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毕业要求发表几篇论文???

夫精粗者
刀郎舞
一般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一般要而且要求很高,具体还要看学校的规定

大家的研究生期间都发几篇论文啊,什么级别的

禅医
地狱门
这个是没有明确的,这个就是要看发的是什么级别的期刊。

研究生毕业要发几篇学报,发到什么上面好?

时有所用
何必
每个学校要求不同,看是什么级别的学报。一般高校都有自己的刊物,某某大学学报,根据级别需要去查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一般要求多少字?

安吉儿
王导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一般要求4000字以上就可以了。所以综合考虑的话,建议你发高校的学报。因为学报虽然是省级,但是在高校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比刊物好用的多。而且学报一般都是要求最低发两个版,刚好4000--5000字符。还有些是按照篇算版面费的,也就是2个版以上,都是一样的版面费。刊物则都是按照版面收费的,如果你发两个版的话,不合算。

对于研究生和博士来说,SCI 影响因子分别是多少就算非常优秀的了?

长生殿
伯兮
这要看你们学校怎么样了,差一点的学校SCI能不能发表都是个问题,有的学校高IF的一年有几十篇。 SCI一般是收录理工科的较多,我是学化学的,以化学为例,化学的论文明显要比物理什么的好发,IF小于3的就很一般,5左右的算是你那个小专业优秀的杂志了,10左右就是你整个一级学科十分优秀的杂志,10以上的一般都是综述类杂志,一般为约稿,很难投,20以上的cell,science,nature什么的大多为跨学科的,全国每年都没多少。我们学院硕士生毕业是要求有一篇3以上的才能毕业,硕博连读是3篇,也就是说其实3以上就算不错了。因为化学是个大门类,一般二级学科的专门杂志IF都不会太高,最好的也就是5左右,比如有机里面的JOC也就是3点多。影响因子不是越高就说明杂志越好,美国化学会的JACS也就是在7.8,比ANGEW10点多要少不少,但是其公认要比angew难接收,只是在评奖的时候遇到些外行的评委可能会吃亏,因为他们可能会注重IF。 具体还是要看你们学校的科研水平了,如果要稳拿奖项,即使你们是牛校,能发表到JACS等级的也就可以了,因为全国一年也就几十篇。

研究生期间多发几篇好论文没什么大用

枪墓
保护者
你好,简答的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多发一点肯定有好处的,前提是要有质量的,至少能保证毕业的可能性

上海大学的研究生毕业需要发几篇论文?

其食不甘
天下服矣
地方有固定,哪个时间段发的才有效的,学校发的太早了吧中级一般发两个就可以了,具体可以咨询人事部,我能帮你发这个的

硕士毕业论文引用超过全文多少篇幅就算抄袭

非阴非阳
周辉
重合百分比高于70%或章节最高文字重合百分比高于80%的。以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论文初检结果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后总体文字重合百分比高于70%或章节最高文字重合百分比高于80%的学位申请人员,学位论文涉嫌存在作假行为,取消当次学位申请资格。论文初检结果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后总体文字重合百分比不高于70%且章节最高文字重合百分比不高于80%,但初检结果未达到检测通过标准的学位申请人员,须对论文进行不少于两周的修改,并填写《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复检申请表》,经导师同意后申请论文复检。扩展资料: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规定:1、拟申请学位人员在规定的检测时间内,按照要求通过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向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办公室或所在学院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并完成论文检测。2、论文检测工作由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办公室和各学院共同组织进行。学位管理办公室负责盲审学位论文的检测以及与检测相关的人员培训、账号及次数分配、检测结果备案、技术问题协调等工作。3、各学院负责本院拟申请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及受理检测结果异议等工作。参考资料来源: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印发《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管理规定》的通知(西安理工研教〔2018〕11号 )

研究生如何“读论文”

囧态郎
鬼琵琶
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如何做阅读笔记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 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 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论文写 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要重视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 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写了这么多,似乎还是有些空。我信奉的还是那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该记的就要记,做学问,捷径不多。勤能补拙,书山有路勤为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