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预防医学是什么

何谓中德
领跑人
您好。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病理解剖学》、《生理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理论》、《劳动卫生学》、《流行病学实践》、《卫生微生物学》、《基础毒理》、《卫生理化检验》、《妇幼保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本科毕业时,如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例》,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预防医学的概念其有哪些特点

绑错票
得石椁焉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的学科内容是什么?

类同
巴德尔
预防医学的学科内容包括:《病理解剖学》、《生理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理论》、《劳动卫生学》、《流行病学实践》、《卫生微生物学》、《基础毒理》、《卫生理化检验》、《妇幼保健》等。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扩展资料: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本科毕业时,如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例》,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

生而长大
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发布时间:2020-07-15文/王新老师答案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和群体,主要是对疾病抵抗力弱的个体和群体以及健康和无症状患者。预防医学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内容简介预防医学是一门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专业,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研究的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所以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和群体,而研究的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和理论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属于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预防医学是研究什么的?

哀之末也
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保健等机构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保健机构及医学院校从事预防疾病控制、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c希望帮到你

预防医学题库第五版

火球
外星人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zdzxgbtwzh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A.病人B.健康人C.个体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分析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B.分析疾病分布并制订治疗方案C.研究与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D.探讨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方法E.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关于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错误的是A.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临床观察方法B.实验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试验与实验室试验C.宏观研究方法与微观研究方法相结合D.使用实验动物的整体或离体实验(实验室试验)称为微观研究E.临床观察、实验动物的整体实验称为宏观研究4.关于预防医学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工作对象侧重于病人B.工作方法侧重于微观研究C.采取的对策更利于治愈疾病D.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E.侧重于疾病发生后的康复5.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三级预防的是( )A.治理环境污染B.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C.体力活动促进D.高血压管理E.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6.五星级医生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但应除外( )A.能根据患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总体需要提供卫生服务B.能从伦理、费用与患者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各种诊疗新技术8EA(二)多选题17D383E22.D4A9(三)填空题A3A.5C22717112EDE

预防医学学什么?

乐天派
笃行
一、专业课程:预防医学专业除学习医学专业的课程外,主要学习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等课程。 二、就业前景:毕业后从事卫生检验和临床检验实际技术工作,是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眼睛(挺酷^-^).有人认为该专业比较冷门,但我觉得就业前景还不错,比临床要好就业的多,现在国家比较缺这方面的人才(为贯彻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确保预防保健战略),特别是新医改后和金融危机后,国家必定更注意这方面的建设,而大多临床医生多挤在珠三角这边或经济较发达的临海地区,不愿到乡镇,就也率开始时一般较低,近两年都几乎是垫底。而预防类学科的学生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就业主要是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跟卫生监督所 这两个单位都挺好的 都是事业单位 此外这专业还可以考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公务员能进这两个单位的话那你就真的发达了,法医学辛苦不说,也许还有危险,就也取向是很窄的,一般是到公安检查机关,但又向上爬的潜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及时规划好自己的未来,那么你就会走到别人的前面。三、考研:最好能做到保研吧,否则建议到时看就业前景再决定,读研三年,不一定比你三年实践经验来的可贵,而且那三年的耗费和青春的付出也是不少的。北医和上医的预防都不错,如果你将来是想从事公务员之类的就还读预防好了,因为这专业出来的不是CDC就是海关,单位稳定且福利好,工作也比较轻松。考研各个学校的初试都是国家规定的,复试要根据学校的不同,所以看你是报什么学校再准备复习吧。

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

怏怏不乐
王衍
  国外发展历程  预防医学是随着现代医学和统计学、微生物学的先后创立而逐步发展完善的。预防医学创立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后的欧洲,那时并没有专门的预防医学教育和专门从事预防医学的人才,而是由一般医护人员担任。直到20世纪一战之后,由于非常缺乏解决人群卫生问题的专业人员,因此欧美发达国家和俄罗斯都纷纷在医学院校开设了预防与社会医学系、公共卫生系等,主要进行学生时期和毕业后教育。二战之后,公共卫生医师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欧美各国和俄罗斯都开设了专门的公共卫生学院。  欧美各国都非常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全与完善,有完整的卫生防疫和社会医疗体系。因此,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专业教育很发达。据世界卫生组织94年统计,欧美54个国家,公共卫生学校已有284座,其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环境监控、卫生宣教、卫生立法等工作。国际教育现状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有近30年独立的公共卫生学院,其生源为已完成本科教育的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学生。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的总方针是“立足群体,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基础开设统计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营养学、卫生工程学、管理学、病因学等等。专业课都与群体和社区有关:包括流行病学、卫生教育、疾病控制规划、公共卫生计划、环境卫生学、卫生管理学、应用营养学、职业卫生学、卫生信息系统等。主要课堂不是在教室,而是在社区。美国这一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中国发展历程  中国的预防医学专业创立于动荡的战争年代。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难民、伤员的出现使传染病和感染病广泛存在,国统区内北平、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综合大学的医学院,开设了公共卫生学系,招收了少量公共卫生专业学生。解放区于1940年在延安创办中国医科大学,也开设了预防医学专业,培养了一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为建国后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解放初期,中国广大地区群众在饱受战火摧残之后处于贫病交加,各种疫病广泛流行,繁重的防治工作,急需大量专业人才。1950年,卫生部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并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中开办了公共卫生专业。1954年8月,卫生部召开了第十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会议,确定预防医学专业学制为5年,从1955年起执行。1955年初,卫生部决定将现有9处公共卫生专业调整合并为6处。1955年秋,按全国六大行政区划分,设立北京医学院卫生系、哈医大卫生系、山西医学院卫生系、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已并入复旦大学)卫生系、武汉医学院卫生系、四川医学院卫生系,当年,全国公共卫生专业学生1702人。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国17个省、市的医学院校盲目追求数量,又先后建立卫生系17处,到1962年夏,17处卫生系,都先后下马,仍保留原6处,设备师资稳中有升,招生规模与前持平。  改革开放之后,预防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原六处卫生系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81年,四川医学院设置了卫生检验专业,武汉医学院增设了环境医学专业。  1985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原卫生系基础上。首先建成了公共卫生学院,设有卫生、卫生检验、卫生管理、营养与食品卫生4个专业,共15个教研室。继之,北京医科大学(已并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四川大学)、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已合并新成立华中科技大学)都先后建立了公共卫生学院,到95年,全国共有公共卫生院系共41处,招生总数达5753人。1981年始,哈医大等原六处医学院的卫生系的开始招收硕士以上研究生。至1995年,已有十所医科大学开设了研究生专业,北医大、上医大、协和医科大学相继成立了研究生院,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还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合办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招生20名,学制3年。据有关部门统计,到98年,中国公共卫生专业已培养硕士生648人,博士生32人。  发展前景  随着西方各国社会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将成为医疗体系的主导,而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和由此引发的职业病流行病也将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所以美国公共卫生教育所倡导的“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的原则以及将公共卫生教育从医学领域向社会领域过渡的方针被日益接受,而且将随着西方社会“追求健康,回归自然”的思潮而大行其道。可以做这样的展望,公共卫生专业教育的独立性将越来越突出,将不再仅是医学范畴,而是医学、社会学、环境学多学科教育的集合。  中国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素养正在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也由被动接受治疗转向主动预防、追求健康上来。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并已明确做出承诺。因此,国家对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投入将进一步增加,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课程设置将更趋向于社会学、环境学等非医学类的比例。以此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于该专业在中国的状况一直比较好,所以其供求应该基本上可达到平衡,但其仍将是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专业。‍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呢?

孙武
倏然而往
  从21世纪军事卫勤人才的需求特点出发,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军队卫生学,火线抢救防护,化学武器的损伤与防护,防原医学,军队流行病学,军事卫生毒理学)的性质、目标、现有教学模式及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等,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的细节入手,探索符合此类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型”。为论证此教学活动设计原型的有效性,特将军队卫生学课程作为教学研究的案例,开展基于此原型的教学实验研究,最后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学实验数据,论证实验结果。力求通过此次教学研究,能为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教学思路。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研究、分析相关文献及教学现状,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及进行“学与教”方式改革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和方法。第三部分首先说明了教学实验的研究对象、思路和和测量方法,其次阐述了教学活动设计原型的构成要素,最后介绍了基于教学活动设计原型的教学实验研究过程。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了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果,肯定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元‘学与教’方式”对有效开展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的教学有现实意义。第五部分总结了此次教学研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与思路做了思考与展望。  [1] 李改霞,陈云虹. 基于联通主义的网络学习平台架构探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06)  [2] 李志敏,刘师少.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方式探讨[J]. 电子商务. 2012(07)  [3] 邓跃平,陈嫔荣. 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按专业分层教学的必要性[J]. 外语学刊. 2012(04)  [4] 王洪伟. 促进“教”与“学”——基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2(02)  [5] 侯江华. 交往哲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2(40)  [6] 野外生存技巧系列之寻找水源[J].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2(01)  [7] 胡凡刚.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01)  [8] 王竹立. 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 远程教育杂志. 2011(05)  [9]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 信息技术环境对“学与教”方式的支持[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11)  [10] 李龙,刘雍潜. 论“学与教”方式的建模[J]. 现代教育技术.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