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长江大学的导师

布鲁克
玄通
地科的导师都还不错的~好像连校长大人都是地科的去论坛问问,或者问师哥们!

长江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生导师

不离于真
其圣人与
我是化工学院的,这里说这话不方便啊,你不知道内情,我们学员的研究生只有跟院长梅平和罗跃的最有前途了啊,他们两个经常可以有项目做啊,不仅有事做而且还能学到东西啊,跟他们就很有前途 ,其余的导师,哎,这里说话真的不好说呢,呵呵,经常没课,也没事做,浪费时间!其实他们大都是高油田的啊,梅平和罗跃就是搞油田项目的,很有钱途 啊,专业方向不是油田的教授,博士郑延成是化工热力学的,教授,博士谢修银是物理化学的啊,下面的你看吧序号 姓名 性别 学 历 职 称 研 究 方 向 备注 1 梅 平 男 硕士 教授 油气田应用化学、油气田环境保护、应用电化学2 李克华 男 博士 教授 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油田化学3 胡三清 男 本科 教授 钻井液与完井液、油气田保护技术及油气田化学实验技术4 王正良 男 硕士 研究员 油田化学、高分子化学、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5 罗 跃 男 本科 教授 油田化学、提高采收率6 易绍金 男 本科 教授 石油与环境微生物技术及油气田环境保护7 佘跃惠 男 硕士 研究员 微生物采油和有机合成8 王志龙 男 硕士 副教授 油田应用化学9 王 松 男 本科 教授 油田化学10 尹先清 男 硕士 教授 水处理工程与技术、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11 张竹青 男 博士 教授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12 高 林 男 博士 教授 无机控(缓)释材料及其应用、新型炭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复合材料13 廖海星 男 博士在读 教授 功能高分子材料14 郑延成 男 博士 教授 油气田开发和新型表面活性剂15 舒福昌 男 博士在读 副教授 精细化工16 李凡修 男 博士 教授 油气田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及污水高级氧化技术研究17 陈 武 男 博士 教授 油气田水污染控制技术、水处理剂研究18 王任芳 女 硕士 副教授 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19 秦少雄 男 博士 副教授 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20 龚银香 男 硕士 教授 有机合成21 李方敏 男 博士 教授 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农村区域环境整治22 戴 捷 男 博士 教授 环境物质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环境污染治理高分子材料研究23 蔡哲斌 男 硕士 教授 多相催化与精细有机合成24 艾俊哲 男 博士 副教授 腐蚀电化学及其测试技术、材料评价及腐蚀机理、电化学保护和缓蚀剂技术等25 余维初 男 博士 教授 石油仪器及油田化学26 吴洪特 女 本科 教授 精细化学品合成、有机硅产品研究27 王昌军 男 硕士 副教授 钻井液、完井液及储气层保护28 于兵川 男 本科 教授 精细化学品合成、环境污染物生物作用机理29 岳前升 男 博士 副教授 钻井液、完井液储层保护30 李水清 男 博士 教授 天然产物化学及农林害虫的综合防治 31 罗春芝 女 硕士 副教授 钻井液与完井液体系研究及储层保护技术研究;油田化学品开发与推广应用32 张业中 男 硕士 教授你看,有哪个不是油田的啊,很少的 药物小分子与生物蛋白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33 周智敏 女 硕士 副教授 功能高分子你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的啊?先谢谢了啊

长江大学研究生是不是很烂,有必要考吗

女巡按
大刀记
虽然长江大学研究生不是211重点大学,需要根据个人的报考情况来决定的。但是在招生上也是有一定的分数要求的。长江大学校园占地面积 3338 亩,校舍建筑面积 107.99 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2.7 亿元,馆藏图书 249.0 万册,长期订有 3000 多种中外文期刊,并拥有 20 余个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学校拥有大型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以及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2142 人,其中教授 233 人,副教授 50 1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 1171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41 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北名师 7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 48 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4 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18 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33 人;现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358 人, “ 双聘院士 ”2 人,“楚天学者计划” 8 人,“长大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6 人。

荆州长江大学老师的收入

农学家
盗马记
硕士可以来混混日子,博士来了就废掉了,长大在武汉建校区,欠了一屁股债,教师工资据说10年都没长了,副教授基本工资才刚2000,最关键的是,教学工作任务量大,赚钱要靠拼命上课,工作量是湖北省同类高校接近2倍,又没钱又没的闲。 老学校,历史问题养了庞大行政闲人,全靠教师上课养,负担太重了。

长江大学的老师怎么样

稿者
老师还可以。但是那个学校不怎么样,没什么名气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师资力量

马赛曲
逆世界
据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站显示, 该院有全日制研究生及本、专科生1300余人。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占专任教师的20.4%,副教授15人,占专任教师的30.6%;33人具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的67.3%;15人具有硕士学位,占专任教师的30.6%。学院有遗传学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聘任哟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主讲教授1人和特聘教授2人。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师资队伍

樱桃汁
老剃刀
地球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教授18人(不含双聘院士),副教授25人,高级实验师2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8人,实验师、工程师、技师10人,助教、助工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导师36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教授(双聘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铁冠教授(双聘院士),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高振中教授,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宋岩教授,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何幼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名,湖北省学术骨干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专任教师中获博士学位39人,在读博士10人,硕士学位24人。此外还有一批60岁以上的教授仍然辛勤工作在大学生第二课堂、科学研究及研究生教学的第一线。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的师资力量

日以心斗
王雱
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教授级高工、研究员)17人,副教授(高工、高级实验师)19人,其中楚天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3名;教师中博士20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2.55%。

长江大学录取问题

化醇
富则多事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长江大学录取的时间比较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预录取”就意味着你已被该校录取,只不过现在在被省招办审核,如果不是考生自动退档,考生是不会调档的,所以当录取状态是“预录取”时,你只要不主动退档你就稳进那个学校啦!今年长大的通知书大概在8月三号到五号左右发(一、二本和专科一起发)。还有,长大的大部分新生大一一般在农学院那个校区,住宿条件比较差,不过当大二搬到东校区时,情况会改善很多。录取分数线年份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省控线 线差 录取批次2014 - - 537 533 4 本科一批2013 566 - 531 527 4 本科一批2012 588 - 556 551 5 本科一批2011 599 - 575 571 4 本科一批2010 590 - 564 557 7 本科一批2009 572 - 548 540 8 本科一批 长江大学高校概况 院校类型:综合类院校 所在省份:湖北 重点学科:6个 学校院士:3名长江大学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农业部共建的高校。学校本部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并建有武汉校区。荆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集中地;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东衔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西临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南傍浩淼无垠的洞庭湖畔,北垂雄奇险秀的武当山脉。校园环境秀丽,景色宜人,为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原江汉石油学院的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划转湖北省管理;原湖北农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始建于1977年,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原荆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36年创建的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荆州师范学院;原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前身是湖北省沙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51年,1977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荆州分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501亩,校舍建筑面积14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1.3亿元。现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82个,校内外实习基地33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3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326万册,中外文期刊3060种,电子文献10000GB,各类中外文文摘和全文数据库55个。建有体育馆、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足球、网球等场地,各类体育运动场馆设施齐全。学校现有教职工3139人,专任教师222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20人,副教授78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92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74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北名师7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7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3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3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88名,硕士生导师51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88人;有“双聘院士”3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楚天学者”50人。学校培养层次齐全。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体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护理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94个本科专业,其中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6个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自动化”、“地理信息科学”9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33933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2390人,外国留学生1129人。学校现有16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优势学科2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作物学;特色学科6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点(培育)学科8个:植物保护、风景园林学、临床医学、水产、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13个重点学科设有“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现有42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中心,包括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室、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及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湖北省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7个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和9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位列第4名,“地球物理学”位列第5名,“风景园林学”位列第7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位列第9名。学校在石油科学与技术、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荆楚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近三年来,学校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2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8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9项,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项目(课题)131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4项;出版学术专著172部,发表论文66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063篇。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有《沉积岩石学》、《生产测井原理》、《地震勘探原理》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力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透视地下油藏—找寻石油的地震方法》、《楚文化漫谈》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有2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地球物理测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团队。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及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高校;学校实施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培养制度,并设有长江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等40余种,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及神州、驰骋海外,迅速成长为单位的骨干、社会的精英。近年来,毕业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5%以上,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好学生标兵赵传宇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2007年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获得“优秀”成绩;2009年,学校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10.24”长江救人大学生英雄群体,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湖北省石油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与国内40家石油企业和82个县级以上政府、地方企业建立了校企(地)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俄罗斯、阿塞拜疆、新加坡、埃及、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近50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开展合作交流和专家学者互访;向美国、英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选派留学生;同时在美国、加拿大、韩国、越南、巴基斯坦、约旦、尼泊尔、加纳等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江大学师生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践行“长大长新”校训,积极营造“求实、进取、创业、报国”优良校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早日将学校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