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导师可以自主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对此你怎么看?

鸡尾酒
狗仔队
从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回复中看出,对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持支持态度,认为可以释放研发能量。就目前研究生、博士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来看,并不都是那么和睦。很多研究生会称自己的导师是老板,给师生关系隐形地增加了一种雇佣关系;而有些导师也把自己的学生看作免费的劳动力去使唤。这样的一种关系并不是一个能够全身心做科研的状态。还存在导师要求严厉,话语激烈,不给学生留一点颜面,致使学生科研压力大,而采取轻生的行为。给予老师对硕博生毕业的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导师的权力,这是事情需要辩证的来看。导师在一定程度上是最了解你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人,如果能力达不到毕业的水准,导师确实有权力发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硕、博生的学术水平。但这也要求导师有好的师德,对学生有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恰当的把握。当然,这也会造成师生关系的更加不对等,学生处于劣势,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敢随意反驳老师的观点,不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对老师心存抱怨也不敢发声,关系的僵化可能并不利于学术的发展。给予导师自主决定权,前提是保障学生可以对导师某些不端行为进行申诉。明确导师应该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力,并建立相关配套机制加以监督,以防导师借用权力,对学生进行一些不当的压榨,变为独裁权。导师和学生原本是两个平等的权利主体,既要保证导师在用权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研动力;又要保证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若遇到导师不公平待遇时能够向上申诉,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导师对研究生毕业有绝对的决定权是吗?(在中国)

胡宏
凹凸
你好,第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第二个关于比例要看具体情况。名校可能会比例高一下。70%左右。差一些的可能10%左右。希望可以帮到你。

研究生毕业论文决定权在于导师?

堀司
恶乎介也
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决定权主要还在于导师。当然,如果你自己有一个非常独到的特殊的见解,导师一定会非常支持你的,只有要求我们每个研究生都要和导师密切配合。

研究生和导师关系不好影响毕业吗

疗养院
牛马四足
大家口中研究生导师特别凶,根据观察号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科研经验来看,应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研究生导师的脾气不太好,让你感到无所适从;第二种情况是对待学生的科研工作特别严肃认真,也比较较真,学生担心做不好,达不到导师的要求,而感到心里发虚。至于题主所说的害怕,其实大可不必,一是导师断然不会加害于你,二是读研时,需要提高的不仅是科学素养、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按照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分别谈一下应对办法。第一种情况:研究生导师脾气不好怎么办?不论是谁,脾气不好实际上就是这类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性格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但是,你不可能指望你所到之处全是和颜悦色的人,那么如果碰到导师脾气不好,如何相处呢?极端的例子:观察号在中科院读书时,就听说过一起,全组弹劾导师的情况,原因就是导师每次开组会都是一顿训,做得好也训,不好的就开骂,女生的待遇也是如此,最后集体要求更换导师,除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更换了导师,但是导师也仅仅是被研究所的领导找过去进行了谈话,并没有收到任何处分。当然这是极端个例,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导师在为人师表方面还远远不够,所以遇到这种极端情况,还是早做打算的好。除了这种不论什么情况就会骂学生的个例外,对于脾气秉性不好的导师,作为学生,第一:先把自己工作做好。不要给他发脾气的理由,如何算是做好工作,首先完成导师布置的阶段工作任务,这里面完成不仅仅是指把实验做完,还要把数据汇总,得出初步结论,下一步工作的设想,总之一句话: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第二:和导师多沟通多汇报。导师忙,你也忙,导师不找你要数据你就不汇报,等到导师想起来的时候,恐怕离挨骂的日子就不远了,观察号在读博期间有幸和院士在一个大课题组,一次院士出国回来开组会,他的一个学生在台上刚放了两张PPT,就被院士教训了一通,足足训了有半个小时,原因就是出国回来所有的学生都排队去找他讨论问题,唯独他没去。别说是院士级别的人物,就是一般的导师恐怕也无法忍受。因此要和导师保持沟通,多汇报工作进展。第三:摆正心态。作为研究生来说,辛辛苦苦考上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却碰上了脾气不好的导师,这可能与你在考研前的信息收集工作不完善有关,在考研前,不仅对导师的学术能力要进行调研,人品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因为调剂的情况、原来导师招生名额的限制而被调到了一位脾气较差的导师那里,我们没必要因此害怕什么,但要摆正心态,试想一下,自己想要在未来有所成就,最起码要先保证毕业,而在导师负责制的前提下,导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即便导师再难沟通,为了早日发表论文,能够顺利毕业,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尽快取得比较好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导师脾气差而选择跟他消耗,因为即便他耗得起,你也耗不起。第二种情况:导师对待科研非常严肃认真这类导师往往学术能力非常强,要求学生对其有足够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导师的脾气主要是在科研上,而非针对学生个人,如果碰到这样的导师,往往会使你的科研工作非常顺利,即使脾气再臭,如果按照观察号的观点,几句难听的话、刺耳的话,作为学生不要太在意,毕竟导师的科研能力对于你来说更为重要。写在最后:虽然我们倡导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但是对于研究生和导师来说,还是会有一些利益关系在里面,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作为学生,我们要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尽量通过沟通来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特别凶、爱发脾气的导师,没必要害怕,但一定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用成绩来证明自己!

导师将自主决定硕博士能否毕业了?

佐光
辞郎洲
教育部回应提高导师的自主决定权。研究生培养目的是成为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并最终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政策指导,确保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让优者恒优,这才是最终目的。

考上研究生没导师带能毕业吗

肩之所倚
好人卡
考研究生本身就是在导师指导下做学术,没有导师带,估计也就不会招生了,大学不可能招一个自考的研究生,也不可能有自考的研究生。学术方向,学术论文,学术课题,没有导师带,这些都是不可能确定得好的。而且还没有听说过没有导师带的研究生。研究生是导师招的,不是学校招的。

关于研究生换导师的问题,

地头龙
生生不已
你一定要打消复试时换导师的念头,这个对你极为不利。分析几点原因:1.虽然你换导师的理由很充分,但是你还没有被录取就想换导师,你的导师会感觉这是对他的极大不尊重,不但他不想录取你了,而且也会影响到别的导师招你。2.虽然你的数学成绩自己认为不理想,但是招不招你是你导师的事,或许他看中了你其它成绩的优异也未可知。3.退一步说,就是你导师不招你,换导师也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事,除非你有过硬的关系,学校会首先在内部帮你调的,说不定调的导师和专业你都比较满意。我就有一个同学开始报内科的,竞争太激烈,调了好几个专业,最后竟然调到了骨科,祸兮福所伏,谁又知道结果呢?所以劝LZ认真准备复试,其它的不要想,祝你好运!

研究生选导师有什么流程吗

风曰
兼爱无私
但也有为数不少的院校对导师选择是不做要求的。这些学校一般是录取后,通过师生相互间的了解,进行双向选择。当然,如果能够联系上一个看好你的素质和能力的老师,那么必然给你带来很多的帮助,即使他/她没法决定录取你,但他∕她在帮助你了解专业科研方向、专业实力、专业报考与录取情况方面以及在复试科目的重点、考查形式等方面给予你的指点都是有帮助的。因此,尽力联系一个好导师(即使最终他/她没有成为你的导师),与他∕她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以下简要探讨如何选择好导师,以及如何与导师进行有效地沟通。根据院校要求而定。如果院校对选导师有要求,在开始准备复习时就应选择导师。如果院校没有要求,则可以先全力以赴准备初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考完后可以对答案,估分数,再结合以前的录取线(要根据该年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大致估计下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分数出来后,双向选择导师。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参加调剂时一般需要事先联系导师。理想的参照系是这样的:(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工程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至于选择年轻还是年老的导师,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往往年长的导师有的指导经验和科研经费,而年轻的导师经验相对不足,但在科研上他们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闯劲。(1)学校的网页上关于专业领域老师的介绍。(2)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介绍可能很简略,有些甚至是过期信息,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初步筛选。(3)学校的学生论坛上的相关信息。(4)与老师的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交流。在选定自己理想的导师以后,应该及时和导师取得联系,以防别人捷足先登,因为导师可以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毕竟有限,如果你联系得比较晚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被直接拒绝;另外,及时联系导师还有可能对你的复试有很大帮助,你可以诚恳地告诉他你对他∕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对他∕她本人非常钦佩,还可以询问一下,要想成为他∕她的研究生以及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生活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能力不强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看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多与身边的朋友(电话)交谈等途径来提高沟通能力。与导师沟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首先电话联系;如果你不擅长口头表达,那么最好先发封邮件给老师,写明你的考研打算、个人情况(所在学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读研计划(对什么感兴趣、读研期间准备怎么做、是否有念博士的打算)等。最后表明你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感谢导师的阅读,并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至于邮件联系或电话沟通的语言技巧,则要各位自己去斟酌了。总之,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谨慎而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记住:导师也是人,和自己身边的老师一样的人。大部分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的,乐于为学生解答问题的。最后请记住两点:(1)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力差,背景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诚恳、虚心、上进、勤于学习、勇于挑战,大胆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考研的成功需凭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面试成绩说话。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高的话,从大量的案例来看,导师一般是不会在面试中为难你的。虽然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复试时,即便已经决定要录取你了,还会从不同角度来“刁难”你。但是,这也只是为了让你明白你不懂的地方还很多,不能骄傲。(2)大胆尝试。确实有一些导师会对学生询问考研事情表现出冷淡的倾向,因为他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能否考上,也可能他们自己的工作很繁忙。这个时候你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大胆尝试,多试几次,总有可能遇到热心的老师的。即使万一遇不到,你努力了,也可以安心了,因为其他考生也会受到相同的待遇。复试时当面找老师谈可能就容易得多了。小木虫为个人公益性站点,此信息由网友发布提供。

导师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的背后,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恶恶从短
金朋友
读研究生和当本科生有着很大的不同,当本科生的时候,自己的学习要靠自觉,没有导师会给你学业上的指引。但是研究生就有所不同,研究生需要导师来带,在学业上遇到不解或者困难时,也需要导师负责解答。如果导师不能够给研究生提供正确的帮助,那么研究生往往很难如期毕业。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呈现上涨趋势,但是不能如期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却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就是导师利用自己的权力利用研究生,让研究生免费帮他们“打工”。导师的自主性过大,学生的自主性近乎没有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自己的导师最大,导师叫干什么,他们几乎不敢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胆大妄为的导师就开始了对研究生的剥削,将研究生当做自己的打工仔,让他们去做一些和学业无关的事情。让学生帮忙批改自己的作业、帮忙写论文,甚至更过分的,还有让学生处理自己的家务事。这样的事情一多,学生花在研究、学业上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学业进度赶不上,毕业的日期自然就会延后。最可怕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不敢违背导师的意愿,因为决定他们毕业的权力掌握在导师手里。这个格局应当被打破导师和学生是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关系,而不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导师应该是自己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对于导师来说,对学生应该尽到扶持、帮助、指点的义务,导师不可以“利用”学生。因此,在越来越多研究生被延期毕业的事实被暴露之后,教育部明确规定,导师不可以再随意拖延学生的毕业时间,这对于解放学生的权益,限制导师的权利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在导师面前不应该是弱势的,而应该是平等的,只有这样,研究生对于我国科研的进步意义才能够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