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学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不能过也
假随从
首先,研学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太多的孩子基本上呆在家里,靠手机,靠电子产品去感知外面的世界。而研学就是利用当地已有的自然条件,给孩子创造一个不同的氛围,可以是人文的,自然的,历史的,等等多维度的角度来帮助孩子多元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其次,研学只是玩吗?研学不是纯玩,也不是纯带着目的性,像导游一样灌输性的给孩子介绍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为的去设定,比如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这个阶段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再根据研学当地所有的特色文化等进行创意的融合。通过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性,有意义,有研究性的任务,让孩子去探讨,去完成,去体验,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获得丰富的感知和知识的积累。比如,我们曾带着孩子们去研究客家文化,到了福建龙岩的连城县城,了解了客家宣纸的制作印刷,因为还保留着传统的印刷方式,所以孩子们亲眼看到并参与简单的体验,这和在书上看到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从材料、过程、工艺、成品等等都是文化的体验。接下来,我们还了解当地民俗游大龙的制作,这个被称作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曾经获得过吉尼斯纪录。和我们常见的民俗龙还不太一样,龙的身体有两米长,龙头就更大了,需要很多壮年同时用力才拉得动。这么一个起源于明朝年间的这么一个民俗活动,它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制作工序又是什么?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为什么还能够保留至今?这些对于孩子不仅是一个文化传承的延续,更是对中国博大中国文化精髓的理解和认识。而这些东西就算书中有说到的,顶多也就是图片和文字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转瞬即逝,而只有当还孩子们去感受,去体验,等着老师傅讲解,一步一步的去领悟,这个研学的过程才是做重要的。所以,研学重要吗?我觉得算是另外一种学习方式的补充吧,可以帮助孩子更加多元的认识世界,拓展视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条件的研学还是有必要的。不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有一些研学是属于顶着“研学”的头衔,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那这种研学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了。我们说有意义的研学,一定是具有课程设计,组织意义在里头,有人为用心设定,而且是根据研学当地的资源优势来整合创造的,这样的研学才值得孩子们去感受。另外,现在国内外的研学市场也越来越少,很多非物质的匠人都在积极的传承着中国的物质文化,所以一定程度上也让孩子们的研学变得更加有意义。这时市场趋势导致,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性。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研学旅行的好处

击中他
马介甫
研学旅行对孩子有很多的好处,比如:1、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参加研学旅行走向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博物馆正好是对孩子们平日里学习到的课本知识的印证。2、在快乐中学习经过一个漫长学期的学习,是该让孩子放松一下心情,走出校园,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3、独立自主的锻炼有句话是这样的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往往给孩子提供了除学习以外的所有服务,许多孩子都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观念和习惯,参加研学旅行正好是锻炼孩子一个好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4、增强孩子自信心平日里千篇一律的学习生活,磨灭了孩子接触未知事物的勇气,通过研学旅行为孩子专门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孩子有信心去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认识新团队成员,并从中得到收获。5、树立坚定目标研学旅行中会安排无数孩子前往向往的名校,有机会与名校学子面对面接触,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树立学习的榜样。6、学会感恩现在孩子都是父母掌心的宝贝,生活中都是被呵护的对象,参加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平时付出的辛苦,意识到这个世界也需要通过自己努力去创造美好生活。7、磨炼意志孩子们平时习惯遇到问题就让父母帮忙完成,更没有吃苦的意识,参加研学旅行可以锻炼孩子意识,学会吃苦,强大自己。8、增进友谊参加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结交新的朋友,学会如何与新的朋友们相处。9、持续进步孩子放假是放松不是解放,让孩子意识到学无止境,参加研学旅行让孩子用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新知识,开拓更加广泛的视野。10、团队意识参加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学习到团队配合的技巧,感受到团队荣誉感。研学旅行是一种最好的、最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看到真实的世界,体验真实的生活途径。研学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方式。通过言传身教、活动设计浸润孩子,让他们变得更有爱心,更能够和别人分享,更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要提醒家长,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在行程中,不要排斥多给孩子一些独立自主的机会,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历程。机构我推荐你选择专业的研学旅行机构,比如研学旅行教育教学研修中心。他们是专业的研学旅行机构,相对于旅行社,专业的研学旅行机构要好太多了,旅行社具有旅游相关的服务资源优势,带学生完成一趟旅行很容易实现,却出现了大量只“游”不“学”的

研学旅行到底是干嘛的?最近看行知达研学旅行挺火的

汝奚恶死
方寸间
题主的问题大概率是在纠结到底是去学校自己组织的研学营还是去外面机构里的研学营。作为一名学生时期参加过多次研学营且在大学毕业后带过多次这种类似游学营,研学营的教练,我觉得这个问题我还是有足够大的发言权的。首先,先说说学校自己组织的游学营,初中时,跟随学校去北京游学,带队老师就是我们自己老师,三个老师带四十多个学生,说实话,当时我们的老师自己都不了解北京,六天时间,我们四分之三在酒店和路上,最好的印象也不过是见到了清华北大的门口是什么样,体验确实不怎么样。再来说我担任研学营教练的时候,我跟另一个老师带九个学员,因为经过了营地总教练的培训,我们对于处理各种问题得心应手。孩子和家长对于我们教练的评价很高。所以我认为去机构组织的比学校组织的会体验更好。当然,选好机构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让我推荐一个的话,那就去行知达研学吧,在那里,你的孩子能得到最专业的照顾。

研学是什么意思?

今日晏闲
法界
1、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国际上统称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2、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段的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3、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结合国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方法、模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4、研学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根据课本内容,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六大类别选择和确定研学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

核心素养背景下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研学导师如何正确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达到研学目标呢?

狗吃狗
激者
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的李俊臣老师讲述,班主任是研学旅行带队的最佳人选。班主任作为带队老师具有明显的优势,班主任要自觉成为研学旅行的带队者,即研学旅行主要的研学导师;研学旅行可以成为学生和班主任共同经历的一次体验、欢聚与收获成长的机会。因此,班主任是研学旅行带队的最佳人选。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的李俊臣老师还提到,在研学旅行活动实施过程中,研学导师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有效指导的关系,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就要引导学生不怕困难、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为学生了解自然、走进社会、发现自我提供机会。详细内容小伙伴们可以进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 在线学习栏目视频直播进行学习,或询问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师。

研学旅行从何而来?

集锦
蒙面侠
当下的研学旅行发源于古时的游学。春秋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 年,杏林设坛,修订六经;唐代李白年少时即走出蜀地,26岁“仗剑出国,辞亲远游”,用3 年时间“南穹苍梧,东涉溟海”。古人通过学习与游历的融合,增加见识、锻造坚韧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正如严复所说:“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日,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激发多少志气,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研学旅行的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国务院提出,直至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即是指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目前,我国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关注度已逐年升温。

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有哪些?

方将踌躇
三角恋
2016.11.30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2017.1.10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2017.8.22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2017.9.25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2017.11.20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近年来发布多项重要文件,要求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旅程,创造更安全的研学环境。=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于2016.11.30发布)2、《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国家旅游局于2017.1.10发布)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于2017.8.22发布)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于2017.9.25)5、《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7.11.20)扩展资料: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参考资料:研学旅行—百度百科

拓展者的研学基地器材主要是为了什么?

姜饼人
鸡先生
既然是研学基地,项目肯定是紧跟教育来的,但是儿童的话就寓教于乐吧,很多的无动力游乐设施可以选择,毕竟就不是单纯的玩,是让孩子学习、挑战,可以看看松鼠部落,可以参考

怎么让孩子在研学旅行中得到最好的体验?

狡童
其无私福
1.2018年“营动中国”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夏令营【楚雄站】全国招募2.“小小火炬手”2018全国青少年登山夏令营开始招募营员啦!为什么我们需要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要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研学产品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如何让孩子在研学旅行中得到最好的体验?“研学旅行”践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任何一种新型理念的践行,背后难免会生出一些问题,对“研学旅行”在实践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主要归纳为:第一,“研学旅行”方案的大而笼统,难接地气。由于国内不同地区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不一,承载能力有异,基础设施也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研学目的地的选择及其研学方案的制定时,要慎重且要接地气。那么如何接地气,就是要在一个大的原则下,尽量坚持一些具体的原则,距离选取“就近”原则,目的地选择“个性”原则,教育内容与活动方式设置“多样化”原则,以及坚持不同季节旅游人群与当地旅游资源的“变化”原则。更为重要的是,研学方案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到研学结束后是否真的能惠及“研后之教”,这直接关系到研学活动的持续开展。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来源:楚雄微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