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证券市场研究周刊可以相信不?

独脚龙
呵呵不可信,任何软件其实就是一个软件,不可能因为有了这个软件,就掌握了炒股的诀窍尤其是说的让你看了热血沸腾的,更是不可信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的宗旨

可形已信
不可耻乎
从国情出发,借鉴海外成熟经验,将研究设计与操作运行紧密结合,推动中国证券业和资本市场的集中统一和规范化建设,促进财政金融体制、计划投资体制和企业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事业;为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振兴中国经济作出贡献。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的简介

君在
无心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的前身是“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联办”成立于一九八九年三月十五日,是由九家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起和集资成立,是原国务院体改办主管的事业单位。从酝酿和筹备时起,“联办”就把推动中国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健康起步和规范化发展当成行动的宗旨。“联办”完成了第一个在中国创办规范化证券交易所的实施方案;积极参与了中国“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专业知识的证券业丛书;应邀参加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设计和筹建工作;设计筹建了第一个全国性、跨地区电脑联网的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系统);推动和组织实施了第一次国债发行承销试点(1991年)并连续三年担任国债发行承销的“总协调”,三次试点并承销国债近百亿元人民币;推动和设计建立了中国境内第一个投资基金--发行规模为3亿元人民币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筹划和组织了在全国范围内定向募集法人股份的最早一批(3家公司)试点,筹资总额4.2亿元人民币;推动并组织了第一个专门的法人股流通市场;创办了第一个全国性证券业培训中心;筹划和组织了中国股份公司采取私募发行外资股(引进外资 5200万美元)的成功先例一一广西玉柴公司;协助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成功进行了建立“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的试点。联办先后创建管理了多个基金,其中包括:淄博乡镇企业基金、S&E基金、CFI基金、S&C基金、帕洛玛中国投资基金和国泰财富基金。基金总额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平均年收益超过市场平均水平。联办研发部拥有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曾经多次在国内率先发表过经济界有影响的言论、报告、经济预测和分析性文章等。联办研究部具有专业研究人员30多名,其中博士、硕士以上学历20人,许多人员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学习工作过。31%为国家级专家或大学教授。其中很多人间接或直接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金融证券市场建设方面做出过卓越贡献。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的联办集团三大板块单位及网站

痴心劫
汝鄙人也
和讯百度和讯全财经网 金融研究院北京联办培训有限公司 财经证券市场红周刊证券市场周刊CIO/信息方略PC Magazine电脑时空成功营销动感驾驭新地产中国汽车画报PSA China新旅行TimeOut中英文版他生活美好家园视觉体育画报葡萄酒评论东方壹周金融实务财经网支点网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合办公室成立时间?

非不应我
绿水缘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合办公室成立时间为1989年3月15日  1989—1993年间,“联办”相继主持或参与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简称STAQ系统)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计、创办、组建,以及国债市场化发行、企业股份制改造、淄博乡镇企业基金等众多改革试点的设计、筹划和运作。  1992年创办《证券市场周刊》,1996年创办和讯网,1997年创办《证券市场红周刊》,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1999年创办《地产》杂志等。一九八九年三月十五日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创建者。 原名“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由九家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起和集资,于1989年3月15日成立。1991年更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由国家体改委主管,仍沿用“联办”简称(取义“大家联合起来办事”)。1989—1993年间,“联办”相继主持或参与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简称STAQ系统)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计、创办、组建,以及国债市场化发行、企业股份制改造、淄博乡镇企业基金等众多改革试点的设计、筹划和运作。1992年创办《证券市场周刊》,1996年创办和讯网,1997年创办《证券市场红周刊》,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1999年创办《地产》杂志等。LZ要是咱回答正确,清选为最佳答案吧,您的举手之劳也是对我的鼓励

我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善夫
梅兰芳
2019年,受益于国内证券市场回暖、政策红利等因素,我国证券行业经营业绩有明显的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37%和84.77%。其中,自营业务净收入排名第一,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从增速上看,利息净收入最高,增速超100%。经营业绩明显提升2019年,国内证券市场逐渐回暖,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释放红利,如科创板的设立、CDR等业务的开闸,我国证券行业经营业绩明显提升。2019年,我国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604.83亿元,同比增长35.37%;实现净利润1230.95亿元,同比增长84.77%。自营业务净收入稳坐第一的宝座分业务看,2019年我国证券行业净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是证券投资收益,即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2019年证券投资收益净收入达到1221.6亿元,占比高达37.37%。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即经纪业务,净收入排名第二,为787.63亿元,占比约24.10%。但与过去对比可发现,早在2017年,证券投资收益净收入就已经超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跃升为证券行业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并且证券投资收益净收入已经连续三年稳坐第一的宝座。利息净收入增速超100%不过,从同比增速上看,证券投资收益并不是2019年我国证券行业净收入增速最快的业务,夺冠的却是净收入占比排名第三的利息净收入,增速高达115.81%。但是,证券投资收益净收入增速也表现不错,超过50%,排名第二。财务顾问业务出现负增长现象,同比下降5.64%。—— 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证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当今证券市场的影响 这一内容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母子泪
爱之涡
影响就是,当利率调高时,尤其是高于通胀时,证券市场相对就要下跌,因为存入银行的资金会更多,用于投资的资金会更少.....当利率调低时,证券市场相对就要上涨,因为存入银行的资金会更少,用于投资的资金会更多....

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构成的发展与演变

沙穆
好儿女
  ●2001年“6·14”后,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出现变化,即市场结构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1999年沪深两市月均换手率为33.97%,到2002年换手率降为20.39%。这至少反映出投资者有长期持股的趋势。  ●基金作为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持股从相对集中走向相对分散。基金过度分散化投资不但不能够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而且有可能陷入分散化投资风险。  ●今年,主流券商一般都调低了盈利预期,更加注重深入研究市场趋势、上市公司、竞争对手,采取建立适度分散、重点持有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股票的投资组合模型及波段滚动操作的手法。(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选择“6·14”为转折点的一点考虑  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散户投资者为主体到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结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将2001年“6·14”沪深综指同时达到最高点这天作为市场结构转变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但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  散户时代市场操作特点  一、2001年“6·14”以前,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主体是散户  1991—1998年,散户是沪深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此间,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不仅开户数量少,而且资金投向也不仅仅是在证券市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等领域。到1998年,管理层意识到一个稳定的证券市场必须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特别是1999年政府允许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三类企业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由散户投资者为主体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迅速演变的过程。  二、散户时代证券市场的主流操作特征是投机  1、股价波动大  2001年“6·14”以前的沪深证券市场,谈的最多的是机构投资者的坐庄、散户投资者的跟庄、股评的“套住庄家”,热衷于研究庄家行为。还有一些主力机构操纵市场,引起股价巨幅震荡。(详见表1)  2、投机气氛浓厚  在以散户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环境中,一些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的操纵者。部分机构通过对倒、拉抬股价,或者与上市公司联手炒作。一些机构对上市公司的重点投资和股价拔高,并不是出于对其投资价值的本意认可,而主要是为了从二级市场的炒作中获利以及扩大圈钱规模的需要。通过部分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的博弈,形成诸如“中科系”等许多颇具规模的机构大鳄。在市场行为表现上,“6·14”之前市场换手率极高,1996年达到最高峰时,沪深两市换手率分别为760%和950%;到2001年6月才逐渐下降为126%和132%,仍比发达国家高出许多。沪深股市换手率极高的特点,足以说明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时间短,存在着较普遍的炒作现象(见表3)。  3、由于信息不对称,违法操纵行为比较突出  由于当时股市深层机制存在缺陷,信息披露还不规范,上市公司造假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集中资金优势,凭借有利的交易地位和交易手段操纵市场。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三年内平均一家公司发生过两次大型的资产重组事件,个别上市公司频繁重组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在二级市场配合股价炒作的需要、满足增发配股的要求、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产更彻底地据为己有等。需要司法介入立案查处的先后有亿安科技股价操纵案、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中科创业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案等。  机构投资成为主流  一、市场和监管环境出现重大变化  “6·14”后,市场和监管环境出现较大变化,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出现质的变化,即市场结构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从监管方面来看,管理层对证券市场采取了严厉的监管措施,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从市场角度看,从2001年6月开始,沪深综指开始大幅度调整,到2001年12月底,沪深综指均下跌1/3以上。在市场和监管出现重大变化的环境里,证券市场结构也悄然出现变化,机构越来越成为证券市场投资的主体。  二、“看得见的手”培育机构投资者  沪深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政府力量推动型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另一块是民间力量推动型的的机构投资者发展。政府力量推动的机构投资者包括证券公司、基金、信托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  证券公司 到今年11月底,国内证券公司数量上已经达到124家,注册资本为1043亿元。此外,一些券商还存在一些不同形式的委托理财资金。  基金 截至11月底,国内封闭式基金数量增加到54只,其规模也将近800亿元。除了封闭式基金外,到现在为止,共有17只开放式基金,其规模达到560多亿元。而且,根据目前开放式基金发行和发展态势,相信今后将有的开放式基金进入证券市场。  信托公司 到2002年,被保留的信托投资公司为57家。就这些信托投资公司本身的资本金而言,57家信托投资公司资本金应该在600亿元左右(平均每家10亿元左右)。根据“自用固定资产和股权投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80%”的原则,简单估计其可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自有资金在480亿元左右。此外,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将受托资金投资于证券,其可用规模应该与自有资金相当,大约为500亿左右。  保险基金和社保资金  至2002年11月底,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6167亿元。以平均入市规模为10%计算,国内保险资金可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大约为610多亿元。另外,还有投资理财型险种的保费,它可以100%投入股市,这个规模大概在400亿左右。合计2002年11月全国社保资金规模约为1000亿元。  三、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流  1、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国外市场来看,证券市场的潮流应该是机构占主导。美国、英国等是保险资金、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稳定持有股市绝大部分股份;日本等则是法人机构相互持股,也是机构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有增无减。美国机构投资者占美国总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1年三季度末的46.7%-。其中,养老基金由0.8%上升到19.8%,共同基金由2%上升到17.9%,保险公司由3.3%上升到7.3%。  2、沪深开户数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从机构数量、机构规模和市场换手率三者可以反映证券市场是否由机构占主导。目前,机构投资规模大约在10000亿元左右,是目前市场流通市值的76.65%,反映了一个机构时代的特征。  从开户数量看,目前市场也开始呈现机构占据主导地位的特征。从1995年到2002年,机构开户数占总开户数的比例一直在上升(表2),尤其是新开户的增长率更有明显的变化。  3、换手率在逐渐下降  换手率也是反映证券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表3所列是1999年至2002年间沪深市值、流通市值和换手率的一些情况。一般而言,换手率越高,资金进出就越频繁。而频繁资金的进出绝大部分是小资金运动的结果,大资金则难以频繁换手和进行频繁资金运动。从表3可见,1999年沪深两市月换手率为33.97%,到2002年12月换手率降为20.39%。当然,也不排除换手率的下降是由于市场不景气的结果。但是,这至少反映出投资者有长期持股的趋势。  种种迹象表明,证券市场结构正在出现重大变化,即从过去的个人投资者为主体转变为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基金陷入分散化投资风险  结构发生变化,机构投资者的主流操作行为也因此发生重大的转变。基金作为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持股从相对集中走向相对分散。  一、持股集中度降低  一般而言,持股集中度越高,机构就越有可能重仓持有某一家或者数家上市公司股票。反之,机构持股就有可能相对均匀。根据我们的分析,从1998年12月到2002年9月基金的持股集中度在不断下降。以基金开元为例,1998年12月持股集中度为76.45%,到了2002年9月基金开元的持股集中度降为42.28%。整体上,从1998年到2002年9月基金持股平均集中度总体也在不断下降,1998年12月基金整体持股集中度为61%,1999年12月为55.37%,2000年12月为60.75%,-,2001年12月为59.12%,2002年9月下降为42.96%。持股集中度的降低说明现在基金地不是将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只或者某几只股票上,而是采取分散策略,将资金均匀或者相对均匀地投资于各基金组合之中,这点从后面的持股数量分析中也可以看出。  二、投资越来越分散  基金操作变化之二就是投资越来越分散。考察一下基金近年持股数量,就会发现这一趋势。2000年11月,23家基金平均持股家数为66.39家,到2002年6月52家基金(含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持股家数为124.6家,将近翻了一番。持股家数的增多说明基金投资越来越分散,组合投资越来越成为基金投资的主流,同时也反映基金投资行为越来越谨慎。从相对分散和相对集中收益率来看,如果以持股的家数超过124.6家为分散投资基金,持股家数少于124.6家为相对集中投资基金,则2002年中期16家分散投资基金中有5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31.25%;反之,35家相对集中投资基金中有8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22.86%。分散投资基金盈利能力相对好于集中持股基金盈利能力。  三、过度分散化投资能不能降低风险  分散投资究竟能否降低基金的投资风险呢?根据对基金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结构情况下过度分散投资不能降低基金的风险。  据统计,在扣除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的涨跌幅后,我们发现在持股相对集中的时期,基金的业绩明显好于持股相对分散的时期。以基金总收入同比增长比例来看,除了2001年6月30日出现指数和基金业绩增长背离外,在持股相对集中时期(1999.12.30—2001.6.30)基金业绩(收入增长率)明显好于大盘指数的涨跌幅度;反之,在持股相对分散时期(2001.6.30—2002.6.30)基金业绩则明显劣于大盘指数的涨跌幅度。据此,我们判断,2001年6月可能是基金投资行为转变的一个分界点。  从同一时期不同的基金表现来看,基金的收益与基金持股数量多少之间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2002年中期,16家分散投资基金中有5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31.25%;35家相对集中投资基金中有8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22.86%。分散投资基金盈利能力相对好于集中持股基金盈利能力。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些收益较好的基金,我们会发现持股相对分散且业绩较好的基金有相当一部分是新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如基金丰和、基金鸿阳、基金科瑞等。由于这些基金入市时间较晚、入市时机相对较好,因而在整体业绩上好于老基金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将这些基金排除在外,持股相对分散的基金业绩未必好于持股相对集中的基金。  不难看出,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持股相对集中的基金业绩要好于持股相对分散的基金。这似乎给我们当前的基金操作一个启示:在目前的市场结构下机构投资应该还是以相对集中为主。过度分散化使基金在每只股票上的持股数量相对较少,基本上已经沦落为“大散户”,散户在股市中被动挨打的境况在基金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此,基金过度分散化投资不但不能够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而且有可能陷入过度分散化投资风险。  机构博弈操作特征  一、机构和机构的博弈  市场进入机构博弈时代后,机构面临的主要对手也是机构,彼此相互了解,市场行为和操作手法相似。目前,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并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操作风格,机构行为散户化使各大基金投资品种雷同化,主要靠小波段、小批量、高频率来获利,侧重于短炒。证券投资基金正失却资金量大、持股集中的优势,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鉴于沪深股市机构主要是基金和券商(目前保险类基金、私募基金基本上还是通过基金管理公司或券商委托理财的方式入市),而且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绩优上市公司仍不算多,基金操作采取了极度分散化持股的策略,机构交叉持股情况必然非常严重,所以可供券商选择和建仓的价值型上市公司甚少。对于券商来讲,面对机构与机构的博弈,一方面要调整好心态,在激烈竞争冲击下如何应对来自商业银行、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行业渗透的严峻挑战,已经成为关系到券商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另一方面券商在操作手法上,既要研究券商与基金之间的博弈行为,又要研究券商与券商之间的博弈行为,在一个只有少数人赚钱的博弈中,只有坚持自身操作特色、采取与众不同手法的少数券商才会真正盈利。  二、从券商投资行为看未来机构的操作特征  目前由于机构博弈时代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各种操作策略和行为的对与错都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检验。但是,从2002年强势股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强势股的筹码集中,以前券商的操作特征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根据政府监管加强、市场波幅减小、换手率降低等特点,主流券商一般都调低了盈利预期,更加注重深入研究市场、上市公司、竞争对手,采取建立适度分散、重点持有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股票的投资组合模型及波段滚动操作的手法。从2002年以来证券投资基金盈利情况来看,极度分散投资十分被动,目前并不能真正降低风险。因此,在少数人赚钱的市场里,机构未来的博弈策略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寻找价值投资机会,采取合理分散、适度集中的模式。这一方面可以避免沦为散户,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灵活、机动,成为市场少数盈利者。  表1 深市A股1991.12.31—2001.12.31震幅前10名股票  名次 代码 名称 最高价(元) 最低价(元) 震幅(%)  1 000503 海虹控股 80 0.4 19900  2 000008 ST亿安 126.31 3.07 4014.33  3 000534 汕电力A 14.7 0.5 2840  4 000021 深科技A 70 2.4 2816.67  5 000537 南开戈德 50.22 1.95 2475.38  6 000504 赛迪传媒 34.65 1.4 2375  7 000023 深天地A 31.6 1.3 2330.77  8 000502 琼能源 46.35 2.01 2205.97  9 000539 粤电力A 27 1.27 2025.98  10 000035 中科健A 59.2 2.95 1906.78  表2 沪深A股投资者构成(截至沪市2002.10,深市2002.11)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机构(万户) 5.64 7.58 12.48 14.18 18.47  个人(万户) 232 2285 3304 3879 4443  合 计(万户) 1238 2293 3317 3893 4462  机构占总开 0.46 0.33 0.38 0.36 0.41  户比例(%)  年份 2000 2001 2002  机构(万户) 21.48 31.33 35.63  个人(万户) 5081 6461 6761  合 计(万户) 5103 6482 6797  机构占总开 0.42 0.48 0.52  户比例(%)  表3 1999.12-2002.11间沪深两市换手率表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上市公司(个) 949 1088 1160 1220  市值(亿元) 26471 48091 43522 40347  流通市值(亿元) 8214 16088 14463 13047  月均换手率(%) 33.97 41.82 16.93 20.39  表4 基金收入指标与沪深综指比较  2002.6.30 2001.12.31 2001.6.30  净值收益率(%) -6.63 5.87 6.19  总收入同比 -161.5 -79.46 -73.65  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5.37 -37.66 -22.42  分红率(%) 13.65  沪市综指涨跌 5.27 -25.79 6.97  幅度(%)  深市综指涨跌 6.52 -27.7 3.55  幅度(%)  2000.12.31 2000.6.30 1999.12.31  净值收益率(%) 41.05 30.6 17.97  总收入同比 125.77 540.34 120.56  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29.15 15.11 19.17  分红率(%) 90.59 91.97  沪市综指涨跌 7.54 44.26 -19.09  幅度(%)  深市综指涨跌 5.59 47.7 -20.77  幅度(%)

证券分析的各种证券投资理论比较

万家春
弘一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发表了一篇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目前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三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且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奖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与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BF)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非只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由于卡纳曼等人开创了“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分析范式,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行为金融学的早期开拓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尔·卡纳曼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在其专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创造性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该学说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以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统地阐释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为解释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框架,实现可持续的高胜算博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作为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突破机械论的线性思维定式和各种理想化假设,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当前,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已成为证券投资界的前沿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上关于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市场波动的内在逻辑”这个中心命题来展开的。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则从股票交易的具体操作层面进行了技术性探索,主要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