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定向培养研究生,毕业有什么限制?

红线
毕业回到原单位--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四种意识''是什么?

所谓圣者
牟子
四大考验是指: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内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容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应答时间:2020-12-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20元话费30元车费智能服务

如何认识新形势下我党面临的四大考研和四种危险

捕鼠者
中国共产党赈灾经历的四种严峻考验一是长期执政的考验二是市场经济的考专验三是改革开放的考验1社会利益调整属2阶层划分3管理体制的创新四是外部环境的考验中国共产党自身存在的四种危险一是精神懈怠1信仰的不确定2责任的缺失3感情的冷漠4物质至上二是能力不足1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2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3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4构建和谐和会的能力5应对复杂事件的能力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1官僚主义盛行2形式主义泛滥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1真正的腐败2不作为

研究生分为哪几种?

邢邵
电车狂
在职研究生分单独考试、同等学力申硕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三种: (详细分为六种方式:单独考试、1月份法律硕士联考、1月份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进修班) 1、单独考试: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一般应限于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单独考试硕士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不转人事关系,不转工资关系,医疗费由考生原工作单位负责,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2、在职读研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实行全国联考,一般每年7月份报名,10月份考试。毕业后只能获取专业硕士学位,不能取得研究生学历。如:教育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等。 二是和全日制统考生一起学习、但不转户口和工作关系的委培和定向的在职研究生。这种情况和全国统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完全一样,一般10月份网上报名,11月份现场报名,考试一般在次年的1月份,只不过录取类别为定向或委培,入学时不转户口和档案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和全日制统考生和自费生一样,委培生和定向生(即在职研究生)毕业后都能获取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如1月份法律硕士联考、1月份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 3、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 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是在有硕士授予权的学校报名,参加一个难度很低的入门考试后,被录取,按照应修学分,交纳2-4万元不等的学费。在2-3年内修完所有课程(一般是周末授课),同时参加全国统考两门:一门是英语,一门是专业课程。特点:学费不菲,学习好混,出门考试较难。许多人半途退出,学费不退。我所看到的一个班级,最后拿到硕士学位的比例 6/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权威网站对此作出解答,在职研究生培训的证书无非有以下几种按含金量由低到高分为如下几种: 一、结业证或研修证,为同等学力即学习能力的证明,一般只需通过相应课程学习即可获得,含金量最低,获得证书后学历和学位不会有任何改变; 二、在职申请学位,参加每年的在职人员申请学位考试,需要本科以上学历同时具有学士学位可以参加,考试的内容有英语和综合,其中英语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相当于五级半到六级的难度,考试通过颁发在职研究生学位证书。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学习能力的"力"),不涉及学历。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 三、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与脱产研究生相同。是经过学校录取的正式研究生,获得与脱产相同的研究生毕业的学历和学位。

想考研可是学不进去啊

威士忌
就不欲入
  我是今年刚考完的,考研时一个过程也是一段难得的经历,一般每3262363738一个经历过来的人都有一个体会,就是考研开始是最有兴趣动力的从波峰,然后随着第一边复习到达一个所谓的瓶颈,这是一个情感波谷,也是最苦闷的时候,你会发现以前会做的现在又突然迷茫了,然后如果你能挺过去,你又会豁然开朗重回波峰。所以考研绝对算是考心理。既然你没有退路,就静下心来,现在的你我建议可以找个地方大哭一场释放一下,这绝对有必要,然后静下来,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来,而且劝你不要再家里学,找个图书馆或者学校有气氛的地方,我们学校当初考研占满了真个图书馆,大家互相能有个带动。  其实我不想跟你谈什么激励心态的话,这些都是空话,考研考的还是要靠实力,不是说几句名人名言加油就行了,关键还是要看学习效率。下面是针对你的数学给你找的些数学心得,这才最实用。  I . 课本用书篇  首先我想给大家说:课本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看的,一定要参照考试大纲,当然今年的大纲还没出,用去年的就行,内容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等新大纲出来后再查缺补漏一下。大纲上的知识点一定要一个不漏的学习,比如概率论里有个泊松定理,估计很多不看大纲的人都没听过吧,而且很多考完研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知识点,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个知识点虽然考得少,但在大纲里它的要求是“掌握”,不信你可以翻翻看,这是考试的最高要求,这种地方是最容易出大题的地方!如果考试真出了,你会不会犯傻呢。  考试大纲里有四种要求,分别是:掌握,理解,会,了解。以我的感觉,这四个要求程度是不同的,是这么一种关系:掌握>会>理解>了解,所以对于掌握和会的知识点,你一定要无比的透彻,往年大题的出题点一般都超不出这两个要求的范围。我的建议是:拿着大纲先将标有“掌握”和“会”的知识点标出来,然后尽最大努力全面掌握,比如今年考研的拉格朗日定理知识点我记得就属于“会”的范畴,一定全面掌握,不但会用,更要会证明它,所以今年当我看到这个题时,是比较兴奋的,因为它在我的预料之中,而且08年数一数二的定理证明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关于高数的课本,这似乎没有一点争议,就是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第五版第六版都行,内容没什么差别,我用的第六版,因为我觉得看着舒服!至于你要怎么学习,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应该说的比较清楚了,你可以再看看。  关于线代的课本,似乎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同济版的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另一个是清华大学居余马的线性代数,这两本书我都认真的学过,我自己认为后者比较通俗易懂,更适合去学习,虽然表面上看去有点厚,但实际上好些章节都不用看,前者有点晦涩,呵呵!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先学习的同济版,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去看的清华版吧,反正等我看完清华版之后有融会贯通的感觉。线性代数似乎分了好多章,实则前后关联极大,等你学通了之后会发现好些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的,后来当你在做 当初让你觉得头疼的概念性的线代选择题时,会非常轻松,如果愿意你立马就能举一个经典的反例证明选项是错误的!  关于线性代数的学习,我想你第一遍学习甚至第二遍的时候一定会非常晕,很正常,我当初也是这种感觉。我是怎样实现跨越的呢?线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好多的结论,让人非常头疼,你要做的就是像高数一样把课本上的性质,例题和课后题中得到的结论统统总结到本子上,然后对于简单的常用的结论你一定要搞清楚是他们是怎样来的,当然开始你也许是做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他们总结出来的原因!等你后期做题的时候慢慢就可以做到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这个意识:多多思考这些结论的来历,做题中见到有用的结论就记下来,经常看看,证一证。后面我还会给大家推荐一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是很经典的一本,考过研的都知道,这已经成为考研人心目中不争的事实!也许我上面说的几点你不用做,线代也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因为往年线代出题模式比较固定,题型就那么几种,而且也不是很难,但是我想说一旦题目风格发生变化(而且我觉得现在有这种趋势),比如多出上几道线代证明题,那你就会死的很惨,我们和必要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呢,等到考研结束才后悔不如考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这需要花一些心思,有时候也挺累,但是决定了考研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我有一份“线代必须要熟记的公式”,是我自己认为网上能见到的几个版本中比较简洁,最好的一个版本。对于里面的结论,别死记,想想这些结论是怎么证明的,反正我那份打印出来后,是一个挨着一个思考过了,这个过程着实比较痛苦,因为线代本身就比较晦涩,有时候有点让人有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出来的感觉,别急,等你都弄某明白了你就进入线代的另一个境界了。  关于概率的课本,也是没有争议的,就是浙大的那一本,我听说出新版的了,不过我觉得内容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看自己喜好了!概率可能是这三门里概念最少的一门了,往往大家就忽视了他,比如“随机变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理解,尤其到多元随机变量那章时,有若干的公式,不用死背公式,好好地,透透彻彻得理解它,它们和点线面体积有着极大的关联,大家慢慢体会下吧,我心里清楚但让我说还真说不清楚,有点只可意会的意思,这样即便考场上忘了公式,你依然可以自己推写出来,而且不会错。浙大这本书不愧是一本经典的课本,不论是它的例题还是它的课后题,大家好好利用,做好笔记!  II . 大量做题用书篇  当你的基础打好后,后面做题时会比较轻松的。当然用书一定要用经典的书,别自己到书店随便挑,一般来说都不咋地。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籍,也是前辈们公认的,这些书我都用过,我认为都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有能力最好都做做,如果你做不完可以选者做一些,你可以从我做的遍数中感受我对他们相对重要性的理解:  《基础过关660》李永乐。(做过三遍)  这本书很好,别看有基础二字你就觉得简单,所谓基础是说里面的题都是填空选择,他基本上穷尽了填空选择所有能见到的题型,做好了考研时填空选择不会出什么问题的。这本书我做了三遍,不过当然不是每一遍都是从头到尾做,一会我会告诉你怎么做。  《考研数学焦点概念与性质》 徐兵 (做过两遍)  这本书大家可能听的比较少,这本书是我在看过之后觉得确实不错才买的(我一般很少买这种大家没有公认的书),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人不是很在意基础,所以这本书才没有想其他书一样流行,它的高数部分相当的好,会把高数里面大家容易弄错的概念性质以判断的形式给出,后面给出详细的解释,并且举一反三,如果你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强烈建议你看看,里面最精华的属高数部分,如果没时间线代和概率部分就别看了。  《复习全书》李永乐(做过三遍)  关于复习全书和复习指南那本好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过,不过我觉得如果是数三,全书要胜过指南一筹,而且很多第一年用复习指南没考上,第二年换复习全书的人都会这么说,全书整体上要好一点。至于数一数二用哪本,我没经历过,也不敢妄下结论。 关于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我在后期的时候简单选读过,这本书里面有两部分大家一定要看:分部积分的表格法和微分方程的算子法,太牛了,以至于我用过之后就爱不释手,哈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义》(基础篇) 姚孟臣 (做过两遍)  关于概率论的试题用书大家推荐过几本,我在图书大厦都翻阅过,强烈建议大家用这本,你用过后就知道了,它穷尽了你能见到的所有概率题型,相信做完后你的概率会有质的飞跃!这本书有个提高篇,千万别买哈,里面的东西考研都不考,基础篇才是真正的考研用书,呵呵!  《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做过两遍)  这本书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有些人可能会说了,你怎么用的书这么多李永乐的,是不是他的托啊,我声明绝对不是,不信你可以看看我原来发过的帖子,也可以问你其他考过的战友,李的书确实不错,后面还有本真题我也用的他的。好了,我说说这本书,这本书很条理,几乎是考研人人手一本的,也不愧李永乐线代之王的称号。不用犹豫了,这本书一定要看的!  《历年试题解析》李永乐 (做过一遍)  我没看过其他真题解析,不过这本是挺不错的,它前面是真题,后半部分是解析,最大特点是:解析把所有题都分类了,我觉得这种模式挺好的。对于真题,我没有特别在意,而不是向其他人那样研究了若干遍,我觉得如果你前面的基础像我说的那样扎扎实实打好了,历年真题根本就不在话下,更何况复习全书里面好多都是历年真题,你都做过了。对于真题,我还是严格卡了时间,拿出白纸认真模拟真实考试,2000年之后的题 我一般要求自己一个半小时必须做完,然后检查至三小时,做完对答案,一般都能维持在140左右,也有几次满分。2000年之前的题比较简单,一般要求自己一个小时做完,然后直接对答案,所以一次满分都没拿过。一定要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做题速度和准确度都是在高标准中造就的,我觉得做真题还是比较顺的,可能是因为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吧。  《经典400题》李永乐 (做过两遍)  相必考过数学的人都用过这本书吧,不愧“经典”二字,也有人说他太难了,跟真题相差太远了。我觉得看你怎么看这本书了,这本书是用来查缺补漏的,不是用来模拟考试的,里面所有题没有一道重复的,一道题会综合几个知识点,而且很多是你特别容易弄错和忽视的地方。我觉得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像大家说的那么难,而是它的计算量特别的大,稍一出错就会前功尽弃,我现在依然记得我做完第二套题,高度集中三小时之后,头脑发晕想去跳楼。这十套题大家的得分一般会比真题低好多,有些朋友甚至只拿了不到50分,别担心这很正常。我做前几份的时候,也只有一百一二,后面会逐渐简单些,才稳定在一百三四。这十套题大家要好好利用,最好能像模拟考试那样卡时间,而且一定要这么多练几次,否则等你到了考场就会感觉不会分配时间,时间也不够用。  《合工大最后五套》 (做过一遍)  这五套卷子我也是早有耳闻,但是在市面上市买不到的,听说要邮购什么的。但是08年的时候就有好心人将它们扫描后发在网上,可惜09年我没有见到,所以我当时用的是08年的。这些题还是很不错的,挺新颖,难度比起400题稍小一点,建议大家最后一个月练手用,保持做题的感觉。  做题速度也是在这一轮的大量做题中炼成的,如果上一轮的基础很扎实,你将有着很大的潜力,这一轮中你的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考研:你真的是想读书吗

小明
或使
信仰吧。其实,考研人都有一种信仰。第一,决定了一件事,不论做什内么,就认真坚持下去。第二容、考研人很多是困在里面,也有部分自我陶醉。第三、真正想做科研并为之奋斗者,很少。第四、纯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不一定。相信很多人是这四种的复合体。读研到底有没有copy用,这样看你的出发点了。 1、如果你想挣钱,那没用。 2、如果你想在高职、大专、本科院校甚至研究所等教书或做学问,那一定要读研。 3、如果你想考公务员,研究生毕业会更容易些。 4、如果你想提高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氛围,那一定要考研。 5、如果你真想踏踏实实的学些知识,那要考研。 ………… 总之,考研是否有用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我大学毕业四年多了,一直在一所高职学院教书,但我不满足现状,想进本科院校教书,所以我必须先考上硕士,然后再考博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对于你,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话,可以先工作,在工作中去寻找自己的目标,然后再来决定是否值得考研,这会更好些,不要现在就盲目的下任何结论。

三本院校进不去四大么。。。由于家庭和个人原因吧我没选择考研而是选择了注会,想要拼了进四大的。。

过而弗悔
吴澄
但是四大有些名校情结的,也注重本科,所以三本的话估计没有优势。如果你英语好的回话或许还有希望答。 四大筛简历考虑的因素的顺序(按照重要性从大到小): 性别、学校名气、有无类似实习、 英语、CPA、其他各种你自认为牛B的东西四大面试考虑的因素的顺序(按照重要性从大到小): 性别、气质、长相、性格、口语每年招的人太多 ,基本就是上面的条件筛,CPA排最后,你自己量体裁衣吧,会计从业资格证不用去管。性别也有要求额。。。基本同意梦如初的回答,只是他说的稍微委婉些,要我说,基本回不大可能因为你投简历的时候答,会有程序的自动筛选。如果你不是985之类的学校,基本在这里就被过滤了。但是凡事都是有可能的,我说一个方法吧,若是你现在只是大三或者更低,那就好办多了,去面试他们的实习项目,虽然还是很难,但是比面管培容易些了。你好好准备英语和专业知识,什么报酬之类统统不计较。。这样可能有机会的

什么样的人适合考研?

超级爱
法也
非常有毅力的人,考研的过程,就好像是万米长跑,许多能够成功的都不是最开始跑的特别快的人,而是那种特别有毅力的人,能够日复一日的去坚持做一件事,永远不会感到厌烦的,这样有毅力的人是非常适合去考研的。

考研复试如何避免暗箱操作 揭秘四大怪现象

驺忌
吕坤
在复试之后,的人关注各校3365653836复试的结果。一时间,网络上一些控诉复试不公的帖子被网友热议,甚至会由于大众媒体的介入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考研复试由于其较强的主观性、地方性,不像初试相对有一个评判标准,加上复试信息的透明度不够,导致考生对复试结果议论纷纷。综合分析,记者发现热点主要集中四个方面:1.复试缩招的论争。“缩招”,顾名思义就是招生人数较以往有所削减。就研究生招生来讲,缩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每年的7、8月份招生简章上出现的“拟招收”人数相比去年或往年招生人数缩减了;一种是初试后,分数线出来的同时学校公布的当年实际招收人数比简章上的“拟招收”人数有了缩减。一直为考生所诟病的就是后一种缩招,这种情况会使很多原本可能被录取的人却连复试也不能进入。绝大部分考生强烈反对复试缩招,在一篇帖子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言辞:“背信弃义,天良丧尽,借扩招之名,行缩招之实。”可见其对缩招的痛恨,因为这直接导致很多原本可以被录取的人落榜。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缩招之举大为赞扬,认为从长远来看,缩招对于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先来看看缩招的主要原因:首先,就业形势要求缩招。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研究生的就业开始陷入尴尬境地,在这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缩招就成了必然结果。其次,“批量培养”导致研究生素质良莠不齐,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科的人才梯队建设。缩招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第三,连续几年的扩招已经使得一些学校导师严重匮乏,一个导师带二三十名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再不采取解决措施,怕会砸了多年苦心经营的招牌,因此被逼无奈选择缩招。第四,保送生比例增加。2007年以来,保送生占研究生招生比例逐步增大,以北大为例,2008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中,理工科院系接收保送生比例在50%至80%,其他院系一般不低于50%。在研究生招生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必然会挤压考试录取的学生名额,直接导致缩招。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总体看来,缩招其实是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的。那么,为什么缩招会招致那么多考生的痛恨呢?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没能及时把缩招信息传达给考生,考生在不知道缩招的情况下报考,是不公平的,对于一年只有一次机会的考生来说,这个打击是很难承受的。因此,学校如有缩招计划应及早公布,给考生充分的选择权。2.如何避免暗箱操作?暗箱操作的出现是由于复试过程中的主观性:导师的好恶决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这使一些同样优秀但是不合导师胃口的考生落榜。研究生考试虽然是学校和导师在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但今后的培养过程却是导师直接完成的,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学术的传承性,也为了更有利于今后的培养,导师的意见当然更为重要,这也是导师意见在复试权重中逐步增加的原因。而随之可能出现的就是暗箱操作问题,必须加强监督,建立起规范、透明、有效的复试监督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已知的比较公平、透明的复试方式是中国地质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学校采取的“体检试面试”,对于这一复试形式本刊曾有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面试后,最终的分数由逐个面试考生的十几位老师共同决定,且复试第二天就公布录取名单,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暗箱操作问题只能从制度层面解决。考生所能做的事只有两个:一是提高成绩,使自身条件足够优秀,很难被“操作”,经验表明那些被“挤”的人一般都处于可上可下的中间地带;二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尽早获取信息,比如初试排名、复试成绩等等,这样一旦发现录取名单有问题可以获得主动权,向主管和监督部门反映,争取自己的权利。3.如何避免外校歧视?在互联网上搜索“复试、外校歧视”,你会得到约194,000项查询结果。外校歧视问题大概是最让考生焦虑的,尤其是跨校考研的学生。如果说初试的“匿名判卷”可以避免外校歧视问题,那么,在考生和导师面对面的复试中,怎么才能避免外校歧视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探讨一下外校歧视都有哪些表现,然后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逐个击破。第一,导师对于外校学生的科研能力缺乏信任,虽然外校学生考了很高的分数,他们也许觉得自己培养了4年的本校生更为可靠。对此,考生就要提高自身能力,关注专业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了解所报考导师的论著和科研成果,在复试中表现得更为出色,消除导师成见。对报考学校和导师的了解,既能够表现出你的决心和诚意,也反映出你的专业能力和可塑性。这个工作不仅仅是在复试现场完成的,在决定报考后就一直要做,想办法和导师取得联系,比如去上导师的课,多向导师虚心求教,老师永远喜欢那些渴望知识的学生,这个过程中你的表现很可能就已经决定了你复试的成败。第二,有关招生事项、往年试题等信息获取方面对外校生的歧视。现在信息交流的渠道这么丰富,考生完全有能力打破这种信息壁垒。网络BBS交流、找同学和朋友帮忙,同研友信息互换,甚至可以直接跑到该校的研究生楼去找研究生请教,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很愿意帮忙的。记者在读研时就曾经把大学4年的笔记赠送给一个在宿舍走廊上向我请教的女孩,因为她已经徘徊了几天,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她踌躇的身影,这样的诚意怎么能不打动人呢?第三,有些学校在招考政策上歧视外校生,比如本校生可以“降分录取”,有额外加分制度等等。这些政策通常都不会公开,但确实存在,这就需要考生做好信息搜集工作了。碰上这样的学校,如果不是特别出众,或者非这所学校不可,劝告考生还是不要碰触为好。毕竟考研是为了得到一个深造的机会,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属于战略问题,应该多方衡量利弊。况且这种学术的“近亲繁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封闭和缺乏活力,多元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才是学术健康发展的必要元素,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4.如何遏制钻营之徒?近几年的“考研热”带动的不仅仅是考研产业,也给一些唯利钻营之徒以可乘之机,有关导师收受学生贿赂的“透题”、徇私舞弊等丑闻不时见诸于媒体。学校必须坚决遏制这些投机钻营者,维护研究生招生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信息公开是必须的,要把复试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及时、透明地发布,让考生心中有数,信息为广大考生所掌握,那些想搞小动作的人就很难得逞。其次,要建立民主、有效的考查方式,规范评分制度,明确评分标准,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而是多位老师共同决定,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公正。第三,完善复试监督和复议,保证考生有疑问和异议时有投诉途径,而不是徒有其名。监督不力必然让有些人“钻空子”,关系和人情大于考生的真才实学,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考研复试的监督,而不能完全下放到学院和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