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课题

阿达西
木偶戏
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的课程,就需要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开始让他们去接触和了解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作息时间必须慢慢的引导他们按照这个学习方法和作息时间去学习,让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如何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九天
出门上车
一、研究背景、意义: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以上几点看,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而家园的共同配合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目前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成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园共育就成了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从而使其心理、智力等各方面发展更稳定。二、研究目标:1、通过家园共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2、探索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方法,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三、研究内容: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调整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合作的方式四、研究步骤1、研究准备阶段:a、了解目前班级家长对小学的认识以及对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b、搜集有关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的理论资料及实践成功案例2、研究开展阶段:、a、开展家园讨论,纠正思想观念,重新认识幼小衔接工作b、通过各类活动逐渐探索家园协作、配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c、将合理的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研究长期效果3、研究总结阶段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小结研究方法五、研究成果及形式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幼儿园课题研讨活动记录《做好家园共育的意义是什么?具体怎样做好

而自饭牛
术数
浅谈做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我园开展了《以“新八德”教育为载体,开展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将“新八德”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经过课题研究,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教育方法、策略分不开,更与家长的积极配合密切相关。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道德习惯、生活习惯、活动习惯和劳动习惯等方面。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是培养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则贻害无穷。可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新八德”教育中,为了践行弟子规,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我们做了大量的家园互动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一、做好幼儿行为习惯的分析第一,幼儿思想意识尚未成熟,还不能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却不会分辨是非、对错,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如:“偷拿”幼儿园或小朋友的东西,只是因为太喜欢了,自己却没有。如果成人不注意引导,坏的习惯一旦形成,便难以改正。第二,行为习惯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但并不像成人表现得那么深刻、定型,如果能趁早采用恰当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完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的自我控制较差,经常出现“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情况,如果成人善于在幼儿每次的“反复”中发现点滴的进步,给予肯定,幼儿就会多一分改正的信心。

如何科学的幼小衔接建议

任曙
今吾才小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在工作中十分重视这方面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产生了以下认识.

大班 户外活动中安全教育的研究 中期报告

狂犬病
天山行
《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小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根据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开展了幼小衔接小课题的研究。我区多所幼儿园组成了研究共同体,确立的子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下是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有的一些点滴的收获与困惑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幼小教师一起亲临学校和幼儿园课堂,目睹幼小教育教学的差异。差异不仅来源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更来源于习惯的培养,为使幼儿从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与小学有效衔接更要为他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经过实验教师的讨论与研究,确立了子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课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对课题计划的解读、研究内容的分解,让教师对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开展课题研究的使命感。由于该选题是真正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来自于老师们真正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研究的切入点也与老师们的教学实践紧密关联、可操作性强,因此,子课题真正得到了老师的关注,激发了老师们参与研究的热情。 二、健全组织,强化管理。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力,工作初期,确立了“领导引领、骨干参与”的课题思路,本着规模由小到大逐步推开的原则,成立了园长任组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小组,确立了研究方向,保证了子课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阶段,及时调整了课题管理策略,采取了“横向覆盖、纵向深入”的方式,即横向采取大班年龄组的教师全部参与课题研究,纵向从小班开始,每个年龄段确立2个课题班,这样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覆盖面,又保证了课题组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使研究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更便于积累经验。

幼小衔接的英语课如何管理纪律

吾力
彼教不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所以教师总要想尽法子让课堂活跃起来。然而,我们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大班教学”的纪律整顿。这个问题尤其让小学英语老师头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想用各种好玩有趣的游戏活动来活跃气氛,可是却发现有时一动起来,就难以收住纪律,全班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如何解决这个“纪律整顿”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就上述问题,结合我在初中23年,小学仅仅2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管理课堂纪律这个课题不仅是在小学,在初中同样存在。我在农村初中任教23年,由于学校靠近市区,好点的生源都流失到市里的学校,剩下的学生大多是家长不重视,本人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时常会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来活跃气氛,的确是一动起来,就难以收住纪律。如何解决这个“纪律整顿”的问题,一直是我这么多年在初中教学中思考的课题。我崇尚用纪律或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的理念。为此,我研究了一套“英语学习逐日逐课自查方案”,并于2009年通过了课题研究申请,2011年结题。2010年我选调进入现在的小学,面临的课堂纪律问题比初中更为突出。学生年龄小,每个班都80多人,一教就是8个班,家长、孩子都不重视,都认为是“副科”, 更为烦恼的是,还不能跟小学生们讲道理,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毕竟中考和高考离他们还太遥远。许多老师都为课堂纪律大伤脑筋,不过我还好,由于我的课题研究基本接近尾声,正好可以用来检验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我的课堂实践证明,我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实用的。下面就简要谈谈我的研究成果中关于如何管理课堂纪律的方法和策略。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在第一堂课宣布我的奖惩规定,(有时还可以和孩子们签“君子协定”)其中就有关于课堂纪律的规定。在管理课堂纪律这一块,我实行“一人犯法,株连九族”的政策,这样做既规范了孩子们的行为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我把全班按座位分组,每节课都进行评比。铃声一响,老师进来时,坐得端正的、安静的那组,可以加一分,只要有一人没做好的那组都不能加分。上课过程中哪个组有同学违反纪律,给其他组加一分,这样做不用老师批评,这个违反纪律的同学就会成为本组同学的众矢之的,他就不好意思再违反纪律了,老师根本不用动手,也不要动嘴,孩子们自己会管理自己,因为小学生毕竟年龄小,争强好胜的心理都很强。做游戏时,孩子们都很活跃,特别是让他们站起来表演动作时,许多孩子忍不住会彼此打打闹闹,但只要我一声令下:One!Two!Three!孩子们就会异口同声回答:Four!Four!Four!刚刚还是异常活跃的课堂立马就安静了下来,因为动作慢的那组加不了分。 教有定法,教无定法。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管理自己的课堂,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有效和无效之别,希望老师们都拿出自己最有效的方法来和大家分享。

如何做好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

贪得忘亲
江湖
一、帮助幼儿完成角色转变即将进入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在进行角色转换时思想上会产生落差,让他们提前感受小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可以更好地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和衔接。例如,可以与幼儿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通过活动“我想知道的小学知识”,鼓励幼儿与邻居的小学生哥哥姐姐交朋友,在交往过程中完成由幼儿自己设计提问的调查问卷。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也意识到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劳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此外,多给幼儿正面的引导,告诉他们:“你们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所以可以上小学了,那里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老师还会给你们讲许多好听的故事,你们会学到的本领哦!”使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希望和期待,提高上学的兴趣。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和感受小学校园的学习气氛和生活环境,逐渐完成思想上的过渡。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都要认真执行学校和教师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制、自控和执行能力。进入大班后,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知道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后果。例如,每天回园时制定准时回园表,如果幼儿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后回园就是迟到了,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到迟到表上,而准时的幼儿可以获得红花奖励。同时,可以在家长会上与家长讲解小学的迟到惩罚,及早共同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例如,在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求幼儿每一次活动前都要在教师的提醒下按时喝水、上厕所,如果没有去就要等到下一个活动结束后才能去做这些事情了。又如,学生小明在看图书的时候因为时常抢别人的图书而得不到小朋友的喜爱,小朋友都渐渐远离了小明。这些都是幼儿不遵守活动或生活规则导致的。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时,教师要把细节要求和后果向幼儿交代清楚,而且要坚持执行,利用一些奖励及时表扬在某个活动中能遵守规则的幼儿,激励其他幼儿自觉地去学习、遵守和执行各种规则。鼓励家长与幼儿园同步,在家里给幼儿制定各种合理的规章制度,如吃饭、作息、游戏等,让孩子渐渐形成执行规则的意识和习惯。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教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让幼儿意识到“老师或家长信任我,才会给我布置任务”,以此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例如,让幼儿完成值日生的各项管理和劳动任务;餐前擦桌、放餐巾和碟子,餐后收拾桌子上的饭粒;打理植物区,包括浇水、松土和扫除卫生等;管理其他幼儿看图书和收拾图书柜等。这些都可以在有条件的组织下让幼儿学习按要求完成。在熟悉各项值日生的工作后,幼儿就能形成自觉完成值日生任务的本领。又如,每周利用一个小本子,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以图形、单一文字、数字等)记录下教师交代的作业,回家按照记录本上的图案一件件地完成本周的小任务和作业。教师在课室环境布置中要设计完成任务公布栏,在幼儿完成各项任务后进行针对性的奖励。这些行为习惯并不是教师和家长迫使幼儿完成的,而是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完成的,这样才会对幼儿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园配合。在生活中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在园在家形成一致,让他们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如起床时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快速地整理好被子、穿衣、穿鞋、刷牙、整理衣装等。上床前除了完成洗刷、拉小便的同时,还要独立进行睡前安静下来的事情(如倾听故事和聆听音乐)。家长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洗澡,还可以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帮助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卫生工作,如洗鞋子、洗盆子、擦桌椅、吃饭前帮助拣菜、开饭前摆放筷子和碗等。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除了大家一起谈话与交流外,请家长配合把幼儿在家里的生活自理情况拍照记录下来,制作成画报让大家欣赏和学习,让幼儿拿着画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劳动体验,分享劳动的经验和快乐。五、培养幼儿大胆交往和合作分享的能力学生在学校要有友好交往、善于沟通交流的能力,幼儿园更是孩子学习大胆交往、友好合作的重要阵地。交往合作首先要从说话开始,孩子要学会表达心中的想法,如借玩具时要学会使用完整的礼貌用语:“你能把这个玩具借给我玩一下吗?谢谢。”“可以,不过你要记得把我的玩具放在我的篮子里。”这些都是幼儿在与其他孩子交往时所用到的语句,教师要在日常中不断渗透,让幼儿练习各种交往时用到的语句。教师还可以开展“我做小记者”活动,指导幼儿设计主题活动,收集新闻报纸,进行新闻报道。还可以与家长设计主题问题,进行小记者采访,让幼儿通过自我报道或一问一答的锻炼,形成学习和合作的交往氛围。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与邻班进行交往,设定一个时间让幼儿与邻班或弟弟妹妹班自由地进行交流、分享,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形成霸道自私的心理和个性。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大班幼儿外出参观医院、超市等场所,多开展角色合作游戏。总之,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大集体,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幼儿逐渐学会谦虚、对人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这些看似小的事情,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增强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在社区中,家长们也应该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幼儿教师德育论文: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始于玄冥
周曰
幼儿教师德育论文: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一、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不仅要搞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这对幼儿园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关爱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情感。 儿童时期自我意识中的重要成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式结构模式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环境以幼儿为中心,幼儿从小感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家长完全把幼儿视为“掌上明珠”。幼儿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们得到了父辈和祖辈的关爱和呵护,许多家长只知道一味的对幼儿“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幼儿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我园教师对幼儿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对父母、对身边的伙伴、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情感冷漠。如有的幼儿看到别的幼儿摔倒,不但不去扶,还去嘲笑。还有的幼儿有争抢玩具、不谦让等不良行为。若一个幼儿从小不知道关爱父母和长辈、同伴,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善于同情体贴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热情的帮助别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奠定良好人格的重要方面。要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因此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关爱父母、同伴的品质,会对幼儿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我们重要的职责。综上所述,我们确定了我园的课题——“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如果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很有可能会养成他们自私自利的坏毛病,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边,都有可能变得像个小皇帝,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想要什么就得立马获得什么,这样的脾气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害的。所以不少家长头疼,不知道如何才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富有爱心呢?针对家长们的困惑,今日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一些很好的做法。办法一:家长做好带头作用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做什么,孩子很有可能就去模仿他们的行为。所以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因此家长有责任做好带头作用,很好的扮演富有爱心的爸爸妈妈的角色,这样孩子在长期的熏陶和培养下,也会渐渐养成对他人关爱、帮助的习惯。办法二:赞扬孩子的友善行为从一些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如果家长经常赞扬孩子的一些良好品德和行为的话,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塑造自己。每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家长及时的赞扬能够激发孩子重复进行这些良好的行为,并且渐渐在心理默认自己是一个有爱心、有良好品德的人,更加热心去关心他人了。办法三:引导孩子尊重长辈和关心家人要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话,可以从最亲的家人来着手,比如说让他们时时孝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家里人过生日的话,也带着孩子做一些DIY的东西送给过生日的家人,这样孩子感到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接受关爱他人是一件很愉快、很美好的事情。另外,也可以在家人身体不舒服时,鼓励孩子多去关心和问候,这对帮助养成孩子的关爱他人的习惯也是很有益的。办法四: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如果连自己都不懂得自我关心和爱护的话,是很难指望他日后具备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能力的。所以家长要先培养孩子懂得爱护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比如说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或者家务等,这样他们才能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并掌握一定的关爱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才可以在日后为社会做贡献。办法五:让孩子多跟同龄小伙伴交往在孩子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应当多一些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书本借给小伙伴玩,养成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有品”,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和小伙伴之间团结友爱,并且互谦互让。现在的科技发达,我就尝试用数字产品帮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后也试用果很多款名为“早期阅读”或“学字”的应用软件,都不是十分满意,要么是到后期课程需要交费,要么就是说是免费,但内置广告频繁,影响学习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荐了手机应用,猫。小;帅‘学,汉,字、可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这真的是让我们做家长的轻松不少呢。

家园一体化教育方面有哪些好的意见

光之塔
大迁徙
  家园一体化教育是当今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趋势。我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以家长参与管理为基点,探索家园教育一体化的模式    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建立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我们注重日常管理中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充分利用有效的家长资源,发挥家长自身优势,形成了以注重家长实质性参与的家委会、网站平台、家长参政议政自主开展活动的共育模式。    1.实行家委会成员竞争聘任制。我们改变以往班级推荐的做法,将自愿报名、竞争演讲、才艺展示相结合,把热心家长工作、有组织能力、才艺双全的家长吸收到家长委员会中来,这样选拔出来的家委会成员开展工作得心应手,有凝聚力。    2.调整机构,实施网络化管理。我们采取了评选会长、推选组长、小组自主活动等措施,调整家委会活动机制。家委会由3位会长、18位会员组成,分设教育教学、卫生保健、文化宣传三个活动小组。横向,以级部为单位自主开展各项活动;纵向,以小组为龙头,分头制定相关活动方案,发起倡议,全园开展活动。    3.更新理念,建立新型合作关系。为扭转家委会工作职能单一的局面,我们先后以给家委会成员写信的形式,一对一地交流和沟通,使成员明确幼儿园与家长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同时,以征求意见建议的方式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保教与管理。    4.参政议政,自主开展活动。在会长带领下,我们先后制定了家委会职责与细则、家长工作指南等,并由各小组自主开展活动。如教育教学组开展的“别让我受伤害——爱图书和破损图书修补”“大带小”“亲子阅读”“爱书互换”等系列亲子阅读活动;卫生保健组参与饮食管理并组织开展“我的拿手菜”“我请爸妈吃饺子”“我为妈妈剥橘子”等亲子活动;文化宣传组组织的“家教经验交流会”“座谈会”“亲子运动会”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营造家园教育一体化的氛围    我园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幼儿自理能力及家庭教育现状,组织家庭教育辨析会讨论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这种根植于家庭教育第一手资料的研究、讲求实质性的系统教育实践,把幼儿园与家庭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如我园的幼儿家庭个案追踪记录,其内容包括:观察的目的、记录后的原因分析及指导策略等,由家长记录、教师点评并提出教育建议。这种对孩子进行长期跟踪指导研究的交流方式,使家园互动真正具有指导性与实效性。再如个性化的幼儿家庭成长档案,将孩子的生活和评价融合为一体,在评价的基础上直观地了解孩子的过去、现在并预测将来的发展。我们首先对家委会成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并由点带面推广,引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记录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内容从孩子入园第一天开始,记录孩子第一次朗诵儿歌,第一次在家人面前表演,第一次独立做事,第一次的感动……渐渐地,幼儿在家的突发事件、幼儿的趣事、童稚趣语、幼儿在家的游戏、和家人的交往、同伴交往等,都成为家长观察的重要内容,孩子在活动中提出和回答的问题、创编的故事,幼儿的兴趣爱好、喜欢的颜色、食物、玩具、图书、运动等等,成为孩子成长日记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还编辑了《培养自理能力指导手册》,分别以“克服溺爱从放手开始”“放手让孩子做”“真爱与溺爱”“提高爱的质量”为主题,通过“小故事大道理”“动脑筋想一想”“家庭小档案”等栏目,以生动形象、色彩艳丽的画面向孩子、教师和家长传达科学的教育理念,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其中,“小故事大道理”以其新颖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受到家长的赞赏。    以创办“家庭教育报”为窗口,拓展家园教育一体化的形式    一月一期的“家庭教育报”成为继家园之窗、家园联系册之后最受家长欢迎的家园联系方式。从创刊到现在,我园的“家庭教育报”已经办了六十多期,设有童言趣语、教子有方、幼小衔接、宝宝健康、留下成长足迹等栏目。由开始时幼儿园自己组稿,逐渐发展到由家委会主动组稿。教育教学组围绕克服情感溺爱培养自理能力课题,以“如何科学施爱”为主题组稿;卫生保健组编辑健康专刊,作为献给全园家长的礼物;文化宣传组每逢“五一”“十一”长假后,都会以“我到过的地方”“假日游记”为主题组稿,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记录孩子成长的精彩瞬间。“家庭教育报”成了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窗口,也是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主阵地。家长的积极参与,使“家庭教育报”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和清新。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桥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的目标    1.“家长老师”进课堂活动。即根据主题需要和孩子发展需要,发挥家长行业丰富的优势,聘请家长来园给小朋友上课。为保证家长讲课的质量,老师和家长一起备课,就所讲内容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内容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何设问,如何吸引孩子,如何互动等等一一和家长沟通。    2.品餐会。炊事员和保育员各显其能,把自己的巧妙构思和无限爱心融入到手中的面点里,制作出栩栩如生、令人垂涎欲滴的花样面点。家长通过现场观察食品制作全过程和品尝食品,在“色、香、味”和营养搭配上为幼儿园膳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了膳食质量的提高。    3.亲子联谊活动。如“庆三八”亲子合作手工、“庆新年”亲子游戏、“庆十一”亲子合唱节等富有意义、充满童趣的活动,感染着孩子和家长们。每年都有声乐爱好者、舞蹈爱好者、书法爱好者的家长即兴表演节目,现悬挂在我园会议室的书法作品“迎新纳福”就是一位家长的现场杰作。    4.家长开放日。“真诚相待、包容理解、在和谐中求发展”是我园定期举办的家长开放日主题。主要有现场参与、软件滚动播放、咨询台、网上交流等形式。活动紧紧围绕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科学育儿、家教、饮食、安全、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等,并结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科学、体育、美术、舞蹈等特色教育活动展示。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这样温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看到老师们繁琐而辛勤的工作与付出,看到幼儿园完善、健全的管理,他们放心了、舒心了,并由衷地感叹:“幼儿园真是孩子们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