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性学习课题包括哪些类容?

新小子
始觉
目录一、摘要(1)研究背景(2)意义(3)方法(4)过程(5)结论二、正文:结题报告(1)研究的依据(2)研究的目的(3)研究的意义(4)研究的背景(5)研究的方法和过程(6)研究的结果(7)致谢三、后记四、参考文献五、附件内容可自己适度补充、第一部分的可以简单概括,第二部分的需要详细补充,查询资料

研究性学习课题

厩焚
不顺于理
看声波的方法及其研究一、研究动机 在做声波实验时,只听见声音,看不见声波,俗语说:百闻不如 一见,我想如果能用看的来配合听的更能使我们容易了解声波。 二、研究目的(一)能看见声波,测量波长,决定声波的速度,证明声波是一种纵波 ,仍有反射及干射的现象。(二)从波长的差异,验证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声波速度。 三、研究设备器材(一)反射式主测管:1.构造: 2.说明:1)冷热水槽:铁制与主测管(2)焊成一体,内可装不同温的水或冰加食塭。2)主测管:铁或PVO制,内直径分为3.73cm,273cm,l.5cm 等四组,长度分为58cm,85cm,100cm,130cm下侧,每隔 1.5cm胶粘支管(4)。左侧接电动剌叭,右侧以橡皮塞封闭。3)温度计:50°c~-50°c及11O°C~-110°c 两支测定主测管内之气体温度。4)支管:透明吸管制,上端胶接于主测管,下端插入水中。5)下水槽:透明压克力制,长50.1cm,宽10cm,高10cm。6)水:以透明为佳。7)电动喇叭:l6欧姆,35w (或16欧姆,60w)。 (二)电路:1.电路:信号发生器+功放2.说明:8)振荡器:其频率可从0~20OKHZ内中自20~3500Hz部份即为时常所听见的声频,可发出正弦波及方形波。9)放大器:100w电力放大器,由于输出太大,所以必须把喇叭串联适当的电阻线(12),以保护喇叭。10)示波器:可以显示从MIC(11)传来的声波情形。11)MIC:可以测知主测管内声波的情形。12)电阻线:100w电炉线改装。 (三)改装喇叭(略)。四、实验过程(一)实验一:1.实验目的:用我们设计的反射式主测管(2)是否可以看见声波? 而实验结果的波速、频率、波长的关系是否和理论相符合?2.实验设计: (1)设备:把图(一),图(二)的设备组合起来。(2)控制变因:反射式主测管(2),闭管,内径3.73cm,长58cm, 室温(3)改变变因:改变管内的气体温度,观察并记录支管内外水面的变化,进而计算之。 3.操作手续:按照设计把仪器装接妥当后,就可开动振荡器,调整频率,观察各支管内的水面变化。4.实验结果: (1)支管内水面的变化1.))、支管内的水面和水槽水面,在不同的频率下,有三种现象即可能 高于,可能低于,可能就在水槽水平面的上下,由此可证声波可以改变主测管内空气的压力,也足以证明在空气中的声波,的确 是以机械波中的疏密波形态而传播的。至于为何因频率不同而使 内外水面可能高可能低的现象,则完全是因为电动喇叭振动片的机械谐振的结果。又在某一个频率下,在固定的管长中,原波与反射波恰能干涉,形成驻波,而使支管内的水面因压力不同而有 高低的现象。2))、支管内外与水接触部份,不论内外高低如何?其边缘都比中心水 面高;且当没有声波输入时,支管内外的水面几乎相同,足证图(三)的现象是由声波所引起,而非毛细现象。3))、如果换用有色水代无色水,就会减少支管内外的水面高低差,但 在单纯的毛细管实验中,其高低差并无显著的改变。再说声波在分散的情形下,能量变小,有色水的比重虽然只改变了少许,分 散的能量却无力表现出来。再者有色水会阻挡视线,不易看清水管水面下降时的情形,所以仍以无色的水来实验比较好。(2)支管内水面的比较。5.讨论:(1)从我们的课本和参考书的有关原理公式:1))、波速式一V1(cm/sec)=(33.13土0.6 )X100.... 式二V2(cm/sec)=f(次/sec)X (cm/次).... 2))、闭管中的声波如图(五)驻波原理。图(五) 闭管中的声波情形3))、因为闭管端为反射,没有振动,所以为N,声源端为振动端,所以为A。所以可以得到一通式: (X为奇数) 更简单地说,凡相邻两波节N,或相邻两波腹A的距离的2倍,就等于一个波长。(2)封闭端(左侧)皆为节点,且都在波谷,为何驻波的波谷是节点呢?这个问题,可以用白努利原理来解释。因为实际上空气分子的振动速率,当原来声波的密部(或疏部) 与反射波的密部(或疏部)重垒时,空气分子是处于同相的加强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较大,速率较快 ,则压力较小,所以形成驻波的波峰现象,也就是腹点A的来源。而当原声波的密部(或疏部)与反射波的疏部(或密部)重垒时,空气分子是处于两个反相运动下,以致相互抵消而停止振动,速率也就最小,则压力相对变大,形成驻波中的波谷现象。(3)波长与管长L的关系 就L而言,与实际管长57cm都有少量的误差,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是:1、喇叭振动膜在振动时的确实位置无法测定,影响管长L 的认定。2、支管的间隔为1.5cm,所以对波长 的认定,都是有估计成份存在的。 (二)实验二:1.实验目的:观察内径相同长度不同的管内驻波情形(以下从略)。 (三)实验三:1.实验目的:观察长度很接近内径不同的管内驻波情形(以下从略)。五、结论(一)声音在空气中确实是疏密波,可由本实验的驻波情形看见声波疏密的情形。(二)由本实验可以看见声波的波长以及反射、干涉等波动的性质。(三)本实验可以证明声波的速度确与温度有关,且证明V=331.3± 0.6 c为正确。-------------以上为研究报告内容,请参考。

研究性学习课题

焦循
采蘑菇
摘要: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和解决初中物理活动课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广泛获取多种形态的物理知识信息,它以研究性自主学习为突破口,以弘扬教学主体精神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试图通过对物理活动课程诸多因素的系统探索,构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自主学习、自我探究与集体智慧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思维升华的教学模式。关键词: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⒈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1理论依据 1.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学说是本实验的哲学基础 基本观点: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高级动物,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创造性依赖主体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研究性自主学习的本质就是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本质力量——创造力。 1.1.2现代脑科学对人获取、储存的信息的潜能研究是本课题的生理学依据。 现代脑科学研究认为,人的一生中储存的信息量可达14万亿个信息单位(kit),而人类至今大概只利用了自己潜能很少部分,有的科学估计仅为十分之一。此外,还有关于左右脑功能优势及初中学生大脑发育水平等心理生理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学生在活动课程中研究性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生理学数据。 1.1.3创造学与现代学习理论是本课题的教学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关于智能结构三维模式认为:智能可分解为内容、操作、产品三个维度,包括4个内容、5个操作和6个过程,构成120种能力。而基本能力是由包括对问题的自主性兴趣力、新奇探索力、自主分析研究及评价等因素构成,他提出发散思维概念,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精进性和独创性四个特性,教学应注重宽泛的活动内容。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生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动策略,活动课程是实现这一行动策略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本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自主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品质、价值观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容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自主性。2.课题研究的理论内涵 2.1活动课教学的内涵 活动课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为主的学生自主活动,它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2.1.1活动课的主体因素 a.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对研究性自主学习活动必须是学生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发生,若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依托,研究性自主学习就如同空中阁楼。 b.主体在活动课中的自主性与参与度。分为三种形式,①被动应答—迫于外界作用下的一种被动性行为,主体不能激活、不能达到兴奋状态,注意力仅局限于维持动作的完成,对主体研究性自主学习发展不利;②自觉适应—主体接受并理解活动课的任务、要求与意义,从而自觉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③主动研究学习、创造—主体态度不仅自觉,而且主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情感意志体验,进行研究性论证。 c.主体的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身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 2.1.2活动课的客体因素 •活动课目标的适应度 •活动课有无成效 •活动课的方式与类型 •活动课条件的提供 •活动课中学生的研究性自主学习内容 2.2研究性自主学习 研究性自主学习是一种综合教学模式,不同于综合课程,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可以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学习活动。 2.3课题研究涵盖的教育理念 2.3.1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活动促发展”的主张是活动课教学的立论基础和时间切入点,是活动课教学的灵魂,学生研究性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教学的关键点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在活动中完成研究性与自主性学习的双向建构。 2.3.2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研究性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 2.3.3构筑以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基本以学生自主活动,研究性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应较少干预。活动氛围上,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民主氛围。 活动时空上,不局限在课堂内、学校内、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开发社会与生活等广泛的教育资源,但重心应以课堂活动课为主线。 3、对课题主要内容的表述 3.1.1“初中物理活动课”的表述 “初中物理活动课”是指与初中物理现象、实验、基本规律和概念相关的研究类活动,项目设计类活动及课堂探讨类活动课程,所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目的,就是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中,达到物理学科能力的提高,就是在实际物理场景中进行识模,建模,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数学工具为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2“物理研究性自主学习”的表述 “物理研究性自主学习”是指通过各种活动课提供的物理场景运用研究性的方法,使初中学生自主地从不同角度认识物理概念所反映的物理本质、认识一类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强调学生以规律为中心,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方法论的深化,自我探究与集体智慧相结合,促进自主思维的升华 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①利用各种媒介获取物理信息的能力。②选择和充分利用已有信息的能力。③提出物理问题并解决的能力。④认知能力。⑤有效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 3.1.3“实践”的表述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同时认识的目的又是实践。在物理活动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通过实践富有研究性的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在实践探究中获得新知的乐趣,在探究中掌握研究性自主学习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养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4、课题的实施 4.1实施目标 •通过对现行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初中物理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重点放在生活事例中的物理学问题,进而在活动课中通过亲身体验、理解简单的物理原理、规律。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 •创造适宜于初中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自主探索的新型教学环境,活而不散、趣而明智。 •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引进先进的教学媒体手段。注重网络、多媒体对活动课教学多方面的影响,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而提高处理各种物理相关信息的综合应变能力。 4.2探索活动课的不同类型对学生研究性自主学习的影响 物理活动课教学中的活动方式必须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并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完成发展任务的教学方式,由于初中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活动类型也呈现多种形态。本课题就是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活动课的特点,寻求富有积极影响的不同类型活动课在课堂上的不同作用。其主要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 4.2.1探究型活动课:是指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课型,运用时需注重: •有目的地选择重演和再现的物理知识内容 •创造探究和发展物理情景 •提供有针对的物理信息材料 •鼓励用多种方式完成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加工、奠定最基础科学素养品质与能力。 4.2.2交往型活动课:认知与交往是共生的。主体意识的形成、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合作精神都是与交往不可分割的,它是一种有目的的师生间的相互作用的互动课型。 •应主动将课堂物理教学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作用系统 •采取小组合作研究探究、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准确地表达自我对某些物理现象的理解与想法 4.2.3体验型活动课:体验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与学生个体经验相结合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失败的体验对学生同样重要,能够帮助学生从迷途中领会错误的原因。 4.2.4创造型活动课,它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和形成创造性能力。 5、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5.1方法 5.1.1实验班的选取 本实验采用分组实验法,参与实验的初2004级学生进行必要的测试,确认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自主学习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然后根据随机抽样原则,抽中等学生分别组成实验班和对比班。 5.1.2实验因子分配 本实验为多因素实验,为了归因明确和便于对实验研究对象的控制,参与实验的班级可选择一两个实验因子进行实验,不能进行全方位实验。 5.1.3无关变量的控制 为了“纯化”实验研究过程,有效地完成理论目标,从而实现研究科学的归因分析,要对无关变量进行适当的控制。一是根据等组要求,运用分配法组织实验班和对比班,二是实验班和对比班的主要实验要由业务水平接近、教龄、学历相近的青年教师担任,三是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课时量、课内外作业量要基本一致,四是要采取“单盲法”,避免被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效应。 5.2研究步骤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5.2.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成立课题组 •文献讨论 •拟订研究计划 •实验教师培训 5.2.2第二阶段——教学实验研究阶段 •实施检测 •开展教学实验 •开展教学实验研讨 •形成阶段性成果 5.2.3第三阶段 研究总成果 •本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汇报课 •初中物理学生活动课研究性自主学习的实验报告 •课题组的教师论文 •撰写总的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上窥青天
立德明道
要想要写论文。必须知道大米是怎样产生虫子的大米过夏天容易生虫。黑黑的小虫子叫“羊子”,因为它的体形象“羊”字。还有一种虫子是软体的,成虫是小蛾子。不管是出现哪种虫子,都不影响食用,就是心里觉得不舒服。如何防止米生虫?最好就是一次不要买多,常吃常买。虽然有多种防止米生虫的办法,但是我觉得还只是指标不治本,短时间有一定作用,时间长了,就难说了。大米生了虫怎么办?我曾经介绍过,现在再说一遍:把大米放在冰箱冷冻室冻一天,可将虫子、虫卵冻死,再筛一下,就能解决了。淘米时,浮在水面上的米,就是被虫子蛀空了的,要用水冲掉。大米过夏天就怕霉变,发霉了就含有黄曲霉素,绝对不能食用了。 早在密封前已经有虫卵存在了。若密封前先进行过杀灭措施(高温或辐射),就不会有。 一般情况下大米不会生虫发霉。因为大米中的水分活度值很低(即水含量很少),而霉菌和虫卵生长发育需要水的存在。水分活度值低霉菌和虫卵不能吸收水分。而在受潮后水分活度值升高,霉菌和虫卵就会吸收大米中的水分进而分解和实用大米中的养分。一、将大米放入干净的容器内,用一酒瓶装100-200克白酒,开口埋入米中,瓶口略高于米面,将窗口密封,可防止大米生虫,切记容器口一定要封严。 二、将25-50克花椒,分成4-6份,分装小纱布袋中,放在米桶或米缸中间和四个角上,米就不会生虫了。 三、在米缸底部放些生石灰(块灰)或草木灰,上铺塑料布,再倒入大米。或者在大米里放进一些大蒜瓣,这样可防止生虫。 四、将干海带放进大米缸里(缸用砖块垫起隔潮),可以杀虫和掏霉菌。方法是100公斤大米约放1公斤干海带,7天后可杀死96%以上粉螨和蛾类害虫,并吸收大米3%的水分。海带经短时间晾晒,就可排放出吸收的水分,这时再放入米缸中,仍可继续使用。此法无毒、无害、花钱少见效快,此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粮食的防虫。 海带可以防止大米生霉。在100公斤大米中放1公斤海带,可杀死害虫、抑制霉菌。但海带每隔10天左右要取出10分钟后再放入大米中。一份海带可反复使用20余次。 一、无氧保存法:先将要存放的大米放在通风处摊开晾吹(注意不宜在阳光下曝晒)干透,然后将大米装入透气性较小的无毒(食品用)塑料口袋内(宜装满),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干燥处,这样大米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二、花椒防虫保存法:花椒是一种自然抗氧化物,具有特殊的香味,有驱虫作用。具体方法是将20至30粒花椒放在锅内,加适量水(以能湿透盛米口袋为宜)置炉火上煮出花椒香味后端锅离火,将盛米口袋放入花椒水中湿透后取出晾干,然后将大米倒入口袋内。另用纱布包几小包花椒,分放在米袋的上、中、底部,扎紧袋口,将米袋放在阴凉通风处,即可防止大米生虫。 三、草木灰吸湿保存法:在盛米的缸底,铺上层草木灰(最好将草木灰装在纱布口袋内,放在缸底部),然后倒入晾干吹透的大米,并将米缸盖严,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即可保存较长时间。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课题

大转变
绫濑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方法如下:(1)澄清或识别问题。通过讨论和提问,学生识别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清晰而明确地陈述问题。(2)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思路。(3)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一个初步的研究计划。一般来讲,学生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来制订研究计划:“问题是什么?”“你对这个问题已经了解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为了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你将要做什么?”当然,这个研究计划还会随着后来新想法、新信息的出现,而加以适时调整与修订。(4)按计划采取行动,通过诸如问卷、观察、访谈、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事物作品等形式,去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5)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处理,或者对原有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或者对各种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最佳的答案。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

攘弃仁义
话匣子
内容提要: 厌学情绪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害情绪,它的产生从教学自身来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重结果,轻过程;二、重责任,轻兴趣;三、重讲授,轻倾听。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尝试:一、把时间和权力还给学生;二、改变课堂环境,完成角色转换;三、以赛促练,变逼迫为激励;四、游戏性学习与学习性游戏;五、制造机会,让学生重拾自信。 关键词:厌学  思考  对策 目前,厌学情绪正日益在中学生中蔓延,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改变,小则影响个人的学业与前途,大则影响国家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   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固然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因素,但我们更应该从教学的本身找答案。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以为当然的教学吧! 一、 过程还是结果——教学的本与末   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与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能考出好成绩,那么这个教师就一定是好教师,没有人会考虑这个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这也就导致许多教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更热衷于猜题,搞题海战术,从而忽略了教学的艺术性与身处其中的学生的感受,这应该是现今教学的一个重大误区。因为结果只是一种瞬间感受,过程才是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所必需面对的。唯有好的过程,才能产生好的结果。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是本末倒置。舍本而逐末,是一种功利而短视的教育行为,必然导致学生在漫长而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日渐倦怠,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二、 责任还是兴趣——学习的动力与压力   责任与兴趣,究竟谁对学习更重要?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阶段来说,应该是兴趣而不是责任。责任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是让学生背着重负去学习,运用得好,固然是一种动力。但从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的心理与生理正处在一种不成熟的阶段,外在压力更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越是别人要他接受的,他反而越不易接受。当他们反感别人强加给他们的责任时,学习也就很快会丧失动力。而兴趣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追求,唯其发于本心,才不会产生逆反情绪,所以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作为老师,如果离开兴趣谈责任,无疑是在给学生加重心理负担,效果会适得其反。只有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谈责任,才会两相益彰,事半功倍。 三、 讲授还是倾听——教学主体的隐与显 平常,有的教师很善于言辞,他们课上滔滔不绝,口吐莲花,然而教学效果却未必佳。老师滔滔不绝会带来两个结果:其一,教师自己讲得越多,那么观察学生反应和考查接受程度的时间就越少,接受的反馈信息就越少,就越不能形成对教学效果的完全控制;其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成了一个听众,一个完完全全的被动接受者,被冷落、不受尊重的感觉会让主体的主动性完全丧失,也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讨厌这样的学习。难怪法国的一位教育家说:“二十一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 笔者认为,教师在“闭上嘴”的同时,还应该伸长自己的耳朵,学会倾听。华东师范大学的胡东芳认为:“学会倾听,是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他指出倾听有五大作用:一是增加对学生了解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减少你与学生的误会和冲突;三是增加实现你及你的学生各自愿望的机会;四是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五是能加深自己与学生关系。而我认为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给予了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唯有多听精讲,才能很好地解决主导与主体的矛盾。 为消除学生中的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使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重新启程,扬帆远航。为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其具体做法为: 一、把时间和权力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忌满堂灌、一言堂,让学生不用思考直接受老师公布的答案。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以把死的知识塞到学生的脑子里为最终目的,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群言堂。课堂上,教师要大幅度地减少自己讲课的时间,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当然这时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把过去宣讲的时间更多的用于启发。一个学生想不出的,就鼓动大家来帮助他,群策群力,以达到“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的效果。有的教师可能会说,这样,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了。其实,教学行为不能短视,教学总的任务还是教会学生学,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孰轻孰重,相信每一个人都分得清楚,而且只要安排得当,穿插巧妙,同样不会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我在上《项链》一课时,以“路瓦栽夫人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中心论题,启发学生讨论,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之后,讨论气氛热烈。有的同学认为是路瓦栽夫人自己太爱慕虚荣。我问:“爱慕虚荣就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悲剧吗?”有的同学说:“因为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金钱社会!”我又问:“为什么产生悲剧的是路瓦栽夫人而不是别人?”同学们讨论之后认为:“金钱至上的社会造就了路瓦栽夫人的爱慕虚荣,爱慕虚荣的路瓦栽夫人最终又被造就她的社会所毁灭。”整堂课我说的话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讨论,产生的结果却超出了教学预想。 有时候,学生的讨论会超出课堂的教学目标,离题太远,大部分教师这时就会站出来阻止,把这些学生的思维重新扯上“正道”。这样的行为看来是毫无问题的,但这十分的不妥。其一,学生超出平常的思考是极有价值的,它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思维。其二,这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切不可为了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打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一旦学会了思考,就等于学会了学习。 二、 改变课堂环境,完成角色的转变。 在新海中学听过一节公开课,其中有一位教师上《桃花源记》。他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他化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记者,来到古时的桃花源,采访这里的居民,而学生们作为这里的居民接受他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他解决了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甚至还教会了学生考证的方法。这堂课上得很成功。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并不新鲜,关键是他把课堂变成桃花源,并化身为记者,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课一定要在课堂上上?为什么教师一到课堂上就要老气横秋,道貌岸然,讲什么师道尊严?换一换环境,换几副面孔,学生不是更有新鲜感吗?于是我讲《阿Q正传》,课堂就成了未庄,学生和我也就分别成了阿Q、假洋鬼子和赵太爷;讲《林黛玉进贾府》,我就用多媒体投影把学生带进大观园,看尽这里的恩恩怨怨;讲毛主席的诗词,我又成了激情饱满的诗人和伟人;讲《劝学》,我甚至化身为后辈学子,而学生却无一例外地成了大哲学家荀子……实践证明,凡是这样的课,学生无一例外地精神高度集中,教学效果特棒!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口袋里不妨多准备几副面具:讲诗歌,你可以是满怀激情的诗人,与学生一起指点江山;讲议论文,你可以是一位理智思辩的哲学家,把学生带进辩论场;讲散文,你甚至可以成为出色的导游,引领着学生畅游名山大川;讲小说,干脆就让自己过一把导演瘾,让学生也作一回阿Q,王胡和小D。运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多种手段,把课堂变成一个大舞台,并且多准备几副面孔,学生就会有新鲜感。新鲜感有了,兴趣还会少吗? 三、 以赛促练,变逼迫为激励。 常常有一些学生千方百计地逃避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许多教师对此也并无什么良方,至多是采用一些高压手段去逼迫学生去完成他们本应该完成的任务,比如“不这样就不准回家吃饭”,“不这样就带家长”等等,这也就是常说的“要我学”。怎样才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我觉得逼迫不是个办法。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逼迫只能导致他们更加厌学。相反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采用激励的方式可能效果更好。比如在处理学生背书这个问题上,以前我总是用班组长检查并上报名单,然后我再抽查的方式,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近我试着变换了一下方式,专门拿出课来,组织学习小组间的背诵比赛,参赛选手为全体同学,不点名,由同学自行站出来挑战其它组的任何同学,不应战或应战失败的就扣本组分数,并小施奖惩。这一下,学生的积极性就全部调动起来了。一方面学生可以示弱于老师,却不愿示弱于同学;另一方面,那些企图躲懒的学生也会被其他同学群起而攻之,而不得不痛下苦功。于是所有同学都开始争着背书,一些尝到了成功喜悦的学生,甚至不用我提醒,一到要背书的课文就提前背诵,还常常问我:“刘老师,什么时候比赛啊?” 四、 游戏性学习与学习性游戏 常常看电视中的一些益智类节目,我觉得那些机智问答,猜谜语,包括成语接龙等既有趣又能增长知识,表面上看是游戏,其实都应该算是学习,应该说它们是一些最能引发学习兴趣的趣味性学习。游戏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形式,学习又何尝不能作为一种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乐趣还给学习,应该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我在教学中逐渐引入一些趣味小游戏,比如前面提到的机智问答,猜谜语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越来越活跃,有时甚至考起老师来。考试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较以前有较大进步,而且知识面也变宽了。 五、 制造机会,让学生成功,重拾自信。 学生厌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多年灰暗的学习经历使之产生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我不是学习的材料。这个心理障碍不排除,他们是不会对学习有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制造一些机会,比如让他们怎样回答一个看似困难其实简单的问题,当众朗读他们的一段短短的文字,一阵热烈的掌声,两句赞扬的话语,几件微不足道的小奖品,就有可能让这些学生走出失望的泥潭,重新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可贵的自信。 综上所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学自身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如果教学自身仍然墨守成规,不思变革,重复以往的错误,就必将为学生所厌弃。只要我们潜心研究,乐于创新,敢于实践,必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好学,乐学,会学。

有什么值得研究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第一鬼
生元
提供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参考题目,供参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4、 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5、 有关房子粉刷(装修)的预算6、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7、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8、 黄金数的广泛应用9、 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股票(基金)投资中的数学 11、环境规划与数学12、数学的发展历史13、以“养老金”问题谈起14、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15、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1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7、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18、丈量教学楼 19、如何存款最合算 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数学中的黄金分割22、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23、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24、数学灵感的培养25、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2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1、对钱的看法2、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3、各超市物品的价格4、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5、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6、加入WTO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7、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8、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9、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10、中学生与网络世界11、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12、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13、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14、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15、中学生的消费状况16、金钱与人生17、知与行(终身学习等)18、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1、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2、校园设计之我见 3、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 4、扬州市的建筑风格 5、诗词雅韵 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大话《三国》 8、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9、80年代新生活调查10、 被遗弃的角落1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1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1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14、广场文化15、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16、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17、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18、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葛藟
周章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各类研究方法:1. 经验性方法(1) 观察法从观察进行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又称肉眼观察和仪器观察)。所谓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仪器设备的出现,在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出现了中间环节——仪器。仪器在观察方法中的使用,使人们的观察能力大大跃进了一步,由直接观察发展到了间接观察。直接观察的优点是感官能够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直接作用,可以避免由于运用中间环节——仪器所引起的误差。但是直接观察有它的局限性,它使人们只能观察分辨5——100U左右的点,只能听到200——2000赫兹频率范围具有一定音响的声波。因此,由直接观察发展到间接观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所谓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随着仪器和技术手段的发展,间接观察的范围大大向前推进了。在宏观方面,在1608年伽利略使用最原始的望远镜对天体进行观察,当时只能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木星的卫星和金星的圆缺;而今天使用直径6米的天文望远镜,却能观察到距地球三十亿光年的遥远天体,使人们的视野不知扩大了多少倍。至于把人们的视野扩大到二百亿光年之远天体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则把人们的观察能力提高到了更高的程度。在微观方面,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观察分辨能力提高了五百倍,能观察到0.2U的物体。而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则把人们的分辨能力提高了一万倍,在理论上能够分辨0.018A°的点,比最小的原子直径(H=1.06A°)还要小。从观察描述的结果来看,可以分为定性观察(质的观察)和定量观察(量的观察)。所谓定性观察,是指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性质和特征方面的描述。这是观察方法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这种观察在动植物分类学、地理学、传统生物学等学科中运用比较广泛。如动物分类学常常要描述动物的体形、四肢、头胸腹等形态特征,以便进行分类。所谓定量观察,是指对观测对象的位置远近、体积大小、运动速度快慢等数量方面的观测或测量。这种观察在天文学、物理学和技术科学中运用较为广泛。如天文学中对遥远星球的位置、运行轨道的观察等,技术科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定量观测。随着各门科学向精密科学发展,定量观察愈益显得重要,数学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也正反映这一特点。观察方法从定性向定量的发展,是人们认识能力、观察水平的提高。对观察事物能够作定量描述,表明了人们从认识事物的特性、特征向更深层次的本质认的发展。如人们对红橙绿青蓝紫各种颜色定性辨别的认识,发展到各种颜色是由于各种物体所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所引起的认识,这在认识层次上是一个飞跃。从观察者的空间位置来看,又可分为地面观察和空间观察。所谓地面观察,是指观察者在地球表面上所进行的观察。当科学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观察手段还无法摆脱地球引力的作用时,在有些领域中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地震的观测、星球的观测等。所谓空间观察,是指在宇宙空间所进行的观察。由于空间技术的发展,遥测遥控手段的出现,设立了能够摆脱地球引力作用的星际飞行器和避开大气屏障的空间观测站,这种观察手段所取得的资料,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宇宙、天文、气象、地震等情况。近年来,宇宙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与空间观察手段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观察还可以根据观察者的自觉程度分为:自发观察或被动观察、诱发观察或主动观察等等。(2) 实验法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相比较所不同的是,实验方法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实验手段的日益提高,实验方法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按照科学实验方法的不同方面,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型。 ①以实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析因实验、判决实验、探索实验、比较(对照)实验、中间实验等。 析因实验是指为了寻找引起某些变化或结果的原因而安排的实验。它的特点是从已知的结果中去找出未知的原因。科学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细菌学科尼科尔根据医院里斑疹伤寒病人经过卫生措施而没有传播这一事实断定,这种病是以体虱为媒介的,后来经过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断。 判决实验是指为了判定某种假说是否正确而安排的实验。它的特点是能够宣判这一假说的前途命运。经过这类实验,假说就可以被证实或被否定。如吴健友将钴60冷却到0.01K的情况下,排除了热运动的干扰所作的实验就是对杨振宁、李政道提出的微观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假说的一种判决实验。 探索实验是指创设一定的条件来达到某一目的而安排的实验。它的特点是从已知的原因来发现它将产生的未知结果。如英国科学家戴维(1778——1829)在真空中使两决冰在水的冰点上互相摩擦,结果冰融化了,证明了冰融化所要求的热是由于摩擦产生的,推翻了“热素”说。 比较(对照)实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进行比较,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是试验组,是进行某种试验而采取的一些措施,通过一些实验步骤,然后观察其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得出这种措施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的特点往往运用于生命科学中,如医药学中新研制的药品疗效的试验,农业科学研究中的田间试验等。 中间实验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在生产应用前必须进行的一种模拟生产条件的实验。这种实验方法一般应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试验中比较复杂、规模又比较大的研究项目,以便通过中间实验来最后确定其科研成果能否应用于生产的科学价值。 ②从实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和结构分析实验。定性实验是指为了测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及其组成部分而安排的实验。其目的就是为了判定某种组成部分是否存在,或是否起作用。它的特点是回答“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等问题。这种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科学史上很多著名的实验都属于定性实验,如戴维用氧化二氮作麻醉剂的实验,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的实验等等。 定量实验是指在测定研究对象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各组成成分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含有某一组成成分的数值等实验。在化学实验中,往往不仅要了解某一化合物的化学组分,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确定其各组分的含量,或者了解化学反应中各组分参与反应的消耗量,或者了解各组分的最佳配方比例等等。在物理学实验中往往要确定某一物质的物理特性,如溶点、沸点、冰点以及其他一些物理学常用数值等,这些都属于定量实验的范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就是在大量定量实验基础上,建立氧化还原理论的。 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虽然是不同性质的实验,但是它们之间又是不可割裂的。定性实验是定量实验的基础,只有在确定了某一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后,才能进一步测定其含有的数值。同时,也只有经过定量实验,才能对这一物质的整体性质有所了解。因此,从定性实验发展到定量实验,这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表现。特别当定量实验与数学方法相结合之后,它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运用的范围也日益广泛,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实验方法离不开仪器的帮助,而仪器的精密度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这对定量实验尤为突出。定量实验的精确与否,又会直接引起研究对象性质判别上的差异。 结构分析实验是指为了测定研究对象的空间结构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而安排的实验。它既有定性的一面,也有定量的一面。如沃森—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苯结构的实验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实验方法还可以按照实验场所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地面实验、空间实验、地下实验等。还可以按照实验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总之,实验方法根据其分类的标准不同可以进行多种区分。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验方法的种类将不断丰富。(3) 访谈法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适用范围: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既有事实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访谈研究法的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访谈研究法的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访谈的技巧(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包括关键问题的准确措辞以及对谈话对象所做回答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要事先做好如下准备:①谈话进行的方式,②提问的措辞及其说明,③必要时的备用方案,④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目前往往出现的问题是,访谈时总想跳过制定谈话计划这一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事先准备不充分,因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一个不愿思考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研究工作中是很难有成功的希望的。(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访谈时要掌握好发问的技术,善于是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随机应变,巧妙使用直接法————开门见山,间接法等。(3)关于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记录也可以用类似下列表格整理谈话材料。(4)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查。如,为了使被访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于沟通,消除误会隔阂,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研究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其中关键是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有时访谈的失败正是在于沟通不够。如有人想对师范生职业理想状况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法。问:“你为什么报考师范?”答:“喜欢”“你爸爸妈妈支持你报考师范吗?”“支持”。“周围亲戚朋友是什么态度?”“不反对”。结果谈话进行不下去,真实材料没有收集上来。为防止被调查者出现反应效应,可先用非正式谈话沟通感情。至于如何开好调查会,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好对象。参加调查会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参加人数以6至12人为宜;参加成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参加者在学历、经验、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情况尽可能相近。事先要了解一下与会者的个人问题,避免触及个人隐私而适成被动局面。第二,拟订好问题。问题设计要具体,如有可能,可事先发给每人发言讨论提纲,让他们事先做好准备,并约定好开会时间和地点。临开会前应追发一个通知。第三,要创造一个畅所俗言的气氛。座谈会要按计划进行,目的明确,中心议题要集中。视具体情况,也可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临时提出提纲上没有的问题,让与会者作答。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气氛。讨论中若发生争执,如果争执有利于课题的深入,支持争执下去;争执与结论无关,要及时引导到问题中心上来。主持人一般不参加争论,以免堵塞与会者的思路。主持人应以谦虚平等的态度,诙谐亲切的语言,争取与会者的合作。 访谈的类型:访谈的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逐一采访询问,即个别访谈(indivial interview),也可以开小型座谈会,进行团体访谈(group interview)。(4) 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问卷法的运用,关键在于编制问卷,选择被试和结果分析。 问卷类型及问题形式结构型、非结构型、综合型。问卷的设计过程,是研究者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编写问题和形成问卷的过程。编制程序包括下列步骤:明确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范围收集所需资料,并确定调查对象;列出问卷调查所需研究问题的纲要,确定所要搜集的信息和问卷类型;围绕主题草拟问题,列出标题和各部分具体项目;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修订项目;试测,从总体样本中抽取30——50人为试测样本,以检查问卷表述的方式、项目、内容能否被受试才所理解,并求出信度、效度;再修订。根据试测结果,对项目内容、排列方式加以改进,然后打印;结构型试卷 结构型,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例如:“你购买××牌电扇的主要原因:①价格便宜;②保修期长;③看到电视广告宣传;④听亲朋介绍;⑤样式时髦。”这是固定应答题,对指定答案方式的回答。结构型问卷包括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划记式三种问题型式。是否式: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极端情况,从中择一,“是”与“否”,“同意”与“不同意”。评判式:每个问题后列有许多答案,要求被试依其重要性评定等次,所以评判式也叫排列式、编序式,是用数字表示几种答案应排列顺序。划记式按同意或不同意,在答案上分别作记号“√”或“×”。这是一种核对表形式。在核对表的细目中,被调查者通过选择一个提供选择的答案来回答,与选择式、评判式不同之处在于。答案在连续统计上并不代表分点,而是称名类型。非结构型非结构型也称开放式问卷,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这类问卷,提出问题,不列可能答案,由被试自由陈述。就题型分析,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非结构型问卷往往用于以下情况:一是较深层次的问题研究。被调查者不受研究者和题目答案选择范围已界定的限制,按各自在对问题的理解回答。这种问卷能如实地反映出被调查者的态度、特征、对有关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所持看法的依据等。因此用于探讨那些只能进行描述性分析的较复杂问题,以及获得有关人士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二是在研究初期,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研究的对象有关情况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采用开放式问卷,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封闭式问卷。一般做法是:在小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在掌握相当的资料后,再采用结构型问卷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查和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开放式问卷调查正是封闭式问卷调查的基础。这种问答式问卷,搜集到的材料丰富、具体,往往能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资料。由于答案不集中,材料分散,难于对答案进行横向比较,所以不易进行统计处理。 综合型 综合型,形式一般以封闭型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也就是说,将研究者比较清楚、有把握的问题作为封闭性问题提出,而对那些调查者尚不十分明了的问题作为开放性问题放入,但数量不能过多。经调查,在积累一定材料基础上,问卷中的某些开放性问题就有可能转变为封闭性问题,这也是问题设计时常常使用的技巧。

研究性学习研究什么课题最好

不若审之
陆沉
可以从化学方面制定一个课题:例如人体中有哪些化学元素,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或者制定关于学生对上网的看法的调查表等这个、看你是上的什么研学课了、、、最好与生活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