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云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好考么?

刘巧儿
喝咖啡
云南师范大学综合实力在师范类院校里还是比较好的,只是位于B区,所以位置差了些,但是这所院校的实力还是比较诱人的。对于这所院校,综合素质比较高的考生,而且比较向往这所学校的考生,这所学校会成为你很合适的选择,而且你考取的成功率也会比较高,会很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对于综合素质一般的学生,也会是你们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这所院校不会太难考,与一般考生的水平比较匹配,所以建议大家报考这所院校,这样的成功率会比较高。与此同时,因为云南师范大学的专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这样你也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虽然相对于北师、山师这些院校,这所学校可能会简单一些,但是也会存在风险,因为大家每年都不能确定到底这所院校报考多少考生,关键还是自己的实力,所以考取这所学校还是需要很大的付出的。

云师大的学长学姐们 师大的研究生好考吗

钢铁城
此中德也
考研关系到将来的就业去向,你要慎重选择:性格单纯、喜欢小孩子,可以做老师,建议考数学本专业,首选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这样的师范类211,当然考本省的云大和本校也可以。反正基本毕业在省内就业。性格外向、善于人际沟通,可以换专业,考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的经济学、金融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金融工程</ol>

云南大学研究生好考吗

仙人跳
爱生活
好不好考不好说,关键是看考生水平如何?你能耐就好考,你孬种就不好考。如果你是一个志向高的人,就好好做准备,应该没问题的。不过云大因为地处边疆,许多人不愿意报考,考试还是相对容易的。内部线倒是没有,复试是要刷人的,一般是120-150%的人参加复试。歧视的问题也不会有多少,关键是你的考分和复试的表现。大(中)专专业免分数入学,推荐就业¥免费试学纯技能专业全过程实操,学会为止¥免费试学创业专业手把手教学,创业帮扶¥免费试学就业专业一对一指导,推荐就业¥免费试学私人定制专业专项学技能,量身定制¥免费试学电焊工专业VIP小班,实战实训¥免费试学查看更多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就业保障热门专业入学指南在线课堂领取礼包

云南大学研究生好考么

于我
莫得其伦
昆明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为昆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所以享有“春城”的美誉。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坐落于昆明的云南大学,云南大学考研难吗好不好考?云南大学排名全国第几具体地址在哪?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当时名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学校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目前有呈贡、东陆两校区,呈贡校区的具体地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东外环南路;东陆校区的具体地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目前,云南大学下设27个学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及2个独立学院,1个附属医院,还设有研究生院,开设了7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教育、艺术11大学科门类。 很多学生想要报考云南大学研究生,小编想说云南大学考研并不容易。考研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地域、名气、排名等,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大学都难考,而非重点大学则相对好考。云南大学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优越,再加上云南大学位列211工程高校,又是中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所以考研难度可想而知。 在最新2019年校友会版全国大学中,云南大学排名全国第70名,相比较去年的排名下降了6名。在省内的排名也从去年的第一名掉到了第二名,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昆明理工大学。

云师大考研

扬弃
华佗
进修就是参加过某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比如脱产,函授,自考过等,现在你就好好准备四门课,英语和政治,加两门专业课,这个学校目前还保留着公费制度,如果成绩好,拿个公费就好了,学校一般在6000到8000每年,三年不会超过2.4万,不包括食宿其他,考研是不指定用书的,一般大家用啥你就用啥,一看你这问题,你是第一次考吧,政治,大家都用任汝芬的序列1 2 3 4,还有就是政治红宝书,即大纲,,感觉那个适合就买那个,内容是一样的,英语的话,市面上太多了,选个自己喜欢的就行,比较多的有胡敏啦,张剑的黄宝书啦,太多太多了实在不行,这几天是各大辅导班开课时间,赶紧报个班,听下,给自己打打气,韩国风格和韩国

求助云师大研究生问题·

祖丁
大病人
我在那附近工作,目前看来的确是挺不方便,在呈贡,有两趟专线(12路和另外一条,既不清楚了),相信以后会增开线路。关于轻轨,不好说,目前世纪金源酒店门口那条昆洛路的确是在建的5KM的试验段,但谁知到什么时候能够建好投入使用???按道理来说要修到呈贡的,因为以后市政府要搬去那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好不好考吗??

鬼江
乐书
在同一批次的高校里算是好考的。一方面在西部算B类地区的分数线,另一方面学校比较偏,外面直接报的人不多,所以我身边就有后调剂过去的硕士。如果直接报的话应该不难,面试也不会刷下来。如果外校调剂的话可能会砍人,但这个也不会有很多,毕竟调剂审批就允许1:1.2的进行,也就是最多12个人里刷2个。

谁知道北大的罗志田老师招不招硕士生啊?招几个?很难考吗?

武瑠
恶恶从短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专著《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年。 《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中华书局2003年。 (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论文"National Humiliation and National Assertion: The Chinese Response to the Twenty-one Demands,"Modern Asian Studies, Vol. 27, No. 2(May 1993) 《胡适与社会主义的合离》,《学人》第4辑(1993年7月),页7-49 《南北新旧与北伐成功的再诠释》,《新史学》(台北)5卷1期(1994年3月),页87-129 "The Chinese Rediscovery of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The Jinan Incident as a Turning Point in Sino-American Relations,"Journal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 Vol.3, No. 4(Winter 1994) 《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近代史研究》1995年3期 《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国的新旧之争》,《历史研究》1995年5期 《胡适世界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关怀》,《近代史研究》1996年1期 《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历史研究》1996年2期 《中国文化体系之中的传统中国政治统治》,《战略与管理》1996年3期 《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6年4期 《先秦的五服制与古代的天下中国观》,《学人》第10辑(1996年9月)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中国文化》第14期(1996年12月) 《夷夏之辨与道治之分》,《学人》第11辑(1997年6月) 《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历史研究》1996年6期 《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清华学报》(新竹)新25卷4期(1995年12月),页137-60 《前恭后倨:胡适与北伐期间国民党的"党化政治"》,《近代史研究》1997年4期 《北伐前期美国政府对中国国民革命的认知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6期 《中外矛盾与国内政争:北伐前后章太炎的"反赤"活动与言论》,《历史研究》1997年6期 《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国:清末民初思想权势与社会权势的转移及其互动关系》,《清华汉学研究》第2辑(1997年11月) 《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向中心》,《汉学研究》(台北)15卷2期(1997年12月) 《"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近代史研究》1998年1期 《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4期 《近代湖南区域文化与戊戌新旧之争》,《近代史研究》1998年5期 《思想观念与社会角色的错位:戊戌前后湖南新旧之争再思》,《历史研究》1998年5期 《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3期 《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观念的反思》,《历史研究》1999年3期 《五代式的民国:一个忧国知识分子对北伐前数年政治格局的即时观察》,《近代史研究》1999年4期 《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开放时代》1999年4期 《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上、下)》,《中华文史论丛》第60、61辑(1999年12月、2000年3月)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近代史研究》2000年3期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历史研究》2000年4期 《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近代史研究》2000年6期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1期,页181-192 《从无用的"中学"到开放的"国学":清季国粹学派关于学术与国家关系的思考》,《中华文史论丛》第65辑(2001年5月) 《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近代史研究》2001年2期 《从治病到打鬼:整理国故运动的一条内在理路》,《中国学术》2001年2期 《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历史研究》2001年3期 《物质的兴起: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倾向》,《开放时代》2001年3月号 《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近代史研究》2001年4期 《温故知新:清季包容欧化的国粹观》,《中华文史论丛》第66辑(2001年9月) 《抵制东瀛文体:清季围绕语言文字的思想论争》,《历史研究》2001年6期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历史研究》2002年1期 《社会分野与思想竞争:传教士与义和团的微妙互动关系》,《清史研究》2002年1期 《文学史上白话的地位和新文学中白话的走向--后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学者的内部论争》,《近代史研究》2002年2期 《中国文艺复兴之梦:从清季的"古学复兴"到民国的"新潮"》,《汉学研究》20卷1期(2002年6月) 《送进博物院:清季民初趋新学者从"现代"里驱除"古代"的倾向》,《新史学》13卷2期(2002年6月) 《包容儒学、诸子与黄帝的国学:清季士人寻求民族认同象征的努力》,《台大历史学报》29期(2002年6月) 《学术与国家:北伐前后"国学"的学科定位与认同危机》,收入《国史浮海开新路--余英时教授荣退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2年7月 《机关枪与线装书:从"国学书目"论争看民初科学与国学之间的紧张(1-3)》,《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5、6期,2003年2期 《文学的失语:"新红学"与文学研究的考据化》,《中华文史论丛》第70辑(2002年12月) 《北伐前夕北方军政格局的演变,1924-1926》,《史林》2003年1期 《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1期 《中国传统的负面整体化:清季民初反传统倾向的演化》,《中华文史论丛》第72辑(2003年5月) 《北伐前数年胡适与中共的关系》,《近代史研究》2003年4期 《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4期 《"有道伐无道"的形成:北伐前夕南方的军事整合及南北攻守势易》,《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5期

虽然在备考研究生了,但是突然感到迷茫……考研,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为了一份好工作?不知道自己考研到

酷学校
大失踪
  考研到底为了什么,其实答案已经在你心里了。下面让新东方在线的老师帮你分析一下吧!  学历更高一筹  即使你不是单纯地奔着高学历的目标而考研,但这样的事实你无法回避:招聘中的学历要求随着人才的不断增多而水涨船高,甚至很多单位都"明码标价",非硕士博士不要。很多同学被"逼上梁山",不得不走上考研之路。未来社会的发展更是需要大量高学历的人才,取得一块求职的"敲门砖"这也算是我考研最直接的收获之一吧。  学会了主动学习  考研成功才发现,原来除了书本上那些知识,外面还有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等着我们去追求。大学本科,每一门课都是各成一家、自成体系、缺乏系统的综合,面对着那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很多人都是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了研究课题和导师的指导,才能明白自己缺少哪方面的信息和知识,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做文献检索。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一件工作而去主动地学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习的东西。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英文阅读能力。以前总觉得学英语没啥用,这会儿才知道英语的魅力,熟练掌握了英语便可以毫无障碍地畅游于国外文献的海洋,尽情地享受知识所带来的快乐!  工作后我也发现,有些同事要评职称了才发现自己还有没有发表过论文,而发表论文是一项硬指标,"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只好临时凑合凑合完事。其实,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平时没有这种经常阅读文献资料、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向、坚持学习最新知识的习惯,那么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自己将逐渐被淘汰。  学会了交流与思辨  研究生的生活相对自由,不再是单纯的上课下课,的是交流和互动。不管是全国甚至国际的学术年会,还是学校内部的研讨会、研究生论坛、学术沙龙,只要你用心关注,总能聆听到来自不同世界的声音。交流中总能学习到别人的智慧和思想,并给自己以启发。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并非别人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哪怕他们是教授、研究员甚至更高的头衔,学术的繁荣应该是百家争鸣。在不断的交流当和碰撞中,我们也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而不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了。  结识了一位好导师  读研,一位导师就带那么几个学生,与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平日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导师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也能体会到导师慈父般的教导和关怀。从导师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冷峻和威严,的是亲情一般的关爱。所以,我常对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说,考上好学校不如选个好专业,选个好专业不如跟个好导师。  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既然是读研,那就是要从事研究工作。只要你怀着热情、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当中,你就能够体会到科研的乐趣。拿我们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来说,地球就是我们最好的天然实验室,"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所以我们常常要奔赴山川盆地,亲身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正是这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我还清晰地记得,去年我在北京一家单位求职,面前坐着十四位领导,面试我们十三个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考过多少分、得过什么奖学金,而偏偏问你做过什么科研课题,在这个课题中你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详细问你具体的专业问题,看你是不是真的做了这些工作。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是这样,因为他们是在招聘员工,而不是在招收学生。  锻炼了承受压力的能力  读研的日子,痛并快乐着。看似一帆风顺的生活,背后总是有着艰辛和汗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都说"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这可能只是某些人的自我安慰吧,因为成绩不合格或者答辩不通过而无法正常毕业的学生也是有的。要知道,写成一篇差不多100页五六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没有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是绝对办不到的,妄图"复制+粘贴"东拼西凑速成一篇论文来糊弄导师和学校,终究是逃脱不了惩罚的。为了能够完成合格的毕业论文,顺利毕业,经常夜不能寐,通宵达旦地分析、处理和计算是常有的事情。我的一个舍友,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居然在实验室连续通宵达两周之久,计算机连续数日不关机,程序一直在计算数据,最后的辛苦换来的成果令大家羡慕不已,写出的论文比一篇博士论文要厚,我们开玩笑地说建议学校直接授予他博士学位吧。    都是为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