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研究生一定要有导师吗?

笃于时也
大学城
不存在考上的研究生没导师的情况。只要考上就一定有导师带。没有导师无法确定研究方向无法开始研究。

读研究生是不是需要导师

老哨卡
旋风腿
读研究生需要导师。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选择导师前需提前做足功课,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准备报考的导师的信息,信息来源最好是未来的师兄师姐,或者本院的学生。掌握的信息越多,能减少以后读研时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实际上,导师这个群体很复杂,我们需要先来详细了解一下导师这个群体,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也就从容多了。对于研究生来说,课题组和老师的作用就要远远大于学校的影响了,因此老师的选择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相对较短,课题研究和科研实践往往占有很大的份额,这些工作完成的质量与老师和课题组的整体氛围及综合实力(课题质量、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学习资源)是密切相关的,也直接关系到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质量。选老师很重要的是看着顺眼,处着舒心。脾气性格可以相似、也可以互补,即使选择严格苛刻的老师,你喜欢他严格要求,他批评你你乐意听就好了。如果不喜欢老师的性格和脾气秉性,还是不要选的好,除非老师有超常人之能,能够给你一盏人生的明灯,那就得“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了,呵呵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研究生能不选导师吗

梦中人
愤怒之
一个好的、合适的研究生导师对一个学生的研究生涯,甚至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那应该怎样选择最合适对你最有利的导师呢?一、了解导师是否有足够的经费"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做科研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经费是十分痛苦的,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资金充裕可以保证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接触到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试手段,这对以后的工作科研都有很大的帮助。二、其次要了解导师的课题内容许多同学很关心课题内容,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的课题,通常只是看了看题目觉得很炫,就直接选了,这样带来的往往都是失望。"标题党"在学术界也是存在的。三、搞清楚导师做的课题是偏理科还是偏工科同样课题题目或研究方向,从工科角度入手和从理学方面研究是截然不同的。通常工科注重效果效益,与工厂、公司、军队等联系紧密,而理科注重创新独特,发表文章多是理科的优点。总体而言,理科和工科是各有所长,单从就业角度上看,两者倒是区别不大。偏工的也有在大学任职的,偏理的也有进公司工作的。四、尽量选择一个研究水平高的课题导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在一名高水平导师的指导下,不仅能做出高水平的论文,而且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平时的耳濡目染,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很多的提升。大家可以简单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衡量:一是导师发表文章的档次和数量,对于偏工的导师可以用发表专利的情况来判断。二是导师获得的资助情况。比如,国家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863项目,国家面上项目,省级市级基金,军工项目,企业的横向课题等。五、了解这个课题可以学习到得知识几乎没有一个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会与你以后的工作内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主要是方法手段。哪个题目对学生的训练多,哪个题目应该越好。课题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广,实验表征手段丰富,实验操作复杂,有些甚至是独门绝技,可以成为看家本领,那这就是较好的课题。六、了解导师的指导风格  无论是指导风格还是组内氛围,都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在于个人的把握。在选择导师时,切忌导师腕儿越大越好。大的导师指导的学生多,宏观指导为主,而具体指导方式也会各有不同,有的是指定替他老师,有的是开组会定期沟通等等。大家选择知名导师时,一定先了解清楚这些情况。在一些情况下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有水平的年轻的导师,他们精力旺盛,工作欲望强,实验中也亲力亲为,而且学生少,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也大,这些对研究生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七、了解导师的学生毕业生去向现在毕业生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不完全是但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毕业生的去向在一个稳定成熟的研究小组里是比较有传统的。要了解以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浏览老师主页,与师兄师姐交谈,参观导师实验室,与一些老师长辈,甚者导师本人交流等许多手段获得。每种方式都会有有帮助,不能偏信某种方式,综合在一起考虑才是上策。

上了研究生可能找不到导师吗

大雷雨
为命
我的状况和楼主一样耶,但以后肯定有导师滴

一个研究生两个导师是什么情况?

离世异俗
毛苌
考研,即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按照程序:与学校联系、先期准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等方面依次进行。报考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双导师制”的含义就是在大二时配备校内导师,实施导师制,在大三时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每个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一般不超过15人,原则上每星期指导学生一次,以个别指导为主,指导时间与方式由导师和学生协商约定。校外导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每两周指导一次,每月平均辅导时间不少于两天,时间与方式也由导师和学生约定。为减少对校外导师工作的影响,校外导师一般以集体指导为主。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一个校内导师与一个或几个校外导师指导的是同一批学生。校内导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还要承担学生与校外导师联系的工作。导师的选聘校内导师从专任教师中选拔,选聘时强调师德与专业水平。要求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与高度的责任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和各教学环节的关系及培养目标,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校外导师从实务单位中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业务骨干中(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选聘,学校与校外导师及所在单位签订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校外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校内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以师德教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风,引导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指导初期,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专业课,对专业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因此除了对学生在学分制条件下的选课进行指导外,校内导师还应就本专业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本专业发展方向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随着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断深入与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指导教师还应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基本概念的把握、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以及专业知识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校内导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写作进行指导。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校外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经济管理能力,介绍会计制度与法规的最新变化,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教育部明确研究生导师十不得,读研期间导师的影响力有多大?

发烧友
不知深矣
  影响力可以关乎到一个学生的“生死”与成功与否。今日我国对于研究生导师明确了十个不得,这十个不得就不一一列举了。为什么会突然之间有这样的规定,其实这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案件有很大的关系。这类案件的受害人很多都是研究生,他们用自己的死亡来揭露一些不良导师的面孔。这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其实大学文凭已经比较常见了,迫于现在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很多人都会选择去考研究生。其实研究生考试真的很难,能坚持下来的人也不多,而且各个院校对于人数也是有要求的,所以每年能考上研究生的也就是那么点人。但是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考上了研究生,却有学生在读研的期间丧失了生命。考研很难,为什么考上了以后在读研的过程当中反而出现了问题?这就与一些研究生导师有着很大的关系了,部分导师凭借自己的别人的老师就对学生胡作非为,不配为人师表。  有的研究生导师不把研究生当作人看,只是自己的苦力来看,有的研究生导师则是对学生有言语上的侮辱,有的甚至把盗取学生的研究成果。更甚有的研究生导师于自己的学习发生不正当的关系。这原本单纯的师生关系就因为这样一帮社会渣子变得如此的不堪,这样的人真的让人很是愤怒。正因为他们这样的行为才导致很多研究生因为受不了他们这样的行为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现在好的导师首先是可以让学生保住自己的命,还有就是老师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果,也可以对学生能否变优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好的导师不会做那些让人憎恶的事,而是带着学生前进,帮助学生在学习获得进步,并且获得自己的研究成果。好的导师还可以是学生的搭档与朋友,这样的话大家可以在学术上同进步。  

研究生和导师关系不好影响毕业吗

黑房子
巴拿马
大家口中研究生导师特别凶,根据观察号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科研经验来看,应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研究生导师的脾气不太好,让你感到无所适从;第二种情况是对待学生的科研工作特别严肃认真,也比较较真,学生担心做不好,达不到导师的要求,而感到心里发虚。至于题主所说的害怕,其实大可不必,一是导师断然不会加害于你,二是读研时,需要提高的不仅是科学素养、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按照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分别谈一下应对办法。第一种情况:研究生导师脾气不好怎么办?不论是谁,脾气不好实际上就是这类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性格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但是,你不可能指望你所到之处全是和颜悦色的人,那么如果碰到导师脾气不好,如何相处呢?极端的例子:观察号在中科院读书时,就听说过一起,全组弹劾导师的情况,原因就是导师每次开组会都是一顿训,做得好也训,不好的就开骂,女生的待遇也是如此,最后集体要求更换导师,除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更换了导师,但是导师也仅仅是被研究所的领导找过去进行了谈话,并没有收到任何处分。当然这是极端个例,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导师在为人师表方面还远远不够,所以遇到这种极端情况,还是早做打算的好。除了这种不论什么情况就会骂学生的个例外,对于脾气秉性不好的导师,作为学生,第一:先把自己工作做好。不要给他发脾气的理由,如何算是做好工作,首先完成导师布置的阶段工作任务,这里面完成不仅仅是指把实验做完,还要把数据汇总,得出初步结论,下一步工作的设想,总之一句话: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第二:和导师多沟通多汇报。导师忙,你也忙,导师不找你要数据你就不汇报,等到导师想起来的时候,恐怕离挨骂的日子就不远了,观察号在读博期间有幸和院士在一个大课题组,一次院士出国回来开组会,他的一个学生在台上刚放了两张PPT,就被院士教训了一通,足足训了有半个小时,原因就是出国回来所有的学生都排队去找他讨论问题,唯独他没去。别说是院士级别的人物,就是一般的导师恐怕也无法忍受。因此要和导师保持沟通,多汇报工作进展。第三:摆正心态。作为研究生来说,辛辛苦苦考上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却碰上了脾气不好的导师,这可能与你在考研前的信息收集工作不完善有关,在考研前,不仅对导师的学术能力要进行调研,人品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因为调剂的情况、原来导师招生名额的限制而被调到了一位脾气较差的导师那里,我们没必要因此害怕什么,但要摆正心态,试想一下,自己想要在未来有所成就,最起码要先保证毕业,而在导师负责制的前提下,导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即便导师再难沟通,为了早日发表论文,能够顺利毕业,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尽快取得比较好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导师脾气差而选择跟他消耗,因为即便他耗得起,你也耗不起。第二种情况:导师对待科研非常严肃认真这类导师往往学术能力非常强,要求学生对其有足够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导师的脾气主要是在科研上,而非针对学生个人,如果碰到这样的导师,往往会使你的科研工作非常顺利,即使脾气再臭,如果按照观察号的观点,几句难听的话、刺耳的话,作为学生不要太在意,毕竟导师的科研能力对于你来说更为重要。写在最后:虽然我们倡导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但是对于研究生和导师来说,还是会有一些利益关系在里面,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作为学生,我们要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尽量通过沟通来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特别凶、爱发脾气的导师,没必要害怕,但一定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用成绩来证明自己!

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带学生

蝃蝀
桓宽
一、前言我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机制的了解并不多。之所以对这题目感兴趣是因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共同署名发文章的报道。有的报道指责研究生导师欺世盗名,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的文章意在揭示这种现象后面的原因。比如,期刊杂志社根本不会刊登不见经传的研究生的论文,为此导师署名会有助于学生达到发表文章的数量要求。这类潜规则的确令人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感到担忧。华中科技大学的做法更是干脆,将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将导师署名的做法用明文规定下来。不过,本文的中心不是有关导师署名这类潜规则。而是一个更严肃的问题:。有一位北方某大学的博士导师,因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被他人在网上撰文指责为巧取豪夺。这位教授的反驳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解释:“……我培养研究生,是将合作撰写论文作为锻炼学员的方法之一,选题、主要观点、直至写作提纲多是由我确定,资料也是大多我早掌握。这种方法没有什么不妥,今后还会坚持,……。” 这段话应该可以最后解决这桩导师署名的“公案”了。但也就是这段话驱使我动笔撰写此文。二、何为研究生的学习?高等教育的内容可以粗粗地被分为两大块:教学和学术研究。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即教内容,又教方法。所谓内容,就是“是什么”,方法就是“如何”发现是什么。高等教育将大学学习按照内容和研究程度的深浅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不同层次。本科学习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对某一领域中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较普遍的理解。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知道有什么”。硕士阶段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专业中的原理,进行开发或者描述性研究,寻找答案来。也用一句话来总结呢,就是知道“为什么”。博士阶段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探寻、发现并解释物质或者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博士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要发现新的“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高校的学生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能真正接触学术研究层面的活动。本科生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在某个领域中打底子。到了硕士生学习期间,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教的比重大于学生的独立研究。导师的作用还是集中在观点介绍,文献引用和综合讨论的方法上。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专业中的问题搞精通,达到能够解释的水平。但是这并不排除硕士学习中发现新关系的可能。美国学术界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一篇硕士论文揭示了一个新的因果关系。因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引用具体例子了。博士学习与硕士学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博士学习的目的是要在专业领域中发现并证明一种新关系的存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新”字。被前人发现而且已经证明存在的关系没有任新的何学术价值。在另一类研究中,博士论文的目的是要证明一个被前人认为是存在的关系并不存在(推翻)。这里提到的“关系”是什么?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学术研究可以被分为三大类,一是描述性研究,指的是对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将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它们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加以描述就是描述性研究。二是开发性研究。开发性研究是将一个新的研究对象概念化、系统化的研究。这类研究在将直观的观察上升到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是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目的是在事物之间发现并建立因果性关系。博士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为解释性研究做准备的过程,最后的博士论文也因该是解释性研究。建立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或者推翻一个被公认的因果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这正是为什么博士学位会怎么难读的原因。从观察到一个值得研究的关系,到确认其学术价值,课题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所有的困难之处都源于这个“新”字。正是由于博士研究中的“新”字,导师的“教”的工作越来越少,“导”的工作越来越多。三、博导都“导”些什么?导师的作用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题。导师必须能够为学生指出学术兴趣中的问题是否有人研究过。既然有导师之称,那么博导就应该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的各种研究的主要成果,派别,主要观点,研究状况的过去、现在、发展趋势等问题了如指掌。所以,当学生开始考虑一个博士论文课题的时候,博导就应该帮助学生弄清楚计划中议题的“新”的程度,在理论上对该领域的贡献。在选题上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美国的博士学习中,博士生在通过博士资格的总考后才真正成为“博士候选人”。其中许多人在成为博士候选人时都还没将博士论文的题目确定下来。没有确定的题目,就提不上有自己博导了。这是美国的体制。中国的博士培养体制基本上是“作坊师徒”方式。导师挑选学生,进校后就跟着导师“学艺”。学术上的独立性可能会较差。博导在学术选题的问题上的主要角色是建议和帮助。如果在快毕业时学生都不能自行找到感兴趣的博士论文议题,需要导师为自己选题,那导师带研究生的水平就值得怀疑了。第二,导师应该能够为学生指出文献的范围、阅读重点。文献的阅读实际上涉及到如何从理论上对所选议题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要确定博士论文选题是否“新”,完全依靠对相关文献的熟悉程度。作为博导,对本领域中文献应该十分熟悉。在这个阶段中,从学生的水平来看,虽然尚未像自己的导师那样读书破万卷,但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中,应该能够在文献研究中将本领域各个学派的观点加以分类和综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建立新的因果关系。如果一个博士生到开始写博士论文时都还没具有自行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导师要负责任。换言之,导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能教给学生的东西中,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生如何读书。本科生和硕士生读书,目的还倾向于汲取和理解。

博士研究生导师根本不负责是否应该有说法

色法
天之穿之
首先,博生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说的是同一个事情。其次,不能用谁大来衡量,只能从行政级别和学术级别上来区分。博士研究生导师的行政级别与学术级别都要高于硕士研究生导师。拓展: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般为教授职称,也有特别优秀的副教授、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有培养研究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硕士研究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课程。对年轻的教授(1972年以后大学毕业)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一般应具博士学位。至少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硕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硕士生的学术队伍。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课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