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和硕士之间有什么区别

插花眼
大瑟尔
首先硕士和研究生有的区别:一个是学位。一个是学历。 研究生是学历。硕士是学位。

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有什么区别,研究生又分几种的?

故辞
孔保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带给人们的生活改变也是非常的大地,不管是我们生活中的日常饮食还是出行都获得了一个极大地改善。但是大家也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变得越来越忙了,以前的话可能人们没有什么事情,一到晚上的话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做,那就一家人坐在一起看个电视啊什么的还挺好。但是现在的话大家可以发现,即便是你晚上下班回到家之后甚至是你,有时候你都不能只点下班,然后你即便下班回家,你可能还需要处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整个社会的节奏是非常快的。而且你还会发现,现在各企业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著名的企业招聘员工的起步门槛已经上升到了硕士研究生的阶段。 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的区别首先我们就来回答一下题主所说的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之间的区别,哪一个学历更高?其实我觉得题主进入了一个误区,研究生并不是一个学历,硕士研究生才是。研究生其实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学生他所代指的就是研究生这一个学历阶段,而在研究生这个学历阶段之中,又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也就是说硕士研究生属于研究生的学历阶段。 我国各学历阶段的划分在我国的高等学历教育之中,首先是这样划分的,最开始的话就是大家所俗称的大学,这也就是第1个阶段,虽然说大学指代的范围比较广,但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就是分为本科和专科这两个阶段。而第2个则是研究生,研究生阶段的话,就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学历。

研究生和硕士博士有什么区别?

罗宾森
尸佼
首先硕士和研究生有的区别:一个是学位。一个是学历。 研究生是学历。硕士是学位。

研究生和硕士哪个学历高?

力与美
天保
首先硕士和研究生有的区别:一个是学位。一个是学历。 研究生是学历。硕士是学位。

研究生与硕士有什么区别百度一下

女船长
独角兽
首先硕士和研究生有的区别:一个是学位。一个是学历。 研究生是学历。硕士是学位。

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樱桃汁
伦敦河
首先硕士和研究生有的区别:一个是学位。一个是学历。 研究生是学历。硕士是学位。

研究生和事业编哪个好

包公误
生元
看具体什么编制,如果是很好很核心的部门的事业编制,自我本身又有一定的特质待在机关单位,我认为还是首选机关若是其他,我觉得还是研究生较好!您好,转:那要看什么样的单位,以及什么学校专业的研究生。这就是权衡当前利益与预期利益。另外个人经验,进单位后文凭真的不重要,仅是个敲门砖,进去后文凭就是考证评职称有点用。其他的还是看个人本事。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与全日制研究生哪个好

假物
大海啸
16年9月国家出台政策,规定取得研究生学历有2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全日制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上课,不耽误周一到周五上班,跟全日制统一划线,毕业的时候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含金量还是很高的。17年9月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有很多专业的,金融、国际商务等经济类的,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心理学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工程硕士、农学硕士、管理的MBA/MPA/MTA/MEM/MPACC等,还有艺术硕士,除了管理的MBA/MPA/MTA/MEM需要本科毕业3年,大专毕业5年以外,其他的大多数专业应届生都可以报考的

研究生和公务员哪个好考

得也
不灯港
公务员考试历来被视为“天下第一考”,录取的概率比研究生要小很多 ( 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一个数字: 2009 年国考录取率仅为1.75% 。 换言之,98%的报考者都只不过是“炮灰”;2010年国家公务员岗位录取人数增加10%,也就是说,2009年7000多个岗位招1.3万人,2010年是9000多个岗位招1.5万人,尽管公务员总体上扩招了,但是你自己算一下录取比率就知道了竞争有多么激烈了。 http://www.kuxue.com/2009/1130/493706.html) ,从某种意义上讲考公务员是“尽心尽力”但是不能报多大希望的事。 研究生录取比率据说是1:3(当然,考名校的热门专业的难度肯定是远远超过该比例的),而且研究生考试相对更有章可循一些,一般来讲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不会有多大的意外。因为毕竟考研是在数个月内复习固定几门课程的问题,至于专业课教材也不过那几本。分出你我的关键在于,在这几个月之内,能不能把复习材料吃透、充分理解,做到闭上眼能把知识点记得烂熟。只要你做好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复习和日常生活,充分挤出并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用在复习上,你完全可以做的很好。到底哪个容易考就不用我再说了吧? 另外,我认为其实考研并不耽误考公务员的。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相比较于本科生要高。尤其想要深造自己专业的学生,为以后的出国或者读博来打基础。而研究生毕业再考公务员,如果录取,根据规定,要比本科生的职位级别高,有利于今后的发展。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公务员系统里录取的越来越多的职位,都需要研究生。所以也是大势所趋。目前我的很多研三的师兄师姐们,都在考公务员。我个人认为先上完研究生,再考上公务员,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跨专业的难度,不能一概而论,我认为报考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不具有可比性。当然,与报考本专业相比,肯定会增加一定的难度的。就向我前面已经说过的,只要考研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有很多专业不考数学的,你的选择也还是不少的: 1.考研不考数学的专业 汉语言文学(文学语言学文字学 ) 历史 哲学 新闻学 传播学 播音主持 采访编辑 管理类方面(企业管理 金融管理 工商管理要考数学;行政管理看情况而定) 图书管理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工业设计 服装设计 装潢设计(看学校而定) 园林设计(主要看农业学校而定) 艺术类(声乐、美术、体育) 医学类(看学校而定) 心理学(由学校而定 在应用心理学中 需要考统计学,不过有高中数学基础就能应付) 社会学 法律 生物科学(由学校而定) 英语(科技英语有的学校要考) 民族学 宗教学 公共管理 政治 地质 2.工商管理这个一级学科中的所有科目都要考数学三,它包括的二级学科中目前最好找工作的是会计学。 其他不用考数学的专业中,法硕和英语专业目前比较好找工作,但英语要靠第二外语。如果你以后想当高校老师的话专业就无所谓,不过现在进高校当老师也不容易,你应该还要读博! 跨专业考研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一、进入大学时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非己初衷的专业,几年的本科学习下来,依然不甘心;二、当初年少无知,随便填的一个专业,以为自己会喜欢,却发现全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样,至少不是最爱;三、几年下来(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工作若干年),仔细思考,觉得自己若坚持本专业或现工作定然无前途无钱途,需要投身到人们公认的热门专业中去,才觉得踏实、前路光明;四、并非不喜欢本专业,而是求知欲强烈,真正希望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管初衷究竟如何,想要跨专业的考研人绝对都是不失梦想,充满挑战意识的人们。 然而,跨专业,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做出的选择,它可能让你浪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而最后只能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有可能让你振翅一飞,从此找到正确的方向,扶摇直上快意翱翔。所以,从一开始,这就必须是一个认真而严谨的决定。也惟有如此,无论最终是成是败,才能无怨无悔。 一、慎重选择:不要轻易下决定 不断地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所有有求知欲的人们的美好愿望,然而,这同样会成为朝三暮四的借口。 其实,很多考研人本来就存有逃避现实社会的压力,而选择继续呆在学校的心理;而在跨专业考研的人中,更有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好好学过原来的专业,甚至从没认真考虑过是否自己适合它,只为了逃避,才选个看起来容易的专业去考。 如果是这样,请先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说。因为一颗对待生活从不认真的心,是不会因为换了个专业就能有起色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也请三思。就因为一直认真,这次更要谨慎。 首先,考研复习将是艰巨的历程。隔行如隔山——这句古谚将贯穿之后的整个求学过程。 自己原来的专业,再不济也学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础知识一定比没学过的扎实,细节也许没钻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维方式是存在于脑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个月的突击,突击了四年,也不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本专业对于外专业的一大优势。反过来,即是跨专业者相对于本专业者的劣势。 复习的时候,要花的时间在专业课上,使得基础课很容易就被搁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结果。 其次,备考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不熟悉专业试题的答题惯例,会莫名其妙丢掉不该丢的分。而且,笔试通过了,复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使跨专业者总是难以拥有“尽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确实也是难以“尽在掌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所以,是否要转变方向,换一个专业,需要尖锐严格地审视自身,而不是盲目跟风,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真正热爱将要为之付出心血的新专业? 长远来看,这个新领域是否有自己的天赋和性格发挥的空间? 是否可以肯定学习三年之后真能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剃头担子两头塌? 最后也是最基本最当前的问题:基础课是否有自身优势?没有优势怎么拨得出的时间给专业课的复习? 二、审时度势:了解自己,踏实去做 经过了自我的拷问,还坚定地要跨专业考研的朋友——相信你一定是个头脑清醒、梦想坚定的人。 在此,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跨专业考研的理由和标准:第一,热爱;第二,基于对自身才智和优势短处进行全面评估而做出的决定;第三,要自信,更要不怕苦不怕累。 可以举个例子。一个在学校并非不认真对待自己学业的考研人,在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发现仍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数学专业,而爱好文史哲。如果基础课英语政治还不错,那么他就具备了考虑跨专业考研的最低要求。那么,接下来怎么确定专业呢?首先,看爱好。对新闻传播、考古、文学皆有兴趣,怎么办?一个一个排除。对于新闻,多搜集资料,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比如,敏锐的新闻感、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健康的身体。直面自己的优缺点,如果有敏锐的新闻感,却没有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甚至都无法面对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强度,那么放弃。对于考古,作同样评估;另外,如果这时你的父母亲反对你的考古梦想,请把他们的忧虑考虑进去,一意孤行并不可取,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并且,父母也是了解你的人,他们对你的性格、天分其实很了解。那么如果你认为父母意见的可接受性大过你对于考古的热忱,考古这一项,也被划去。最后剩下文学,如果经过一系列评估,觉得可行,那么它之下还有很多专业细分,是中国文学还是世界、比较文学,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要根据自己平时看书的偏好、积累的多少、考试试题能否应付等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决定。这些将和下一部分联系起来谈。 这只是一个例子,跨专业的方向转变五花八门,几页纸不可能描述详尽,我们只能通过这个例子,了解一下需要考虑和平衡的各方面因素。 当然,请牢记,内心的热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在选择中最为重要。有了这两点,相信你的选择会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选择。这将是一个美丽的决定,决定之后,一定有云开见日的感觉。方向确定了,就朝着那儿毫不回头地走吧。 三、报考准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让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第一,细分专业和学校,确定报考目标。一定要看自己喜欢哪个城市,既然想借助这次的考研改变现状开始一段新的求学历程,一直想去哪个(或哪些)城市念书就不要将就。圈出大致范围,再找到那里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招生表——网上查找或动用一切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你有意向的专业是否拒绝跨专业考生。在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之下确定两到三个你想去的名校和你喜欢的专业。这一步可以和前面确定城市同时进行,每个人情况不同,自行制定每一步适合自己的计划是必要的,而且能从中得到极大的充实感,总之,它让我们感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然后,尽可能地多找一些这几个可选学校可选专业的历年试题,仔细研究,看看哪一类的试题自己更有把握。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步不可省略也不可推后,它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考试发挥。经过这一步,学校和细分专业几乎都能定下来了。 这一阶段什么时候进行呢?越早越好。我们不提倡把战线拉得太长,真正有效的复习从4月到次年1月足矣;然而跨专业不同,需要“酝酿”。可以不用过早开始真正的复习,但至少要比别人早两个月到半年开始寻找学校、涉猎与新专业相关的期刊、书籍、寻找对于新专业的亲近感和对于新学校新未来的向往感——这是真正复习开始的前站,用这段时间弥补跨专业的不足,在真正的战役打响时,我们将更加坚定更有信心。 第二,专业课教材到位。前面把工作真正做到细致,4月份到5月份一定要定下最终要考的学校和专业。定下之后,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犹疑,快去买专业课教材!按照学校列出的书目买全专业课教材,还要找出一两个能帮上忙师兄师姐、找同学、找亲戚,甚至找网友去打听没有列出的那些。 这里有两个问题:买书和找师兄师姐——自己能买到的书,尽量自己去买,有学校可以邮购,有书店可以搜寻,再不行,去图书馆系统或网上找出这本书的出版社,找到出版社电话,打电话、汇款去邮购。不要一开始就事事麻烦别人,自己能解决的自己找渠道解决。后面有更重要的事去麻烦他们。实在不行了,去找师兄师姐,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明确。随便说:“我要考你们学校某专业,请帮助我”是没用的。要明确说出你的具体问题,要考哪些书,重点看哪些泛读看哪些,打听到哪里能买到自己却没办法,请他们帮忙——听到这么明确的问题,人人都会乐意帮忙。6月底之前,主要的专业课教材一定要到位。 第三,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基础课不能偏废。前面说了,基础课要有一定把握,才可能跨专业考研,否则到关键时刻就会感到分身乏术。在主攻专业课时,基础课一天都不能停。可以用早晨、吃午饭前、吃晚饭前以及睡觉前的时间去复习英语:阅读、单词、听力,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每天坚持,就是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都足够英语的复习准备。政治也一样,最好报一个秋季班,几个月上下来,有老师领着复习,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大致的知识脉络也会清晰起来了。请相信自己,从初中就开始学的这门课,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要在心里培养对它的兴趣,一讨厌它、搁置一段日子,一切都晚了;反过来,每天花两个小时,只要坚持,就会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有意无意地就偏废了基础课,等发觉时间紧迫的时候,回头一看基础课落下一大截,这会大大影响后面冲刺和考试的信心。 其次,专业课复习。11月份报名之前一定要把专业书踏踏实实至少细读一遍。这一遍不要欺骗自己,质量至上,一定要全部弄通弄懂。这样在后面的两个月才会更有底。 笔记一定要做。当11月报名时间来临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起复习进度。那时候本专业考生和别的跨专业考生所做的准备和进度会让你大惊失色——有那么多人准备得那么好!本来就对不熟悉的专业容易产生的“心虚”这个时候会更加强烈,那么回过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只有实实在在密密麻麻的几本笔记会成为自己的强心剂,数数看,几本笔记,七八万字是少不了的。加上政治英语,你会为自己所做的上10万字的笔记而惊讶的。这是积聚信心、抬头挺胸的重要来源。 四、全力复习:坚持到底,毫不畏惧 首先,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这需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自己能下载的下载,能买到的去买,最后一招:求助师兄师姐。这时提出的请求也一样要尽可能明确。有一个女生,考某大学某专业,通过同学的同学的姐姐,找到一位师姐,打电话给她:“我知道你们学校图书馆五楼的阅览室有历年试题的专柜,可以借出来复印。请帮忙复印某年到某年某专业的……”该师姐大惊:“我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女生慢慢说来,怎么从网上找到该学校专栏讨论、怎么了解到的,师姐大开眼界,兴趣高涨,帮她把相关专业能找到的试题全都复印一通寄去。 接下来就是更仔细地研究试题。只需要一个晚上时间,把历年试题全都摆在桌面,总结规律和重点难点,老师出题的习惯等等。借此可以划出下一步复习的重点(甚至是考试的重点),不再一律通读,而是有头脑的、有目标的复习。不要怕系内老师改朝换代,再改也有一脉相承的科研风格,掌握了大体,以不变应万变。 划完重点,一股“运筹帷幄”的气势油然而生,趁着这股气势,投入到更深入的复习中去,一定事半功倍。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在剩下的两个月当中,一定要找点时间去学校的自己要考的专业宿舍混混,目的是了解专业答题有什么惯例、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随便哪个学校都行,自己方便找的、正规的大学就可以;当然,方便的话,最佳选择就是所考学校研一同专业学生宿舍,这样就不仅了解试题情况,还可以挖掘这两个月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试的时候,和复习中所强调的一样——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万全的准备。拿到试卷的时候,要像热爱专业书籍一样热爱它们,冷静的头脑,热情的心灵,一定战无不胜。 最后,就是复试了。关于导师是否要找,各有各的说法,能找到最好,没找过的也不用惴惴不安。相信自己最重要。 其实接到复试通知书的时候,一般都没有时间去扩展知识面了,这些是最初就应该做的。这时候跨专业考生常常担心自己的基础不够,再次心虚。那么与其瞎抓一把,不如把以前看过的书拿出来再翻一遍,总有用得上的,做生不如做熟。对于某些领域的熟悉或精通,比泛泛而谈更能显出自己的特色。用真诚的微笑和哪怕是使劲鼓才能鼓起的信心和勇气,去直面导师。好歹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们也算复合型人才了,怕什么! 说到这里,整个过程看起来完了——其实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一个开始。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更自主、更专业的学习过程,跨专业学生一踏入这片天地,肯定会受到冲击。不熟悉的领域,老师觉得应该是常识自己却闻所未闻的知识,难以找到的新生活定位……这些都要有心理准备。建议在5月到8月这段天堂般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看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并非专业课本),继续打基础,进入研究生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给你去打基础。 总之,对于勇敢的跨专业考研人,继续用韧性和信心,在开学前调养好身心,并不放弃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为进入一个新的求学生涯做好准备,都是必要的。相信这样贯穿始终的准备,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实现挑战人生充实自己的梦想。对生活认真,生活也会认真地回报你。要相信,要坚持。 参考资料: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