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物理类考研学校排名

王曰
废丝栋
可以直接百度搜索物理第四轮学科评估即可知道学校排名情况

求中国大学物理学专业前20排名表

能儿子乎
蓬户不完
您好,下图是我为您整理的物理学大学排名:拓展资料: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School of Physics,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1913年设立物理学门,中国物理学本科教育从此开始。1919年更名为物理系。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物理系合并于西南联合大学。200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原物理系以及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与气象专业、天文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学百度百科-北大物理学院

全国大学物理专业排行榜

精气
龙骑侠
理论物理研究生专业较强的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有: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大学等。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有: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河北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凝聚态物理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有: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声学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有: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光学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无线电物理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有: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此外,较好的院校还有上海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物理学专业 师范类大学的排名

经验
口将营之
随着新高考“3+1+2”模式的盛行,高中对物理老师的需求大大增加,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想报考物理学师范专业。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全国物理专业高校排名,根据教育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物理学被评为A+的共有两所学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两所大学的物理学处于全国顶尖水平;被评为A的共有四所学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被评为A-的有六所大学,分别是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被评为B+的有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我们再来看我国师范类学校的排名,我国的师范院校很多,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最受认可的无疑是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这六所高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院校。如果你将来想当物理老师,我建议你报考这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理由有以下:第一,如果你的分数能上北大、中科大、清华、复旦等高校,那学物理专业将来当物理老师或许不是太“划算”;第二,既然将来想当老师,这六所部属师范高校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这六所部属师范学校有专门的公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被称为“师范生中的国家队”,很多好的学校招聘时有明确的限制“只招公费师范生或研究生”。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的物理学专业都不错,如果想当物理老师,推荐报考!

中国大学和研究所物理专业排名

韩愈
鬼情人
你可以在网上查一查,你想学的领域,学校和所都不多,你可以考虑: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北大,科大,南大其他的不予考虑,这些领域就看这几个了。不过你硬是不强的话是很难考上的,如果你的条件好你可以考虑出国,那样选择就多了。a

请教各位全国物理类专业前十名的大学排名情况

路易斯
中矣
理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力学、电子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统计学等16个学科类,共有31个本科专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理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9.94%,在1999~2003年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中,理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10.12%,理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20.42%。 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21406名博士生导师中,有3952名是理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18.46%,仅次于工学而居第二位。2005年,开设理学专业的大学共511所。 在本科专业分类中,心理学属于理学,而在研究生专业分类中,心理学属于教育学。为了使两者统一,本书将心理学类的各本科专业的得分统计到教育学排名中。 理学是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因此,理学是中国科学的生命。 2006中国大学理学A级以上学校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北京大学 2 A++ 南京大学 3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A++ 浙江大学 5 A++ 清华大学 6 A+ 复旦大学 7 A+ 吉林大学 8 A+ 中山大学 9 A 南开大学 10 A 武汉大学 11 A 北京师范大学 12 A 山东大学 13 A 上海交通大学 14 A 兰州大学 15 A 厦门大学 16 A 四川大学 17 A 华东师范大学 18 A 中国地质大学 19 A 华中科技大学参考资料:http://www.gzs.cn/view.asp?id=26592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科排名

卡波特
分享爱
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了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东南大学获得三项第一,位列全国第七。此次评估,是该中心连续10年自主开展的第三轮学科评估,历时一年。评估对象是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以高等学校为主,兼顾科研院所。全国共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了95个一级学科评审。此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以一级学科为评审对象,是唯一由政府主办的、针对全国高校的学科评估,因此最具权威性。 2012年教育部第三次一级学科评估,东南大学结果如下: 专业名称 全国排名 专业名称 全国排名 生物医学工程 1 交通运输工程 1 建筑学 2 艺术学 1 土木工程 3 电子科学与技术 2 仪器科学与技术 5 信息与通信工程 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7 电气工程 1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7 控制科学与工程 14 教育学 14 管理科学与工程 13 哲学 13 应用经济学 18 化学工程与技术 19 临床医学 20 力学 21 机械工程 22 数学 23 法学 29 生物学 29 物理学 30 材料科学与工程 34

物理学或类似专业较好的大学排名

陌路雪
爱滋味
北京大学理科专业从建国以来一直是全国高校中最好的,物理学当然也不例外。说它是是全国最好的物理系(学院)毫不过分。北大物理最大的特点是各个二级学科方向都很强,尤其理论物理领域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其它的几个二级学科方向也在全国位列三甲,北大物理一共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多位中科院院士再加上首都科教中心的得天独厚优势,北大物理综合实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仍然能在全国高校中保持领先优势。 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凭借这个优势奠定了他在国内数一数二物理系(学院)的地位。在这点上很像中科院物理所,在目前物理学界最庞大最热门的分支确立领先优势也就同时确立了在整个中国物理学领域的领先优势。南大物理共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无线电物理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除凝聚态物理外和它的声学专业也是全国高校中最强的。如果把天文学纳入物理学领域的话,由于比邻紫金山天文台,它的天体物理专业在国内更是一枝独秀。 顺便提一句,我大二的时候曾经有幸听到南大物理系冯端院士所做的报告。他与中科院半导体所的黄昆院士可以并称为中国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的核心部分)的泰山北斗。老先生80余岁的高龄面色苍老却依然精神健铄,说话平缓有力,在报告结束后还十分和蔼认真地回答我这个小辈的问题,学者风范让人肃然起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专业,光听名字就能大致明白他在物理学界的地位了。由于是中科院建设的学校,在院系设置上一直奉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中科大是在全国唯一有两个物理系的高校。物理系以研究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两个大的应用方向为主,其对应的自然是中科院物理所。它的近代物理系以研究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物理等理论及实验方向为主,对应过去中科院的近代物理所(现分裂为北京高能所,兰州近物所和原子能研究院)。科大物理有五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是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等离子物理,比北大和南大还要多出一个,它的近代物理领域一直是全国高校中最强的。 2004年科大年轻的潘建伟教授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这在整个中国物理学界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在量子纠缠态以及量子信息传输领域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该领域一跃成为世界领先,其意义丝毫不亚于刘翔的奥运金牌。不久前刚刚听过他做报告,给我等小辈的印象是他态度认真,语气诚恳,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师兄,然而从他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他谦虚中不乏自信,谨慎中透露着激情,是所有从事科研工作年轻人的典范。也许我们对潘教授未来唯一的期待就是能为中国带回一枚诺贝尔奖章了。 和南大抓住凝聚态物理一样,复旦大学物理系抓住了物理学的第二大应用领域光学,从而也奠定了其国内一流物理系的地位。复旦物理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光学领域是全国高校中最强的。大上海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或许是地狱,对于应用科学研究绝对是天堂,这种发展物理应用领域的先天优势是其他城市的高校所望尘莫及的。 提到复旦物理,不能不提到杨福家院士。他不仅是国内最知名的物理学家之一,而且由于担任过复旦校长和英国诺丁翰大许校长职务,他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有着最清醒的认识,批评常常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颇有李熬的风范。对此人除了钦佩二字别无它法,如果可以在全国学生范围内选举教育部长,我一定会投他的票。 表中还剩下一所高校清华。清华大学多年稳坐中国高校头把交椅,但其物理学的地位却与之有些不太相称。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因为刚建国不久全国规模的院系调整,很多学校成为了只有工科没有文理科的院校。与清华情况及其相似的是浙江大学,解放前它们的物理系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两个物理系,曾分别诞生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世界华人的骄傲。院系调整后清华和浙大整个物理系都分别并入了北大和复旦。现在他们的物理系都是短期内重建的,虽然少了前面四所学校物理专业的深厚基础但他们的发展速度和财政支持是前面四所高校所望尘莫及的,再加上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对母校物理学科的全力支持,在短期内清华物理和浙大物理很有可能赶超前面四所学校。 以上是中国高校中最好的几个物理系(学院),可以发现它们都集中在北京和华东地区。对于偌大的中国许多地区有志于从事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都能考上清华北大根本不切实际,而华东地区那几所高校在许多偏远省份招生很少,物理专业经常只有一两个人,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全国其他地方几个比较有实力的物理系。我们从北京出发,逆时针在中国地图上画出一个圈,沿这个方向开始搜索。 华北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有理论物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身为全国最好的师范院校,它在物理学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都有着不错的成就,是一个研究物理的好地方。 南开大学物理系(学院)虽然没有他的数学系那么出名但同样人才辈出,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更是成绩斐然。学校建有现代光学研究所,学校的知名度加上天津市的良好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一个比较理想的物理学科科研基地。 山东大学物理系改名为物理与微电子学院,从名字中可看出它的主要发展方向。山大物理近年做出了许多成果,在SCI物理方面的论文排名也是逐年攀升。有凝聚态物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对于高考竞争异常激烈的山东省来说,这对省内有志学物理的学生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另外,山西大学的光学研究也十分了得。 东北地区: 吉林大学物理专业可以说是东北地区唯一比较正规的物理专业,吉大物理有凝聚态物理和原子分子物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仅次于上述几所高校,并且在理论物理方面,常年从事核多体研究的吴式枢老院士可能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专业理论物理研究的专家。盲目的合校对吉大物理的发展并没有造成什么正面影响,而且由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效仿清华和浙大的原工科院校努力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吉大物理凝聚态专业的很多老师正逐渐向那里流失。哈工大在原有光学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再补充上凝聚态物理的实力,想必前景十分光明。 西北地区: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地区的分工不同,提到东北人们往往会想到重工业,提到大西北人们就很容易想到国防了,的确就拿西北地区最知名的物理系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来说,其专业大都集中在很强的应用技术方向,并且一些专业与于国防需求密不可分,兰大物理有粒子物理及原子核物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其应用物理专业以核技术方向研究为主。可以说西部的很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为国家需要一直在作着默默付出而无怨无悔,这足以令其他地区高校的毕业生深感内疚了。 西南地区: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西南地区物理学领域一枝独秀,因为也属于西部地区,它的专业方向自然和国防领域有比较强的联系。川大物理有原子分子物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由来自吉林大学的我国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创始人苟清泉院士一手创办,并且这个在领域与位于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学科设置上与兰大物理多少有些类似,在这点上突出了西部高校物理研究重视应用技术和国防技术的特点。 华南地区: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光听名字感觉比川大物理和兰大物理更向应用技术领域迈进了一步,也许不同的是它以研究民用技术为主,而后两者更倾向于军用国防研究。中山物理有凝聚态物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并且是全国少数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的高校,珠江三角洲中国经济龙头的地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山大学物理学科基础研究向应用技术的转化,在整个华南地区中山物理是具有绝对优势的物理专业。 华中地区: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华中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湖北人天生的聪明才智对武大物理的建设有着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都有着不错的成绩。同城的华中科技大学在光电子领域全国高校中独占熬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光电子国家实验室,这对华中地区物理专业的人可以说说是天赐良机,既然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以应用方向研究为主的时代,那么在光电子这样的相关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大展鸿图将是物理学工作者最有前景的选择。 以上列举了中国高校中实力最靠前十多个物理系,它们基本上都拥有物理学的国家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全国一共14个)。相对于北京和华东地区几个一流的物理院系来说,剩下几个的姑且算做中国次一流的物理院系。它们与一流的几个相比在本科教育上虽有差距但并不很明显,因为本科阶段所学的课程内容和要求程度也大体相当。但到了研究生阶段,由于科研水平的差距使得研究生教育水平差距变得比较明显,因此对于这些院校有志向继续从事物理专业深入研究的学生来说,在国内有一个比那些一流物理院系更为理想的地方,那就是中国科学院。以下篇幅我将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物理及相关领域研究机构。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及名称 排名 得分80008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1 96.9710001 北京大学 2 92.684 南京大学 3 90.2810358 中国科技大学 4 88.0810246 复旦大学 5 85.6080140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5 85.6010003 清华大学 7 82.59828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8 81.37 还是这张表,可以看出中科院两个物理方面研究所,一个以很大优势位居榜首,另一个与复旦物理并列第五。在中国科学院上百个研究所当中,只有表中的物理所,上海光机所,北京的高能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拥有物理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即在8个二级学科6个以上方向有素研究),高能所是否参加这次评比我不是很了解。中科院跟高校科研相比的特点是分工明确,经常只此一家。各个研究所研究领域都比较狭窄,但几乎各个所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都是国内最权威的。相比高校中科院的科研更加专业化,对国家战略意义更大。 北京的中科院物理所在五,六十年代曾被称作应用物理研究所,从名字的变化可以看出物理学重心从基础探索到应用研究的转移,这也是全世界物理学的发展趋势。物理所研究的主要方向毫无疑问就是凝聚态物理学,并且这个领域在国内遥遥领先,在其他方向的研究也基本上都与凝聚态直接相关。凭借在物理学最大分支方向上世界水平的研究,不仅使它在国内物理学界独占鳌头,在整个中科院研究所中科研实力也是数一数二,曾经在赵忠贤院士领导下在超导领域做出世界领先的成果。刚刚建成的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几乎全部依托在这里。中国物理学会也正是挂靠在这里,在今年世界物理年国内的一系列活动中,物理所自然成为发起者和主要组织者。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国内激光领域的绝对权威,正因为这点使得其光学基础与应用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前面说过光学是物理学目前的第二大分支,并且由于激光器的发明使得光学成为物理学最早步入大规模应用领域的方向,因此在物理一级学科排名能进全国第五,中科院第二。上光所在中科院内被划归到技术科学部,从这点可以看出国内已经把光学领域看作又一个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方向了。上光所04年一共招收了78名研究生,其中只有9人今后从事基础光学研究方向,其余均从事光学工程和材料学方向。目前光学工程逐渐成为近期继电子科学技术之后又一个从物理学独立出去的一级学科,只是完全独立发展还有待成熟。上光所的光学工程一级学科排名仅次于清华大学列全国第二位。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从事基本粒子实验及其相关研究的机构,建有国内最先进的世界水平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它代表了整个中国的高能物理研究水平。其前身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又一次看出物理学重心从基础探索向应用研究的转移),后来该所基础研究部分分离出来成立了高能所,核能研究部分成为了现隶属于核工业部的原子能研究院。几乎同时建成的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改名为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以研究重元素离子为主)或许和它有些渊源。由于前面讲过高能物理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因此高能所通过对加速器的改造令其发挥同步辐射光源功能,从而重心逐渐从试验物理向应用物理转移。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可以称作是中国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其中会聚了中国理论物理研究的精英力量。它也可能是中科院规模最小的研究所,和院士占研究员比的例最高的研究所,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何祚休院士了。所内近一半的人研究基础理论方向,在这个探索自然最深层次的领域,这少数的精英很可能还是国内绝大部分的研究力量。另一半人作是应用理论研究,前面已经讲过这是从事理论物理的大多数人的研究方向,目前在交叉学科理论的研究前景非常被看好。 中科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的成立验证了电子科技领域发展壮大到从物理学中独立的过程,有著名的黄昆院士坐阵,北半所实力可见一斑。它隶属于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在半导体领域国内一枝独秀,并成为中国光电领域的一个重要力量。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研究物理领域的部分主要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在这个领域全国领先,并与上海光机所共同组成了中科院冷原子与量子频标中心。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下属有安徽光机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固体物理研究所。其中安光所主要研究大气光学方向,应用意义很明显。后两者规模相对比较小,固体所也是中科院内一个重要的凝聚态物理研究点。三个研究所位于合肥市的科学岛上,与中国科技大学同城,交流十分频繁,他们构成了中科院规模仅次于京沪两地的一个研究基地。 其他与光学应用技术相关的中科院研究所还有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西安光机所,成都光电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等。其中长光所是中国最早的光学研究所,是以上各个光学领域研究所的发源地。它的激光物理部分分出到上海建立了现在的上海光机所,研究瞬态光学的部分组建了西安光机所,光电技术部分成立了成都光电所,红外线遥感领域形成了现在的上海技物所。长光所目前集中于对民用光学领域以及固体发光材料(合并的原长春物理所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是中科院规模最大的研究所。连同以上几个研究所名义上组建了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有意主导中国光电产业的发展。 以上列举了中国科学院物理及其相关方向的研究所,在表中与一个单位还没有介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俗称九院,也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不太熟悉,但提起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提起邓嫁先、于敏、等两弹一星元勋的话,相信很多人会对这个单位肃然起敬了。现在九院在京沪等第都有自己的研究所。由于是国家单独编制,事关国防研究的机密,我自然对它无法有了解,只知道九院地处于四川绵阳,或许长虹集团和它有些渊源。 顺便补充点关于研究物理的人今后可能大量涌入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国光电产业的个人一些看法。在电子产业发展十分成熟的时候,光子产业已经悄然兴起。连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要靠光子传播,光子很可能是所有信息和能量最终载体了。21世纪是将是光子的世纪,光电时代大有取代电子时代的希望主宰整个信息产业。光与物质(主要是电子)相互作用是人类科技永恒的主题,这个产业将来会吸引很多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专业的学生。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争当中国光电产业的中心,其中其以武汉和长春两地竞争尤为激烈,都先后打出了“中国光谷”的口号。从我个人观点来看,如果不算北京话,上海市是中国最具有发展光电产业的潜力和条件的地方。武汉主要依靠刚刚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立的光电国家实验室,以及武汉大学和武汉物数等一些科研力量;长春主要依靠长春光机所光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吉林大学和长春应化所的科研力量。从实力分析二者确实旗鼓相当,但相比上海地区,中科院下属的上海光机所,上海技物所,上海微系统所都是在光电技术方面国内非常领先的研究机构,再加上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科研实力,而且在上海应物所要建成国内最先进的饿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这些都是武汉和长春两地所无法企及的。而在最关键的资金投入方面,上海的经济实力更是可以傲视全国。也许上海人的精明就表现在这里,不喊口号,却默默将西部几个区建设成高科技产业集中地,吸引着无数人才来这里奋斗。

考研物理有哪些好的大学和专业啊?

是不愉也
奚若
物理专业排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清华大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大学南开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吉林大学 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郑州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首推北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