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冷门专业有哪些?

包小姐
都会夜
考研冷门专业有哪些特征?这些学校如今也成了热门

哪些名校冷门专业研究生比较好考

三命而俯
物怪
一般而言,985、211学校里面排名靠后的学校比较容易考一些;而985里面,自划线高校要比5所非自划线高校要相对难考些,这5所高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其中,国防科大不作范围内;另外,北京、上海、东部沿海地区高校要比中西部地区高校相对难考一些,比如西部的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大、重庆大学要比东部地区的同济、东南、厦大要相对好考一些。

想考研考冷门专业。

操术
哥布林
中国农业大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国海洋大学 捕捞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犯罪心理学其他专业:哲学、历史学、宗教学 这些偏重学术性不过,选专业最主要的是基础和兴趣,要根据兴趣和基础来决定专业,没有对专业的浓厚兴趣,三年的读研时间就变成了浪费生命,也不会有很好的科研成果,甚至会有一些不良的后果。专业就业的冷热情况、专业是否好考这些因素都是次要考虑的。

清华大学考研冷门专业有哪些

怪兽狼
清华大学是国内顶尖的名校,其以理工科见长,冷门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文科类专业领域,如清华大学的哲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学等,因为这些学科清华大学的实力相对不是很强,所以报考热度相对较低。还有一些冷门的工科专业,虽然实力强,但是因为专业本身不热门,如生物工程、核科学技术之类的。不过即使是冷门专业,因为有清华大学的高名气在,考取难度一样很大。

想考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有哪些冷门专业可以考虑

王畿
往也
考研确实每年都会有同学为了进名校采取曲线救国的路线。 就是考名校里面的相对冷门的专业,那今天天道老师就给大家整理下南京大学的冷门专业到底有哪些?对外汉语专业 优点:课时少,不辛苦 人少竞争少,奖学金机会多哲学专业 :南大的哲学系人数一直很少,但还是卧虎藏龙基本就是这些。

考研哪些专业是冷门,比较好考的?

钞票飞
知己知彼
冷门的啊?考照顾专业的好了一般都很冷了一般都招不够人照顾专业(一级学科): 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 看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 看它专业前面的序号是不是在上面这个范围之内的 照顾专业总分和单科分数都会有所照顾的 有照顾专业的国家线 总分一般低10分 单科线政治英语低6-8分左右 数学和专业课低10分以上

什么专业的研究生最好考

创圣
大囍事
楼主我首先给你提个醒:所谓好考的专业是因人因校因专业因地域等而异的是诸多因素决定的在多数人眼里看来一些纯文科专业比如历史宗教中文及相关专业政治教育及哲学等是相对容易考的特别是历史宗教和政治教育等专业基本上复试刷人很少(可以说你初试上国家线一般985和211之类的学校就可以上了更不要说其他学校了)所以我认为好考的专业要根据你具体情况而定!其次我们都知道考本校本专业最容易其次是考外校本专业再次是考本校外专业最难的是考外校外专业!上面两条是判断专业好考与否的两条基本原则下面我结合你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你的专业选择:你是学日语的但英语超烂所以如果你感觉不想终身从事日语行业的话我认为还是跨专业吧理由是两点:一是因为你若要考本专业的话二外是其他语言还好如果是英语的话你考研会很吃亏二是你如果跨专业考研的话你的统考外语可以选择日语考研日语很简单也就是稍高于日语等级考试三级水平远达不到二级水平所以你相对那些统考是英语的考生优势很大很大!你若选择跨专业考研由于你是纯文科的考生不鼓励你考理工科农学医学等这些大类里面很多专业都考数一和数二难度还是挺大的跨度不要太大!经管类专业是相当热门的不仅你们外语专业的跨考经管类而且众多理工类等其他类考生也跨考所以不管对哪个地区的那所学校来说经管类专业均难考当然经管类考数三这是你的劣势但你的外语优势很突出考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有的导师就喜欢外语专业的这样看外文文献很有优势)!除此之外你可以考虑汉语言文学中的新闻传播和对外汉语专业或法硕其他专业就不要考虑了一是因为你的外语优势只能在初试的时候得到发挥其他时候基本用不上二是其他专业就业相当困难哪怕你是博士!综上考虑我建议你考新闻学或对外汉语法硕这几类专业一是你可以发挥的优势考上的可能性较大二是这几个专业相对于其他纯文科专业来说就业要好的多!希望你能在考虑自身的情况下做出合理最佳选择!祝你顺利!

怎么选考研学校?考研择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更化
霹雳舞
01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应该先选专业,再选学校。专业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学校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院校竞争难度。选择了意向专业之后,我们的选择面就会变小。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去看全国900多个招生单位,有多少招生单位在招这一专业的研究生,再去判断这些学校里面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只有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最终才可能选得出来。02择校择专业要避开哪些误区(1)盲目追热门热门不等于好,冷门不等于差。是否热门,是一个数量标准;而好与不好其实是一个质量标准。(2)混淆兴趣和志趣在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对一个专业感兴趣时,要思考三点:是不是做好准备在这个专业领域中“奉献终生”;是不是对这个专业熟悉,还是仅仅凭感觉喜欢;是不是真正具备在这个专业领域学习的潜力和资质。(3)拘泥于本科专业选专业的时候不一定要跟自己的本科专业相结合。换句话说,跨专业完全可以跨一个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热门专业是跟着整个产业结构走的,什么产业将来有饭吃,什么产业比较好,是你现在判断不了的。建议大家最好学一个稍微宽一些的专业,以便将来在读研的过程中,根据社会产业的变化方向,去积极地调整你的研究重点。03选择考研目标需侧重考虑哪些点首先要搞清专业和未来职业之间的对口关系,而二者是否对口,主要是看你选的是技术性专业还是实践性专业。技术性专业,如一些工科类、机械类专业,将来工作对口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并且从毕业生的意愿来讲,大部分是学这个专业,就在这个圈子里面工作。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专业学科实力。而实践性专业,比如经济类、管理类或语言类专业,本质来讲并不是在学这个知识本身,而是在学这个知识内含的一种思维。读实践性专业的研究生,其意义在于:去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学校名气和实践机会。04选定院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首先分析院校名气大不大。学校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或者学科领域内的名校。还要看学科实力,查一下学科排名。如果是在工科领域前五十,院校基本不会特别差;如果是在实践性专业的领域,例如管理学、经济学,前三十的院校也都是非常不错的。此外,还要看地理位置。大体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东部、西部、南边、北边、沿海、内地。比如说互联网相关专业,一定要去互联网土壤最好的几个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如果学金融、经济,最好就去中国的华东地区,因为那边是金融中心;而华东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对工科同学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最后是院校的就业及培养特点。这个必须要深入到学校里面去了解。05选择学校有哪些指标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内部指标,一个外部指标。内部指标其实就是看自己的水平、能力、实力;外部指标就是要去了解跟你报考同一学校的学生,目前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竞争力。同学们可以综合四点衡量:自身基础怎么样;目标是否有刺激性;目标学校的报录比;自身的内心有多坚定。06如何确定要不要跨专业首先要看本科的核心课程是什么?将来要考的这个专业,它的专业课考的那个科目,在你的本科阶段是否是核心课程。其次是否跨学科。要看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内在的逻辑关联。例如本科学数学,你考经济学、统计学,可能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本科学外语,你考新闻传播学可能有一定优势,你和其他同学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最后,考虑你考研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就业?由此决定你到底是要考学硕还是要考专硕。此外还要考虑,如果跨专业,你要去跨什么样的专业,是跨那些统考的专业,还是跨那些自主命题的专业?07选定院校有哪些步骤第一步是先定自己准备考什么专业。如果专业定不下来,就要定准备考什么学科门类、准备考什么一级学科。建议小可爱们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一下,全国总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这个专业,做一个列表。第二步是把这些学校中你不可能考的学校剔除。剩下的学校按照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是不是34所,学科实力,全国排名进行排序。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来,做一个综合测评及排序。第三步是对这些院校的性价比进行综合分析,缩小目标范围。第四步看实力,看实力就看复试分数线和招生人数这两项。一个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会有起伏,比如说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复试分数线,然后往上提15分作为初试成绩目标,或者就取它的历年最高标准去做准备。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四五个,那就属于难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研究生考试分几种类型?分别要考什么科目?

无依无靠
金银滩
  研究生分有定向、非定向、委培。还可以分为学术、专硕,在职。  前一种分法:考试科目要看具体学校和招生简章里的考试科目。  后一种分法:学术和专硕还是咱们学生理解的那种,在职的考试和这两个有些不同。还有,难度是相对的,和考试的种类和学校专业全有关系。  具体学术和专硕(有咱们一般学生理解的那种专硕和在职研究生)的区别:  一、定义  学术型研究生接收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硕士学位。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二、培养方向不同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一月考试,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后可获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1.学历教育:一月考试,毕业后可获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这个就和我们学生理解的那个专硕一样了)  2.非学历教育:十月考试,获得可以申请学位的资格,再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这里指的是在职的研究生)  三、招生条件不同  专业硕士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指在职的研究生的条件),而普通硕士则不需要。绝大多数专业硕士还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我们学生平时说的专硕是和普通学术型的一起报名,一起考试的那种,应届的往届的都是,和在职研究生的要区分开来。  具体的报考条件上所要报考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去看,一般有明确说明,一般学生当然全满足了。  三、招生考试不同  对学生来说,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一般考生理解的那个专硕同样是统考,和学术的一起在一月份进行考试。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 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这里偏向于说在职)。  四、入学难度不同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 2005 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 万,招生人数只有32 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 月份的“联考”(在职那种)和年初的“统考”(我们学生的理解的那种)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例如,2004 年上海复旦、交大、财大三所高校MBA 的录取比例在6:1 左右;2004 年全国法律硕士录取率则不到10% 。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五、学习方式不同  普通硕士: 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 年。  专业硕士:半脱产,学制2-3 年(这里偏向指在职的)。  具体的我们学生理解的那种学术和专硕,有两年、两年半、三年。具体以报考学校招生简章上显示的为主,具体学校具体分析了。  六、学习费用不同  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 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 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 万元。专业硕士学位一般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偏向于说在职研究生)。  学费标准具体也以学校的招生简章上注明的为准。  七、文凭颁发不同  与普通硕士不同,大多数专业硕士(在职)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就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大体来看,“统考”生拿“双证”,“联考”生拿“单证”。一般考生理解的那种专硕也发双证的,和学术一样。  八、认可度不同  普通硕士: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专业硕士:参加1 月份统考的MBA 能拿双证,而工程硕士目前只能拿学位证,因此对专业硕士的市场认可程度略有差异。当然,随着近几年专业硕士种类不断增多,报考人数连年上升,因此人气带动了市场效应,其认可度和求职地位也逐渐上升,很多企业不再苛求学历证书,而是更关注专业学位证书本身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