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工程硕士改革对学位授予的影响

大麻烦
旦而哭泣
19年考上的没有变化。2021一级建造师-精品备考资料包助你高效通关一建考试¥9元2021年二级建造师-通关锦囊备考提速2大王牌¥1元【特价9元】2021新手试学体验课9元学懂造价第一章¥9元2021一消名师100节精品课超值体验,轻松取证¥0元2021年中级经济师入门必备新手快速入门攻略¥3元2021高级经济师-精讲班开班直播考纲讲解 习题演练¥1元2021健康管理师超值教程大礼包教程课题一站式配齐¥9元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备考指导轻松入门人力资源师¥0元查看更多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精华资料免费直播课免费领课领优惠券考试日历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这会有什么好处呢?

好婚姻
令箭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目前来看是因为疫情影响,而带来的就业蓄水池,对社会稳定,以及人才储备大有好处,具体解释如下1、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全世界遭到冲击,无论是国内的经济,还是国外的经济形势都不好,这就造成了内需和外需双下降的局面,很显然在这个大环境下,很多行业都面临考研,所以国家提出了“六保”“六稳”促就业的问题。不错,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略有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工作经验,在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之时,是非常难就业的,这就不得不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出路。2、给大学生提供就业出路,一方面是加强岗位,这就是今年从上至下提出的,国有经济和政府岗位双扩招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加大硕士研究生的扩招,这样可以让不能就业的大学生有地方可以去,或者不想就业的本科生有容身之所,有可以做的事情,以保证社会稳定,毕竟本科生,年轻、急躁、缺乏忍耐力,很容易走极端,所以保证他们在学校里有事情做,可以有效的避免各类冲突,无论是针对团体的冲突,还是针对个人的冲突,都会大幅下降。3、硕士研究生扩招,可以储备人才。经济形势不好,很多人难以就业,在这个时期,对于个人来讲,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读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可以在经济转好之时,增强自身竞争力,这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目前国内本科生占比已经很大了,国内基本扫除文盲,而研究生的数量,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当研究生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带动整个国民素质大提升。总之,2020年开始的硕士研究生扩招,从目前来看是非常正确的决策,从未来看符合国家战略挑战,毕竟未来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国与国的竞争,只有大量储备人才,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胜出。

专业硕士的最新改革政策

办砸了
北京热
从2014年起,全日制专业硕士正式结束了“自筹经费”的历史,与学术硕士一起纳入国家研究生经费投入与奖助学金机制。这一变化对专业学位教育有何影响?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难点、突破点,专业硕士又该如何实现“一流标准、特色突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等待遇”终于成为现实“这次取消了‘双轨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等待遇’,这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肯定是好事。”说起2014年专业硕士招生的变化,不少高校的研究生工作负责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自2009年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国家每年将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并将存量部分中的学术学位计划按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用于增加专业学位计划。预计到201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将达到1︰1的比例。我国原有研究生招生按经费来源分为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三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直属于“自筹经费”之列。相应的,一些学校按照考试分数高低分配免费的学术硕士和自费的专业硕士名额。因而,“自费”、“分低”、“无奖学金”似乎成了专业硕士“低人一等”的标签。今年,三部委相继出台《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等政策,取消了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双轨制”,仅按照就业办法分为“定向和非定向”两种类型。所有学生同样交纳学费,并同时享受奖助学金。事实上,专业硕士近年来不断发展,已日益被考生及用人单位所认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验收报告》显示,各专业学位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此次将专业硕士纳入国家研究生经费投入与奖助学金机制,无疑消除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之间最重要的一道身份屏障,真正实现了“平起平坐”。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成新方向“同等待遇”的实现,也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必要单独设一个专业学位了。”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日前召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上开门见山。“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被认为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路所在。方向已经明晰,但如何在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体现职业能力?实践能力是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突出特征。为了解决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难的问题,一些省份由政府牵线、企业出资,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满足行业企业人才培育规格方面,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被业内视为一个新的方向。目前,工程硕士已经与项目管理、物流、设备监理等职业资格进行对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贺克斌表示:“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学校,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与岗位对应。”改革需要推动力也需要牵引力尽管越来越多的专业学位认识到职业资格认证这条“捷径”,但要打通这条途径并不容易。一些行业尚未建立明确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例如,教练员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之一,但是对教练员资格准入没有统一的要求。贺克斌说,他所在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曾经联系几个行业学会,希望探讨人才培养规格,但发现这些学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考虑很少,大多只停留在业内联谊的层面。而已有的职业资格认证,由于其考试和颁发证书的权力并不在教育部门,实现与专业学位的对接,需要部门之间的合作。“在这方面,仅靠一所大学或一个地区是很难实现的,需要有更高层面的支持,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贺克斌说。在贺克斌看来,在机制方面明显需要做出改变的还有“对教师贡献的评价机制”。“中国高校最近十几年评价教师的趋势是论文导向,教师的工程背景不受重视,所以就出现了‘科学家培养工程师’的现象。建议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更好地调动教师培养专业硕士的积极性。”目前,国家和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对专业学位发展构成很强的推动力,未来更重要的是制造牵引力,如通过税收的优惠加强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责任,让人才市场向招生和培养环节反馈更强信号。如果只有推动力,而不形成牵引力,那么推动就会遇到阻力。

2020考研:学硕与专硕有哪些不同

打烂仗
逆世界
学硕往往侧重理论和科研,学制基本上都是3年。在研究生统考的难度上,两者在数学、英语上存在差异,一般是学硕较为难些,如数一、数二专硕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普遍采用双导师制,如校内导师(学术)+校外导师(实践),如传媒等专业明确要求有6-12个月的实践期,学制2-3年的都有。高等教育体系中专硕和学硕同等重要。 "谁的含金量高"其实是一个文理不通的说法希望洛阳太奇的回答能够给您帮助,祝您成功

2020考研,了解专硕与学硕的11个区别

汝故惧也
静女
1、相对来说专硕肯定比学硕好考,如大部分专硕的英语就是考英语二,比英语一要容易,而且专硕的名额也要多。2、不管是报考学硕还是专硕,难易主要取决于报考学校,而不是专硕和学硕:很多名校的专硕也很难考,竞争激烈。而一些非重点和二区的学校的学硕由于学校排名靠后或者地理位置的关系也会竞争小,一样好考。3、报考务必自信,同时肯定要全力以赴,因为考研属于竞争性考试,只要认真备考,尽早准备,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好好努力,加油!

2020考研专硕超过230分难吗?

妊娠
玄通
2020考研专硕超过230分,并不太难。只要努力付出过,就会有收获。

2020法学专硕292分考研还有希望吗?

二重身
爱噪音
没啥希望了去年国家线320B区线310不可能一次降20分的好好准备下一次考研吧

硕士在读,学制两年半,2020年三月毕业,想参加2020考研,应该以什么学历报考?

昌寓骖乘
普通人
国家为了适应当前的硕士教育发展,推出了两年制研究生,欧美等国家的硕士教育普遍是一年制或两年制,而中国以往的三年制时间太长了,所以现在多所985大学开始推广两年制研究生,一般是文史,经管类的专业实行两年制,目前有北大 人大 南大 中山 武大 上财等学校有两年制的研究生。差别不是很大,因为现在推出两年制的都是名牌大学,普通大学还是连年半或三年制。 1、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考核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研究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博士学位。 2、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习惯将硕士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生称为"博士生"。在日本,研究生指的则代表练习生、实习生、候补生、旁听生、预科生、非正规生等意。2014年8月4日,教育部就研究生推免工作发出通知,从今年起研究生推免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

2020年考研国家线会降低吗?

凄然似秋
其正色邪
2020考研国家线会降的几点理由:证据一:2003年非典期间的国家线是最为特殊的一年,国家线不但按地区分ABC类而且还要区分应届生和非应届生。2003年的研究生考试出现了重大的改革,分数线出现变化实属正常。由于不同年份分数线分类复杂只选取了该门类最高的分数线。但对比了2001~2005这几年的国家线,虽然2003年出现了改革,但单纯的01、02、04、05这四年的国家线拿出来。大多数学科的国家线是处于合理的变化范围内的,只有2003年国家线处于绝对低谷。国家线出现绝对低谷,研究生考试出现改革肯定是首要原因,但对比了考研历史上出现的多次改革,改革似乎并不是国家线处于绝对低谷的唯一原因。比如2010年首次引入专硕的概念,2012年国家线的分类由ABC类改为AB类(一区,二区)过线虽然也是处于低位状态,但基本和前后两年的分数线接近,没有处于绝对低谷,不同学科的分数线和前后两年对比也是有高有低的。因此推测,2003年国家线处于绝对低谷,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非典的影响。国家需要降低国家线,以便的人投入复试准备工作的当中。证据二:我们都知道,国家线的高低主要受三个条件的制约:招生计划、报考人数、试题难易程度。①招生计划对于今年考研的同学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2020考研扩招18.6万人,这样的扩张幅度很大。根据以往不管考研人数怎么增加,每年录取的人数基本就保持在60万70万左右,这一下扩张将近20万,扩招幅度达到了四分之一甚至接近三分之一,这是对20的考生是相当有利的。一般来说,各高校考研招生人数越多,国家线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我们先来看下考研史上的几次扩招:2000后,研究生录取增长率曾出现过三次大规模增长:1、2003年非典,研究生扩招增长大约34.1%2、2008年金融危机,研究生扩招增长大约16.3%3、2017年非全纳入统招,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突破200万,扩招增长大约22.4%4、2020年新冠肺炎,预计扩招人数18.9万2月28日10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达到18.9万人。同时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2019考研录取人数约80万,如果今年扩招18.9万,扩招比例将是23.6%。那么,这对今年的国家线会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参考下2003年和2009年的国家线变动情况,因为这两年分别受非典疫情和2008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都不是很好,都出现了明显的扩招,与今年情况类似。从上面数据很容易看出:2003年和2009年扩招,分数线均呈现降低现象。从扩招比例上看,03年扩招34.1%,国家线降幅在30分上下,09年扩招16.3%,国家线降幅平均15分上下。而且2003年和2009年工学降幅都是最大。那么,今年工学降幅应该不会小。2003年的扩招比例大于2009年,2003年的国家线降幅也大于2009年。那么,今年扩招比例是23.6%,介于2003年与2009年之间,国家线降幅会是多少呢?今年国家线降幅多少不敢肯定,但肯定的是今年的国家线必降!②报考人数从上面数据很容易看出: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约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2020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41万人,比2019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1万人,增幅达到了17.59%。2019年录取人数比2018年录取人数增加6.7万人,比例约8.7%;2020年教育部宣布扩招18.9万,那么录取人数约为101.9万!增长比为22.7%!由以上数据,我们推测:1、2020年报录比约为3.35:1,小于19年大于18年,所以理论上国家线必降,但不会低于18年!2、因为20年报录比大于18年,以18年报录比计算20年录取人数,那么20年录取人数为110万!按18年的情况来算反而少招生8.1万。同理,以19年报录比计算,录取人数应为97.7万,多招生4.2万。从这更能直观的看出,这三年的难度关系。3、因为19年增长的报名人数与20年差不多,假设今年原计划扩招人数按去年的扩招人数来算,那么由于疫情新增录取人数为18.9-6.7=12.2万。20年录取人数真实增长比为12.2/(83+6.7)=13.6%。意味着今年有12.2万人是原本要落榜的。③试题难易程度政治:整体难度适中,较去年略难。今年政治单选比2019得分低,但多选得分明显高于2019;分析题毛中特、史纲、当代得分较高,与2019持平,基本都是6-7分,但是马原第一问得分偏低,与往年持平据悉。今年哲学题目阅卷宽松,沾边就给1-1.5分。分析题虽然主流名师押题并不算多,但实际难度比去年有所降低。英语:英语一难度大于2019年,分数差距较大;英语二与2019年基本持平。小分值题型难度增加。数学:数一的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数二数三难度略有提升,思路常规,新颖题型考察难度有所上升。由此可见,2020考研试题难度是:基本稳定,略有提升。一般来说,试题难度越大,国家线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降低,反之亦然。综上所述,今年考研国家线,降了,但不会降得低于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