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本校的研究生是不是比考外校的容易?

得车愈多
不事于世
考本校的研究生是比考外校的容易些。原因:1、本校本专业最容易得到老师照专顾,笔试面试都有优势。2、容易把属握考题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提前和老师打招呼,他会适当透题给你的。考研,要通读选择校的招生简章,看是否符合报考标准。然后确定考试科目,开始进行专业课复习。在进行专业课复习的同时,最好能够联系到该校的老师或者学生,看能否拿到校内的复习资料或者参加学校的考研辅导。在保证自己国家统考政治和英语分数相对较高的基础上就有希望。

在职研究生怎么考?哪个学校的好?好考吗?

似有道者
九月杀
时间:2010-07-23 09:08 机构:cpa313 点击: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权威网站对此作出解答,在职研究生培训的证书无非有3332643235以下几种按含金量由低到高分为如下几种: 一、结业证或研修证,为同等学力即学习能力的证明,一般只需通过相应课程学习即可获得,含金量最低,获得证书后学历和学位不会有任何改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权威网站对此作出解答,在职研究生培训的证书无非有以下几种按含金量由低到高分为如下几种:一、结业证或研修证,为同等学力即学习能力的证明,一般只需通过相应课程学习即可获得,含金量最低,获得证书后学历和学位不会有任何改变;二、在职申请学位,参加每年的在职人员申请学位考试,需要本科以上学历同时具有学士学位可以参加,考试的内容有英语和综合,其中英语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相当于五级半到六级的难度,考试通过颁发在职研究生学位证书。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学习能力的"力"),不涉及学历。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不等同于学历,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三、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与脱产研究生相同。是经过学校录取的正式研究生,获得与脱产相同的研究生毕业的学历和学位。参考资料:网易教育论坛 ------分隔线----------------------------挑错推荐打印在职研究生考试方式和现在统一考试是一样的,具体需要根据你的工作地点来确定吧,不然你就得辞职了,所以尽量选择工作地点附近。现在考在职研究生的难度也在增大,与应届考研是一样的,但随之含金量也在上升。边工作边考研,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每年都有大量在职生因为焦躁、压力而中途离场。学习时间碎片化,复习进度特别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所打断,再想“重新启动”就会很难。给你如下一些建议:1.协调考研与工作一般来说,大多数单位都不愿意自己的员工考研。因为在单位看来:在职人员考研一方面会影响工作,另一方面会造成单位人才流失。因此,在职考研人员在复习期间一定要保持低调,不要张扬。根据成功者的经验,在职考研者处理这个问题最理性的做法是: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复习的时候全力以赴。这样虽然很累,但是两不耽误。认认真真地工作,既不影响工作也会为考研的后续问题带来一路绿灯:全力以赴复习,不管是否考上,都问心无愧。2.制定清晰的规划表可以制定清晰且可行性高的规划,方便把握复习节奏和进度。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要学哪些内容,达到怎么的水平,都要明确地规划出来,并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调整。在职生白天工作,只有晚上和假期时间才能复习,但是考试难度并不比应届生简单,因此虽然每届报名人数众多,但真正坚持到底的在职考生却并不多,超过一半的考生都没有完成一轮复习就上了考场,大部分人的考研变成了碰运气/划水。坚定决心不动摇每年报名考试的人很多,但是中途放弃的人也有很多,考研是一段很艰难的旅程,我们都明白,困难会接踵而至,所有担心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决心不够坚定,如果是抱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相信任何困难都是难不倒你的,至于没时间,那完全就是借口了。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可见,只要你愿意,总还是有时间的。分阶段学习建议把全年复习分为四个阶段:3月前,入门阶段,对各个考试科目初步了解,知道考查什么,应该怎么学;3-6月,奠定基础的主要阶段,对知识的脉络充分理解,消化吸收;7-9月,强化阶段,把每科考点过1-2遍,了解考试规律并且进行提高训练,掌握重难点,搞熟搞透真题;10-12月,冲刺阶段,大量做模拟试卷,通过实战查缺补漏,提升应试策略。大家要分阶段做好时间规划表。利用好零碎时间平时乘车、工作空闲的时间可以用在需要背诵的内容或者科目上,不需要太强的理解,只需要反复、机械的熟悉、背诵。例如乘车时就可以背单词,背公式。此外下载些复习资料、课程的视频也是很好的,适合在路上听,记不住内容,反复听也会产生印象。本回答来自:云逸未来,专注考研教育,有最适合在职考研的辅导,有最多、最权威的考研信息等你来发现!

考研跟出身院校有关么?考研是不是本校生好考一些?

见女行
剪刀男
这个肯定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本科院校强的优势相对来说大一点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所以自己好好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本科学校一般 硕士211 考博好考吗 会歧视吗

严羽
张廷秀
不会的。歧视这个说法,一直流传在考研,考博界,但是只要你基础够,其实没有那么多歧视的。至于好不好考,就要看你现在的实力和你要报考的学校。

考研复试被刷了调剂到本校容易吗

三年而通
二十秒
容易的,调剂的话一般都会照顾本校的毕业生。当然,前提是你本校的这个专业还有没招满的名额

本科985大学,考研考本校容易吗?

驴皮影
命之行也
如果考研考本校的话,其实跟你念的是什么层次的大学就完全没关系了,反正所有想要考本校的学生都和你是一个层次水平的啊。不论是二本、一本、211或者985高校,其实对于保研的要求都差不多:一般最低要求是大学四年无挂科无违纪且成绩排名班级前50%,严格一点的还会要求前30%。再接下来就是其他奖励、科研的加分,然后在按照加分后的排名确定保研人选。一般经过保研筛选后,一个专业里想要上研究生的最厉害的那一波人基本上已经就确定了研究生资格了。再要考本校本专业的就是本专业里四年排名50%之后的同学和其他学校想要考取本专业的考生了。而一般情况下考研的潜规则是考生一般都会报考比自己学校层次高一些的学校,比如二本的学生会报考一本或者211高校,一本的学生会报考211或985高校,211高校的学生则会报考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所以,一名985学生如果要考本校研究生的话,所遇到的对手从理论上来说就应该是本专业排名50%之后的学生和比自己的学校层次要低一到两级的学生。这种竞争压力应该说比高考甚至平时期末考试都要小,尤其是相比其他学校跨校考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本校学生不论是从试题的熟悉程度还是对老师出题套路的熟悉程度,甚至于复试时候的通过概率都要占据着明显优势。在这种优势局面下如果还是考不上或者觉得竞争压力大的话,那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大学四年的学生水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了。

考研考本校的是不是会不会容易些?

惊梦魂
诚意
同等条件下,一般本校生会优先考虑的,这个就是优势

考研的话是考本校的研比较好,还是考外校的比较好?

金阁寺
不达
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不少学生对于考研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但是进入大三大四之后,学生会发现社会上的竞争力是比较强的,一个研究生学历能够帮助自己进入更好的公司。也有不少学生对于自己的本科并不是很满意,在大二的时候就开始着手考研的事情了。在面临考研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多学生也是有疑问的。选择考研的话,到底是选择考本校好还是考外校好呢?到底考本校好还是考外校好,是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判断的。如果学生没有什么名校情节,自己的实力也一般,不妨选择考本校。如果学生能够选择考本校是有很多优势的,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都有不少便利。因为大学四年都在这个学校里也会碰到不少老师,老师会给你很多好的建议。进入复试后,不少导师更加倾向于本校的学生。如果一些学生实力不是很强,贸然报考一些竞争力比较强的学校,考上研究生的几率是比较小的。有些学生可能会选择二战,但是在读一年,学生身上背负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对于一些实力比较一般的学生,不妨选择本校,考上的概率更大。其次,如果学生的实力比较强劲,不妨报考实力更强的学校。有些学生在高考的时候,由于失误没能够上到理想的大学。在本校读书的时候,不少学生是不甘心。对于这些实力比较强劲的学生,不妨考虑一下985,211高校。当然报考这些高校,考生面临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因为有一些学校对外校的学生是有歧视的,一些重点高校也会吸引一大批竞争者,学生面临的竞争力比较大。对于一些想要考重点高校的学生,一定要提早复习。

考研考本校会有什么优势?

宫子
血防线
考研报考本校的优势:  1、复习优势,如果是本校自己命题,那么专业课的题目都版是从本校题库挑权选的,一般期末考试题都可能出现在考研试卷上。报考本校这些资源来的就太轻松了。  2、考试优势,报考本校就在本校考试,根本不用考虑外住情况,没有住房吃饭午休等烦恼。  3、复试优势,复试题目也来自本校题库,复习会相对容易,而且面试时候,本校老师对本校学生当然更青睐。扩展资料:教育部近日发布数据称,预计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刷新记录,达到820万人,较去年增长25万人。甘源表示,严峻的就业形势、经济文化软硬实力提升后慢就业大势等将促使“考研热”持续升温,而“提升学历”、“日后从事学术科研工作”、“更换专业”也是应届本科生选择考研的重要因素。综合多维度考量,考研仍将是高校毕业生的热门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