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科建设

方小姐
回魂刀
学科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根本和基础。学科建设是龙头,教学和科研是两翼,加强教学和发展科研必将促进学科建设。该校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为两个支撑点的工作方针,以“211工程”和省部共建为契机,制定了东南大学“十一五”建设规划和2012年远景规划。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竞争力明显提升。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6个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该校抓住省部共建之契机,与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及江苏省“135工程”建设等结合起来。在校内遴选出9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11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学校将投入3亿多元的学科建设经费,不断提高学科水平,增强学科竞争力。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科建设

大毒枭
毒蝎子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标志。为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直接领导的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学科建设与规划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211工程”办公室的挂靠机构。近年来根据合理布局、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建设平台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先发展电气工程学科、热能工程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管理学科,积极扶植人文学科、数理学科和环境学科,拓展水电与核电学科。经过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制定并编制了《华北电力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华北电力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子项目论证报告》。2004年正式启动该校“十五”“211工程”第一批学科建设任务项目,包括三个重点学科项目、两个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及学术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建设经费总额数千万元;2005年学校投资1千万元用于两校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建设及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 经过国家审批,于2005年正式进入“211工程”院校行列。教育部正式批复了“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211工程’项目建设方案”,重点投入两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及一个校园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通过科学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学科专业布局和学位点的重点建设,该校学位点数量迅速增长,学科布局日趋合理,学科的影响日益扩大。学校现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其中,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专业学位(工程硕士、MBA、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领域13个,54个本科专业。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学校治学严谨,管理严格,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导师队伍,学位与研究生质量不断提高,在连续几次全国性评估中均取得了较好的名次。 1993年全国热能动力硕士点评估名列第三,1995年全国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点评估名列第九,1997年在全国前四批授权的学位点合格评估中,博士、硕士点一次评估全部合格。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为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建设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科建设

笨笨
番茄酱
1、机械及光电系统与装备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3、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 学、环境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4、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5、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设计艺术学、地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6、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7、生物流变学与基因调控新技术生物流变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电子电工理论医学应用、生物材料、化工热力学与动力学、生物控制理论及人工生命、精密仪器制造及MEMS。8、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科建设

禅定
赫尔曼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覆盖理、工、医、管、法、经、农、文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863”国家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的学科建设

上山
丰山犬
学校早在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并具有博士研究生联合招生与培养权,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现有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重点建设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从合校之初的16个,发展到目前的2个一级学科和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应用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管理学、工学两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予权)、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专门史、应用化学、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食品科学、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文学和工学6个学科领域;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及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的学科建设

去国旬月
来一发
学院目前拥有一个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的硕士授权点,有11个硕士专业授权点,即: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化学工程、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各硕士点均可招收全国计划研究生、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研究生,以及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学科建设中一类学科,二类学科,三类学科怎么划分

天地
娓娓不倦
一级学科,包括以下2种提法:①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在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体系设置中,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根据2011修订版,共设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110个一级学科。例如,理学下有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十余个一级学科。②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它是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国家科委与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该标准。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根据2009修订版,共设5个门类(自然科学类、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58个一级学科。例如,自然科学类下有数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八个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是一级学科下的分支,专业数量较多,也就是说,一个一级学科下往往有很多个二级学科。差别:一级学科是大分类,二级学科是小分类,一级学科下包含若干个二级学科。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建设

鼓荚播精
赶尸人
天津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天津是继南开大学之后第二个建立的英语专业。1960年,天津地区成立了“天津市外语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并入当时的天津师范学院成为外语系,这就是天津师大外国语学院的前身。当时只有英语和俄语两个专业。目前,我院英语专业师资队伍整齐,教学效果好,在天津市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威望。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布局合理,涵盖了英语教学与研究的诸多领域,形成了语言学、翻译学、英美文学、英美文化和外语教学法5个研究群体,其中语言学和翻译研究队伍阵容强大,居天津高校领先地位。英语系现有教师39人,其中教授 8人,副教授 13人,讲师18人,其中博士10人,在读博士4人。每年聘用外籍教师2-4人。现有学生700多人。除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外,还根据当前社会及市场需求开设一些实用性及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基础英语课程:综合英语、语音、听力、口语、视听说、英语节目视听与演练、读写技能训练、基础英语写作、新闻热点聚焦、英国概况、美国概况、多媒体应用等。  学生可在三年级时自主选择语言文学、翻译、经贸、教学研究等方向。此外,还开设以下选修课程: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中英文化对比研究、美国文化简史、英美文学史、文学名著译作赏析、英语戏剧体验、英语诗歌选读、英语修辞学、英语报刊选读、影视欣赏、英语语法、语言学习导航、百家论坛、英语活动课、生成语法入门、口译、同声传译、国际商法、商务视听说、国际商业概论、国际金融概论、涉外企业管理概论、翻译对比研究、语言测试与习得理论等。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日语系建立于1980年,师资队伍年龄层次成阶梯状、专业结构合理,现有12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助教2人。学历结构为博士1人、硕士10人(其中有2人正在攻读在职博士课程)、学士1人,所有教师均有在日留学、进修的经历,是一支责任心强、年富力强、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队伍。自2006年开始,日语系每年招收3个班90名学生。我们始终认为,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的生命线。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在2009年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仔细修订,目的是促进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日语系于2005年开始实行双语(日语、英语)教学(英语为副修)。日语系培养能从事教育、外事、外贸、涉外企业管理、信息处理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能胜任实际工作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并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要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现状有较广泛的了解,具有较好的汉日表达能力。日语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翻译、日语听力、日语作文、日语实用语法、日语语音、日语泛读、高级日语视听、日语口译学、日语影视欣赏、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日本概况、日中文化比较、日文报刊选读、商务日语、科技日语、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等。我们积极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良好的学风,同时狠抓基础教学,强调语言实践,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提供对外交流和实践的机会。几年来,我们每年均向我校在日本的姊妹大学和实习基地选送十几名留学生和研修生。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日语比赛。多年来,每年都有学生在天津市及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演讲比赛中获奖。其中,2007年获得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的2等奖。近几年来,日语系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6年来考入国内外大学研究生的人数达37人。其中有筑波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等。 主要开设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语法、口语、写作、翻译、泛读、俄苏文学、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视听说、俄语修辞学、俄语词汇学、俄语报刊选读、经贸俄语、科技俄语等课程。俄语系共有教师6名,其中正教授两名,讲师四名。这是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教师平均年龄38岁,这是一支具备高学历的队伍——博士2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2名。这是一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专业结构合理的队伍——教师主攻方向涉及语言学、文学、翻译、文化几个主要领域。此外,俄语系还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一名。近年来,俄语系教学成果喜人,在全国各大型比赛中屡次获奖,考研及出国率在各个专业中名列前茅。   07届毕业生中有5名学生分别考取南开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升研率超过20%,列全校第三,出国读研率12%,列全校第一。   09届王霄同学被中国人民大学破格录取为免试研究生。  07级燕孟颖同学和08级郭广飞同学在全国俄语大赛中获奖并获得教育部留学基金资助,公派留学一年。  08届毕业生中,有2名同学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俄语系。   05级学生王霄同学在全国俄语语言知识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得俄罗斯政府单方奖学金资助,赴俄留学一年。   04级学生白旭分别在06年和07年的全国俄语语言文化国情大赛中获得优秀奖,05级学生邢玥、郭兴分别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俄语语言文化国情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05级学生孙晓岚在全国高校俄语专业作文大赛中获奖。 朝鲜语系自从2003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10名教师,是一支教学和科研力量较强、充满活力的队伍。教师的学历结构合理,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5人(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3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1人(讲师),另外4人(讲师2名,助教2名)均拥有硕士学位。学科带头人金长善教授曾荣获2007年度天津师范大学师德标兵荣誉称号。朝鲜语系自2003年招收本科生以来,一直实行韩英双语教学。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我们始终把教学质量视为培养学生的最高标准。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采取3+1教学模式,即在国内学习3年,另有1年时间以交换学生身份赴韩国大学(崇实大学、中央大学、朝鲜大学等)学习。从5年的交流情况来看,学生们通过交换学习增强了语言实用能力,拓宽了国际视野,同时还增进对韩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可以说取得了非常良好的预期效果。朝鲜语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韩语、高级韩语、韩语会话、视听说、韩语语法、应用文写作、阅读、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韩国文学史、韩国文学作品选读、韩国朝鲜概况、韩国民俗、中韩关系史、韩文报刊选读、经贸韩国语等等。本专业建立以来,有多名学生先后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获奖。先后有多人在锦湖韩亚杯天津市韩国语演讲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三人曾经在全国演讲比赛中获得优秀奖;有2人次先后在国内举办的韩国语现场命题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人次荣获二等奖,此三名同学均获得保送韩国成均馆大学免费攻读研究生的机会。2004级还有1人在韩国《故国消息》杂志社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6级有2人在浙江越秀举办的韩国文化比赛中分获写作组三等奖和书法一等奖。这一系列奖项的获得为我专业在国内外韩国语教育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朝鲜语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先后与天津韩国商会、天津韩国人会以及天津韩国国际学校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合同,学生毕业前可以到在津韩国企业、学校进行实习,有意向的可以与实习单位直接签订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就职于韩国在华企业,也有部分考取国内院校研究生或直接赴韩国继续深造(韩国的有朝鲜大学、庆熙大学,国内的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院校),每年就业率达到100%。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

佐纳德
复归于朴
历史学科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国务院李岚清副总理和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曾经到我院视察。湖北省原高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余凤盛曾经到学院作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报告。1995年,学院历史学科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2003年,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正式挂牌。2000年,学院取得美国环太平洋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创办了文化管理学系。2001年,学院引进人才,组建楚学研究所。学院有一批研究中心,如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张舜徽研究中心、文化管理研究中心、教会大学研究中心、商文化研究中心等。学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近现代史。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近代史所。省级重点学科1个——历史文献学。校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古代史。学院在2003年申报了历史学一级学科,申报了专门史(思想文化方向)、世界史二级学科。学院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教育与教学规律,坚持改革,把我院办成以历史教育和研究为主的,并在文化与跨文化管理研究方向有所拓展的国内一流的学院。学院确定以张舜徽先生和章开沅先生“自强不息、务实求真”作为院里的学术传统。学院营造出了“和谐、有序、实效、奋进”的学科建设氛围。 全院现有本科学生492人,硕士研究生116人,博士生43人。历史系形成了师范专业和本硕连读基地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历史系坚持课程改革,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新的特点:(1)专业领域拓宽。有专业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师范素质课程和实践环节四个课群,分别组成四个教学链,按逐步递进原则进行安排,形成综合的教学体系。(2)专业课程结构优化。压缩了中外通史的课时和学分,由原来的720课时40学分压缩至450课时25学分,相应增加了选修课程,将选修课分成专门史(包括断代史、国别史)和专题研究课两大类。专门史从二年级开始安排,专题研究课从三年级开始安排,既体现层次性,又逐步递进提高。(3)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前沿性、前瞻性和学术特色。开设了一批新课,如博士导师专题课、中外文化史、20世纪国际关系史、国学元典导读等;还注意设置了一部分有助于提高专业素质的课程,如专业英语、治学与人生等。(4)把相关学科理论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包括计算机基础、中外文学史、政治学、社会学、高等数学、文化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课,还规定每个同学必须有10个学分到外系选课,其中有4个学分必须选学自然科学类课程。文化学系目前已招收三届学生,140余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文化学、管理学方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职业技能,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状况,熟悉现代管理运作的文化机制,掌握经济学和经济法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经济管理的规约和惯例,具备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国交际和管理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文化学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概论、文化学导论、管理学原理、等几十门课,形成了三个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文管(管理)结合;中外结合;古今结合。该专业课程有主干基础课19门,指定选修课8门,任意选修课16门,形成理论、知识、能力培养三个层次。文化管理作为新专业,在注重选用面向21世纪新教材的同时,还着手编写并初步完成了《世界主要文化传统》、《人类文化与研究导论》、《西方文化概论》、《文化学概论》等教材。其中《中国文化概论》已出版,并被列为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学院的课程改革研究获教育部师范司面向21世纪教改立项项目,并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院承担了教育部教改研究项目3项,省教改研究项目 3 项,学校教改研究项目4 项。学院承担了教育部高教司资助的网络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的课件制作任务。学院重视教材的采用和编写。学院着手进行通史教材建设,教师编写了《中国通史》(三册)、《世界通史》(三册),已成稿四册,拟在本科教学中试用。编写《史学论文写作讲义》。还承担了一些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教材,如师范司组织的专升本教材《中国经济史》、湖北省教委组织的自考教材《中国文化概论》等。《中国历史地理论纲》已被多所兄弟院校采用。学院经常举办教师现代教育技能培训,要求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院的教授上本科生课占90%,正副教授上本科生课占95.5%。马敏、朱英、罗福惠、严昌洪等教授承担了《中国近代史专题》课程,全部由博士生导师上课。《中华元典导读》课基本上也是由熊铁基、周国林等博士生导师来承担。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分别承担了本科生的专业课或选修课。教学成果多次获奖。 学生每年都涌现出先进集体和个人。8801在1991年也获得湖北省先进班集体称号。1991和1992年暑期,历史系学生自愿组成赴革命老区红安社会实践团,连续两年获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高工委、团省委和省教育工会授予的“社会实践先集集体”称号。校学生会主席,本系8802班学生陶阳在1990年代表全校同学出席了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历史系学生多次获全校团体冠军。 1992年校春季运动会上,获学生男子组总分第一名,女子组第二。1993年校春季运动会上获学生男子组总分第二名,并打破两项校田径比赛的记录。在校际比赛中,系文艺队员获湖北省高校文艺节目汇演一等奖。86级学生宋智获全国星星杯小说征文一等奖。84级学生张执浩和86级学生王敬东分别获武汉市高校诗歌大赛奖创作一等奖和朗诵一等奖。继95、96级基地班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以后,97级基地班在2000又被评为全国和湖北省先进班集体。每个年级均有80%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毕业班一般都有20余名党员。冯圣兵同学坚持资助贫困学生,获全国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和联合国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他还倡办了“圣兵爱心社”,在全校带动了一批学生投入到爱心活动中去。学生中涌现一批出象侯深、向静、高相国、李勤合等科研新秀。有9项成果获湖北省科研成果奖,有3项获全国文科基地“史学新秀奖”。学生在《军事历史》、《世界民族》等刊物发表论文,有些论文还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每届学生都涌现了一批优秀论文,其中不乏创新之作。如96级学生李文凯的毕业论文《宋代加役流法新探》在《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发表。学生自办了《文史之舟》小报和《鉴海》杂志,作为发表习作的刊物。学院培养的本科生大多数成为中学历史教学骨干,有的担任了校长,有的评为特级教师。他们经学常回校举办“同学会”,与历史系有深厚的感情。 学院一直在培养硕士生与博士生。研究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近代史、国际关系史、国别史、当代史等。研究生中间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强化读书,每月定期举办“研究生论坛”。近代史所的论坛由博士生导师主持,研究生提交论文,完全按照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模式进行报告,并由研究生对论文予以评论,然后开展热烈的讨论。每期论坛结束后,还将论文、评论及讨论情况在本学科网站上登出,继续进行讨论。学院先后培养出一批史学界的带头人,他们在各自的单位发挥重要作用。如中国社科院的虞和平,中山大学的桑兵,北京大学的朱庆之,山东大学的冯浩菲,哈尔滨师大的傅道斌,苏州大学的王继如。学院还培养了一批政府官员,如中组部秘书长李,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学院现在设有的奖学金主要有:章开沅东西方文化交流基金、野泽丰奖学金、张舜徽奖学金、余家菊奖学金、历史文化学院爱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