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寝室怎么样啊

莫知其终
落地点
分ABC三个区A区主要为新生及天目学院大四学生。六人间,有热水器、一盏不太有用的电风扇版、饮水机B、C区,权大二至大四(在大一学年末会搬寝室的),四人间,其他配置基本相同无空调,也不可自己安装所有寝室安装智能电表,用电同时达到2000瓦会自行断电新生来住A区的,A区是6人间,一学年800元,有热水器,自带卫生间,阳台,电风扇,不过基回本扇不到的。A区是离教学答楼最近的,上课什么的方便点,平时在A区的活动也比较多,附近有个东湖食堂。蟑螂会比较多。。寝室里4张大床,2张上下铺,2张上面是床下面是桌子的那种。一人一个小柜子,我觉得是很多东西放不下。。大一结束后会换寝室,换到B区或C区,BC区是四人寝,一学年1200元。配置和六人间一样,床都是上面床下面桌子,没有空调的,也不能自己装空调。自己可以使用的空间大了很多,衣柜比A区大了。

考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的研究生需要考什么科目,难不难?

伟哉
官网上有,你可以去看看,我明年也准备考,不过是园林专业

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

魔法书
汤放其主
学校环境很好,很大,比下沙所有的大学都要大。浙江出了浙大紫荆港外,我们学校是最漂亮的。至于这个学校好不好,要看你和什么大学比较。我们学校学术氛围很好,但是太偏了,在临安,临安经济条件不怎么好,周围也就我们一所大学,感觉有点封闭了。还有你弟弟另外想上的是什么大学?说出来,我好对比下,更客观的说。校园环境很好!。。。不过离杭州还是有点距离,近40公里!。。[编辑本段]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杭州西郊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城市”之美誉的临安市,是浙江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浙农林大校标以绿色为主色调,由“浙江农林大学”中英文字样、银杏叶、建校年份(1958)三部分组成。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浙江农林大学校徽 校名中文全称 浙江农林大学 校名中文简称 浙农林大 校名英文全称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校名英文简称 ZAFU 校 训 求真,敬业 精 神 坚韧不拔,不断超越 学校层次定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 校 级 别 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发 展 战 略 生态育人,创新强校 学校服务定位 三个面向: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面向社会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2年本科历史。经过52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建设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大门浙农林大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 校园占地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 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 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 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 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 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 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 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计,总规划用地124.4万平方米(1866亩),总建筑面积43.6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2003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 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五届第四次会议于1月18号开始在广西南宁广西艺术学院行。1月20日下午举行的议程是针对本科高校升格更名为大学进行投票,浙江林学院高票获通过,正式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 2010年6月6日,浙江林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分别发来贺信。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为学校揭牌,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出席揭牌庆典大会。[1][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学校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 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包括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等。 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校工会、学校团委等。 行政系统:包括校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编辑本段]学科建设,科研实力 学校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林学、园艺、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本科专业3个(园林、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9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12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拥有牵头的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94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368篇。《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超过1.0,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学科名单 1、森林培育学科(省“重中之重”学科) 2、木材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 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省级重点学科A类) 4、森林保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5、森林经理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6、林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B类) 7、城市规划与设计(省级重点学科B类) 8、土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10、林木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 浙江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浙江省森林碳汇研究重点实验室 3 省部共建“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第7所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高校) 4 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第3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高校)[编辑本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唯一拥有的高校)[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430余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7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硕士生导师230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教新秀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编辑本段]人才培养浙农林大学子风采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020人。学校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编辑本段]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校任教。[编辑本段]浙农林大风景 [编辑本段]任领导 党委书记 耿启明 1959年7月---1978年7月 徐炳全 1978年7月---1984年2月 赵学廉 1984年2月---1988年1月 施社模 1988年1月---1988年8月(主持工作) 方心一 1988年8月---1990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2年10月---1998年8月 陈敬佑 1998年8月---2009年9月 汤 勇 2009年9月---2010年6月(副书记,主持工作) 宣 勇 2010年6月---至今 校 长 耿启明 1959年7月---1960年11月 赵雨农 1960年11月---1978年7月 王宪恩 1978年7月---1984年2月 戎文治 1984年7月---1987年1月(代校长) 刘茂春 1987年1月---1988年9月(主持工作) 刘茂春 1988年9月---1990年10月 忻士文 1990年10月---1991年6月(主持工作) 忻士文 1991年6月---1992年9月(代校长) 田荆祥 1992年9月---1998年8月 方志刚 1998年8月---2000年7月(主持工作) 张齐生 2000年7月---2008年12月 张齐生 2008年12月— (名誉校长) 周国模 2008年12月—至今[编辑本段]浙农林大建校初期的五个知名教授 牛瑞延教授(1912—1982),福建崇安县人,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日本留学。先后任福建农学院、英式大学教授,华中农学院、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教务科研处处长。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科研工作。 林刚教授(1891—1979),浙江平阳人,1921年金陵大学毕业。先后任林业部广西油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湖北农学院教授、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经济林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经济林科研的开拓者。著有〈〈油桐十年实验纪要〉〉、〈〈浙江省乌桕品种的优良单株选择调查研究〉〉。 徐明教授(1905—1975),浙江嘉兴人,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林木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朱大猷教授(1901—1968),安徽无为县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先后任浙江大学讲师,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郑止善教授(1913--1990),江苏武进人,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俄勒岗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浙江大学、东北林学院、浙江农学院副教授,浙江林学院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编辑本段]浙农林大校歌 词:王旭烽 曲:周斌 钱塘澎湃,天目巍然, 桃李不语,桃李不语东湖畔, 松风竹节养育我们情怀, 风华正茂恰少年,恰少年。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文理通观,东西博采, 银杏参天,银杏参天集群贤, 求索无疆我们笃行致远, 薪火传承不舍昼夜,不舍昼夜。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编辑本段]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规划到2013年建成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2020年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编辑本段]浙农林大部分优秀校友 1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李春阳 李春阳,男,196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1989年在浙江林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在东北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3年,1994年赴芬兰留学。1998年获赫尔辛基大学建校350周年青年研究奖。1999年10月在赫尔辛基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2年2月回国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持植物生态生理与分子遗传实验室,主要从事木本植物的生态、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2 知名学者——王传宽 1983. 浙江林学院林学学士 1989.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硕士 2002. 威斯康星大学生物统计学(Biometry)硕士 2002.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林学博士 职称或头衔: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所所长 国家重点学科 - 生态学科带头人 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网站 - 帽儿山生态定位站站长 3 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滕元新 2005年,浙江林学院优秀校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滕元新博士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滕元新博士1982年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林学院工作。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获博士学位,期间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林科院担任树木营养专家。以后相继在加拿大国家自然资源部任森林生态及树木营养专家,在多伦多大学任博士后。现主要从事森林生态与树木营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在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专题报道和论文。 4 科技标兵——李金昌 李金昌,诸暨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现任诸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先进林业科技工作者”,(二届)“绍兴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李金昌同志长期从事林业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是我国著名板栗品种“毛板红”的主要选育者,要林业工作中成绩显著,先后获得9项科技成果,13次获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参加编写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5 病虫害的克星——郎学军 郎学军 建德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长、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成果:板栗产前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2003年12月获得省林业局科技兴林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2004年荣获“首届建德市青年科技奖”、“浙江省森防检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6 廖永平:根扎在“林”中 廖永平:我校八四届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绿化奖”获得者 7 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郑勇平 我校校友、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勇平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获奖励20万元。“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从2001年开始授予,每5年评审一次。评审活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进行,奖励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有力支撑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的个人。 郑勇平于2000年创办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六年间,森禾已被誉为“中国花卉园艺产业的领跑者”和“中国民族花卉产业的旗手”。郑勇平董事长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花卉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会上,郑勇平作为唯一一位企业界获奖代表作了发言。他说,森禾从机制、投入、项目、渠道等方面入手,定位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工作方向,创新品种、革新流程、提升技术含量,开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8 “花仙子”让花儿忘了季节 林霞 林霞1993年毕业于我校经济林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她曾引种蝴蝶兰、红掌、一品红、凤梨、仙客来等这些原本在温州难觅踪影的花卉品种,并使之在温州落地生根。她的一品红、仙客来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林霞主持的“良种花卉种子种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9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周国模 1961年4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专业,1987年获农学硕士学位。 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森林经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 主持完成的国际合作项目“退化林地改造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手段综合研究”分获1999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浙江省“九五”重点项目“集体林区森林经理应用技术体系研究”获200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浙江开化县杉木人工林经营技术研究”获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研究”获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分别于2004年和1993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先后在《林业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New Forest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出版科技专著1部。199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00年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浙江农林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上研究生哪个好呢?今年考研调剂。

戒律
方死方生
浙农,云农,青农,这是排序如果有任何一所农业院校,其他的不清楚,排序放到青农之前就对了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农学考哪个方向好就业?农学考研报什么班?

端脑
久矣
时代在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农业也是一样,选择农学专业的考研生也大有人在。农学考研的方向比较多,比如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和兽医学六大类,在这个六大类里面又分为各种各样的涵盖农业科学方方面面的课程。农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对于考农学专业报什么班,辅导班还是非常多的,还是看自己需求。至于考研辅导班,我是听学姐的建议,报的网校型的,天道考研网校的,因为米鹏在天道讲课,冲着米鹏报的,但是发现天道的英语和数学也都不错,比大学里的老师讲得好多了,可能我比较孤陋寡闻吧,感觉对提高分数都挺有帮助的。

今年研究生调剂收到了两个复试通知,求问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和温州大学的研究生哪个比较好?

荷尔蒙
后重前轻
我是温州大学本科学生这里学风不怎么好,环境也不好。物价也高。浙江农林大学我不知道反正温州大学的研究生是很好进的,只要你想来………………………………

浙江农林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哪个学校好点,如果考研哪个好考一些!谢谢

整整齐齐
催眠师
任何学校任何专抄业的学生袭都可以报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例如你是农林大学的林学类专业的学生一样可以报清华大学或厦门大学经济类的专业,只是考研时考得科目不一样,当然大学读的专业和你要考研的专业相同的话会比较轻松,跨专业考研比较累。

调剂浙江农林大学,复试会被淘汰吗?

蝃蝀
汝鄙人也
研究生复试后肯定有被淘汰的。任何高校的复试,都是有比例的。复试录取比例国家的规定是1:1.2,也就是说招收10个研究生,复试人数要达到12个,有2个要淘汰的。看专业,来热门的就有可能。不热源门,调都调不满的,复试就是过场了么。在看你原来靠什么学校的啊,你要是考北大的,差一些就上了,这么好的素质当然也会要的么。你要是原来考的就是什么不太靠谱的学校,那就有问题了。还有同样是考同济,比如说,你考了300,别人也考同济,考了330,都是没上,那学校会要谁一目了然的么。在还有就是你的关系了,要是你能让某某倒是觉得你不错的,之前没考好是因为客观原因什么的,比如同济300,导师也可以帮你说说的。其实复试不是看一个方面的,要综合考量的。甚至可以说不是很公平的。

浙江农林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的选择

五无
四界
我个人来觉得你可以选择浙江自农林大学。理由:1.浙林位于杭州,虽然在西郊临安,但是地理位置是东部浙江比安徽合肥要好。2.有许多安徽籍,包括安徽农业大学的学生,都报考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的。3.浙林校园环境浙江一流(在全国也很不错),这个不用细说,来过的人都知道。4.因为我是浙林毕业的,所以个人倾向这个学校。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作出选择,不过目前我的一位室友便是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本科毕业的,他现在也在杭州工作。毫无疑问浙江农林大学,不过刚改了名,有可能分数有所上升。区位优势相当明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