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导师选择都怎么弄的啊,问了几

大工匠
式负
你想学到些什么?这大概是美国研究生申请人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选择你想要学习的领域——这对博士生尤其重要,因为读博士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是非常可观的。而且你的领域(包括大、小领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将来的择业走向。确定了方向之后,审视一下,你想加入的课题组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可以给你带来哪些技能(skill set)。你学习到的技能,是将来从事这个领域从事研究或其他相关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学术记录,是评价一个导师最好的指标。这是考察一个导师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指标。毕竟科研、指导学生、教书育人毕竟是教授的本分。这里说的学术记录,就是academic record。包括他(她)所受训练的背景(包括受教育经历、博士后的训练经历、从业经历等),学术成绩记录(发表论文及项目情况),是否有顺利地指导学生毕业的良好记录,以及在本领域内是否活跃。这些指标上良好的记录是一个科研工作者能力的最好证明。如果一个资深的教授课题组里有博士后去别的学校做了教授,这就更好了——这说明该课题组的培养质量是上乘的。但是不是简历看起来完美无缺的学术明星就一定好呢?未必。学术明星很耀眼,但却不一定适合你。讲一个国内亲历的故事,一个国外听来的经历。国内,某领域著名专家,身兼数个等学术职务及一打以上的社会兼职头衔,在自己的学院里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个学生起来问了一个问题,此专家甚为赞赏,欣喜地问:问得很好,你是咱们院的学生么?只见学生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是你的学生。事后报告厅里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一个朋友在国外的遭遇。好友的导师乃学界名人,亲手做学问已经很久之前的事儿了。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忙于学术及社会活动、组织会议等等。每次碰面,好友均要通过邮件提前预约时间。而开会的时候,导师第一句话总是:你能提醒我咱们上次开会讲的都是啥来着?两个导师都是学术明星,但是他们都太忙了,你无法指望他们给你具体的指导。姑且不论这两位老师的职业操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讲,不是什么样的人都适合“抱大腿”,跟他们读研究生。对于自身学术能力超常、具有非凡潜力的研究生,这样的导师也许只需要给你若干点拨,然后放手让你去干,就能让你的研究顺利进行——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这哪里是培养研究生,分明是指导一个已经具有了十八般武艺的博士后。对于一般的研究生而言,最好选择一个能定期和你碰面,详细讨论研究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为你提供学术上的帮助的导师。导师的“人品”好,也很重要。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千差万别,学科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人品”好的导师有一个共同点:并且爱惜自己的学生,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导师-学生的组合应该是一个双赢的游戏,是一种“合作”,任何一方只知道索取,都不会有很好的结果。如果你申请国外的课题组,看到某个老师只招收带着某种奖学金的国际学生,脑袋里要打个问号了:他(她)是否是因为缺乏科研经费而滥用奖学金这个系统?而缺乏科研经费,就使导师的学术能力存疑了。东、西方文化对于导师的期望多少是有差别的。在国内读书,我们中国人更倾向于找到“亦师亦友”的老师,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当然最好;如果你听到某导师不为学生着想的事儿,还是绕道而行。对西方人来说,师生某种程度上也是“同事”,因此,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对导师评价的最贴切地评价标准:他(她)作为导师,份内该做得事儿是否都做了?要补充一句,咱们也得做个好学生,有做学生的“操守”,别做让老师头疼的出格事儿。性格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从事科学研究,总是起起伏伏。科研人员有做出新发现、新应用的兴奋期,也有实验不顺利、或思路枯竭的低潮期。这时师生的互动方式能为你带来建设性的益处,还是适得其反?导师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是否和你合拍?多方获取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在选择导师之前,尽量多方获取各种能得到的信息,对其做的了解。如果有可能,接触一个该导师的学生,询问一下有关课题组的情况。实际上,我见过有的老师直接让申请他的学生跟自己的某个在读的学生联系,方便这个学生了解的信息。

怎样选择研究生导师: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足躩
为命
一、研究生导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论文型的导师,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的档次比较高。如果你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类导师是你的首选,最好硕博连读拿到博士,如果外语够好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第二类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一般发的文章不多,论文的刊物档次也不太高。如果你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公司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注意:研发和研究是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技术来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这类导师是首选。第三类导师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适合只要能读研无所谓方向和导师的学生去选。二、选定导师类型后,可按下面标准挑选理想的导师(1)人品好,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应是首选。拿学生当苦力并不愿花心思或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导师最好不要选,原因不言而喻。(2)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感兴趣,因为导师人再好、实验室条件再理想,你对他的课题没有兴趣的话,这些对你都毫无意义。(3)导师所在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有课题、充裕的经费和必要的硬件),你进去后不愁没有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也不愁没有经费和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4)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一般来说没有过多行政职务和众多兼职的中年导师是最佳选择,年龄大的老师精力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也慢而年轻导师的经验不够、资金也不充足。(5)导师所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毕业去向比较好。(6)导师每年在读研究生的数目不要超过6个,在一个茶壶(导师)配几十个茶杯(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你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导师的面,从何获取指导呢,除非你自学成才。这样的研究生生涯中,你的知识、才能的长进将很有限,因为能力是靠做事锻炼出来的,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引路,与你讨论问题,你走的弯路将很多、很长,学业可能也很艰难。如果是混文凭,花上宝贵年华的几年时间没有得到实际的长进,文凭拿到手走向社会仍旧没有竞争力: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文凭也在大幅贬值。那么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本事本该在读研期间培养的,因为导师没选好,你没什么长进,走入社会可能还不如直接工作的同学,境遇与失落感可想而知。三、如何判断导师是否符合以上标准?(1)先通过电话、再通过电子邮件的沟通过程去判断、了解老师的人品、 性格。一个为人正直、肯体谅学生的老师一般心胸都比较开阔,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和邮件。你在联系的过程中除介绍自己外,可以主动询问老师的在研科研方向、计划开展的方向、实验室条件、在读研究生数目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一般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考生的老师在接到学生联系邮件后会主动告诉上述事项(除非他对你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2)通过老师的周围人——在读研究生了解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导师的为人、性格和实验室条件等,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如果你给未来的师兄师姐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麻烦了。如果从老师现在的学生口中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的不满和冷漠,那么这个导师你就敬而远之。反之,你可以考虑到这个导师这里读研。(3)在初步联系后利用面试前的时间到导师实验室见见导师,可以亲身感受未来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凭亲身感觉判断你是否适合、是否想到这个实验室深造。导师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但从导师实验室的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导师的一些头衔和论文及在读研究生那里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四、若导师对你漫不经心,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老师很忙,没空理你、了解你。(2)他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不屑理你。(3)这个老师不太重视招生环节与学生的必要沟通,到面试后随便定个学生就行。无论出于上述原因的哪一条,你都不必把他做为重点联系对象了。当然,只是想混个研究生文凭,能读研就行的学生可以不关心这些。如果你本人就很困难,在发愁有没有导师肯带你的话,以上因素和准则均不是你有资格可以考虑的。

研究生如何选第二导师

八识
  (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  (3)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

研究生应该如何选择导师~~~

虽问道者
饥饿症
很多学生选研究生导师,喜欢选那种名头特别大的,或者当学校、学院领导的,其实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特别盲目。因为越是社会职务多的导师,越是没有时间指导学生。特别是那些有行政职务的导师,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就特别有限,更不用说指导学生了。所以,选导师关键还是看下面几点:1、研究方向。一般来说,热门的研究方向,就业前景会好很多。如果还能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契合的话,就更加完美了。2、教学投入。这个可以通过咨询学校的师兄师姐获得。愿意跟学生打成一片、乐意指导学生的导师,是最受欢迎的。3、导师资源。一般来说,科研经费充足的导师,既能给学生支付助研津贴,又能提供实际的项目给学生练手,比那些空对空谈理论的导师,对学生的帮助更大。4、导师声望。不得不承认,拥有更好声望的导师,学生发论文或将来就业会更容易得到好的推荐。我就遇到过一位院士的学生,因为院士的就业推荐就轻松找到了一份高校的工作。但是,跟着这种导师,你要做好靠自己的思想准备。上面几点,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的,重要性逐一递减,供大家参考。欢迎关注“苏苏快跑”微信公众号,邀你一起关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

硕士生怎么选择导师?

对夺
石介
硕士生都是先进行报考院校的选择,然后在进行考试,基本在学生选择报考的院校的时候就已经对导师进行了初步的选择。研究生的考试跟高考有很大的不同。1、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并不是说在得到成绩之后在进行学校和导师的选择,而是需要先选择要报考的高校。 2、根据想要报考的院校准备初试,如果有专业课那么就需要准备专业课所需要的教材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储备。3、面试,再通过初试之后方可进入面试阶段。面试阶段会包括英语面试。4、面试通过之后会再一次进行专业复试,专业复试通过之后才算是通过了研究生考试。在考生对高校的选择时,考生已经将导师的范围缩小到了某所高校。对于专业的选择,又将导师具体到了哪几位。然后在通过初试参加复试的时候,招收报考的专业的导师会对通过初试的学生进行面试,那么面试的考官中就是要招收改专业研究生的导师了。一般一所高校中招收同一专业的导师都是很少的,基本都是一两个。所以很好选择,一般在面试的时候哪个导师比较看重考生,那么那个考生就会通过面试了。

研究生该如何选择导师和课题

单恋
闻诗
当时还好好想了想。说真的导师的选择要更据个人的目标和要求,好的boss和差的有天壤之别。有些人认为,导师当然要牛,越牛越好,(以前我也觉得是这样)我不觉得完全对。对于一些人想出国的,选牛的老师自然最理想,有好的老师推荐出国会容易许多,但是对于一些想从老师身上学到东西的人,选择一个年轻的老师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年轻的老师一般精力较多,带学生少,有些对学生很负责,可以在你身上用很多时间来指导,这样比半年见不到的牛师要好得多!当然选导师不能只看这些啦!要看导师容不容易相处,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导师拥有的实验室设备条件如何,导师的科研方向和以前的成就,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反正对这些自己心中要有数,自己想得到什么,不要麻木的追求牛师。还有有些牛师门下高徒很多,自然竞争激烈,在那样的实验室里面生活有些郁闷的,我们学校就有,几个很活泼的人进了实验室连句话都不讲,只会作实验了!还有就是导师的性格很重要,有些慷慨的老师对学生好,经济上也给予支持,作实验少仪器也乐于帮你解决,要是你实验做的不好,他会为你担忧,就怕耽误你答辩。而有些老板比较抠,放假了自己出去happy了学生害得拼死拼活的干活,而且赞扬的话也不会说,你的表现不好就会给你脸色看,两种人手下干活,感觉就是两回事,所以这方面选前要研究研究!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目前的条件下要进行研究,有要有所成果,就要克服几个大的困难,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设备和资金,这要求我们所选择的课题必需是有快捷简单经济的测定方法和原料,所采用的技术对设备的要求不能太高等等。一句话就是要自己和实验室有作这个课题的能力才选择来做,否则想也不要想!对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国内的大部分导师追求的是大而全的模式,有时候一个本科毕业课题也要作一整套工艺,这是不合理的。我觉得理想的模式是能够把握实验中的创新点,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在枞向上将研究的各方面考虑完全。实际上目前我们的研究模式在模仿的同时缺乏创新,同时对工艺研究的同时没有注重理论和机理的研究分析。同时采用优良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分析处理方法极其重要。课题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课题一般为周期较长的课题,一般好多课题是省或者国家的项目,需要很多人合作,前后有一定的继承性,要是不是刚刚开始着手,一般资料很多,而且一个人研究只是其中易小部分。横向课题不同,周期比较短,常常是老板们接手的工厂里面的项目,一般要求较快搞定可以到工厂用来挣钱的,以工艺性应用性的比较多。如果将来还想搞科研,选择纵向课题我认为比较理想,可以学到易整套的研究操作。要是将来想进入工厂或者到企业作研发,作横向的比较好,工厂就是要快、省钱、能挣钱。有些人选择课题时,有两个误区。对于以前有人作过的就觉得没有意思,其实不然,作课题作科研关键在于创新,只要你有闪光的地方就可以,还有前人也不一定成功呀!还有就是也许前面的研究根本没有重复性,这一点在开始前要作一下,自己心理有数。此外就是对于没有作过的新课题,不感作,其实没有必要,当然对于新课题是狠有挑战的事情,探索总不会全部成功,但是不探索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国外研究证明一条不可行的路线也是一种成功,而国内普遍认为是一种失败,所以很多人才畏惧探索和创新。这方面可以事前查阅外文文献的有关研究,不要相信日本人的研究,重复性较差,我个人觉得美国和德国的研究比较严谨,当然个别现象除外。要是别人有所得,我们也必须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当然选择课题还有对目前研究热点的把握的问题,那么刚刚入学的或者开始着手实验的同学如何来把握呢?我也没发现什么好的办法,一个就是到图书馆看看近两三年的文献,找到一两个自己关心的觉得理想的主题在到网络上search一下,作了解性的研究。还有就是看看自己的学校和其他学校相关专业近三年发表的文章,都是关于什么的,一般教授们选择的课题都是适合我们国情(各种条件)有不是太落后的研究,至少国内如此。(当然和老美比有些要落后10-20年)。作课题的主要步骤和内容:开始老板给课题自己选或者自己找课题(自己找比较麻烦,最好找好几个给老板或者有经验的人看),这其中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实验室有没有实验仪器的条件可以满足自己作相关的研究,测定分析分离等方法需要的材料容不容易得到,实验原料等等。选定课题以后就是对课题进行查新和研究,看看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对自己以后的研究要有一个初步的想法,这里提到一点就是对中文文献,尤其是非核心刊物,要持有怀疑的态度去看,只能是对常识性的了解,真正的研究要有足够的英文资料,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要是这一步作不好,后来发现在重新定课题都比较悲惨啦!(同学中有例子)如果你的研究结果肯定可以进行研究了,就要进行一些初步的实验,一来实际了解一下实验,二来从整体上对自己实验的难度有体会。然后就是按照制定的计划全面的开始研究,最后阶段就是写论文答辩。

考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得石椁焉
鬼饭店
多看导师作品,现在自媒体这么发达,看看有没有导师的抖音,微博,头条之类的,通过这些先初步看看导师的性格兴趣爱好之类的,尽量选志同道合的导师。

建大艺术学院研究生要怎样选导师

大头脑
靠背石
先考上 上了之后双选 现在联系也行 还是看能力啊

在职研究生如何选择好的导师

麻婆岛
臣将为锯
一、读在职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1、报名时就已选择。有些院校设置了在在职研究生报名时就需要选择导师,对于还不是硕士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根本不了解这些“陌生人”,如何选择呢?有人随便选了,这可不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了解下导师。①去目标院校的网站查阅导师的基本情况,年龄、专业、研究方向等。这几个信息中主要还是关注研究方向是不是你想研究的感兴趣的,以此为依据来选择。②去中国知网等论文网站,查阅导师们发表的论文,看看各位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寻找自己的兴趣点。③通过熟人打听,比如已经在读研的学哥学姐,这种方式会比较直观,可以了解一个教研室的多位导师,可以了解到导师的学识及性格等通过网站查不到的信息。这种选择方式也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位导师带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可能报名时学生数量超过导师能带学生数量,所以开学后,有的学生就得换导师了。那哪些学生需要换呢?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选择权在导师那里,导师会根据一些条件自己筛选自己中意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初试时就尽量考的分数高些,名次靠前些,这样被自己中意的导师选中的概率才会更大。2、开学之后才开始选择。有的学校在报名时不要求选择,开学一个月后即十一后才开始选择导师。这一个月的时间导师会考查学生。选择导师时理论上是双向选择,但是实际上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都是导师来选择学生。那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被动的听天由命吗?也不是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选择自己中意的导师。①初试分数会影响导师的选择文科的导师会比较注重学生初试专业课的成绩,因为理论功底越深厚,将来做课题研究或写论文什么的都不用太操心。理工科的老师除了注重学生的数学及专业课成绩外,可能还会关注学生的自己的论文或者是其它动手方面的能力。如果你的初试分数比较靠前并且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话,就不用担心了,这种情况多半能选到自己中意的导师。但是大家还要有下面的第二步。②主动出击更为有利不管成绩占不占优势,大家都是还要主动出击的。开学之后大家要赶紧打探各个导师的情况,有了目标之后,要去论文网站查查导师近三年发表的论文,阅读后尽量能得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找个机会跟导师探讨相关问题。通过向导师表示自己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来取得导师对自己的好感,平时要多联系,在特殊的节日里发送些祝福短信什么的。这样熟悉了之后会对选导师有利的。二、导师的类型。1、学术型导师如果你是那种比较适合学术研究的学生,尽量选这种导师。这种导师学术功底强,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苛刻,能在学术方面给你很大的帮助,但是,选了这种导师你要有心理准备了,这三年将不会很轻松的渡过了。但三年过后,你将脱胎换骨。2、人际关系丰富型导师这种导师虽然学术功底不一定很强,但人际关系会比较丰富。这种导师不会对你要求的很严,你读研期间也会比较轻松的渡过。这种导师也有优点就是导师可能会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在你找工作时给你帮助。(当然学术型导师也可能在找工作时对你有帮助)3、不见踪影型导师有些导师在国外进行学术考察或学术交流,也可能国内国外两地跑。这种导师就是你不太能见着面的导师,这种导师不会特别多,但是也会有。如果你选了这样的导师,那这三年你就“轻松”了,因为导师没时间管你,就算论文的指导都是通过邮件沟通的。这种导师不建议大家选择,因为哪个方面对自己都是没有好处的。三、哪种类型的导师会更好?到底哪种更好,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需求、性格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但是大家尽量选择前两种,因为不见踪影型的导师确实对自己没啥好处。我们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开学后最好是通过上一届的学哥学姐侧面打听各个导师的情况,再结合自己的特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