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是什么?

而民不争
美洲豹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一般是指高校与企业有合作项目,高校把研究生派到企业做项目进行长期合作,这个企业就可以叫做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指由两个以上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各方单位及其有关的学科专业,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具备相应学位授权点的办学条件。可以是高等学校之间或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联合培养。联合培养应能充分发挥参加单位各自的优势,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联合培养研究生为自筹经费研究生,每年需缴纳委培费,培养过程主要在后者大学完成,符合毕业条件的由前者大学发放学历、学位证书和派遣证。

华中师大研究生·基地班什么意思

锐则挫矣
存思
1,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存在两种专业基地班,物理学基地班,历史学基地班,都是本科专业。2,基地班有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保研的。3,很多人是看中考研的名额而报基地班,当然基地班的高考分数线比一般其他专业要高得多。4,华师由两个本科基地班,一个物理,一个历史,保研率都在一半以上,双学位的是交叉班,不是基地班。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存在基地班,比如说物理学院基地班,历史学基地班,但是这个都是本科专业的,基地班有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保研的,很多人是看中考研的名额而报基地班,当然基地班的高考分数线比一般其他专业要高得多。

为什么二本、三本沦为考研基地?

节振国
北漂梦
网友一:虽然这种说法有点贬义的色彩,但是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目前中国高校考研学子的分布现状。就我个人认为,想去一所特别好的985高校读书,考研要比高考相对容易一些。那些有些名牌大学梦的二本三本学生想通过考研来实现,这是极有可能通过努力做到的。所以这种现象无可厚非。我个人也是极力支持和建议的。事实上,在211和985高校里,读研的学生比例会,因为通常优秀的学生大都不满足于现状,出国留学的比例更是远高于其他一般高校。如果你是普通一本二本的学生,你不要指望丢掉本科学历的背景,这不现实,这段经历会成为你往后人生的印迹。但是,去一所好的大学读研究生能给你带来的成长机会和平台,也能让你有所收获和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关乎于考研的理由。网友二:这个原因其实很明显,二、三本学校的学生基数大,同时二、三本学生也自知学历偏低,想通过考研来提高学历,为了更好的就业,也不排除有一少部分人真正想搞科研,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二本、三本大学成为考研的基地。从我自身说起,我本科也是二本学校,目前在985读研,我自己读研的目的就是想找一个好点工作,因为以本科的学历去找工作真的很难,据我所知,我本科的同学大部分工作的环境比较差。读研一方面可以学到知识提高学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独立科研的能力。总的来说,读研肯定是好处还是特别多。三本、二本学校学习、生活比较差,就业困难,学生更能体会到和顶尖学校的差距,不满足目前的现状,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这就是三本、二本学校为什么这么多人考研的原因。我认为没有错,高考一次的失败并不能否定一生。我们还可以继续通过努力来实现!网友三:我不是故意说要贬低二本和三本的同学,我只是再叙说一个看法,我的见解;第一,二本和三本的学校定位不清楚。我不知道,中国的高校到底是怎么想的,既然高考分了985、211、一二三和大专,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按照985的教学模式教学!所以,本身在二本和三本的学校,会感觉学的很难受,学不到东西,除非你的学校的自身定位非常明确,地理环境也相当不错,那你上的学,还是非常不错,至少你的人生同比其他有很大上升空间!所以到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能拿的出手的基本上没有,而且找的工作基本上没什么不可替代性,自己还不喜欢;所以,经历了没有选择的痛苦,就想要选择,于是,考研,这条出路被广泛采取。网友四:我们从两种人来分析,就很容易知道问题的答案。首先,对于名校和重本的学生来说,考研的必要性没那么大。学的不错的,都冲着出国留学。中不溜的可以考虑保研,名额还多,就算不行考本校总可以吧。再退一步,直接找工作,也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社会认可度高。其次,我们再想那些二本三本的学子。他们走出校园,高不成低不就,找到工作也不见得多好,工资低待遇差,就不如考研再镀镀金,以后读研毕业,找工作还好点,提提身价也暂时避避找工作的压力。综合这两方面,也不难想到,很多二本三本的院校成为考研基地了。网友五:很多二三本院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考研成功率相当高。说到考研率高的院校,师范类大学肯定会上榜。不管是之前媒体报道过的,一些师范类院校是考研大户,甚至大量的考生都是考取的985名校。师范大学的学生考研咋这么厉害?首先师范大学女生多。相对男生来说,女生能坐得住,很细心,特别擅长考试。众所周知,考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能坚持到最后的,很多都能考上,只可惜中途“逃跑”的很多。其次,师范大学里面专业以文科和理科为主,也就是说,很多专业不需要考数学。除去政治和英语,就是两门专业课。这些都是需要大量背诵,记忆性的知识,相对来说付出大量的时间即可。考研数学即使大量时间准备,也不一定能得高分。网友六:现在的社会大学生已经不算什么了,就像大家说的大学生街上一抓一大把,所以仅仅是个本科学历,除非是名牌大学,否则一般的大学,根本不存在任何优势。只有考研,成为研究生,才会给自己增加一些资本。我是二本的,我们班百分六十都在考研,所以说二本、三本考研是个大趋势,就算是考公务员,也同样是需要继续考研,才能更快升上去。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基地简介

建筑家
暴力链
根据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要求,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重庆大学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结合教育部的“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庆大学研究生院于2003年5月成立了由研究生院直接建设,突出研究生自主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作为教育部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十一所全国首批重点资助项目,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连续7年获得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点建设资助,是国内获得教育部资助次数最多,获得资助持续时间最长的单位之一。自成立以来,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不断开拓创新,并较早在全国建成集开放实验室、创新研究、学术论坛、访学交流、团队培育及创新实践为一体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在研究生创新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成效显著,并受到教育部有关部门及国内同行的好评,成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试点的一个成功范例,2009年在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示范下,重庆市13所高校成立了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一、“以生为本、创新为魂”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按照“一个思想、二条思路、三方落实、四项原则”的理念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即:坚持“授人与渔”的教育思想;遵循将实验扩展为研发实践、把常规实验室拓展为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从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为学生打造创新平台、建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三方面进行落实;确定了“以生为本、创新为魂”的建设原则、“启迪智慧、实践创新”的工作原则、“立足全校、09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原则,以及突出研究生自主管理的“多位一体”的管理原则。二、“创新实践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经过8年的探索与实践,托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核心平台,重庆大学构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建设开放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搭建研究生自主研发平台;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自主研究,整合资源优势,打造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 开展研究生访学交流,紧跟国际学术动态,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研究生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建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增强研究生科技实践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设立多种奖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积极性,鼓励研究生科研创新;创办品牌学术活动,拓宽科研创新视野,营造浓郁校园学术氛围。三、“多位一体,突出自主管理”的管理运行机制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实施学校政策大力扶持、研究生院统筹建设、突出研究生自主管理、学院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及社会共建的“多位一体,突出自我管理”的独特而有效的运行机制,吸收了一大批优秀研究生到创新实践基地进行助管、助研、助教工作。将教学、实践、“三助”相结合;创新实践、学科建设和科研相结合;研究生个人培养、导师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较好地协调了已有实验室、科研平台、学生论文工作、导师科研等方面的关系,让研究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并通过建立有效的“进入退出”机制,形成了动态但相对稳定的可持续管理队伍,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并适合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即常务部隶属研究生院直接领导,下设创新实验室、创新中心、项目部、学术部、宣传部、设计组和网络系统开发组七个部门。四、建立开放式创新实验室,搭建创新研究与科技实践平台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奉行“观念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资源开放”的全开放机制,采用国家、学校以及国内外大型企业“三方共建”的方式,先后投资一千多万联合建成了11个面向校内外研究生全面开放的开放实验室,占地2000多平方米。2008年12月,借鉴创新实践基地开放实验室的成功模式,重庆大学启动“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计划研究生开放实验室建设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在全校范围内新建了12个观念新、体制新、机制新、功能强大、队伍精干的研究生开放创新实验室, 加强了开放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强化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与科研服务功能,提升实验室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开放实验室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教授和专业技能扎实的研究生作为实验室专家和技术支持,通过通过课程选修、研究实验、研发实践、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五个层次的培养,为广大研究生自主创新提供平台,年均开设选修课程22个、专业系列实验教学212个、研究实验方案170个,开展专题培训70余场,实验室指导专家22名,参与研究生高达8万人次、教授40名。其中重庆大学·ANSYS公司联合开放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2项,其中校企合作项目8项,“汽车正面碰撞设计分析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成为西南地区汽车仿真重要实验中心之一。五、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 激励研究生自主研究与创新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是由教育部、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研究生院联合设立的科研基金,以“提升学术氛围、培养科研能力、支持探索创新、推动成果转化、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基金项目为驱动建设创新团队,强化项目过程管理,通过一次、二次立项,注重项目申报过程培养和研究方案可行性管理,每年支持一批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开展学术研究,对重庆大学研究生开展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进行培育与资助。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有效促进了学校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体现了科学共同体的战略共识, 自2003年设立以来,创新基金已覆盖全校26个学院的上百个专业,共受理创新项目809个,资助创新项目343个,包括一般项目292个,重点项目20个,优博项目19个,创业项目12个,其中博士生成员数211人,硕士生成员数1310人,计划资助金额1690710元,获得专利52项,发表论文482篇。其中2009年通过对“生物序列表征体系构建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项目的资助,成功打造了一个以博士生为团队骨干的优秀博士生创新团队,该团队完成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期间,共发表SCI和EI论文23篇,CSCD论文8篇, 申请国家专利 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两项(一等奖),团队负责人生物工程学院梁桂兆博士获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六、开展研究生访学交流,紧跟国际学术动态结合“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访学交流建设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常年资助研究生(含来华留学生)携创新成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重点支持优秀研究生通过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动态。2009年共资助研究生访学交流项目近50项,资助金额近50万元,会议涉及美国、韩国、巴西、卢森堡、土耳其等20个国家和地区。七、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结合“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和“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以“整合构建、支持服务、考核评估、激励引导”为原则,利用学校不同专业研究生的丰富资源,组建结构合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全面增强研究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团队,并通过建设开放实验室、自主开发研究生创新团队管理信息系统、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和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等途径对创新团队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给予多方面的支持服务和激励引导。计划到2012年累计遴选资助300个创新团队,其中2009年共有189支研究生创新团队注册,从驱动方式来看,应用研究型65支,基础研究型111支,开发研究型13支;从团队类型来看,兴趣驱动型51支,导师驱动型48支,平台驱动型90支。经过遴选,首批重点建设了50支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八、设立多种奖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积极性为保障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促进科研热情,2008年10月重庆大学校制定了《关于印发<重庆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办法>的通知》(重大校〔2008〕379号)文件,并授权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负责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受理工作。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配合研究生院制定了《关于<重庆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办法>的暂行实施细则》(重研院〔2008〕36号)等相关文件,并且组建网络开发组,开发出了“高水平论文申报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截止到2009年11月,学校共奖励高水平论文615篇,包括博士生论文380篇,硕士生论文235篇。其中材料学院吕学伟博士在校期间先后发表论文近30篇,含境外SCI 11篇、EI 3篇,专利 6项,并荣获2009年度重庆大学“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 、2009年度CASC一等奖、 2007年度重庆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06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和2006年度全国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等。为鼓励和吸引更多研究生个人和团队参与到科研创新中来,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重庆大学于2006年底设立了“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设立至今该奖项受理了200多名青年教师、研究生和60个研究生创新团队的申请,经筛选,共表彰了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6支(含创业团队一支),优秀研究生个人31名,青年教师31名,其中材料学院的“异种金属连接”创新团队发表SCI和EI论文9篇,获得专利1项,并荣获2008年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创意论文二等奖。九、创办品牌学术活动,营造浓郁学术氛围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对研究生创新团队自发组织的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场地与设备、策划与宣传、主持与组织等相关支持服务,同时围绕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迫切需要和普遍关注的主题,每年开展“名家会客厅”、“专题技术系列培训”、“教育创新计划主题活动”、“全国赛事”、 “企业零距离”和“项目专题研讨会”、《中国研究生》杂志重庆通联站建设等系列学术活动,并每年举办重庆市“科慧杯”创新实践大赛和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实践征文大赛,通过依托《创新与实践》月报、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网站、创新团队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与媒体平台,重点宣传和报道研究生人才培养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研究成果及活动资讯等内容。其中2009年开展各类品牌学术活动和创新研究实践活动100余场,参加学生近8000人次,参与教授近300名,发布各类创新新闻报道近200篇,投入建设经费和各类奖励近300万元,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名家会客厅”学术讲坛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及知名学者面向研究生创新团队做学术报告,探讨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热点话题,启发创新思维。在2008-2009学年,共举办学术报告37场,嘉宾涉及美国、欧盟、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巴勒斯坦、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参与的创新团队成员6000余人次。——研究生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基金为依托,组织并开展了“立项学术研讨会”、“优博项目座谈会”、“项目结题汇报暨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基金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创新团队提供经验指导和智力支持。在2008-2009年,共举办“立项学术研讨会”75场、“结题汇报暨经验交流座谈会”15场和“优博创新团队座谈会”4场,参与创新团队成员8000余人次。——研究生开放实验室通过邀请学校知名教授定期为研究生创新团队开展系列专题培训,并制定配套教材。在2009-2009学年,创新实验室已开展嵌入式ARM培训、DSP培训、Adobe Photoshop CS专题培训、虚拟仪器培训、office高级培训、ANSYS培训、SPSS培训等17场专题培训,累计参与创新团队成员4550余人次。——“科慧杯”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通过搭建重庆市各大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与企业等社会组织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开展横向课题的引进活动,达到促进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的目的。2009年9月,第三届“科慧杯”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落下帷幕,参赛单位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8所高校,合作企业达26个,参赛团队达31支,参赛项目涉及了生物工程、行政管理、机械电子、光电工程、计算机软件等18个学科。——项目研发部通过举办“BOSS有约”、“企业参观”和“企业实习”等多种校企合作活动,重点引导研究生创新团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运转流程,提高团队成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在2008-2009年,项目研发部已成功举办了多项大型校企合作活动,如可口可乐(重庆)饮料有限责任公司高层领导“事业导航”之2008高校学生职业化成长辅导项目启动会、与江苏昆山市人事局合作组织的2009年博士生暑期实习活动和可口可乐(重庆)企业参观等,直接受益创新团队180支,受益博士生95人次,硕士生730余人次。——重庆大学通过组建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参加全国赛事,激发创新团队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在2008-2009年,重庆大学共举办9场全国性赛事,其中我校参赛项目《基于 Nios II 的多用途无线防盗监控系统》在“2009Altera 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指导老师何伟荣获“卓越导师奖”荣誉称号。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将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学校“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和“985工程”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人才培养途径,保障研究生创新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扎根重大,立足重庆,面向西南,引领全国,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研究生院校有哪些

魔术师
无毁无誉
No.1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总分:1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简称国科大,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它以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的100余个研究所为依托,以设在北京的研究生院本部为主体,以分布在上海、成都、武汉、广州、兰州5个研究生教育基地为延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研究生教育网络。研究生院北京本部由中关村校区、玉泉路校区、奥运村校区和雁栖湖校区(在建)四个功能各有侧重的校区组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理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以及工学的力学、材料、能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No.2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总分:95.34)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实力毋庸置疑,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于1984年6月正式成立,是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 清华大学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首先组建的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已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兼有文、史、哲、法、经济及教育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培养格局。No.3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总分:91.18)北京大学培养研究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北京大学在国内首先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和最早开始培养研究生的大学。北京大学则以文科为主,与清华大学以理科为主正好相互补充,考研学生文科的有能力可以报考学习。No.4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总分:89.73)No.5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总分:88.28)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部门设置

周文
蠢男孩
常 务 部:齐福刚实 验 室:何恋创新中心:李敏项 目 部:何恋宣 传 部:张彦华学 术 部:李敏设 计 组:张彦华系统开发网络组:齐福刚

北京海文考研基地地址

关尹
慧观
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6号中国技术交易大厦A座17层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宗旨

短歌行
母子行
根据国家及高校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要求,“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宗旨为: 适应21世纪研究生知识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形成有利于研究生创新的新型体系,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显著改善学校研究生教学实验条件,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其成为重庆直辖市、西部地区的示范性创新实践基地,并在某些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和重庆市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哪些学校招收在职研究生?

十日谈
莫之知载
招收在职研究生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南昌大学南昌大学,位于江西省会南昌市,是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合建高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江西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南亚—东南亚高校联盟”高校成员,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联盟成员,江西省重点支持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校。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简称“首经贸”,为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4、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大“”或”“华中师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5、吉林大学吉林大学(Jilin University)简称“吉大”,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亚太国际教育协会、21世纪学术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师范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昌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中师范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