互联网领域巨头企业的最新想法和做法,无不闪现出“互联网+”背后巨大的市场机遇。  巨头在跨界跨境中重塑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腾讯公司CEO马化腾表示, 国家对通信基础设施大力投入,入网光纤、4G基站建设等超速发展,为整个行业带来难得的机遇。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互联网的内容为近年之最,让业界感到非常振奋,给互联网企业未来战略布局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与文化产业融合是腾讯长期深耕的主业,从游戏到视频、音乐、文学、动漫等领域均大有建树。面对向其他所有行业“加载”的机遇,腾讯将自己定位为连接工具,表示将依靠合作伙伴,主要通过微信、QQ等连接服务、内容和硬件设备。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互联网与经济、生活的融合才刚刚开始,目前阿里已经通过互联网手段主要与流通领域融合,包括消费、经贸、金融、物流等等,下一步将进入制造、医疗、健康、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表示,“互联网+”意味着国家对互联网的发展提出更高期望。阿里未来10年平台所服务的全球消费者将达到20亿。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阿里期待把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带出去,在搭建一个跨境的商务平台、服务平台、物流平台、技术服务平台过程中,将有可能重新主导跨境商务规则。  从去年12月开始,百度来自移动端的收入超过了PC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百度的战略也正从连接人和信息向连接人和服务转化。百度副总裁朱光表示,为了赢得未来先机,百度加强了在人工智能上的布局,以及国际化的步伐。在山西阳泉设立堪称亚洲最先进的数据中心,引入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和团队,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推荐三个领域,用户体验极大提升。目前百度在巴西、中东、东南亚等地加快国际化步伐,推出了基于PC端、移动端的产品,降低了当地人上网的门槛。  奇虎360总裁齐向东表示,未来三五年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交通、智能健康、智能医疗等都依靠移动互联网操纵。安全问题不再只是个人隐私泄露、网上支付等问题,而是事关生命,仅仅解决上网安全是不够的,360将自己定位为未来移动安全领域,为用户保驾护航。  “互联网+”催生信息消费新业态  与美国相比,中国互联网的泛媒体化趋势很明显。“互联网+”让互联网从媒体回归到应用。中国互联网协会3月20日发布的《中国网站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网站中前三大类是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专业信息服务网站,新闻、视听节目、出版等行业的网站占比相对较小。  新华网总裁田舒斌表示,近年来,互联网的各种创新应用趋势盖过了媒体化趋势,显示出更均衡的发展趋势。互联网企业力推的“互联网+”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是互联网行业对于探索新常态下发展路径的一大贡献,直接结果之一就是带来新业态的出现。比如新华网,不单能提供海量新闻资讯,在大数据业务、在线教育业务、科普工作项目等领域也积累了优质资源,提升了为公众服务的能力和价值。针对今年春节引爆大众的微信红包,央视国际网络总经理汪文斌认为,与社交平台的合作,是央视向新媒体转型的重要一步。将来这种合作将从传播延伸到内容和制作领域,产生新的形态和模式。比如,把《新闻联播》等品牌内容放在手机上首播,将产生怎样的效应,媒体融合未来一定会诞生全新的、有生命力、极具前景的业务形态。  “互联网+”并非对所有行业都是绝对的福音。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便捷、高效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对传统银行中低端客户群冲击非常大。对此,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曲家文认为,作为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需要不断引入新业态,全力打造电子银行业务,加快产品的创新。此外,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加快银行自身云平台的建设。邮储通过大数据分析、移动展业、信贷工厂等新模式和手段,使银行现有模式有很大提升,探索出互联网金融的平台经济。  “互联网+”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哪些影响?福田汽车是国内销量和品牌均排第一的商用车制造企业,福田汽车集团副总经理杨国涛认为,制造业的优势在研发和生产,移动互联网可以对制造业在客户的交互、数字的精准营销以及对PC终端系统的改造有非常大的好处和优势,制造企业要借助互联网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在转型过程中,会应用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和通信、大数据、安全、云计算、车联网、社交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对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安全企业也是一个促进,也会有一起合作的契机。福田未来也计划打造成具有互联网特质的汽车公司。  运营商探索流量经营新模式  国家重视“互联网+”发展,势必进一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网络建设和维护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事实上,三大运营商的2014,形势颇为紧张。三家中利润最高的中国移动净利润连续第2年下滑,为16年最大跌幅。但三大运营商仍在网络建设上大手笔投入。中国电信2015年将投入610亿元用于建设4G网络,中国移动用在4G网络上的投资预算为722亿元。在此前三年,中国移动的基础网络投入均超过700亿元。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国内国际流量增长非常快。电信运营商过去每两年为骨干网扩容一次,现在一年要扩容两次,仅此一项就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运营商为网络建设投入了巨资,但并没有获得与之相适应的回报。由于互联网OTT业务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大规模替代和分流,在过去的2014年,三大基础运营商平均收入增幅仅达到3.6%,远远低于同期GDP增速。而互联网公司普遍高达40%乃至50%的增幅不能不让他们望洋兴叹。  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表示,运营商对网络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共赢、各展所长,彼此充分考虑对方的核心利益。中国联通副总经理邵广禄表示,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运营商非常重视互联网公司,已经将其列为独立于公众客户和行业客户之外的新一类重要客户,将根据互联网公司的需求来提供新的业务,共同促进互联网发展。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陈忠岳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给电信运营商固然带来流量业务的高速增长,但在没有找到新商业模式的情况下,单靠现有的流量收入,填补不了传统业务收入下滑带来的空白。在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希望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于运营商而言,在流量经营时代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