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跨考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都要做哪些准备?

莫逆于心
光头佬
跨考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都要做的准备:首先要明确一点计算机专业不等于修电脑,不等于会编程,学计算机最基本的要数学好,还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最重要的是对这个专业有兴趣,肯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喜欢编程,那只能称为编程爱好者,不能称为学习过计算机的人,如果为了编程学习计算机,那最好放弃,因为计算机专业开的课程中,编程语言的学习是次要的,花费的,是学习计算机的原理;计算机必须掌握的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C、数据库、离散、概率论、算法、UML、数据结构、电工电子等,要跨专业考试,这些课程自己必须搞懂。考研必考的科目:高数、英语、政治、组成原理、离散、概率、数据结构。

计算机怎么准备考研?

不怕死
瞀光辞曰
  一、考研计算机考什么?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调整后为4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一和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卷面满分值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和150分。  2、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联合命题,命题工作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委员会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下组织实施,阅卷工作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有关考务工作要求另行通知。  4、对于授理学学位的招生单位,第三单元考试科目可选数学一,也可自命题;第四单元考试科目必须采用联考的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5、相关招生单位均应根据初试科目内容、要求的变化和《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号)的要求,及时对该学科复试内容、办法和其他相关工作作出相应调整。  6、有关招生单位可充分利用接收推免生的方式招收跨学科专业的生源,对此招生部门应主动做好与培养、推荐部门的衔接工作。  二、复习建议  复习时间安排及顺序:  建议广大考生至少从九月份就应该开始专业课的复习了。并且按照由难到易的顺序复习专业课科目,即按照《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顺序来规划复习专业课。数学部分和英语的可以先买起来,这两门每年变化不大计算机方面,今年是考4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网络如果要买,可以先看数据结构,这门是必考的,计算机考研明年估计会改革,有可能加离散,专业方面不必过早看政治的话不需要现在看,原因是政治每年变化极大,在你考研的当年,等政治大纲出来后,再买书复习即可,不宜过早一、数据结构 1.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附光盘) 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2.辅导书: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第2版) 这两本书是没有争议的,下面讲一下这本辅导书的特点 :题型四种: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分基础填空程序填空两种)、算法题。选择题很不错,必看。判断、填空已经不考,但对于知识的掌握有一定帮助。算法题我推荐看看为好,因为2道大量有1道题要求写代码,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在电脑上实现一下(尤其是链表、树中的指针,不太好掌握),时间不允许,也要在纸上默写。此书题量之大非你能想象,我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看完。算法题诸多重复,应以基础的算法为主,去年考了一道单链表的题(哭死我了,一个月的时间),非常简单,今年应该会考复杂一点的算法,但离不开“基础”二字(个人看法,不足为信)。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1.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附光盘)》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 立体化教材)》 白中英 科学出版社 对比过白老师的第三版和第四版,内容相差不多。考点覆盖上白老师的书好一些,讲解上唐老师的书更透彻一些。个人推荐以唐老师的书为主,借一本白老师的书,以做补充对照。我身边几个同学都觉得唐老师的书讲的更好一点。有关考试题型我不敢妄下断言,但觉得不会以问答题的形式出题,基于这样的假设大题可考的类型就十分有限了,可以重点复习。 组成原理复习时需要用到一些数电的知识,没有学过的同学不用着急,我当时也没学过,用到的内容大致有:逻辑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一些术语(不多)、某些元件的简单属性。 2.辅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其他可考大题题型。填空问答都是为选择题服务的(基于不考问答题的假设),去年考了一道计算题(不是二进制加减乘除,不知道今年会不会考),一道CPU时序电路题,后一道题包含在上文所说的可考大题题型中。此书题量颇多,全做无益,不做无功。三、操作系统 1.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新版本)我个人不推荐老版本,我用的老版本,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市面上汤老出过N多操作系统(老版、修订版、三版、现代操作系统等等),写的不太详细,但从网友的回复中也可略知一二了,现在我个人推荐用第三版。2.辅导书:《操作系统学习指导和考试指导》 李善平 浙江大学出版社 此书原为浙江大学计算机考研必备的辅导书,我们从今年的样卷中看到了浙江大学OS专业课的原题,并且此书收录了大量的历年各高校的OS考研真题,因此作为推荐的辅导书是没有问题的。 这本书可能不太好买,卓越上等一段时间会有货的,我当时时间所迫只好在图书馆复印一本。特点如下:赞!但毕竟有些历史了,每一章前面的简短理论内容和后面问答题有一些是过时的,要对照教材和考纲。习题含金量相当之高,可以说没有多余的题。有些地方难免会有些争议,大家在怀疑中学习总结,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告诉你一个秘密哦,书上的题看起来很多的样子,其实做起来很快的。 另外提一下与汤老师教材(修订版)配套的习题,网上有推荐这本书,我同学也有用这本书的。我没有用过这本书,只是简单对比了一下,我认为还是浙大李善平老师的书更好一点。我个人推荐李善平老师的书。四、计算机网络 1.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 此书第5版对第4版做了相当大的改编,删掉了很多内容,章节安排和部分关键知识上做了改动,实际上作者对此做了详细的说明。从考点覆盖上来说,第4版更好一些。但从去年的考题来看,不只是计算机网络部分,也包括其它三门课,考纲上仅管提到,但市面上流传的各个版本中有差异,有争议的部分,考题都没有涉及,在网络部分尤其明显。我个人觉得,今年的考纲也会有较大的变动,所以我暂时推荐第5版,我用的是这本,觉得挺不错的。 这样一本书,让我不知该爱该恨。从作者无微不至的细心,为读者着想的苦心来说,这是我一直想见到的一本好书,一个好作者。但从考研的角度来讲,书中的内容过于庞杂细致,一定对照考纲,可以省很多时间,另外我个人觉得复习时多注意理解性的、思想性的内容,这是考研真正要考的东西,而不是那些纯记忆的地方。 2.辅导书: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我个人不推荐这本书,这本书与第4版配套,书中要点主要是第4版教材内容的重复,习题与考研的题型也基本不对路,但是市面并没有什么网络的辅导书可供选择。五、综合辅导书 1.《2010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指南》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上面推荐的四本辅导书的精华,画龙点睛之作。每本书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大家选择的时候要慎重2.《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集》内含10套模拟题,无论考题难度、考点选择都与真题比较接近,有一些小的瑕疵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书中一两处有答案错误,不必较真。统考第1年,没有前车之鉴,这本书能有这样的水平已属不易,市面上很多赶工的辅导书最后证明都是滥竽充数,但这本书我现在回顾一下,仍觉可爱。推荐之。

能考计算机系列的研究生吗?

跟我来
人卒闻之
可以,我就是跨专业考的计算机硕士,不过我跨的不是特别大,学校也一般,要考好学校会更难一些。不过还是支持你努力试一试,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大三想考计算机的研究生 专业课怎么学啊?

梦幻曲
子曰
从2009年开始计算机研究生由国家统一出题,就是说考研四门课程都由国家出题。专业课就是国家规定的哪几门课程,只要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几乎都是考试内容理论性很强,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是太多,最好注重基础知识学习,上机不是特别重要,只是辅助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你现在刚大三,考研还过早,大四开学在开始准备就行。我们这一界计算机研究生由国家统一出题,不过也有一定好处,就是其他信息专业报考计算机专业就就相对少点了,你们还有一年的呢找什么急啊

考研跨考计算机怎么样?

有狐
杉铃
“研究”:此研究实际就是让你在上过本科后在啃几本书 “生”:你是导师的学生,所以你有义务给导师打工。 “研究生”就是一边自己啃课本,一边给导师打工的人。严格地说,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不需要考政治。研究生作为大专和本科以后的深造课程,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到30%的今天,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很多难题的产生。研究生还可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全日制毕业有学历学位,而在职只有学位。如果是确实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就果断考吧,加油!

急!跨考计算机研究生,自学课程如何安排?

体见
而自饭牛
我和你一样想跨考计算机,我统计计算机考研有:政治100分,英语100分,数学150分,计算机150分.计算机的150分包括:数据结构C语言版,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首先要有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基础,理解整个计算机科学然后数据结构C语言版要有c语言基础操作系统要有c语言基础计算机组成要有数字电路基础

在职人员,非计算机专业,考计算机研究生

可谓辱矣
其在我乎
1. 每年10月份在指定报名网站报名填写报考信息,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可能用到;2. 初试计算机全国统考(四门课: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另外还考政治、英语(难度高于六级)、数学一;打算做程序员,可以报考计算机软件基础与理论方向;3. 每个学校对英语要求不一样,但最起码英语必须过国家线!4. 复试一般包括机试+笔试+面试(专业课、英语口译、听力),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还可能需要加试其他专业科目,这个得取决于你报考的学校了建议看看这个帖子,里面有全国软件方面的高校排名:http://..com/question/3356819.html  跨专业考研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一、进入大学时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非己初衷的专业,几年的本科学习下来,依然不甘心;二、当初年少无知,随便填的一个专业,以为自己会喜欢,却发现全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样,至少不是最爱;三、几年下来(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工作若干年),仔细思考,觉得自己若坚持本专业或现工作定然无前途无钱途,需要投身到人们公认的热门专业中去,才觉得踏实、前路光明;四、并非不喜欢本专业,而是求知欲强烈,真正希望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管初衷究竟如何,想要跨专业的考研人绝对都是不失梦想,充满挑战意识的人们。然而,跨专业,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做出的选择,它可能让你浪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而最后只能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有可能让你振翅一飞,从此找到正确的方向,扶摇直上快意翱翔。所以,从一开始,这就必须是一个认真而严谨的决定。也惟有如此,无论最终是成是败,才能无怨无悔。 一、慎重选择:不要轻易下决定 不断地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所有有求知欲的人们的美好愿望,然而,这同样会成为朝三暮四的借口。 其实,很多考研人本来就存有逃避现实社会的压力,而选择继续呆在学校的心理;而在跨专业考研的人中,更有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好好学过原来的专业,甚至从没认真考虑过是否自己适合它,只为了逃避,才选个看起来容易的专业去考。 如果是这样,请先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说。因为一颗对待生活从不认真的心,是不会因为换了个专业就能有起色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也请三思。就因为一直认真,这次更要谨慎。 首先,考研复习将是艰巨的历程。隔行如隔山——这句古谚将贯穿之后的整个求学过程。 自己原来的专业,再不济也学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础知识一定比没学过的扎实,细节也许没钻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维方式是存在于脑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个月的突击,突击了四年,也不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本专业对于外专业的一大优势。反过来,即是跨专业者相对于本专业者的劣势。 复习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使得基础课很容易就被搁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结果。 其次,备考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不熟悉专业试题的答题惯例,会莫名其妙丢掉不该丢的分。而且,笔试通过了,复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使跨专业者总是难以拥有“尽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确实也是难以“尽在掌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所以,是否要转变方向,换一个专业,需要尖锐严格地审视自身,而不是盲目跟风,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真正热爱将要为之付出心血的新专业? 长远来看,这个新领域是否有自己的天赋和性格发挥的空间? 是否可以肯定学习三年之后真能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剃头担子两头塌? 最后也是最基本最当前的问题:基础课是否有自身优势?没有优势怎么拨得出更多的时间给专业课的复习? 二、审时度势:了解自己,踏实去做 经过了自我的拷问,还坚定地要跨专业考研的朋友——相信你一定是个头脑清醒、梦想坚定的人。 在此,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跨专业考研的理由和标准:第一,热爱;第二,基于对自身才智和优势短处进行全面评估而做出的决定;第三,要自信,更要不怕苦不怕累。 可以举个例子。一个在学校并非不认真对待自己学业的考研人,在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发现仍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数学专业,而爱好文史哲。如果基础课英语政治还不错,那么他就具备了考虑跨专业考研的最低要求。那么,接下来怎么确定专业呢?首先,看爱好。对新闻传播、考古、文学皆有兴趣,怎么办?一个一个排除。对于新闻,多搜集资料,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比如,敏锐的新闻感、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健康的身体。直面自己的优缺点,如果有敏锐的新闻感,却没有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甚至都无法面对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强度,那么放弃。对于考古,作同样评估;另外,如果这时你的父母亲反对你的考古梦想,请把他们的忧虑考虑进去,一意孤行并不可取,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并且,父母也是了解你的人,他们对你的性格、天分其实很了解。那么如果你认为父母意见的可接受性大过你对于考古的热忱,考古这一项,也被划去。最后剩下文学,如果经过一系列评估,觉得可行,那么它之下还有很多专业细分,是中国文学还是世界、比较文学,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要根据自己平时看书的偏好、积累的多少、考试试题能否应付等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决定。这些将和下一部分联系起来谈。 这只是一个例子,跨专业的方向转变五花八门,几页纸不可能描述详尽,我们只能通过这个例子,了解一下需要考虑和平衡的各方面因素。 当然,请牢记,内心的热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在选择中最为重要。有了这两点,相信你的选择会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选择。这将是一个美丽的决定,决定之后,一定有云开见日的感觉。方向确定了,就朝着那儿毫不回头地走吧。 三、报考准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让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第一,细分专业和学校,确定报考目标。一定要看自己喜欢哪个城市,既然想借助这次的考研改变现状开始一段新的求学历程,一直想去哪个(或哪些)城市念书就不要将就。圈出大致范围,再找到那里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招生表——网上查找或动用一切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你有意向的专业是否拒绝跨专业考生。在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之下确定两到三个你想去的名校和你喜欢的专业。这一步可以和前面确定城市同时进行,每个人情况不同,自行制定每一步适合自己的计划是必要的,而且能从中得到极大的充实感,总之,它让我们感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然后,尽可能地多找一些这几个可选学校可选专业的历年试题,仔细研究,看看哪一类的试题自己更有把握。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步不可省略也不可推后,它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考试发挥。经过这一步,学校和细分专业几乎都能定下来了。 这一阶段什么时候进行呢?越早越好。我们不提倡把战线拉得太长,真正有效的复习从4月到次年1月足矣;然而跨专业不同,需要“酝酿”。可以不用过早开始真正的复习,但至少要比别人早两个月到半年开始寻找学校、涉猎与新专业相关的期刊、书籍、寻找对于新专业的亲近感和对于新学校新未来的向往感——这是真正复习开始的前站,用这段时间弥补跨专业的不足,在真正的战役打响时,我们将更加坚定更有信心。 第二,专业课教材到位。前面把工作真正做到细致,4月份到5月份一定要定下最终要考的学校和专业。定下之后,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犹疑,快去买专业课教材!按照学校列出的书目买全专业课教材,还要找出一两个能帮上忙师兄师姐、找同学、找亲戚,甚至找网友去打听没有列出的那些。 这里有两个问题:买书和找师兄师姐——自己能买到的书,尽量自己去买,有学校可以邮购,有书店可以搜寻,再不行,去图书馆系统或网上找出这本书的出版社,找到出版社电话,打电话、汇款去邮购。不要一开始就事事麻烦别人,自己能解决的自己找渠道解决。后面有更重要的事去麻烦他们。实在不行了,去找师兄师姐,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明确。随便说:“我要考你们学校某专业,请帮助我”是没用的。要明确说出你的具体问题,要考哪些书,重点看哪些泛读看哪些,打听到哪里能买到自己却没办法,请他们帮忙——听到这么明确的问题,人人都会乐意帮忙。6月底之前,主要的专业课教材一定要到位。 第三,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基础课不能偏废。前面说了,基础课要有一定把握,才可能跨专业考研,否则到关键时刻就会感到分身乏术。在主攻专业课时,基础课一天都不能停。可以用早晨、吃午饭前、吃晚饭前以及睡觉前的时间去复习英语:阅读、单词、听力,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每天坚持,就是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都足够英语的复习准备。政治也一样,最好报一个秋季班,几个月上下来,有老师领着复习,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大致的知识脉络也会清晰起来了。请相信自己,从初中就开始学的这门课,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要在心里培养对它的兴趣,一讨厌它、搁置一段日子,一切都晚了;反过来,每天花两个小时,只要坚持,就会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有意无意地就偏废了基础课,等发觉时间紧迫的时候,回头一看基础课落下一大截,这会大大影响后面冲刺和考试的信心。 其次,专业课复习。11月份报名之前一定要把专业书踏踏实实至少细读一遍。这一遍不要欺骗自己,质量至上,一定要全部弄通弄懂。这样在后面的两个月才会更有底。 笔记一定要做。当11月报名时间来临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起复习进度。那时候本专业考生和别的跨专业考生所做的准备和进度会让你大惊失色——有那么多人准备得那么好!本来就对不熟悉的专业容易产生的“心虚”这个时候会更加强烈,那么回过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只有实实在在密密麻麻的几本笔记会成为自己的强心剂,数数看,几本笔记,七八万字是少不了的。加上政治英语,你会为自己所做的上10万字的笔记而惊讶的。这是积聚信心、抬头挺胸的重要来源。 四、全力复习:坚持到底,毫不畏惧 首先,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这需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自己能下载的下载,能买到的去买,最后一招:求助师兄师姐。这时提出的请求也一样要尽可能明确。有一个女生,考某大学某专业,通过同学的同学的姐姐,找到一位师姐,打电话给她:“我知道你们学校图书馆五楼的阅览室有历年试题的专柜,可以借出来复印。请帮忙复印某年到某年某专业的……”该师姐大惊:“我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女生慢慢说来,怎么从网上找到该学校专栏讨论、怎么了解到的,师姐大开眼界,兴趣高涨,帮她把相关专业能找到的试题全都复印一通寄去。 接下来就是更仔细地研究试题。只需要一个晚上时间,把历年试题全都摆在桌面,总结规律和重点难点,老师出题的习惯等等。借此可以划出下一步复习的重点(甚至是考试的重点),不再一律通读,而是有头脑的、有目标的复习。不要怕系内老师改朝换代,再改也有一脉相承的科研风格,掌握了大体,以不变应万变。 划完重点,一股“运筹帷幄”的气势油然而生,趁着这股气势,投入到更深入的复习中去,一定事半功倍。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在剩下的两个月当中,一定要找点时间去学校的自己要考的专业宿舍混混,目的是了解专业答题有什么惯例、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随便哪个学校都行,自己方便找的、正规的大学就可以;当然,方便的话,最佳选择就是所考学校研一同专业学生宿舍,这样就不仅了解试题情况,还可以挖掘更多这两个月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试的时候,和复习中所强调的一样——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万全的准备。拿到试卷的时候,要像热爱专业书籍一样热爱它们,冷静的头脑,热情的心灵,一定战无不胜。 最后,就是复试了。关于导师是否要找,各有各的说法,能找到最好,没找过的也不用惴惴不安。相信自己最重要。 其实接到复试通知书的时候,一般都没有更多时间去扩展知识面了,这些是最初就应该做的。这时候跨专业考生常常担心自己的基础不够,再次心虚。那么与其瞎抓一把,不如把以前看过的书拿出来再翻一遍,总有用得上的,做生不如做熟。对于某些领域的熟悉或精通,比泛泛而谈更能显出自己的特色。用真诚的微笑和哪怕是使劲鼓才能鼓起的信心和勇气,去直面导师。好歹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们也算复合型人才了,怕什么! 说到这里,整个过程看起来完了——其实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一个开始。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更自主、更专业的学习过程,跨专业学生一踏入这片天地,肯定会受到冲击。不熟悉的领域,老师觉得应该是常识自己却闻所未闻的知识,难以找到的新生活定位……这些都要有心理准备。建议在5月到8月这段天堂般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看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并非专业课本),继续打基础,进入研究生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给你去打基础。

我想考计算机的研究生

神者勿齿
天政
这个是不可能的我就是计算机专业的 计算机与数学有莫大的关联不但要考 而且要考数学一 可能有些文科的计算机考数三

我今年想考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应该怎么复习呀?

必静必清
实际
去问你的目标学校,今年,要考什么课程、内容、深度...。一个专业,还要分不同的方向。一个方向,还有不同的道士,要考的课程也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