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已经工作的人怎么考研究生

效验
解其天鼗
n上班的话也是可以报考研究生的不过有的学校对于英语有要求需要你具体学校查询其他就和应届毕业生没有什么区别了不过有的学校需要加试

我已经工作几年了如何考研

欢喜城
判教
  工作之后考研跟应届毕生生考研没什么区别,在规定时间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考就可以了。  考研的流程:  1、选定报考单位、报考专业和初试科目。这个不是规定的程序,但是是最重要的前提工作,只有这一项确定了,其他准备工作才有明确方向。  2、网上报名与缴费。网上报名时间为10月中下旬。  3、现场确认。根据报考点的公告,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和规定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并采集个人电子照片。  4、打印准考证。按照报考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打印准考证。  5、初试。初试一般安排在12月份最后一个周末进行。  6、复试、体检、资格复审。复试一般为次年的3-4月份。如果没有满足初试分数线,则需要自己关注调剂信息进行调剂。  7、录取与通知书发放。录取结果在复试后一周内会公示,录取通知书一般在次年6月份发放。

工作后考研怎么办?

畅游者
性知
给自己充电,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经过读研跳槽来改变生活现状,或是为实现读研梦想等等,是当下不少在职考研人群的重要出发点。高学历、高素质、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现今社会需求的主要趋势所在,更好地发展机遇,更高更广地发展空间,同样也是不少在职考研生们所追求的。考研也是“考验”,这并非简单的平铺直叙,而将是一场持久战,不平常的人生经历。专家建议,在选择在职考研前,合理的计划,充足的准备,慎重考虑选择专业和学校等,对于考研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不少在职考研生在考研和工作之间,尤其是时间等方面难免会出现冲突的情况。一位高校招办老师坦言,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边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是慎重选择的在职考研,这两者的权衡和考验是在职考研生面临的最大困难,这就要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工作、考研等进行必要的心理权衡。所以,制定合理周密的学习规划,才能有效减少考研与工作在时间上的冲突。对于在职考研生来说,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清楚专业要求,并了解报考条件。在选择报考院校时,应综合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在职研究生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录取比例等,进行多方面因素比较。好能够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需要,或者是自己的发展目标,权衡思量,理性的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在选定专业和院校后,适时投身复习,保持旺盛的精力。备考期间重要的是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胜券在握,使考研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刚刚毕业一年,现在已经在工作的人怎么考研究生?如题 谢谢了

恐龙岛
散则为死
如果报考统考的全日制的研究生,那么考研的程序,不管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都是一样的,都得经过初试和复试两个过程,只不过专科生在复试时比本科生多加试几门专业课。 考研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 一、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 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大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现在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绝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 二、先期准备 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该踏实看书复习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至于具体如何复习,比如:何时开始复习,公共课如何复习,专业课如何复习,是否要上辅导班等等诸多问题,也许要分成若干文章分别予以论述,才能说得大概清楚。 三、报名 报名时间一般在10月和11月,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过程。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 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你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 在职人员报考时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是:1,非常多的在职人员报名时单位不同意报考而不给开介绍信。他们很多在招你工作时就说明必须为单位服务N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者考研究生。 如果档案所在单位不同意开介绍信,如何解决是一个很让人费脑筋的事情。很多同学找了一个别的有熟人的单位开,有的人甚至到街上找刻公章的偷偷刻一个也报上名。但是这么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初试通过后,学校要发函到档案所在单位调档案,这时候如果单位一生气不给,将很难办。而且学校一般都规定,凡是报考时出具介绍信的单位和档案所在单位不一致的话,将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 2,另一个在职人员中很多人遇到的问题是同等学力问题,即大专生和大专生以下的考生如何报考的问题。按照规定,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在入校读研究生时必须有两年工作经历。比如一位大专学生2001年7月毕业,它可以在2003年9月人校读研究生,这样的话,他在2003年1月可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2002年11月就可以报名。他应该在此前很长时间,甚至一毕业就开始准备复习。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学校对同等学力的考生还有一些另外的规定,比如要求有四级英语证书,或者要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论文等等。考生在确定报考哪一个学校时,一定要事先看看最新的招生简章,以免白花功夫。 四、初试 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半,进行5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五、调剂 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六、复试 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差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国家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替考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 七、录取 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 接到录取通知书,按照上面的报名时间,一般在9月初,你就可以赶往心仪已久的学校了。一般通知书上会要求考生准时按规定的几天报到,不能晚也不能早,但其实你可以早两天报到,也许能获得一些好处,比如可以捡一个好位置的床铺。

毕业出来工作后,怎么考研?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虽虫能天
哥俩好
1,在10月份,要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写考研报名信息,确定报考学校和报考专业;2,在11月份到12月份,具体看招生信息网上面的提示,到考试报考地点的教育部门,进行现场确认和交报名费,这是需带上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3,之后参考研究生全国统考;4,等出了学校的分数线和复试名单,有机会去复试就可以去复试了(在初试到复试期间,感觉自己考得好就可以开始准备复试的东西了)5,等待招生单位确定录取后发放录取通知书。扩展资料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不同种类有所不同,是经过学校录取的正式研究生,获得与脱产相同的研究生毕业的学位。在职研分为专业硕士如MBA和同等学历申硕两种,两种教学的时间安排不同,MBA拿的证书是专业硕士证书,同等学历拿的是与统招研究生毕业相同的研究生硕士证书。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最初出现的目的,是在现行的向毕业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渠道之外,对那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所申请学位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同等水平的人的一种认可。从1999年开始,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外语水平和综合学科水平进行统一考试,考试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报考条件:一、5月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必须是获得学士学位证书满三年2、没有学士学位证书的专科生可以选择读研修班,但是不能申硕,除非通过自考或成考拿到学士学位满三年以后才可以申硕3、必须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资格审查4、必须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题库考试、非题库考试),要求修满学分并且考试合格二、 10月在职联考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本科毕业,具有学士学位(无学士学位者,须有中学一级或相当的职称)2、具有三年以上基础工作经历3、主要包括十七类在职研究生专业,其中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以及工程硕士中的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本科毕业一年即可报读。三、一月MBA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注:报名时间、注意事项、考试时间及科目:与1月全国统考相同四、 一月法律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满足全国统考的报考条件外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3、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五、 单独考试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2、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3、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4、与1月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的报名手续、报名时间相同。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学科专业。参考资料:在职考研-百度百科

对于已经工作近三年的人来说,怎样取得一个研究生文凭

不死鸟
不过满腹
俗话说,“明师出高徒”。在科学史上,杰出科学家往往有杰出的导师。根据人才成长的师承效应,研究生选择跟一位优秀的导师学习,往往能在不长的时间里使自己的科研能力有质的飞跃。首先,这是因为研究生从优秀导师身上能学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不仅能够从优秀导师身上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抓住那些最核心的重要问题,抓住重要问题就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其次,跟优秀导师学习还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格。它们往往是在导师日常言传身教的影响下自发形成的

工作几年后再考研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似鼻
为什么要考研?想清楚这个问题之所以那么重要,因为,考研是有成本的。  一方面,要花的时间、精力成本很大,还要牺牲很多东西。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首先就是工作的问题,你是否已经决定破釜沉舟,放弃已有的工作基础,稳定的收入,还有大好年华来考研。因为很多时候,考研的成果与阶级晋升、职位晋升、薪资大涨、人生开挂并没有必然关系。虽然学历很重要,但工作经验也很重要,可能读了3年研究生,你还是得面对同样的就业问题。还有考研复习的压力。  另一方面,考研只是你有选择的一条路,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也许你考研就是这条路的未来充满的无限的美好期待,是你放手追逐的理由,但考研不是人生的高峰,而应该是助你登上高峰的台阶。所有在选择这个台阶的时候也要看清楚这个台阶的高度。  很多工作几年后的人选择考研基本还是为了工作,换份工作很容易,换自己想要的工作,难。想要跳出原来的圈子向上发展,除了学习,也只有学习了。当然,学习提升自己有很多方法,读研只是学习的其中一条路径。想要改变自己,做你认为正确并且有希望的事就好。没有人知道未来一定会怎样,如果这条路上总是充满嘲笑和阻碍,那你要也可以问问自己,他们就一定是对的吗?那些不认同和嘲讽也许只是他们没见过这条路上的光和热。

有适合有工作的人报考的考研方式吗?

火与剑
李磊
同等学力申硕可以在职学习,一月联考也可以在职学习,上课时间一般就是周六日,如果没时间上课有的院校还有远程课程,社科院、政法大学就有远程课程,有适合你的专业你就可以报名。社科院的在职研究生好考吗?挺好考的,很多专业都可以进行同等学力申硕,并且社科院的学籍是终身保留的,方便在职人员错过考试的时候继续报名。课程期间可以周末上课,不用担心没时间上课,有其他问题也可以看看 http://www.casszzy.com/changshi/20160614450.html成绩一般的话就不要费力气去考试了,去纽约理工和江西财经合作的MBA报个名,然后就等着参加面试就好了,自主招生,上课大概是1-1.5个月/次,每次上课是3-5天,一般都含着一个周末的,大概一年半就可以拿到学位证

那些辞职考研的人怎样了?

莫若黄帝
传教士
一这段时间在学校上课,发现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谈到他们的经历都有是共同的,那就是很多老师原来都是因为分配等原因在各个县里的各个乡镇当老师,做了几年老师后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辞职考研。他们当时有的已经是县里小有名气的老师;有的已经是独挡一面的学科带头人。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辞掉公职选择考研,走上这样一条未知的路。这几年老师辞职已经是很常见了,但是在十年之前甚至更早,老师要辞职那肯定是要经受很大的压力的。同事会劝你:“就这样了,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反正教书也就这样。”有的人鄙夷你:“还想怎么样,还想上天不成?”当然,也有的朋友会好好分析,有希望也有很大的风险。加上很多老师都已经成家生孩子,单单从经济压力来说就已经够大了。就更不要说考试的竞争、就业的不确定性了。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些老师还是顶住压力走了出来,放弃眼前拥有的一切,两手空空,铿锵有力走向了更加宽阔的未来。从现在看,他们当时被人嘲笑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无论是从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来说,都不是原来那种境况可以想象的。但其实,我很想问一问他们当时的心路历程,问一问当时会不会也有某个时候眺望着远方充满了不安和迷茫;问一问在没有结果的长途跋涉里会不会心力交瘁。尽管现在已经云淡风轻,一切不过是前尘往事。二这也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同学。一个女孩子,在一个偏远的乡镇教书,一个月回一趟家。但是她很爱教书,很爱这个工作,她是把这个工作当作事业和信仰来看的。按照一般的套路应该是会在三四年的时间里谈恋爱、结婚生子。然后买房子、满了五年之后进程考试进入县城的学校。但是,命运开了一个玩笑。学校有元旦文艺演出,很多孩子留下来排练。她班上也有,孩子彩排完天色已经不早了,其中有一个孩子在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腿骨折了。第二天家长就来了学校找她,要她负责,要她赔钱。她当然是不肯的,因为一开始就已经和家长说清楚了要排练,孩子的回家安全要家长来负责。但是,很显然,一个文弱的女教师会败下阵来。家长辱骂她,到学校领导那里闹,甚至扬言要到教育局去上访。后来,学校为了息事宁人,要她亲自去道歉并且赔偿医药费和家长的误工费等等。那一刻,她知道她待不下去了。不是因为钱,也不是因为面子。而是,有什么东西轰然倒塌了。她说,从来没有时候像这一刻这么累;也从来没有时候像这一刻这般清醒。于是,她很快去道了歉赔了钱然后交了辞职性考研继续读书。研究生读的还是和教育类有关专业,她并没有失去信心,只是她觉得或许要换一种思维方式。三有人会问了,这些老师辞职考研了,就这样啊。这样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了。的确,每年都有这样那样的大神涌现出来。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有的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对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不满、满腹愤愤之情。在微信里抱怨,在空间里诉说。在小巷里谈论,在房间里争执但是,也仅仅是这样而已。天亮了,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了,都过去了。都好像好了。而有些人,却不愿意这样将就,不愿意一直这样混沌下去。他们选择用一种力量把自己拉出来,从当前生活的泥潭里拉出来,看一看能不能走一条还没走过的路。虽然,荆棘刺眼,泥泞不堪。甚至,都不知道有没有路。于是。当别人在刷手机刷微信的时候他们在看书;当别人在葛优躺的时候他们在分析。这些人拥有强大的自控力,同时对未来又有强烈的渴望。这样的人就算不会辞职考研,他们在自己的普通的岗位上一样风生水起,让人望尘莫及。我们很多人未必会和他们一样去辞职去考研,也未必就要选择用辞职来对抗。但是,至少在生活的大流中,我们应该试着和他们一样跟着自己的内心,去做去清醒。那些辞职考研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过得挺好的。经受住生活的温水煮青,自然也就值得拥有别外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