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战略管理方向的硕士或博士,需要学数学吗?难度如何?

自诒
谁与
清华经管金融硕士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攻读国外博士或者留在清华。我姨姨家的孩子去年报的凯程,最后专业课是第一名。请问,可以联系你姨姨家孩子,咨询他一些所学课程的问题吗?谢谢!

安索夫博士对战略管的长远贡献

不推
明希
安索夫对管理学领域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战略管理的开创性研究,认为企业制定战略计划是专一项独立属而重要的管理活动。他首次提出公司战略的概念、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以及将战略管理与复杂环境相联系的权变理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在学术界提出战略管理理论,更重要的是他让企业家们认识到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复杂环境和未来需要进行预测和分析,教导企业家们如何将战略管理运用到实际的经营决策之中。

工商管理博士和其他普通的博士有什么区别?

是信情乎
不倒翁
一、指代不同1、工商管理博士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6236:是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而被授予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是专门为工商界高层管理人员、董事长、CEO等高层设计的全面系统的管理课程,体现工商管理最高学术水平。2、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二、目标不同1、工商管理博士:力于培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卓越能力的高级商业管理人才。与传统博士教育模式不同,DBA教育着重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效果,学生都以"在职学习"替代“全日制学习”。2、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主要通过拥有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拥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举办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三、特点不同1、工商管理博士:充分强调系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商战运营管理技能,提高学员经营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把握企业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增强学员宏观分析及战略决策能力;启迪发展思路,优化管理模式,激发创新意识与灵感,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和领导能力。2、博士: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商管理博士

申请美国管理类博士需要注意什么呢?

情莫若率
翕辟
PhD in Management 管理学专业博士。由于这是一个非常综合3337393539的方向,在这一方向下又会有特定的二级方向;因此,许多学校都会直接以特定二级方向作为研究对象,真正有Management/General Management的学校反而不多。在Top20的美国商学院中,设有美国管理学博士课程的学校一共有六所,除了Harvard的DBA in General Management外,其余分别为Wharton-Doctoral Program in Management, Columbia, Darden, Fuqua, McCombs-PhD in Management。Management在当今的商业世界里,关于领导力、组织行为和战略决策等的传统观念正逐步被挑战和改变,而这些元素也越来越多的交织联系在管理的实践中。因此,Management的研究重点集中在“applying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s and research methods to management problems”,将社会科学原理与研究方法应用到管理问题上,致力于培养对这几个领域都敏感,能够很好的了解以及在这之间灵活应用的学者;也因此,Management大概都会分出几个不同的二级方向,武汉 盈 科 留 学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下:以Duke为例,便是有以下三个方向:•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判断决策:行为决策理论,决策分析和团体决策支持系统•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Interpersonal Processes组织关系和人际流程:组织正义,组织间信任,社会认知和原型,协商和冲突解决•Organizational Forms组织形式:组织设计,决策和技术管理,创新与改变管理学专业核心的二级方向有:1.Organizational Behavior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成员的行为,包括微观组织行为学(Micro OB)和宏观组织行为学(Macro OB)――在Columbia,Micro OB和Macro OB还被特别分成两个特定的二级方向列出来:Micro OB:研究个人和团体对组织和被组织的影响,以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Macro OB:将组织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包括组织间关系和组织间环境,以社会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经济心理学为基础。2.Strategy/Strategy Management战略/战略管理:战略方向是研究综合管理者的职责和遇到的问题,主要以社会经济,组织和经济行业组织和劳动力为基础。其他可选二级方向还有:1.Business Ethics;商业道德2.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创业管理3.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4.Multinational management 跨国管理等等。由上可见,美国管理学博士的课程也可以称为OB或是战略等其他博士课程的综合,在交叉研究之中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强调理论研究的实用性;相比特定的PhD in OB 或是PhD in Strategy, Management要联系考量的知识方法更加多,也更加要求综合学习和研究的能力。管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正是由于学术上的综合性,决定了Management的授课是理论学习+方法研究的形式。许多学校的课程安排都是核心课程,社会科学选修课,特定方向,可选第二方向和博士论文的组合形式。以Wharton为例:•必修课Economic Foundations of Research in Management 经济学基础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Research in Management 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Research methodology 研究方法Statistics 统计学(两门课)•选修课(Sub-field)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Corporate Strategy 企业战略Mic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微观OBMac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宏观OB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国际管理•社会科学选修课Sociology 社会学Economics 经济学Psychology 心理学Political science 政治学。同样的,大部分学校也会把课程安排成几个Sequence来上,比如Sociology,Microeconomic或是Psychology,规定每一选定二级方向的学生按照指定的Sequence选课。点评:作为综合度高的课程,Management的学习结合了对社会背景和数学基础的高要求。由于涉及面很宽,因此很多上课形式都是Seminar,阅读量大,动辄就是一本术;其次,要求学生对于特定管理策略和执行合作也具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在研究中,统计学知识和方法训练是最重要的;而社会心理学背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抛开已成公认的GMAT(平均690)或GRE(平均1450)成绩以外,作为申请人必须能证明自己有丰富的研究记录,很强的教学能力,并且能得到商学院教员对其能力的认可。此外,为了增强申请成功的机率,也建议美国管理学博士申请人在申请阶段就能将自己的Sub-Field定下来,并展现自己对于整个管理方向和自己Specialize的二级方向的造诣和认识。

工商管理博士是什么啊?

大将军
DBA是英文Docto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工商管理博士。DBA是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版,通过博士学位的工权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而被授予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体现工商管理最高学术水平。DBA是专门为工商界高层管理人员设计的全面系统的管理课程。当今的DBA致力于培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卓越能力的高级商业管理人才。与传统博士教育模式不同,DBA教育着重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效果,学生一般都以“在职学习”替代“全日制学习”。DBA教育充分强调系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商战运营管理技能,提高学员经营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把握企业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增强学员宏观分析及战略决策能力;启迪发展思路,优化管理模式,激发创新意识与灵感,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和领导能力;全面提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

四川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复习参考书

天之所助
好人卡
个人觉得你还是到专业的地方问问,会比较靠谱,盛世清北官网有老师在线解答3337373639,你可以去看看,说不定可以帮到你3187企业管理理论(企业管理专业)3188医院管理学(仅限医院管理)基础部分:1.《现代企业管理学》,徐盛华 陈子慧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2.《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技术》,邬适融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01战略管理方向:1.《战略管理(第八版)》,[美]弗雷德·R戴维著,李克宁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2.《战略管理思想史》,周三多、邹统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1;3.《战略管理学》,李福海、揭筱纹等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6。02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1.《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陈维政 余凯成 程文文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2.《组织行为学高级教程》,陈维政 余凯成 黄培伦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03市场营销方向:1.《市场营销理论》,郭国庆,人民大学出版社;2.《消费者行为学》,迈克尔.R..所罗门著,经济科学出版社;3.《市场反应模型-计量经济学和时间系列分析法》,多米尼克.M.汉森,上海人民出版社。04创业与创新管理方向:1.《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罗伯特 A. 伯格曼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2.《新产品的设计与营销》,格伦·厄本等,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05医院管理方向1.曹芳桂,《医院管理学》第一版, 人民出版社,2003.5。

南开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参考数目是什么啊?谢谢

菊丸
永井
参考书没有制定,建议参阅张玉利的《管理学原理》,综合包括: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可以相应选择一般的教材,如果是南开老师参与编撰的,可能会更好。如果愿意,可以留言沟通。川大企业管理博士 1、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投融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企业组织与内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容营销、文化管理与文化经济、生产运作管理、创业与创新管理。2、主要课程严格按照在校博士生的培养方案设置,分为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选修课等。两种学习方式:1 非学历教育只获得学位2学历教育 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而且本科毕业六年可以报考相关资料可百度搜索 川大企业管理雅鑫博客

战略管理的战略规划

爱无疆
此四患也
战略管理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动荡的经营环境动摇了企业对战略规划的信仰。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急剧增加,企业越来越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传统的战略理论对此又无能为力,反叛传统战略理论的呼声便日益高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环境不确定性、未来不可预测性、系统复杂性和发展非均衡性为基础的“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应运而生。“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其实并不是一个体系化的理论,尚处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之中,很不完善。之所以称为“后现代”,是因为在哲学和社会学中,“后现代”意味着对理性、必然性、确定性的反叛和解构,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所强调的,正是不确定性、随机性、直觉性、偶然性、试错性、应急性、学习性、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等特征,长松咨询认为其主要观点如下。战略的发展过程现实的战略往往不是理性和计划的结果,而是不断试错的结果。环境的不确定必然导致企业不断尝试与修改自己的对策,这些应试对策的逐步积累就形成了战略。尤其是当企业的知识与经验无法应对外部复杂环境时,不妨摸着石头过河,从试错中寻找解决方案。同时,既然外部世界如此复杂多变,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不是程式化地制定战略,而是管理组织学习。通过学习尤其是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企业才能应对不确定性,才能在一种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中创建出企业的战略。新世纪以来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进一步认为,只为适应与生存而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创造性地学习,才能将企业打造成为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和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组织。战略是一种意图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曾提出的“战略是一种意图”著名论断,越来越契合当下的经营环境。所谓意图,是指一种最终追求的目标。意图虽然仅仅是一种直觉或愿望,并不具体明晰,当然更谈不上完善,但它却扮演了“罗盘”的角色。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和存在大量偶然性的现实商业环境中,在变化越来越快的市场上,即使是最好的战略也不可能给企业一个完全确定的既定路线。因此,作为指引方向和导航的“罗盘”,远比具体而详尽的“地图”重要得多。战略是一个应急过程明茨伯格(H.Mintzberg)和沃特斯(J.Waters)指出,合适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一个好的战略应该能够给企业多种选择,并配有相应的应急措施。企业可以对这些选择做出清晰的权衡,同时又能适应市场上迅速发生的变化。为了提高应急能力,企业应该把自己锤炼成为“自组织”、“自适应”的组织。对于“自组织”的强调和推崇,成为1990年代后期许多企业管理论著的主要特征。这些理论彻底放弃了机械式的战略模式和组织模式,代之以更激动人心和革命性的有机模式——自组织模式。自组织和自适应理论认为,战略规划的程序和结果都应该和现实紧密相连;组织的自发学习和创新,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4C战略模型 由锡恩集团创始人姜汝祥博士提出并创立的,是一个探寻企业持续兴盛的操作框架和模型,回答了如何使企业长盛不衰的四个基本地问题:第一,如何凝聚员工?第二,如何在时间上让业务获得持续?第三,如何基于客户价值战胜竞争对手?第四,公司如何在客户与员工的基点之上,获得核心竞争力?第一个C是Convergence――凝聚人心具体内容包括远景, 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 。第二个C是Coordination――整合业务链具体内容为通过对三层业务链地整合, 获得今天 ,明天与未来地业务战略安排!第三个C为Core business――集中核心业务。具体内容是以核心业务为利润区构筑企业比较竞争优势。第四个C为Core competence――培养核心竞争力具体内容是以核心竞争能力为基点构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常因企业发展战略不同,组织发展阶段不同,企业中人员能力现状不同而不同,华恒智信在咨询实践中将其归纳为三种主要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1、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2、基于业绩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3、基于角色/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适应环境原则来自环境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战略的制定一定要注重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性。(二)全程管理原则战略是一个过程,包括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的,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阶段,企业战略管理都不可能成功。(三)整体最优原则战略管理要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要强调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战略管理不强调企业某一个局部或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的宗旨、目标来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的活动,使他们形成合力。(四)全员参与原则由于战略管理是全局性的,并且有一个制定、实施、控制和修订的全过程,所以战略管理绝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和战略管理部门的事,在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都将参与。(五)反馈修正原则战略管理管理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一般在五年以上。战略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多个阶段,因此分步骤的实施整体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环境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企业只有不断的跟踪反馈方能保证战略的适应性。(六)从外往里原则卓越的战略制定是从外往里而不是从里往外。 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战略变化频繁;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企业投资过度多元化;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认识和分析盲目,缺乏量化的客观分析;企业战略计划流于书面报告,没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计划难以得到中高层的有力支持,也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

跪求人民大学 2011行政管理博士参考书目

激者
赅而存焉
行政管理博士生各研究方向必3264643762读书目研究方向(一):公共管理与宪政1、 费斯勒、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 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4、 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5、 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 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 罗伯特·达尔:《多头政体》,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8、 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9、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0、M·J·C·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11、斯蒂芬·L·埃尔金等:《新宪政论》三联书店,1997年版。12、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13、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政治理论》,上海三联1999版。14、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5、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6、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8、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9、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20、徐湘林、格勒、赵建民:《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研究方向(二):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1、[美] V·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2、[美] 丹尼尔·J·伊拉扎:《联邦主义探索》(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3、[美] V·奥斯特罗姆等:《美国地方政府》(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美] R·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中译本),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5、[美] 詹姆士·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中译本),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6、[美] 约瑟夫·S·奈、约翰·唐纳胡:《全球化世界的治理》(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7、[德] 贝亚特·科勒-科赫等:《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8、[美] 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9、[美] S·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10、[美] S·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11、[美]E·奥斯特罗姆等:《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12、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3、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14、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5、舒庆、周克瑜:《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行政区经济透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6、谢庆奎等:《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研究方向(三):公共理论与行政伦理1、[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2、[美]汉娜·阿仑特著,竺乾威译:《人的条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汪晖等编:《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版。4、刘军宁等编:《公共论丛》,三联书店(连续出版物)。5、[美]R.T.诺兰等著,姚新中等译:《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6、[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年版。7、[美]特里·L·库珀著,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美]杰拉尔德·凯登著,[美]马国泉编:《行政道德文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9、许卓云:《从历史看领导》, 三联书店1994年版。10、[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黄华光译:《欧洲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11、瓦尔特·李普曼著,黄胃译:《公共哲学》,(台湾)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8年版。12、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3、V·登哈特、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4、O·C·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5、H. George Frederickson, Ed, Eth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M. E. Sharpe, Inc. 1993.16、Rorert B. Denhardt, In The Shadow of Organizatio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81.17、Terry L. Cooper, Ed, Handbook of Administration Ethics, Marcel Dekker, Inc, 1994.18、Peter Madsen, Jay M. Shafritz, Ed, Essentials of Government Ethics, The Penguin Group, 1992.19、Adams, Guy & Danny Balfour. Unmasking administrative evil. Thousand Oak: Sage Publication, Inc, 1998.20、The Enterpri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Summary View. Chandler & Sharp Pub., 1980.研究方向(四):地方治理1、夏尔.德巴什:《 行政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2、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4、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戴维·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7、董礼胜:《欧盟成员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刘君德等著:《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9、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著:《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克里斯托弗·波利特等著:《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11、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年版。12、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著:《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3、克里斯托弗·波利特等著:《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14、丹尼尔·伊拉扎:《联邦主义探索》,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15、斯科特·戈登著:《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6、青目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17、詹宁斯:《法与宪法》,三联书店1997年版。18、罗伯特·.达尔:《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19、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0、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研究方向(五):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1、 希克:《现代公共支出管理方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2、 斯基亚沃-坎波、托马西:《公共支出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3、 里德、斯韦恩:《公共财政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4、 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佩吉·马斯格雷夫:《财政理论与实践》(第五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6、杨肃昌:《中国国家审计:问题与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7、楼继伟主编:《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管理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8、黄佩华:《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9、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10、费雪:《州和地方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1、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12、戈登·图洛克:《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3、布坎南、布伦南:《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14、尔姆斯、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北京大学2004年版。15. Patashnik, Eric. 2001. Putting trust in the US budget: Federal trust funds and the politics ofcommit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6.Albert C. Hyde. Eds. 1991. Government budgeting: Theory, process, and politics.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7.Khan Aman & W.Bartley Hildreth. Eds. 2002. Budget theory in the public sector. Westpoint: Quorum Books.18.Khan Aman.Eds. 2004.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e public sector. Westpoint: Quorum Books.19.John Bartle. 2001. Evolving theories of public budgeting. New York: JAI Press.20.Gerald J. Miller, W.Bartley Hildreth & Jack Rabin. Eds. Performance-based budgeting. Boulder: Westview Press.研究方向(六):城市管理与市政学1、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 1987年版。2、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3、B.盖伊.彼得期:《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5、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编:《行政管理学》(第3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夏书章著:《现代公共管理概论》,长春出版社2000年版。7、夏书章著:《市政学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8、夏书章、徐理明编:《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9、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0、薜澜等著:《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彼得.F.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2、夏书章著:《知识管理导论》,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3、夏书章著:《新加坡行(市)政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4、夏书章著:《香港行政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15、李瑞环:《城市建设随谈》(上),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16、李瑞环:《城市建设随谈》(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17、夏书章主编:《行政效率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8、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9、夏书章、汪淑钧:《行政奇才——周恩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徐晓林、杨兰蓉编著:《电子政府导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研究方向(七):公共管理与制度分析1、郭小聪主编:《政府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德] 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4、[美] 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惠特克著:《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5、[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6、[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7、[美] 盖瑞 ·J.米勒著:《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8、[美]丹尼斯·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9、[美]乔·B.史蒂文斯著:《集体选择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0、[美]威廉姆·A.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11、[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著:《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研究方向(八):政府组织与管理1、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摈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罗伯特 · B · 登哈特 :《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B · 盖伊 · 彼德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雅米尔 ·吉瑞赛特:《公共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进》,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5、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6、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政治理论》,上海三联1999版。8、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9、莱 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10、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1、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2、V·登哈特、R·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3、克里斯托弗、波利 特等著 :《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14、麦克尔 ·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5、拉塞尔·M· 林登著 :《无缝隙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6、应松年、袁曙宏主编:《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17、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18、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9、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20、罗纳德·克林格勒、约翰·纳尔班迪:《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研究方向(九):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1、瑞尼:《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雅米尔·吉瑞赛特:《公共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进》,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3、瓦休等:《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4、瑞尼:《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斯格特:《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6、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8、丹尼斯·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9、乔·B·史蒂文斯著:《集体选择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0、拉齐尔:《人事管理经济学》,三联书店2000年版。11、罗纳德·克林格勒、约翰·纳尔班迪:《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2、蓝志勇:《行政官僚与现代社会》,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13、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14、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5、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16、保罗·R·尼文:《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17、西奥多·H·波伊斯特:《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考评:方法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8、Carol H.. Weiss, Evaluation: Methods for Studying Programs and Policies, Prentice-Hall, Inc. 1998.19、Laura Langbein, Public Program Evaluation: A Statistical Guide, M. E. Sharpe, Inc. 2006.20、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21、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22、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23、林德布罗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24、盖瑞·J.米勒著:《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5、Susan Rose-Ackerman, Corruption: A Study in Political Econom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