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政治学研究内容可分为

蔡邕
赵括
哲学层面的方法、范式层面的方法和技术层面的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按层次可划分为哲学层面的方法、范式层面的方法和技术层面的方法。哲学层面的方法起到整体性的指导作用,范式层面的方法可分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政治学注重对国家机构、权力、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传统政治学注重政治哲理和政治历史分析,尚无事实分析要脱离价值分析的观点。现代政治学不局限于对正式机构、法律、文献、制度的研究,而是将政治人的行为、心理、及其背景文化等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主张政治学研究要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得出结论。扩展资料:政治学的学习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2、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3、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治学

发展政治学的研究内容

亚矢
爱季忆
发展政治学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进行描述、解释、评价和预测的政治学学科。但是不同学者的理解很不相同。可以概括为本身模式、关系模式和问题模式。本身模式是指根据政治发展本身的相关内容构建的内容体系,如政治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概况、政治发展的实践、政治发展的概念、政治发展的内容、政治发展的目标、政治发展的目的、政治发展的条件、政治发展的方法、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等。关系模式是以政治发展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为核心构建内容体系。杨龙的《发展政治学》就是这样的,特别重视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模式是以发展实践中的主要问题的政治涵义为主构建内容体系,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发展政治学》研究债务问题、全球化的影响、人道主义干预、全球治理、知识产权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美国缅因州麦卡勒斯特学院的《发展政治学》涉及殖民主义的历史和本质、现代化的思想以及对现代化思想的批评、 依附理论和不发展理论、于国际经济新秩序、. 新兴工业化国家崛起、债务危机、第三世界发展面临的激烈全球经济竞争的含义等。

政治学学什么

解其天鼗
木棉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狭义的政治学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政治学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现代政治学注重研究政治主体和现实政治问题,如政治制度、国家法律、政治行为、政治决策、政治合法性、政治心理等。“ 19世纪思想史的首要标志,就在于知识的学科化和专业化,即创立了以生产新知识、培养知识创造者为宗旨的永久性制度结构。19世纪创造了个制度结构……尽管社会科学内部分化的基础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明确形成,然而,只是在1850到1914年间,从社会科学学科结构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多样化,才以我们今日所知的形式在主要大学里得到承认。”不仅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还有自然科学,知识的学科化和专业化,都是19世纪产物。它打掉了人们心目中对这门学科专业化和分化的神圣性的看法。人类有理性地思考自然和社会几千年,到了19世纪开始,实证的、追求普遍价值的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形成了五个领域,即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也有三个始终未能成为社会科学主要组成部分的学科,就是地理学,心理学和法学。到了20世纪,历史学和人类学和地理学,最终将残存于它们内部的早期普遍化传统彻底边缘化了,也就是历史学、人类学和地理学放弃了追求普遍化的一种努力,或者是追求普遍化的努力在这些学科内部稍微地边缘化了。因此就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三个核心学科,一个是社会学,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政治学。这三个核心学科是以国家为中轴的三位一体,从而巩固它作为核心社会科学,也就是以研究普遍规律为主旨的地位。社会科学的三个核心学科,政治学是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经济学是研究市场、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等,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问题为主。1880年10月,在美国成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开始培养政治学博士,和进行具有学科意义的政治学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以此作为现代政治学学科独立的标准。1886年美国创立了一个《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政治学季刊)。1903 年政治学学会创立。不久,非常重要的《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美国政治学评论)创刊,至此现代意义的政治学大体形成。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多闻
瓠叶
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它历经兴衰,至今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着重研究国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规律。

高中政治有哪几块内容?

爱琴海
门外门
必修: 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选修:选修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选修二:《经济学常识 》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 》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政治学界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还不尽一致,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主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或政治关系。认为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中各种政治关系的科学,是研究关于社会政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是研究社会各种政治势力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另一类主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

政治学理论的内容

光头佬
盗跖大怒
政治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政治学原理、马恩列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毛泽东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政治管理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学等。 政治思想包括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西方当代政治思潮、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等。政治学理论,主要包括政治学原理,马恩列斯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毛泽东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邓小平政治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政治方法论,政治学各分支领域或者交叉学科的专门理论如政治发展理论、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哲学、政治经济研究、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生态政治学,以及中国政治思想史、外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现代政治思想研究、西方当代政治思潮、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等等。

政治学概论包括那些内容?

求通久矣
哭泣吧
《政治学概论》是根据地方院校教学改革和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编写的适合本科教学特点要求的政治学教材。该书以政治发展内在逻辑为基本依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构建了政治学理论的逻辑体系。在宏观分析政治的定义的基础上,似“权力”为切入点,以政治实体中的国家、民族、政党、国际政治和政治行为中的政治参与、政治决策为逻辑推演,最后从政治发展的角度上阐明了政治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将全书分为了政治与政治学、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国家、国家与民族、政党与政治社团、政治决策、政治参与、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国际政治共十个方面。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科学大致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一举一动
民知其母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在于: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而自然科学的任务是帮助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社会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地表现在理性功能方面,而自然科学地表现在技术功能方面。   按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我国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与传播学;图书馆学、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体育科学;统计学等。

作业 简述政治学的知识构成及其服务对象

形神
丰山犬
第1章 政治和政治学 1.1 政治的涵义 1.1.1 政治观的历史演变 1.政治是一种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即王者之道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5.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1.1.2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1.1.3 政治的定义 1.定义 2.理解1.1.4 作为博弈的政治1.1.5 政治的地位1.2 政治学1.2.1 什么是政治学1.2.2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儒家、法家、道家2.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1.2.3 政治学的范围1.2.4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第2章 政治权力2.1 政治权力的涵义与作用2.1.1 政治权力的概念1.对权力的不同解释 2.含义3.理解2.1.2 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2.1.3 政治权力的类型2.1.4 政治权力的基础2.1.5 政治权力的性质与功能2.2 政治权力的分配2.2.1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2.2.2 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2.2.3 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社会主义国家采用间接民主制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现状、条件与完善 第3章 国家3.1 国家理论3.1.1 国家观的发展1.中国古代国家观2.西方国家观3.1.2 国家的本质1.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2.国家权力的重要特征3.1.3 国家职能与国家能力3.1.4 国家的类型1.非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分类2.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分类3.2 国家形式3.2.1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3.2.2 国家结构形式3.3 国家机构3.3.1 国家机构的涵义与设置原则3.3.2 国家元首1.含义2.作用 3.分类 3.3.3 立法机关1.立法机关的含义 2.立法机关的结构 3.立法机关的职权 3.3.4 行政机关1.中国的行政领导机关2.总统制的行政机关3.内阁制的行政机关 4.混合型的行政机关3.3.5 司法机关1.我国的司法机关2.西方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力3.西方国家司法机关的原则   第4章 政党4.1 政党理论4.1.1 政党的概念1.含义2.政党的特征 4.1.2 政党的类型4.1.3 政党的作用4.1.4 政党的主要活动4.2 政党制度4.2.1 政党制度与政党法4.2.2 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体系1.民主松散型: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主要政党组织特点 2.民主紧密型:英国、德国的相关政党的组织特点3.民主集中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特点4.2.3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1)两党制 (2)多党制 (3)一党制4.2.4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第5章 利益团体5.1 利益团体概述5.1.1 利益团体的涵义与特征5.1.2 利益团体的类型5.1.3 利益团体的作用5.2 利益团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5.2.1 利益团体产生的经济根源5.2.2 利益团体产生的社会原因5.2.3 利益团体产生的政治条件5.3 利益团体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趋势5.3.1 利益团体的活动方式5.3.2 利益团体的发展趋势5.4 当代中国利益团体分析5.4.1 当代中国利益团体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工会组织的发展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产生与发展  3.中国妇女组织的产生和发展5.4.2 当代中国利益团体的状况5.4.3 当代中国利益团体的走向1.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2.完善利益整合机制 3.建立和完善利益制约机制  第6章 政治人6.1 政治人与公民6.1.1 政治人的涵义6.1.2 公民1.公民含义2.公民的权利 3.公民的培育6.2 官僚6.2.1 官僚的涵义6.2.2 官僚的作用6.3 政治家6.3.1 政治家的涵义与政治家的产生1.政治家的涵义2.政治家的特征:3.政治家的产生方式:4.在现代政治体系中成为政治家的条件6.3.2 政治家的类型6.3.3 政治家的作用 第7章 阶级与阶级关系7.1 阶级概述7.1.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7.1.2 当代西方学者的阶级观7.1.3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7.2 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7.2.1 阶级的产生7.2.2 阶级的发展7.2.3 阶级的消亡7.3 阶级结构7.3.1 阶级结构的涵义7.3.2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1.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的变化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结构性变化3.中间阶层的发展趋势 7.3.3 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1.我国工人阶级的变化2.农民阶级的变化3.知识分子的构成4.非基本的社会阶层 7.4 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7.4.1 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联系与区别7.4 2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7.4.3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我国消灭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艰巨性 第8章 民族和民族关系8.1 概述8.1.1 民族的含义与特征1.含义2.特征8.1.2 民族的类型8.1.3 民族的作用8.2 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8.2.1 民族的产生8.2.2 民族的发展8.2.3 民族的消亡8.3 民族主义8.3.1 民族关系和民族权利  1.民族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2.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3.民族权利8.3.2 旧民族主义和新民族主义1.旧民族主义2.新民族主义3.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发展的特点 8.3.3 民族主义运动8.3.4 民族主义革命8.4 民族政策8.4.1 民族关系与利益关系8.4.2 民族政策的原则8.4.3 民族政策的制定、执行、反馈和修正8.4.4 民族政策的类型和内容8.4.5 民族政策的评估8.5 民族关系与政治关系8.5.1 民族关系与阶级关系8.5.2 民族关系与政党政治8.5.3 民族关系与民族国家8.5.4 民族关系与国际政治8.5.1 民族关系与阶级关系 第9章 政治统治9.1 政治统治概述9.1.1 政治统治的涵义9.1.2 政治统治的特性9.1.3 政治统治的功能9.2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9.2.1 政治统治合法性及其意义 1.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2.政治合法性的意义9.2.2 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础 9.2.3 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危机 政治统治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 9.3 政治统治的方法和艺术 9.3.1 政治统治的方法 9.3.2 政治统治的艺术  第10章 政治管理10.1 政治管理概述10.1.1 政治管理的涵义和特性 10.1.2 政治管理的类型 1.古代官僚制政治管理的特点 2.政党分肥制政治管理的特点 3.现代官僚制政治管理的特点 4.未来经营型政府制政治管理 10.1.3 政治管理的作用 10.2 政治管理体制 10.2.1 政治管理体制的涵义10.2.2 政治管理体制的类型 1.集权体制和分权体制 2.层级体制和分部体制 10.3 政治管理的方法、技术和艺术 10.4 政治管理与政治效率 10.4.1 效率与政治管理效率 10.4.2 政治管理体制与政治效率 10.4.3 政治管理的方法、技术和艺术与政治效率  第11章 政治参与11.1 政治参与概述11.1.1 政治参与的涵义11.1.2 政治参与的形式11.1.3 政治参与的类型11.2 政治参与的模式11.2.1 自由主义模式11.2.2 平民主义模式11.2.3 技术主义模式11.2.4 高度动员模式11.3 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11.3.1 宏观因素11.3.2 微观因素11.4 政治参与对政治体系的影响11.4.1 对政治体系运作过程的影响11.4.2 对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影响第12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12.1 政治文化的内涵12.1.1 政治文化的概念 12.1.2 政治文化的内容 12.2 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12.2.1 政治文化的类型 12.2.2 政治文化的功能 12.3 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12.3.1 意识形态的概念12.3.2 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2.4 意识形态与政治12.4.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政治1.传统自由主义2.新自由主义 3.保守主义 4.新保守主义 12.4.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政治12.4.3 民族主义与国家政治 第13章 政治社会化13.1 政治社会化概述13.1.1 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13.1.2 政治社会化的涵义13.1.3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过程13.2 政治社会化的类型13.3 政治社会化的机制与媒介13.3.1 政治社会化的机制13.3.2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13.4 政治社会化的效果13.4.1 政治社会化效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3.4.2 影响政治社会化效果的因素13.5 政治社会化的作用13.5.1 政治社会化传播政治文化13.5.2 政治社会化影响政治行为13.5.3 政治社会化制约政治发展 第14章 政治民主化14.1 政治民主化概述14.1.1 民主与政治民主化1.民主的含义2.政治民主化的内容14.1.2 政治民主化的动力14.1.3 政治民主化的作用14.2 政治民主化理论的发展14.2.1 近代西方政治民主化理论14.2.2 现代西方政治民主化理论14.2.3 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化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民主化理论内容2.列宁关于政治民主化理论内容14.2.4 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化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政治民主化理论2.邓小平对政治民主化理论的发展的内容14.3 政治民主化的实践模式及其条件14.3.1 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模式1.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 2.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3.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条件14.3.2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模式1.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主要特点 3.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的条件14.3.3 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模式1.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2.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主要特点3.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的条件14.4 中国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道路14.4.1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14.4.2 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问题与动力1.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问题2.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动力14.4.3 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若干问题的思考1.关于政治民主化过程问题 2.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权力划分问题 3.关于民主制度建设问题 4.关于法制建设问题 5.关于民主监督问题 6.关于政治参与问题 7.关于政治文化问题  第15章 人权15.1 人权的涵义15.1.1 人权概念的演化15.1.2 人权的概念与性质15.1.3 两种人权观15.1.4 人权实现的条件15.2 人权的基本内容15.2.1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1.生存权及生命权 2.平等权 3.自由权 4.政治参与权5.安全权、监督权 15.2.2 社会和经济权利1.劳动权与休息权 2.社会保障权 3.财产权 4.受教育权 15.2.3 民族权利1.民族自决权 2.发展权 3.和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