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读博士”的最后学历能写为“博士研究生”吗?

同人
苏洵
“在读博士”的最后学历不可以写为“博士研究生”。学历是曾在学校结业或毕业之后得到的一纸文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指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个学历证书,已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由国家认可的拥有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而题主尚未获得学位证书,故只可以写已经获得的最高学位。扩展资料:从广义上讲,任何一段学习经历,都可以成为学习者的“学历”。而在社会中,人们通常所说的“学历”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一个人具有什么学历,是指一个人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习经历,并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由国家认可的文凭发放权力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就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我国的学历教育类别按阶段可以划分为:小学、初中,属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阶段,高中;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职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技师学院,属于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属于专业教育。接受的教育是以其教授专业知识为主,入学需统招,毕业办理派遣证(报到证)。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历

博士和博士生有什么不同吗?在读的叫博士,毕业后叫博士生?

告子
青蝇
一样的啊。博士指学位,博士生指的是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博士生指的是在读,博士是指拿到博士学位。

博士生和研究生的区别

成人礼
藏马
首先硕士和研究生有的区别:一个是学位。一个是学历。 研究生是学历。硕士是学位。

本科生可以直接读博士吗?

民勞
水野
本科生毕业可以直接读博士。现在的情况是本科保送研究生的可以选择直接专攻读博士属学位,只此一条途径。一般是本科生通过学校选拔获得保送生名额之后,再通过攻读学校直接对申请学生进行选拔(考试和笔试)而获得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资格的学生,通常来讲拥有直博生选拔的学校实力都非常强,基本集中在985工程院校和极少数211工程院校的优势强劲学科。扩展资料:教育部对直博生的培养计划和普通博士研究生一样,博士待遇甚至比硕博连读和普通博士还要高,第一年所有直博生获得一等奖学金,而硕博连读生,提前攻博生是获得二等奖学金。另外,在毕业年限方面,只要达到所在学校的博士毕业要求就可申提前毕业,因此直博生和普通博士研究生在毕业年限没有区别,在年龄上也有很大优势。但是,在课程学习阶段,博士研究生不仅需要学习博士课程,而且需要同时进行硕士课程学习,因此直博生在进入博士身份的前两年有较大的压力。一般直博的优势很多,一是时间会比提前攻博,硕博连读,普通博士的时间要短,只要达到所在学校毕业要求就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直博生

在读研究生能考博士吗

进乎技矣
大宅男
硕士在读是不能考博士的。资格审查3431363533(一)申请人必须为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历的人员。(二)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三)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应当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1.硕士学位证书;2.最后学历证明;3.准备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4.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5.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介绍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6.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学位授予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已确定具有申请资格的申请人,按本规定第十条的要求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第二条同等学力水平认定学位授予单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申请人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一)对申请人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二)对申请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组织考试。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曰起,一年内完成全部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未通过课程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直接申请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三)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学位授予单位应指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1、论文要求及科研工作。(1)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2)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提出申请,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和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3)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4)申请人必须到学位授予单位,在该单位指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申请人应在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应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并接受质疑。2、论文评阅。(1)论文评阅人:学位授予单位聘请不少于五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其中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至少三名。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在科学研究中有突出成绩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评阅人。学位论文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2)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提出评阅意见及对论文的修改意见。3、论文答辩。(1)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生导师、二人是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推荐人、导师不能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先得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认可。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一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2)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论文答辩应有详细记录。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3)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二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扩展资料:研究型博士对于学位制度,尤其博士学位,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在欧美国家,以美国为例,博士是最高的学位。但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绝不仅仅是博士(Ph. D). 美国以及欧洲的高等学位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研究型学位(Research Degree),另外一种属于职业型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为了避免中英文翻译的误差,本文将直接用英文名称解释这些学位。研究型学位的“博士” 英文为“doctorate”. 它来自拉丁文:“doctor”. 其中有“teacher” 的意思。这个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在那个时代,“teacher” 是一个人在大学教书的证书。而我们通常讲的“ 博士” 学位英文为:“Philosophy Doctor” (Ph. D). 在英国系统里称为:“Doctor of Philosophy” (D. Phil). “Ph. D” 是现代欧美大学中在学术界任职的基本学位要求。首先,博士 (Ph. D) 是一个学术研究型的学位。它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有严谨的训练和考核。一个博士必须懂得什么是学术研究,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服务。在美国系统里,博士生不仅要通过最基本的博士资格考试,修完固定的课时,平均B以上的分数。还要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在世界学术杂志发表一定的论文。最后在博士委员会成功的答辩自己的学术论文才可能得到博士学位。在理工科,博士生一般要经过3-6年的时间才可能完成学业。博士(Ph. D)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离开了学术研究就失去的博士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学术研究呢,在现代西方高等教育中,首先必须在“科学” 的范围内从事学术活动。科学除了自然科学之外还包括人文科学,比如社会学和艺术理论。在西方现代大学里没有任何可以被承认的“非科学”的“博士,” 也没有任何“非科学” 的研究活动。于是,在讨论科学研究的课题时,必须对什么是“科学”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定义。但是关于科学的定义却并不简单,它属于一个哲学的范畴。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定义“科学”为现代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学术活动,并且可以在世界正式的学术杂志上发表的一切研究成果。而学术研究意指在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探索中创造,积累知识的活动。由于我们刻意的定义这种活动属于科学范畴,那么学术研究即是基于科学概念的基础之上,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的系统的理论与实验活动。对于“科学” 的定义,可参见本文作者的论文“科学的定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士研究生

古代的“博士”和现代的博士含义一样吗?

柏林墙
峣峣易缺
现在的博士与古代的“博士”唯一的相同点,可能就是在博学多闻吧。现代“博士”主要是一种学位,主3431366333要是引入西方的学位制度而产生的。但是这个称呼在古代就已经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战国策》中已经有了记载。在秦朝包括以前主要是指博学多识之人,他们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国家重要的资料以及各类经书。汉朝设太学,后来又设五经博士,分别讲授《诗》、《书》、《礼》、《易》、《春秋》,主要是讲学的经官,但是也充当皇帝的参谋与顾问。后来逐渐就只局限于讲学的范围了。到了后代,“博士”一词的使用范围变得更加宽泛起来,不只是将经学讲官称为“博士”,掌管礼仪的人称为“太常博士”等等,到了清代给皇子宗室讲学的国子监也设立了“博士学官”。而除了官职,对于一些精通某一个专业的人也可称为“博士”。比如一些在数学上成就很高的人被称为“算学博士”等等。以上说的只是精英阶层对于“博士”的用法,在民间也有这一称呼,只不过是对精通某种手艺的师傅的一种尊称,大概就是“行家”的意思。比如唐代有著名的“茶博士”等等。并且这种用法似乎自唐宋以后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后来大家也就知道了,民国时期引入博士学位制度,到了改革开放后博士学位制度获得真正的发展,对于这一称呼就有了固定的我们现在的用法,不过也是有和古代用法一脉相承之处的。

哪些人不能读博士

数匝
人之所舍
1、高智商的人不适合读博士。首636336先声明,这不是对博士生一族的贬低,希望不要因此而得出“傻博士”的推论。一般来说,能读到博士的人,并不是说明他在智商上胜过周围的人,而是说明他是最适合长期学习的人,也是最勤奋刻苦的一类读书人,这一点恰恰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毕竟具备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国家的科研事业需要这样的人。总体上,能读博士的人,只要具备一般的智商水平即可,即使是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里的博士生,也只需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商。大部分高智商的人,在大学毕业以后,不是去公司工作,就是出国了,很少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既然这是群体行为,肯定有其合理性,对于高智商者,不可以对此视而不见。 2、高估博士学位价值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有钱、有车、有房,谁都想,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实现。如果指望一个博士学位就能换来“腰缠万贯”,那就算是打错了算盘,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人生短暂,上错了船可就不好玩了,俗话说“贼船好上难下”,这个道理应该懂得的。博士毕业,进高校教书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高校待遇好,而是情非得已。在今天的中国,有几个公司需要博士?要博士就要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但是,有几个公司能提供这样的空间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呢?小公司用不起也没必要用,大公司要用也不多。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不是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吗?不错,登记注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公司已经为数不少,但是,有几家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说,大都是外国专利技术的代理收费者。就算有几家堪称“民族骄傲”的名企,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博士群体而言,也是“僧多粥少”,不想饿死,除了进高校,别无他路。高校工作相对稳定轻松,但是薪水却和大公司有天壤之别。加上现在已经没有分房制度,房价又天天涨,博士刚毕业又没有什么积蓄,收入又低,还得面临组建家庭的艰巨任务,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感叹:如果当初不读博士,恐怕现在已经是“五子登科”了吧。是啊,看看身边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哪个不比自己境遇好呢? 3、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不适合”,而不是“不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前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言人不就阐述了他的“教育消费论”吗?为什么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不适合读博士呢?我并没有对普通百姓的歧视(我也是贫农家庭出身),而是就事论事。我并不想剥夺任何人受博士教育的权利,只是想指出,享受这种权利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当一个人读到博士时,如果不是已经工作几年,正常年龄应该在26岁左右,博士毕业就应该在3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自己的父母应该是开始渐渐需要子女供养的时候,尤其对于家庭贫困的人,一般都是父母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平时都是省吃俭用,有个头疼脑热的病,都是能挺则挺,不打针不吃药,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供子女上学,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有出息,尽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读博士期间,虽然可以自食其力,不靠父母,但是很少能再多些钱给父母用的。日盼夜盘,好不容易盼到博士毕业,可是又马上面临买房成家,这笔花费不小,没有三四年的积蓄,连房子的首付都解决不了。这时候,还指望能给父母多少钱呢?就算给父母钱,眼看着子女还没有安定下来,做父母的能舍得花吗?到最后,还不是一分一分攒着给子女用。做子女的,孝道都没尽到,还读那么高的书有甚用。 4、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又跳了一个,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已经跳了一个”,似乎,很多校园里生活的人对“跳楼”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毕竟,一次又一次“跳楼”事件对神经的反复刺激已经降低了人们对它的敏感度。除了一句“太可惜了”,还能多说些什么呢?面对现实生活巨大压力,生活下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气,一死以求解脱,虽然辜负了亲人,却是最对得起自己的。想读博士的人,思想的确准备好了吗?做学术,就要忍受寂寞,狭小的交际圈再也不能带给你大学的浪漫生活;身份更是尴尬,既不能当自己是老师,在老师的眼里你永远是学生,也不能当自己是学生,在大部分学生的眼里,你就是老师,是大人了。如果读博士之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要做好四年继续光棍的准备,根据经验,在读博士期间找到对象的概率不大,基本可以死了这条心。没有那生命的另一半,你能承受住极大的生理压抑吗?如果自己可以解决,上帝还造出和你异性的人做什么。每当和自己的老同学聚会时,看着人家又是购房又是买车,有的都已经当爹当妈了,你还在读博士,你看着能不眼红心热吗?由嫉妒心产生的强烈压抑感,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体验。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论文迟迟不发,你不急谁还帮你急啊。 5、反对教育产业化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前文已经讲过,读博士的最后出路大都是留高校。读博士的人反对教育产业化,那就是拿绳子勒自己的脖子,断自己的后路,砸自己的饭碗。谁都可以喊反对教育产业化,就是读博士的人不能够喊,你如果反对教育产业化,那以后你的工资怎么涨,你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怎么盖,你的小汽车还要不要,你以为这些钱从哪里来啊,看看国家每年的教育财政的那点投入,再看看各个高校的大肆扩张建设和高校学费疯狂暴涨,难道你还看不出端倪吗?

哪些人不能读博士

狂接舆曰
三凶
1、高智商的人不适合读博士。首先声明,这不是对博士生一族的贬低,希望不要因此而得出“傻博士”的推论。一般来说,能读到博士的人,并不是说明他在智商上胜过周围的人,而是说明他是最适合长期学习的人,也是最勤奋刻苦的一类读书人,这一点恰恰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毕竟具备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国家的科研事业需要这样的人。总体上,能读博士的人,只要具备一般的智商水平即可,即使是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里的博士生,也只需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商。大部分高智商的人,在大学毕业以后,不是去公司工作,就是出国了,很少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既然这是群体行为,肯定有其合理性,对于高智商者,不可以对此视而不见。 2、高估博士学位价值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有钱、有车、有房,谁都想,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实现。如果指望一个博士学位就能换来“腰缠万贯”,那就算是打错了算盘,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人生短暂,上错了船可就不好玩了,俗话说“贼船好上难下”,这个道理应该懂得的。博士毕业,进高校教书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高校待遇好,而是情非得已。在今天的中国,有几个公司需要博士?要博士就要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但是,有几个公司能提供这样的空间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呢?小公司用不起也没必要用,大公司要用也不多。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不是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吗?不错,登记注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公司已经为数不少,但是,有几家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说,大都是外国专利技术的代理收费者。就算有几家堪称“民族骄傲”的名企,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博士群体而言,也是“僧多粥少”,不想饿死,除了进高校,别无他路。高校工作相对稳定轻松,但是薪水却和大公司有天壤之别。加上现在已经没有分房制度,房价又天天涨,博士刚毕业又没有什么积蓄,收入又低,还得面临组建家庭的艰巨任务,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感叹:如果当初不读博士,恐怕现在已经是“五子登科”了吧。是啊,看看身边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哪个不比自己境遇好呢? 3、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不适合”,而不是“不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前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言人不就阐述了他的“教育消费论”吗?为什么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不适合读博士呢?我并没有对普通百姓的歧视(我也是贫农家庭出身),而是就事论事。我并不想剥夺任何人受博士教育的权利,只是想指出,享受这种权利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当一个人读到博士时,如果不是已经工作几年,正常年龄应该在26岁左右,博士毕业就应该在3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自己的父母应该是开始渐渐需要子女供养的时候,尤其对于家庭贫困的人,一般都是父母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平时都是省吃俭用,有个头疼脑热的病,都是能挺则挺,不打针不吃药,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供子女上学,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有出息,尽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读博士期间,虽然可以自食其力,不靠父母,但是很少能再多些钱给父母用的。日盼夜盘,好不容易盼到博士毕业,可是又马上面临买房成家,这笔花费不小,没有三四年的积蓄,连房子的首付都解决不了。这时候,还指望能给父母多少钱呢?就算给父母钱,眼看着子女还没有安定下来,做父母的能舍得花吗?到最后,还不是一分一分攒着给子女用。做子女的,孝道都没尽到,还读那么高的书有甚用。 4、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又跳了一个,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已经跳了一个”,似乎,很多校园里生活的人对“跳楼”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毕竟,一次又一次“跳楼”事件对神经的反复刺激已经降低了人们对它的敏感度。除了一句“太可惜了”,还能多说些什么呢?面对现实生活巨大压力,生活下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气,一死以求解脱,虽然辜负了亲人,却是最对得起自己的。想读博士的人,思想的确准备好了吗?做学术,就要忍受寂寞,狭小的交际圈再也不能带给你大学的浪漫生活;身份更是尴尬,既不能当自己是老师,在老师的眼里你永远是学生,也不能当自己是学生,在大部分学生的眼里,你就是老师,是大人了。如果读博士之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要做好四年继续光棍的准备,根据经验,在读博士期间找到对象的概率不大,基本可以死了这条心。没有那生命的另一半,你能承受住极大的生理压抑吗?如果自己可以解决,上帝还造出和你异性的人做什么。每当和自己的老同学聚会时,看着人家又是购房又是买车,有的都已经当爹当妈了,你还在读博士,你看着能不眼红心热吗?由嫉妒心产生的强烈压抑感,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体验。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论文迟迟不发,你不急谁还帮你急啊。 5、反对教育产业化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前文已经讲过,读博士的最后出路大都是留高校。读博士的人反对教育产业化,那就是拿绳子勒自己的脖子,断自己的后路,砸自己的饭碗。谁都可以喊反对教育产业化,就是读博士的人不能够喊,你如果反对教育产业化,那以后你的工资怎么涨,你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怎么盖,你的小汽车还要不要,你以为这些钱从哪里来啊,看看国家每年的教育财政的那点投入,再看看各个高校的大肆扩张建设和高校学费疯狂暴涨,难道你还看不出端倪吗?

读完MBA去读博士有用吗?

岩田
大公调曰
在很多人眼中,MBA——工商管理硕士,是个金灿灿的名词。每年都有千千万万的人,选择它。因为它可以给学习者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那么对于准备报考MBA的同学,首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在读 MBA的过程中究竟是学的啥?是否值得我去花费两年的精力以及不菲的学费去学习?那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下读了MBA究竟会给你带来什么思维方式的转变真正好的MBA学习,是能够改变一个人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学习,这一点未必会适用于每一个人。MBA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用性,不重在灌输知识, 而在于你怎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指导你的管理工作。通过MBA的学习,我们可以对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同时,通过更深层次的理解,会使我们在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诸多方面接受的挑战,对未来的事业与职位有更高的目标。最专业最前沿管理知识的学习好的MBA教育是一次非常全面和系统的工商管理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无论是战略、组织、管理,还是财务、营销、生产运营,抑或是人力资源、资本等方面都会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在MBA的同学圈中,很多人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成功经验,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大家课余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同学们之间激烈的竞争促使每个人拼命努力,加上MBA学生大多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才能够相互交流、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自我的完善与提升在职业素养方面,MBA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提高。近两年的系统学习,大部分同学都应该在思维、交流的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等方面获得了不小的提高,同时自己在学习的同时,也会收获一份友谊,而这些是能够使同学们终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