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指导幼儿园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上窥青天
仁义之慝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关于课题研究中的具体环节要求的事项大家可以来职称驿站网看看。

课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怎么写

骆驼客
理迹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带给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挑战。贯彻、实施《纲要》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即要把《纲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要求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即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一课三研”作为一种教研方式,同时关注了课程、幼儿与教师的发展,因此,实施课改以来即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的部分优质幼儿园已率先对其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我园地处山区,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相对滞后,对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指导教育行为,教师们始终充满困惑,这就大大阻碍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步伐。为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与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这对加快我园教研与课程的园本化,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要具备研究与反思的能力。“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我们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2、《纲要》强调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育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等等理念,为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任务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三、相关概念的界定一课三研: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四、研究目标与内容目标:通过研究,架设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新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形成团结、合作、信任、支持的群体氛围。内容:1、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困惑与问题。2、在“一课一人三研”与“一课二人三研”的活动中探讨如何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智慧,围绕预定专题进行研讨,并将教研经验向日常、随机迁移与运用。五、研究方法和步骤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由园长亲自担任,课题组成员由园教研组成员担任。2、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3、以“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研讨大方向,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问题、并分类归纳,确定“活动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有效投放”、“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如何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实施有效引导”、“如何创设和谐、亲切、宽松的活动氛围”、“如何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如何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探究的欲望”等七个研讨小专题,以科学、艺术领域为切入点,从“一课一人三研”(一人同课多轮)过渡到“一课二人三研”(同课异构),分别在大、中、小班开展研讨活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重研“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轻研“课”(活动框架及环节),凸显教师的主体性。第一阶段:(2006、9——2006、10)1、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2、设计调查问卷,以全园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进行访谈,充分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的困惑及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3、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第二阶段:(2006、11——2007、6)1、选定四名课题组成员,以“一课一人三研”的形式,在“学习、实践、研讨、反思,再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围绕既定专题开展教学研修,课题组主要成员观摩、评析、修正活动方案,并提交课例、案例及个人在三研全程各阶段的反思记录。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向全园展示三研成果,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第三阶段:(2007、9——2008、4)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1、以年段为单位,围绕选定的研究专题,以“一课二人三研”的形式开展教学研修,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取长补短,做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2、总结教学策略,收集课案例及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各阶段的个人反思记录,进行整理归档,并向课题组反馈情况。3、优选研究课,向全园展示。第四阶段:(2008、5——2008、6)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汇编优秀课例、案例集,收集反思记录,在全园范围内交流研究成果。六、研究成效与分析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成员深有感悟,对研讨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了极大的转变,理论与实践水平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执教者的成长执教老师在领到研讨任务后,首先必须对所对应的研讨专题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内化,再提交教案,开展“一研”,“一研”活动结束后并不急于研讨,而是留下几天的时间给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学习用教育理论来解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书面反思材料,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在“研师”的氛围中,内化群体的智慧,并接收来自群体的质疑: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宜、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指导是否到位等等,而后再反思,再研讨,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三研三反思。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执教老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发现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执教、反思,在磨练中提高了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学会了考虑目标的设计要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明确具体,能反思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学具是否做到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是否做到服务于教育目标,在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逐渐改进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加快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

幼儿园教师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生火甚多
好夫妻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 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课题研究

固不及质
卖身契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应如何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反因
盖娜
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

列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课题研究提纲怎么写?

钢铁山
这种提纲可以在相关网站上搜查到的可以跟着他写

幼儿园中班研究课题有哪些

人大喜邪
啮缺睡寐
  幼儿园研究课题,肯定是要选题,表述研究题目的。没有好的选题,几乎不可能立项。为了做好选题,正确起好名字,要多参考一些好的研究课题题目进行学习和借鉴。那么,幼儿园研究课题有哪些?  1、幼儿园安全教育评价实施策的研究  2、幼儿园混龄教育中主题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3、体验式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的行动研究  4、关于幼儿园开展篮球体育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  5、幼儿篮球活动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6、中大班幼儿餐前讲述活动对其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7、“学习故事”评价视角下的幼儿园大班户外体育游戏的行动研究  8、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中安全预控措施的研究  9、利用“红色文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10、以深描幼儿学习经历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研究  11、家园主题活动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提升的研究  12、在播音活动中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13、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负面情绪回应的策略研究  14、民间游戏在改善幼儿园亲子关系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15、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课题主项如何完成?

盗墓兔
激斗篇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 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课题

人吓鬼
彼故知之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三、了解研究的背景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四、确定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