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有没有搞音乐的啊,如果想要投稿,去哪里投啊,要怎么做啊?

迷魂记
法蒂玛
可以投稿的报纸杂志多着呢,我随便帮你一搜就有这么多,地址你就挨个搜和打听吧,有的杂志报纸都有电子版。如果没有电子版,就114直接打听到杂志社问编辑投稿办法和邮箱。《音乐大观》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无线音乐·教育前沿》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民族音乐》云南省文化馆主办《音乐天地》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办《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主办《音乐时空》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音乐创作》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中国音乐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音乐报》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文化部当代音乐艺术院、中国大众音乐协会联合主办。真的谢谢你啊

音乐研究性学习该怎么写?

不治天下
撒穆
一)论文1.论文的主要特点论文和研究报告相比最大区别在于研究报告突出的是研究的过程性,而论文着重体现研究的结论性和理论性。论文最重要的是要有鲜明的观点和理论体系。作者通过自己研究所取得的大量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通过周密的推理,论证自己的结论和观点的正确性和实际价值。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总纲,它必须反映文章的中心。论文的题目要简明,易于理解并吸引读者。内容摘要是用简短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成果。较长的论文其摘要能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选择是否继续读下去。如果论文并不长,此部分也可以省略。绪论是论文的引子,它向读者介绍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并提出观点,引出下文。本论是作者向读者展示自己研究过程和结果的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通过有效地组织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本论部分条理要清晰,逻辑推:理要严密。语言阐述必须精确、通俗,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专有名词术语要用的准确、适当。论文行文一般不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饰手法,不采用想当然的描述。结论是对前文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结论观点要鲜明,要与前文相呼应。参考文献是指研究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章或作品。列出参考文献一方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为读者核实和深入研究提供方便。中学生的论文列出参考文献也是研究过程的一个佐证。(二)综合研究报告综合研究报告适用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或手段的课题。1.综合研究报告的特点综合研究报告与论文相比在于它能很好地展示研究的过程,同时它又与科研报告和调查报告不同,它不像后者个性那样鲜明,所以它体现报告的综合性和一般性,其着重点在于介绍研究的过程。2.综合研究报告的结构①题目②作者③课题的由来④课题的目的、意义⑤人员分工⑥方法、步骤⑦研究的过程综合研究报告和论文相比其特点在于能全方位反映课题的要素,尤其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由于报告强调的是过程,所以过程和结果是此类报告的重点。(三)科研报告此类报告适用于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的课题。1.科研报告的特点科研报告的个性比较鲜明,它主要适用于科学实验类的研究。它不仅体现了研究的过程性,更应体现其科学性和周密性。其着重点应体现在原理的科学性,过程的完整性、周密性,数据的准确性,结论正确性。2.科研报告的结构①课题名称②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②课题的由来④课题的目的、意义⑤人员分工⑧方法、步骤⑦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⑧实验的器材、物品⑨实验的过程⑩实验的结果此类报告不仅强调研究的过程性,尤其强调科学性;报告中的数据必须全面准确、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反映实验的本来面貌,不能夸大和杜撰。

音乐研究生怎样上好专业导论课?

后视镜
老明星
如果你是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的话,那么跟着老师走就行了,毕竟老师会带着你去上课。或者还是自己学习。

音乐学类的国家期刊都有哪些?

性知
王衍
你对所需期刊的描述太不清楚,很难给你推荐相关期刊,建议找老师详细问问,到底需要在哪类刊物上发表,是国家级刊物还是要核心期刊?现在发表这样的论文通常是要交版面费的,偶可帮你操作。1、音乐探索2、音乐天地3、音乐研究4、中国音乐5、中国音乐学你看有你需要的没有。

国内外流行音乐研究现状述评

春蕾赋
望春风
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谈美国爵士乐》文章中主要谈了三个问题:爵士乐的流传和影响;爵士乐的形成;爵士乐的发展。并在最后简单地谈了一点对爵士乐的看法。陈地在《对流行音乐的观测》一文中主要对较有影响的流行音乐:爵士乐、节奏与布鲁斯、摇滚乐、摇摆乐、乡村音乐或西部音乐、迪斯科和新浪潮的发展和演变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到了以下结论:1、流行音乐或乡村流行音乐均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而产生了“叛逆性”的一面。2、流行音乐都是源于劳苦白人和黑奴。3、流行音乐中,除了民间音乐和以它发展起来的乡村音乐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乐都只是风靡一时。4、流行音乐不是孤立的发展的各派之间互为影响、促进。并在交流中相互渗透、吸收。陈铭道、宋今为的《失去了灵魂的民间艺术——美国乡村音乐的沿革》文章主要阐述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乡村音乐”是由乡村、布鲁斯、爵士、摇滚混合在一起的杂拌菜——失去了灵魂的民间音乐!“乡村音乐将要在全世界获得商业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灵魂”。①钟子林在《美国流行音乐新品种——新时代音乐》一文中主要阐述了美国流行音乐呈现出多样化局面,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都在发展,如摇摆乐、乡村音乐、爵士乐、布鲁斯、索尔(soul,城市黑人的流行音乐)、福音歌、雷盖。这时一种新的时代音乐继60年代和70年代初摇摆乐高潮之后形成并广泛传播。以及这种时代曲的特点和流传因素。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的歌曲《何日君再来》,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红。一些报刊上就如何评价《何日君再来》一歌发表了不同意见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咏在《人民音乐 》 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是我国最早发表的有关流行音乐的研究的期刊论文。在文章中,作者对刘雪庵创作的歌曲《何日君再来》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主要是围绕“这首歌曲是不是汉奸歌曲、黄色歌曲?”这个问题展开的“应该怎样还这首歌的历史本来面目?”问答。作者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总结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同年,应国靖的《也谈<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 》和长河的《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关于歌曲〈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的讨论综述》两篇文章也对这首歌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综述。赵沨在《从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乐会想起的》文章中对香港著名歌唱家费明仪、林祥园、陈供生,应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红塔礼堂公开举行了两场独唱、重唱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公开售票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千张入场券就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主要是由于一些喜欢流行歌曲的青年错误的认为费明仪等先生从香港来,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踊跃购票。说明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很欣赏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这一事实。周荫昌在《“流行歌曲”略析》一文中对“什么是流行歌曲?为什么它对一部分青年具有吸引力?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应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些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林明在《“流行歌曲”问题》文章中从其他方面对流行歌曲进行了论述,主要针对建国三十年后的今天,“流行歌曲” 出现的问题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进行讨论。杨晓鲁在《1988年中国流行歌曲鸟瞰》文章主要以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歌曲的创作风格、题材、体裁、节奏、旋律、调性、民族性与审美趣味、歌星演唱以及理论研究的状况这些方面对当时流行音乐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于1979年到1985年中国流行音乐的艰难历程也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早已纳入我们音乐学的理论研究范畴,但对于该学科建设的深化推进尚不足够,忽视“正在进行时”音乐事象的理论研究价值,徐元勇《中国流行音乐史导论》一文,就是从历史角度对自古就存在“流行”一词的说法,参照中国音乐发展史做了考证,指出流行音乐史应属于史学研究范畴,并可借鉴史学学科标准来进行史料的收集、史实的考察和史观的验证。表述相同论点并由此展开具体研究的文章还有《对我国流行音乐历史的思考》、《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1》等透过一些讨论流行音乐焦点问题的会议发言及相关文章⑦,我们不难发现,怎样正确理论手段达到对流行音乐更层面论题的清醒认识,怎样建设流行音乐的理论体系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需要长期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早在90年代初,修海林通过《流行音乐问题与音乐美学研究》一文,简明探讨了运用美学的学术思维和方法来进行流行音乐研究的重要意义。近年出现的《流行音乐文化的批评与反批评》(曾遂今)等文章⑧,向我们展示关于流行音乐的不同理论学说的由来,对那些观点进行了辨证的解析并重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文章⑨——雷美琴《中国流行音乐30年音乐批评与理论研讨的回顾》,将国内与流行音乐实践相伴而行的理论研究划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巡视,并为未来学术研究的发展补充了建议。书评性质的文章⑩有《评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2004年流行音乐专家论坛”综述》等文B11,对系列会议中值得关注的内容及有待进一步落实的命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和再思考。 刘筱的《中国大陆对美国流行音乐的研究(1983—2003)》等B18文章,均从不同侧面对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国外流行音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阐述了有关音乐类型发展脉络和成因。此外,中国学者利用在国外深造的契机和自身的深厚语言功底,不辞辛苦的将国外学者对中国流行音乐研究的文论进行翻译、阅读和梳理,将全新的学术视角和学术方法介绍给国内的同仁们,并进一步对他者声音进行深层解剖,有助于我们更宏观、全面、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他者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摸索出适应我国未来流行音乐学术研究发展的可行性手段和深远路径。这方面的文章有王思琦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领域中来之于实地考察的“他者”声音——评Nimrod Baranov itch的<中国新声音:流行音乐、民族、性别和政治1978—1997>》B19,钱丽娟的《身份、政治和疼痛—英文文献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B20一文对英文文献及华语圈内对于流行音乐研究文献的内容、论点和方法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分析,提出将中国学术研究融入国际学术理论视野,从局内人的视角深入政治及“身份研究”议题的可能性。 钟子林在《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文章中论述了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爵士乐的生气蓬勃的节奏意识,活跃的调式变音旋律,以及多样的演奏风格和独特的节奏形态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对爵士乐的节奏形态进行了剖析。 黄明智的《爵士乐的节奏形态与传统的节奏意识》一文论述了摇滚产生的背景和三个来源:1.节奏布鲁斯(rhythmand blues)2.廷潘胡同歌曲(Tin PanAlley)3.乡村音乐(countrymusic)。以及他的社会影响和被称为“摇滚乐之父”的比尔·哈利和有“摇滚乐之王”称号的维斯·普莱斯利对摇滚乐作出的贡献。三、21世纪初——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的阶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当今的21世纪初,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流行音乐也渐渐走向成熟。种类和风格的流行曲风相继出现并迅速占领广大市场。由于时代的发展,网络、彩铃等媒介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制作更加商业化、世俗化。这个时期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更加全面和丰富。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其历史、风格、特征及概念的研究。还包括对流行音乐歌手、流行音乐选秀比赛以及与当今社会、文化和消费者等之关系等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专著。并翻译了大量国外有关流行音乐的专著。所以,这个时代是我国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突飞猛进的时代。21世纪初研究我国研究流行音乐方面的专著有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孙蕤编著的《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付林编著《中国流行音乐20年》,这些书主要研究了我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包兆会著《我动我晕眩:流行音乐》一书是从媒介角度研究流行音乐、既研究流行音乐的载体媒介发生变化后对流化。由尤静波编著的《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一书是中国第一套成体系编写的流行音乐教材。书中的体例以历史为纵线,以风格为横线,比较详实地勾勒出了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整体面貌。由付林主编尤静波编著的《西方流行音乐简史》一书将西方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将爵士乐、摇摆乐、索尔音乐、城市流行音乐、说唱音乐、摇滚乐等众多音乐类型的形成地域、风格特点、乐队、代表人物等全方位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记载说明。还翻译了许多国外专著,如:《爵士乐简明史》、《爵士乐》、《摇滚乐》《摇滚年代》等。这时期发表的文献也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 王思琦在《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一文中对流行音乐的概念进行了归纳:(1)通俗音乐(popular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②(2) POP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20世纪50年代后期,“PO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表演者们所演唱的歌曲。③(3)流行音乐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④(4)流行音乐就是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像《国际歌》、《洪湖水浪打浪》。⑤(5)流行音乐等于通俗音乐,一切形式简洁、曲调流畅,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包括在内,它可以是民间小调,可以是艺术歌曲,也可以是古典音乐。⑥(6)流行音乐是在夜总会、舞厅、酒吧间等游乐场所演奏的音乐。⑦(7)流行音乐是那些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格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卑俗的音乐统称。总而言之,流行音乐就是黄色音乐。⑧并提出流行音乐的9种文化特征:1.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倾向。2.娱乐性。3.商品性。4.流行性和时尚性。5.很强的参与性。6.传播手段的科技性。7.亚文化的特征。8.商业化运作机制。9.“多细胞体”的文化特征。这篇文章详细的论述了各大音乐词典对流行音乐的定义。但是直到现在在《辞源》、《辞海》两本书中还未有关于流行音乐一词的来源及概念的辞条。 金兆钧在《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文章中对20世纪80、90年代的流行音乐以及中国局势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论。在他《蜕变、彷徨、寻根与围城—中国流行音乐当下状态解析》文章中,又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评论。

音乐研究生

松松散散
假随从
你需要先确定主专业 如果是声乐 你的声乐要达到研究生的专业程度(基本就是仅次于歌唱家 或着达到“歌唱家”的水准) 副科要考曲式与和声 他的基础是乐理 你要从乐理学起 你是跨专业要考加试 然后有的学校要考中西音乐史 还有视唱与练耳 专业领域最好的是九大音乐学院 但是每一间对于你现在的程度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专业能力的成熟有时是需要年份来积累的 你面临的竞争者大部分是从小开始学习本专业 甚至有些是小有名气的歌唱家作曲家 但是每年导师只能招2~3个人 招的人数不多考的不少所以竞争很大 很多本身音乐学院出来的学生都考了两三年音乐的道路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艰难 你愿意花3.4年去专研的话还是有点希望 前提是很努力很努力 你可以考虑下低一级的艺术院校诸如云南艺术学院或者广西艺术学院这样的学校 这些学校比较好的是南京艺术学院 下面是音乐学院副科大致考的范围、每个学校都有出入但是不大:曲式:单二单三、复二复三、奏鸣、回旋、变奏曲式分析和声:主、属、下属、副属、重属、重副属功能和弦、部分变化和弦等常用和弦的应用与写作中国音乐史:古代——到近代西方音乐史:古希腊、古罗马到现代十二音、新古典、偶然音乐视唱:五线谱视唱三升三降、固定调带变化音、离调转调不出现无调性练耳:和弦听写、带变化音单选律听写、带变化音多旋律听写、带离调转调和弦连接那作曲专业呢?作曲专业也是一样 达到专业的程度 比如考试的时候给你一个素材 在指定的时间内写成首九分钟的四重奏之类的 现在很多都在写一些无调性泛调性的作品。。。考验你对和声等创作技巧和对音乐甚至是哲学的理解构思 本身作曲专业还分成很多细的专业方向

中国音乐的期刊简介

长少无序
常绿树
《中国音乐》(季刊)是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音乐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3月,首任主编是著名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李凌同志,历任主编有前院长李西安教授、前院长樊祖荫教授。历任副主编有薛良先生、何昌林、陈铭道、管建华教授、赵志扬副教授。《中国音乐》现由院党委戴嘉枋书记分管,现任主编为樊祖荫,副主编赵志扬。 《中国音乐》的办刊宗旨是: 在音乐领域中,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社会音乐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开展学术理论活动,联系音乐工作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促进社会主义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中国音乐》从81年3月创刊以来,至今已出刊85期,发表文章两千三百多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理论建设和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以及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21年来,《中国音乐》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中青年音乐理论工作者,现已在国内拥有一支功底扎实、充满朝气的作者队伍。《中国音乐》发表的科研成果以及对音乐领域诸方面的探索思考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中国音乐》在全国音乐理论刊物中,一直拥有最大的读者群,在国内外均具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音乐》编辑部全体人员正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以寻求更多的机遇和迎接更大的挑战。 《中国音乐》2001年大事纪要: 一.2001年7月,编辑部收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编委会通知,《中国音乐》再次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 二.2001年11月,编辑部收到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通知,《中国音乐》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选用为来源期刊,并收到证书一份。中国音乐设有:民族音乐研究、中外音乐家及其作品研究、闵慧芬二胡艺术研究、音乐教育、环境音乐研究、表演艺术、音乐治疗等栏目。

复调音乐研究的是什么

皆入于机
恐惧岛
您好复调音乐研究的是什么,得看你的具体专业,如果是作曲的话研究的是多声部写作中多旋律线条的处理方法,如果是作曲理论的话研究的是复调音乐的多旋律的形态变体以及结构,如果是音乐理论的话研究的是复调曲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复调音乐的各种题材。如果是钢琴专业的话研究的就是复调音乐的演奏技法。希望能够帮到你音乐与作曲技术(团队)——啊啊找抽玩

洞经音乐研究综述应该从哪个方面写?

八年七旱
孔保
流行于中国云南省汉族、白族、纳西族群众中的一  种民间音乐。原为道教礼仪音乐,因其内容为颂唱《大  洞仙经》的经文而得名。  洞经音乐在云南约始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清中叶直  至民国初年,逐步衰落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音乐形式的  产生无史籍记载,但它和宣讲颂唱的“道藏”经籍──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五卷》的产生、流传、演  变,以及“赕经”这种以宗教为内容的表演形式有着密  切关系,尚待进一步考证。“赕经”,是对整个宗教礼  仪活动的泛称,亦称为“做会”,这是一种以宣传宗教  教义为内容讲唱结合的艺术形式。  “赕经”活动一般在关神庙中举行。会期3天或5天,  内容以演唱的经文不同而有别。洞经音乐包括了吹、拉、  弹、打、唱等多种音乐表现手段,主要分为声乐和器乐  两部分。  声乐部分称为“经腔”,亦称“经曲”。其唱词是  经文中的韵文部分,和诗词相近,有四言句、五言句、七  音句、长短句等几种结构形式。经文中的第 1部分是散  文形式,是宣讲读念的部分。从经文的结构形式和其表  演形式来看,它和唐代的变文及始于宋元间的“宝卷”  (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讲唱形  式)相类似。演唱“经腔”时有两种乐队伴奏形式:一  种是用丝竹乐队伴奏,其曲调悠扬委婉,节奏徐缓;一  种是用吹打乐队伴奏,其曲调有的欢快热烈,有的气势  雄伟,多用于开经或收经之时。  洞经音乐的器乐部分称为曲牌。根据所用乐器的不  同组合,分为大乐曲牌(又称吹牌)、组合曲牌、锣(鼓)  经曲牌3类。大乐曲牌即吹打乐演奏的曲调,以唢呐、竹  笛、笙、管子为主奏,配合以鼓、锣、钹及□锣等;细  乐曲牌即丝竹乐演奏的曲调,以竹笛、芦管(洞箫)、小  胡琴、二胡、二黄(二弦,弓弦乐器)、中胡、碗胡、葫  芦胡、大胡、大小三弦、琵琶、双琴(双清)、古筝、扬  琴、苏古杜(即火不思)等乐器演奏曲调,配合以板鼓、  木鱼、碰铃、云锣、铜磬、玉磬等锣鼓经曲牌,一般衔  接在各类经腔及曲牌的结尾处。由于不同曲调后面的鼓  点不同,分别冠以曲调名称,如新挂腔锣经、老挂腔锣  经、咒章锣经等;有的有专名,如大雪头、小雪头、大  扎头、翻山跃等段子。曲牌主要用于各种礼仪活动时的  配乐,如开坛、收经、祭神、敬献供品、念诵玄文浩表  等,也作经腔的间奏。  洞经音乐的曲调十分丰富,每一地区都有独立成套  的各类曲调40~100余首不等。由于历史悠久,形成了不  同的地方特色。“曲牌”的来源,据初步查证,其名称  有的来自唐诗宋词,如:〔浪淘沙〕、〔小桃红〕、〔朝  天子〕、〔甘州歌〕、〔万年欢〕、〔洞天歌〕等;有  的见于南北曲,如:〔柳摇金〕、〔一江风〕、〔山坡  羊〕、〔雁儿落〕、〔汉东山〕、〔一枝花〕、〔傍妆  台〕等。其他大量的是明清的时调小曲,如〔小开门〕、  〔南清宫〕、〔将军令〕、〔闹山河〕、〔中风韵〕、  〔八谱〕、〔闹元宵〕、〔朝天青〕等。有一部分也散  见于各种戏曲剧种的曲牌曲目之中,总计不下数百首。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滇剧的发展,各地洞经音乐的  部分曲牌,被滇剧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