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申请读研究生?

苦茶香
屌丝侠
首先,你先不要考虑读研的问题。如果你是很努力才考到了目前的分数,那你去大学就算了。要是你觉得自己还有余力,或者是发挥失常,你还是回去复读吧。现在这个年代,读个二本真的没有什么卵用。其次,如果你能读末流211的话,也不要读什么普本王牌专业,扯淡的!211和985的专业就是再烂,人家也是211985,资源和平台不是二本能比的,对未来的发展也不是双非学校能比的。再次,你现在想的太好了,像是在做梦,以二本身份读研,你知道现在国内大部分的研究生是保送的吗?尤其是名校的研究生,保送生比例超过80%很轻松的。你想想你二本出身,学历不行,基础不行,本科时候的师资力量也不行,你和一堆985.211的学生去拼考研,难度同样很大,毫不客气的说,难度一点不比高考低。而且,在考研的时候,专业课面临很大的信息不确定,同样一套题,而高考在省级层面上最起码题目还是一样的。考研的专业课是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如果你选择出国申请研究生,欧美名校的申请都是要看本科出身的,你不要看了一堆鸡汤文说是 本科如何如何努力申请到了某某名校,这种事不是不存在,但是难度极大,而且里面有很多的运气成分。你知道清北的很多学生申请美国学校都是申请的非常春藤吗?好多申请的都是TOP50的学校,你觉得你一个二本能有什么机会申请名校?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大概率的申请不到!最后,最大的bug来了,即使你读了985研究生,即使你读了IVY的研究生,你找工作的时候(国内)顶级单位要学历查三代的,要看你的本科出生的少年。不要太盲目,也许你即使过关斩将走到了最后一轮,你也可能倒在找工作被卡本科这件事上。over不对呀,复读一年同样压力很大,读研不是比较好吗?同学都建议读研

研究生推免生怎样申请?

卡麦隆
真刀真枪
推免其实就是报送,分为推免本校和推免外校,一般成绩优异,多数学校在推免时都会选择专业排名前多少的同学,至于报送申请学校都会通知有资格申请保送的同学,下发表格,签订协议就可以了。推免生和参加考研的学生的区别就是,推免生免去了考研这一个过程,后续的就都一样了,而且推免生多是本科成绩优异的学生,硕士期间会比参加考研的学生更受导师青睐。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每年推研的时间为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月初开始。

如何申请MIT研究生

大电站
潮逐浪
帖子看到,我也看到了天痕先生已经给你做了非常好的回答,希望你能够支持和采纳。 这里, 我在天痕先生的基础上再补充以下五个方面可供你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你在打算申请之前必须详细参看一下该学校的网站、看一下你希望申请的Program的具体要求以及各种有关的情况。学校网站中每一个Program都会有具体的Reuqirement以及限制条件等等。绝不是GPA 多少?TOEFL 多少?GRE多少?那般地简单化。比如希望申请MSF、MFE、LLM、MAS等专业都有“前置条件“的,而希望申请MBA等就会对工作经历提出要求等等——这些就是我们读工科的人呢都知道的”边界条件“; 第二、这一类顶级学校对自己的培养对象不但有具体的要求以及明确的指向,而且要像做“旗袍”那样按照几十个尺寸来量身定做的。因此你是不是每一项都能够符合要求,这一点至关重要。 比如:你是不是适合这个Program的培养目标?你的研究方向适合那一位导师带你?你参加这一个Program对你自己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参加这个Program的学习是不是符合你将来的职业发展规划?要是MIT接受你为该校的学生,你会带去什么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独特的优势?要是MIT培养了你,你将来有可能做出怎么样的回报?等等。 第三、不能够把目标钉在一所学校。一般希望申请TOP20学校的学生,一般都应该“拉开档距”申请10所学校以上; 第四、TOP20的学校比较青睐清华、北大、浙大、科大、交大、复旦等学校的学生,这是近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的结果,你是同济,尚不在其列,这一点可能会有一点点小小的不利; 第五、应该在入学前一年的十月的“第一时间”呈交申请,才有足够的竞争力。 最后要说的是:很对不起,希望申请这一类学校,绝非网上三两句话所能够说清楚的事情。 供你参考,祝你成功!您说得很好,谢谢,但是我想问的是,现在我有3到4年时间去做准备,我应该做些什么来增加我的机会?看到,继续回答如下:1、我不是已经说了吗:天痕先生的回答很好的,他所说的“硬件”和“软件”必须同时兼顾!2、你不会有三到四年的准备时间!!我不是已经明确告诉你:2017年10月以前,必须准备好所有的申请材料并在2017年10月以内向你所准备申请的学校(可以是MIT加其他N所学校)报出你的申请材料。因此,你的“准备时间”充其量只有两年多。必须要有足够的紧迫感!3、要是,你能够在这两年多的时间以内做到:保持3.8左右的GPT、考出110以上的TOEFL、考出至少328以上的GRE;再加上具有一定水准的科研成果或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的专业论文。那么还是很有希望的。 敬请按照我第3点所说的几点目标去努力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情!哦,那谢谢了。不客气,也不用谢,要是说对你们有所帮助,那就是我的愿望。因为在我退休前的十二年留学工作生涯中看到了不计其数的学生在临到申请急急忙忙临阵磨枪,甚至于不惜去做那些什么改成绩等下三滥的事情。你能够这么早就开始制定目标准备申请所必须的硬件软件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患。 你是好样的!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要对你说两句话:1、常言道:"有志者立志常,无知者常立志";2、行成于思毁于随,在知识爆炸甚至于知识不断碎片化的今日,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才有可能获取知识的真谛。以后如有需要咨询,可以发我邮件。88!

怎样申请在职研究生?

飞行猫
故素也者
参加五月同等学历申硕考试和一月联考,考试成绩合格后可以申请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考试报名条件:五月同等学历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本科、学士学位满3年。2、本科无学位的学生可直接报名研修班进行学习,但想要申硕需满足本科、学士学位满3年的条件。一月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有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专科有两年工作经历的人员。2、专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3年,已获硕士及博士学位满2年后可报考(年限以当年考生入学时间为截止点计算)。

如何申请英国的研究生

苟有其实
合乎大同
1、硕士直申方式①适合对象:本科在读或大四毕业生;②申请要求:本科毕业,有学士学位;本科GPA:80-90分之间;雅思6.0—7.5分之间;③申请优势:学制1年,学制短,文凭含金量高,省时省钱,实现学历的迅速提升;2、硕士预科申请①适合对象:本科成绩较差、语言较差、转专业、成绩优秀的大学生;②申请要求:本科毕业,有学士学位;本科GPA:75分以上;雅思5.0—6.5分以上;③申请优势:语言要求低,入学门槛低,为申请名校奠定基础,学位含金量高;3、专升硕申请①适合对象:完成三年大专的学生;自考/成人高考/电大/夜大/函授类大专或本科的学生;②申请要求:大专毕业,GPA:75分以上,雅思5.5-6.0;③申请优势:语言要求低,入学门槛低,时间成本低,学位含金量高,留英机会大;P.S.以上就是去英国读研的申请方式,但不同院校和专业的条件不同,有其他问题可私聊我~

如何申请到美国的研究生

名理
双恋
中国大学的分数设置一般是百分制或五分制,具体的折合方式视不同的美国大学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讲,百分制中的90分以上可视为4分,80分以上为3分,70分以上为2分,60分以上为1分,五分制中的5分为4分,4分为3分,3分为2分,2分为1分。中国许多大学的成绩单上没有学时,因此GPA只能估算,可将所有课程的成绩加起来后除以课程数。一般美国大学对于奖学金申请者的GPA要求是3.0以上。GPA的标准计算方法是将自己大学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乘以4,再除以100。比较常见的方法还有把各科成绩按等级乘以学求和再以总学分除之。例如某学生的五门课程的学分和成绩为:A课程四个学分,成绩92(A);B课程三个学分,成绩80(B);C课程两个学分,成绩98(A);D课程六个学分,成绩70(C);E课程三个学分,成绩89(B)。为什么要换算GPA?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学校的评分系统都不一样,比如,大多数美国学校采用4分制,而绝大多数中国学校采用100分制。因此,在申请国外学校的时候需要换算成对方习惯的形式。假如你是美国一个学校招生部的人,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中国学生给的是100分制的成绩单,印度的是10分或4分制,伊朗的是20分制,岂不是乱了,所以换算GPA是有必要的。GPA多少才可以申请留学,GPA多少算高,GPA多少算低?一般来说,GPA3.5以上就很好了,3.0以上还可以,2.5以下就比较难了。但是GPA低也并不是不能申请,有很多方法可以恢复。GPA很重要,但是能不能申请成功,拿到offer取决于很多因素。可以把你这些GPA、专业等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去,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院校和专业了,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在职研究生如何申请?

鸟润
张看
一般的时候 是不会参考上次的成绩的, 你现在要是想学习在职研究生 有几种方法1 就是参加1月的mba 考试那个是很难得 通过率是百分之8 面试淘汰几率也大2 就是参加5月的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考试,这样的是要你先上课 在考试的 一般的都是宽进严出的 3 就是参加10月的gct 也就是专业硕士考试 这个证书要比5月的含金量高点在职研究生的学费不一样 大概是2--10w 有的是一次性缴费 有的是按学期缴费 有的是按学分缴费 每个专业都不一样要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就给我发邮件 我会尽量帮助你 17mba@sina.com 祝你好运!

研究生如何申请缓读

第二春
红风筝
可以的,直接和系办联系就行,可以申请缓读

申请硕士怎么写ps

花打朝
时不可止
开头:申请动机小故事+申请的学校/项目  开头基本上都是申请动机,无论以何种形式。有人会用小时候的经历,有人会用家庭教育,有人会用听的一个讲座的启发等等。 很多介绍PS写作的文章都说开头一定要吸引人。他们说的没错,对于有精彩的故事的同学当然建议把这些放在开头,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很吸引人的经历可写,所以,真实就好,用诚心打动录取委员会成员。写完动机后需要根据动机提出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short term /long term goal,接着就可以很自然的把话题引到要申请的学校。然后指出为什么我要申请这个学校的xx项目,可以适当的吹捧一下这个项目或者学校。  正文:大学学习+大学的科研经历(理工科类)或者参加的对申请有帮助的活动(文科类)+特殊的经历 的有机结合  正文部分是实实在在的将你的经历你的背景展现给招生委员会看的地方。你的内容决定了他们将看到怎么样的一个你。所以对于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这部分是最难写的或也是最难介绍经验的部分,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组织如何表现需要每一位申请者去反复思考。这里我就提一些重要的Tips,帮助大家完成一个具有逻辑性,且上下文呼应的正文。  1 每段确定一个中心句或中心思想  这种看似小学生的做法其实是非常有效的,让人一眼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放在开头或结尾,也可以揉和到所写的事例之中。  2把自身经历与在开头提到的长期或者短期目标所结合  我刚开始写PS时,正文部分只是简单地堆砌了我在大学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完全忽略了与自己开头所定的长期或者短期目标所结合。这样就使得内容失去了方向,变得空洞无力。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精心挑选自己的内容,让人感觉到这些内容都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服务。并且,在叙述每一个内容时或者之后,尽量巧妙地把自身目标揉和进去,做到有的放矢。  3把申请的项目特点与自身经历所结合  这点其实和第一点有些像。结合第一点,大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自身经历,目标以及项目特点所结合,最好的效果是把三者潜移默化的揉和在一起或者两两结合。  4 经历要分主次  突出自己的unique的地方,对于和别人差不多的但又不能不写的部分少用笔墨。很多人会问,哪个是unique,哪个是别人也都会写的。这个其实是个比较忌讳的问题(很容易招来不满)。好,我在这里就不避讳的说一下。  别人都有的:学校的课程学习,学校内部的活动、成绩。学校内部的活动其实是随便吹的,因为外人不了解。所以有的人可以吹很多,但是这些内容一般说来没有多少影响力。成绩的话,除非你是top 5%,可以强调一下,不然就用excell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带过就好了。  容易出现亮点的地方:  (1)科研(理工科),有paper的话好好强调,没有的话也不要桑心,写清楚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志愿者经历,internship工作经历 (文科): 美国人特别喜欢志愿者经历什么的,如果是那种到山区执教,一定要大书特书。写得时候注意强调你作为一个indivial,给某个弱势群体,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改变 (甘地精神!)。  (3)交换经历:外国的交换经历无疑也是申请的一个大亮点,记得吹一下选拔多难,然后自己如何脱颖而出。到了国外以后的一些special 的例子,表现自己的适应能力、科研能力、语言能力、social能力、领导力等。  上面可能写得有些凌乱,但是正文其实是很难用条条框框总结的,这里我指出了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并且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写作操作方式(侧重点等)。如果能做到上面提到的前三点,我相信你写完以后,将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全文连接非常顺畅,条理清晰。为什么?因为每段都有重点,而且每段的重点或者事例都在为同一个中心思想服务!这个中心思想是什么?为了实现你的长期目标你要申请xx学校!  结尾: 呼应开头+对学校的特殊了解和感情  研究生申请PS结尾一般会用各种方式再次引出自己的长期目标(用什么方式?自己想啦,我用的名人名言啦)。然后结合自己的长期目标再次引出要申请的学校的项目。这里要注意的是需要对学校的项目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知道项目的特色,甚至可以知道这个学校有哪些著名的校友。然后将自己的兴趣与学校的项目契合起来,让人感觉这个项目是为了帮助你实现长期目标所量身打造的。另外可以用少量笔墨提一下自己可以给项目,甚至给美国社会(community)所带来的贡献(这部分就是客套话,可有可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