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上研究生后,是学生选择导师还是导师选择学生

尸银
匪徒
  您好,一般每个学校在一个专业方向的导师就一两个,选了方向导师大概也就确定了。不区分方向的学校则是在入学基础课程完成或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大概都是第一个学期内),根据学生表现及个人意愿分配导师(其实这种方式学生的选择面更大,因为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老师的主要领域,而能不能成功拜入导师门下,在正式开始导师分配之前学生心理都有数)。具体如何选择各学校不同,但大体都是双向选择。学生先向老师表明想正式拜入门下的意愿,然后导师决定是否接受。如果有多个学生选择同一导师,落选者则会被调剂到其他老师门下,调剂过程中也会听取学生意愿,但选择面比较窄,学生也不享有决定权。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考研选择导师要注意什么

中康
一、研究生导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论文型的导师,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的档次比较高。如果你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类导师是你的首选,最好硕博连读拿到博士(现在没有博士学位别想进高校),如果外语够好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第二类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一般发的文章不多,论文的刊物档次也不太高。如果你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公司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注意:研发和研究是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技术来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这类导师是首选。第三类导师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适合只要能读研无所谓方向和导师的学生去选。二、选定导师类型后,可按下面标准挑选理想的导师(1)人品好,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应是首选。拿学生当苦力并不愿花心思或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导师最好不要选,原因不言而喻。(2)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感兴趣,因为导师人再好、实验室条件再理想,你对他的课题没有兴趣的话,这些对你都毫无意义。(3)导师所在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有课题、充裕的经费和必要的硬件),你进去后不愁没有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也不愁没有经费和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4)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一般来说没有过多行政职务和众多兼职的中年导师是最佳选择,年龄大的老师精力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也慢而年轻导师的经验不够、资金也不充足。(5)导师所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毕业去向比较好。(6)导师每年在读研究生的数目不要超过6个,在一个茶壶(导师)配几十个茶杯(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你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导师的面,从何获取指导呢,除非你自学成才。这样的研究生生涯中,你的知识、才能的长进将很有限,因为能力是靠做事锻炼出来的,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引路,与你讨论问题,你走的弯路将很多、很长,学业可能也很艰难。如果是混文凭,花上宝贵年华的几年时间没有得到实际的长进,文凭拿到手走向社会仍旧没有竞争力: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文凭也在大幅贬值。那么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本事本该在读研期间培养的,因为导师没选好,你没什么长进,走入社会可能还不如直接工作的同学,境遇与失落感可想而知。三、如何判断导师是否符合以上标准?(1)先通过电话、再通过电子邮件的沟通过程去判断、了解老师的人品、 性格。一个为人正直、肯体谅学生的老师一般心胸都比较开阔,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和邮件。你在联系的过程中除介绍自己外,可以主动询问老师的在研科研方向、计划开展的方向、实验室条件、在读研究生数目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一般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考生的老师在接到学生联系邮件后会主动告诉上述事项(除非他对你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2)通过老师的周围人--在读研究生了解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导师的为人、性格和实验室条件等,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如果你给未来的师兄师姐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麻烦了。如果从老师现在的学生口中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的不满和冷漠,那么这个导师你就敬而远之。反之,你可以考虑到这个导师这里读研。(3)在初步联系后利用面试前的时间到导师实验室见见导师,可以亲身感受未来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凭亲身感觉判断你是否适合、是否想到这个实验室深造。导师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但从导师实验室的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导师的一些头衔和论文及在读研究生那里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四、若导师对你漫不经心,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老师很忙,没空理你、了解你。(2)他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不屑理你。(3)这个老师不太重视招生环节与学生的必要沟通,到面试后随便定个学生就行。 无论出于上述原因的哪一条,你都不必把他做为重点联系对象了。当然,只是想混个研究生文凭,能读研就行的学生可以不关心这些。如果你本人就很困难,在发愁有没有导师肯带你的话,以上因素和准则均不是你有资格可以考虑的。

考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阿免姨
德之至也
多看导师作品,现在自媒体这么发达,看看有没有导师的抖音,微博,头条之类的,通过这些先初步看看导师的性格兴趣爱好之类的,尽量选志同道合的导师。

考研究生怎么选导师?

第一步
马浮
选择一位适合自己、帮助自己完成学业,对自己终生受益的导师,是悻悻学子都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过来人,有点经验,供你参考,就是说,有3类导师不要选择,否则对求知欲很强的你,肯定是一种伤害。 (1)不选高大上的导师。 来头很大,头衔很多的导师,整天忙于交际和应酬,哪有时间来指导你?面都不熟吧。也许你会说,搭上这样高大上的平台,会对今后发展有益啊。试想一下,都是这么个想法,在数不胜数的弟子中,他会挑中你?无缘无故来培养你,梦要醒的;如果你有官瘾,可以考虑;而对于想在三年中学些真本事(能给社会和企业创造效益的技术,不是模棱两可、需要研究研究的东西)、性格偏内的你来说,还是绕道吧。(2)不选地主式的导师。 没有本事、没有时间来教会你一技之长,或者没有给你锻炼好科研基本功,动不动给你安排这个任务,那个差事,或者把你扔给企业,或者放给别的导师代为培养,干一些和自己论文没有关系、自己根本没有兴趣的事情,你还能愉快地学习、愉快地做论文吗?三年下来,除了应付一篇大论文外,三年没有一点长进,三年时间就这么浪费啊,你清醒了吗?毫不犹豫要绕道。(3)不选放羊式导师。 很多学生,觉得导师不管,自我感觉很舒服,或者不当一回事,认为这样混混挺好的;还有的学生认为导师教不教无所谓,靠自己看书或者自学也能学到知识或者技能,有这种想法的都是思想幼稚的,花钱读书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自己的前程,设想,这样的人今后事业和业务能成功?所以,遇到这类导师务必要绕道。

考研初试之后,如何选择自己的导师

栗子树
劇場版
所谓“选择导师”强调的是选择合适你的导师,关键的要求是你是否能比较明确的把握住自己的研究兴趣。这是你选择导师的参考点,如果对自己的学术兴趣没有清醒的认识,那么,选择也只会是盲目而轻率的。对于“候选”导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比较和选择: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2.科研能力强的老师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3.与自己性格相符的老师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被动型,内向型,沉默少动型的。不同性格的老师有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相符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工程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

考研怎么选导师?

大震撼
金银滩
研究员、教授区别不大,据我所知研究员是指学校里专门成立的研究学院里的老师,比如学校里有个跨文化研究所,那里的老资格老师就是研究员。你选导师时要注意的:1 导师研究的领域、研究时间长短、发表过多少相关论文、他如果还教课,就要打听他教的课的重点,能弄到考试题最好,这也是考研时他命题的一部分重点。2 看他的校外头衔,就是学术界地位,比如教翻译的最起码得是翻译协会的委员。3 如楼上所说的看看教育背景,不过这个不是很重要,尤其当老师已经45岁以上时。4 早联系老师和该校学生。5 看看导师的论文和他指导的学生的论文,知道他研究的重点和喜好,复试时可能会涉及研究员和教授是评职称体系的差异,我觉得选导师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1.从事的研究领域是不是有前景,你是不是感兴趣2.导师的前期工作,这个可以查他以前发的论文,看都是 什么级别的3. 看导师的教育背景,这个也很重要。

请问考研导师怎么选啊,谢谢

孔子适楚
梦情人
有的学校考上后要重新选导师,报名时的导师并不参考,可以随便选.如果报名时就确定研究方向,建议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不是热门方向的导师.有的方向有好几个导师的可以查查看这个老师是哪里毕业的,有的导师本科不是学法学的,曾师从哪位老师.也可以到论文数据库里查这个导师的论文多少,别人引用他的文章的次数多少.还可以向上过他课的学生打听.

考研复试怎样才能让导师选择自己?

博约
不货
第一: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虽然大家都希望考上研究生,但是目的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是希望获取一个研究生的学历,毕业以后好找工作,这样的同学选择一个“管理较松,要求不严”的导师就可以了,这样在读研期间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为以后找工作奠定基础。而有的大学生考研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学术理想,那么这样的学生在选择导师上,就必须选择在学术领域有所成就,比较权威的导师。你读研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和导师做项目就是在写论文,社会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第二:广泛了解导师的信息了解导师信息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在目标院校的官网查询导师的信息,但官网上大都只是简单的介绍了老师的职位,研究方向以及获得的成就,难以从官网上获取老师日常管理信息,比如对自己学生管理是否严格,带的项目多少。第二种途径:找该校的学长学姐了解导师的性情及管理方式。可能有的小伙伴犯愁了,自己并不认识该校的学长学姐怎么办,不妨鼓起勇气主动出击。有一位考研成功的学员分享她的历程中提到,她当时到达目标院校的院系楼下,等中午下课,看到学长学姐出来,就主动上去询问他是否是哪个学院的学生,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目的,最终问到了该导师的学员,成功了解到导师的性情及管理方式。第三:正确联系导师确定目标导师后,可以准备联系导师啦。那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怎么联系导师,才能给导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呢。如果完全不认识导师,可以发一封电子邮件简单的介绍自己,注意邮件内容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对导师学术研究方向感兴趣,诚恳的态度。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老师回复,可以等一下,不要急于去催促老师,再发一封,这样反而会引起老师的反感。如果一周后老师还没有给你回邮件,可以再发一封,如果两三天后还没有得到回复,可能你并没有获得这个导师的青睐。可以再联系另一位导师了,不建议同时联系两个导师,毕竟老师们的在一起办公,可能会互通信息,这样让导师知道你同时联系多位老师,可能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建议第一次联系导师时直接打电话,即便你有导师的联系电话。如果导师给你回邮件了,告知自己的联系方式,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给导师打电话,不建议在导师休息时间及上课时间,可以选择课间休息时间或者先发短信问一下老师是否方便接听电话。正确联系导师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示出来对大部分小伙伴来说是个难题。小伙伴们一定要充分准备邮件内容哦,争取获得导师的青睐。

考研导师的选择很重要吗

从军记
善否相非
看你要读博士还是硕士,读博士的话,导师还是挺重要的,一个认真负责的导师会让你读博变得容易一些。但是如果读硕士的话,导师就不重要了,只要他能让你顺利的毕业,并且你能找到你满意的工作就行了。那我开始在选择的时候怎么判断他是不是负责啊?其实一般来说牛x的老师不会怎么管学生,因为老师每天都是很忙的,对学生管得多也未必是好事,就像我现在的导师,管得太多了,让人感觉透不过气了。所以老师负不负责起是也就体现在他能不能给你一个可以的研究方向,你能做一些事情也就是了。如果老师什么都不管,不给你安排什么事情的话,还是比较悲催的,不过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自己找导师谈话聊天什么的解决。所以其实一般选择导师也就是看导师的简介,看他的研究方向,课题什么的,要了解导师是不是负责,就只有从他们的学生那些地方了解了。但是以我目前为止的经验,如果你不是对科研有特别高的追求,导师真的不重要,读个硕士就是为了找工作罢了,硕士毕业去到单位上好些东西也还得重学呢,如果导师每天都找你问话,催你,这样你也受不了吧,所以我觉得还是找一个正常的导师就是了,不要一点不负责,也不要管得太多就行了。应该来说很多老师都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