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历年本科生、研究生招收的人数和毕业的人数以及未来可能的人数变化

同工同酬
战洪图
历年高考报考人数及录取比例统计表(1977-2009)http://gaokao.eol.cn/kuai_xun_3075/20100125/t20100125_444378.shtml近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及录取人数统计图(2001-2012)但愿能帮到你!

目前我国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每年毕业生数量都有多少?

神保
西蒙
根据中商数据提供的信息,博士生招生自2009年到2016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而2016年开始,每年以增长1万余人的速度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的博士生招生已经接近10万人。国家的总体布局是,扩大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填补社会急需人才的缺口。从国家开始扩招博士研究生这一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并没有将博士学位看得过重,而是看重博士的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的需求。海外博士大规模回国就业,这也与国内高校博士毕业生形成了竞争关系,博士早就不是香饽饽了。读博士当然是为了增加砝码,这也是很重要的人生规划。博士学历虽是一纸文凭,却是发展的筹码之一。尤其是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博士学历本身就是各种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评职称、晋级、科研评奖,甚至包括解决家属户口等,持有高学历在许多关键时候就相当于持有通行证和优惠证。冬天里的清华大学无论是在高校还是科研单位,高学历人才依然受青睐。持有博士学历的毕业生不仅给自己建立起进入社会的信心,也会多一次敲门的机会。但是,考博的风险依然存在。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大多青春年华已逝,年龄劣势 凸显 ,就业面反而越来越窄。但毕竟多读几年书,付出的成本也 ,就业期望值肯定比较高,要求自然就多。然而可供选择的岗位却少,同时,大多博士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无缘于中高层技 、管理岗位。同时,由于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以及就业政策的约束,加上用人单位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许多企业在招聘博士时显得更加谨慎和理性。绿草如茵的复旦大学当前社会中“唯学历高”的年代逐渐被淘汰,高学历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因为,许多博士的年龄与阅历不成正比,毕业时年龄一般在27-30岁左右,但大多是“直线型”研究生,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比较单一,可塑性不高。长期单纯的实验室研究生活又会使人觉得他们办事稍欠灵活,人际交往过于死板。而对于招聘博士,由于企业在初期的人力资本上需要的投资,他们会更注重求职者的技术和经验,许多工作可以由硕士和有经验的本科生胜任,且待遇要求明显低于博士 ,这对企业来说拥有更高的“性价比”,是获取利润的途径之一。博士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形势也会紧张,就业需要灵活化。对于注重质量的企业为博士提供的岗位数量十分有限,博士毕业生也正遭遇“学历歧视”,随时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个人的就业核心力比高学历来得更具竞争性,博士研究生在求职时更需要从实际出发,摆正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在当前危机共存的就业环境下,先择业再就业不仅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提倡的就业途径,博士研究生也应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早早丢弃“一职定终身”的固定模式,争取求职的更大主动性。先就业,不一定要专业对口、地区发达、工资很高,而是在基层工作中先储备的实战经验,危机过后再重新择业,将自己的就、择业过程变成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模式。我国目前虽然处于经济下行期,但也是处于经济上升和转型时期,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是企业今后用人的趋势。正因为如此,真才实学并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高尖端人才,将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博士毕业生在掌握了深层的理论知识后,通过的工作经历与经 验积累,这对于二次就业将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高学历是否会被无限贬值?如果学历不再论英雄,是否会让人不再潜心科研?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如何真正培养出就业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等?

全国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人数各是多少啊?

掘墓人
生于灶下
你问的太笼统,因为各地工资水平是不一样的。而且高中学历也是不统计的。各地只有大学毕业生工资水平统计。以上海地区2009界大学毕业生统计数字为例硕士研究生4750本科生2900高职高专1900

研究生推免人数是怎么来的

豫让
三浦
研究生推免人数是该生所在的学校的研究生学院,根据本科生的综合排名进行的一个名额录取拟取项,看有没有学生符合免试录取的条件。一般学生不需要参加研究生考试,就是可以获得免试的机会。但是依然与其他的学生一起进行复试,只有复试合格后,学生才能以研究生的身份攻读研究生学位和学历。研究生考试中报考人数中包括推免生,推免生也属于国家研究生统招计划范围内,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扩展资料研究生推免条件:1、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2、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5、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5大区别是什么?

魂兽
其息深深
为什么每年考研的人数都在不断上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研究生与本科的差距在哪里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却是走向职场的敲门砖。学历能决定人生职业的高度,和人生未来的发展轨迹。研究生和本科生,看似只是学制和学历上有差距,实际上差别很大。研究生和本科生至少有5大差别。一、人脉不同通常来讲,本科生的身边的同学·都年纪相仿,大家的对事情的看法等都不会有太大的不同。但是研究生时期你的同学们就不同了,你周围的同学年龄范围实在是太广阔,上至和你们教授同龄的中年人,下至应届毕业生,中间还有已经毕业工作甚至结婚生子的,每个人的人生阅历都不一样。所以对待事情的想法和态度也不同,你们在研究生时期的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会后不同的视角和思想上的碰撞。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及阅历都是能够帮助你认清人生道路的,当你困惑的时候,他们或许会为你提供最为实用的建议。而且每个人的社会地位都不同,你可以在研究生时期建立属于自己的人脉圈,这对你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二、专业能力不一样本科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研究生阶段,以专业教育为主。从本科毕业,意味着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真想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吃专业饭,仅仅本科毕业很难实现目的。比如,考古这个专业,本科四年只能了解点皮毛,读完硕士甚至博士,才能勉强入行,其他专业也类似。因此,一般人更愿意相信,研究生专业能力比本科生更强。三、工作机会不一样很多专业,本科毕业很难找工作。譬如,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满大街都是这几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你如何证明自己一定比同学们的专业能力强?大家都没什么工作经历。但是,当你去面试同一个专业岗位,别人拿出本科文凭,你拿出的是研究生文凭,机会更容易向你倾斜。四、工资不一样本科生和研究生,起薪不一样。如果你毕业后进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系统,工资定级的时候,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一开始就有差距,这种差距会伴随你的一生。企业在发工资的时候,对于本科文凭和研究生文凭,通常也会区别对待。五、教育方式不一样本科生时期教育方式倾向于“教”,老师教给你知识,你接受就好了。但是研究生时期的教育方式就比较培养人的能力了,导师只会给你指引一个大的方向,详细的知识都要靠你自己去学习,去“悟"。本科生时期倾向于给学生提供一段丰富而宽泛的教育经历,但是在研究生阶段会更加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学习及研究,你的课程设置会比本科生时期更加专业和科学。

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差别很大吗?

迹越
是何言也
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差别还是挺大的,超乎你的想象。1.       从就业单位上来说,由于研究生的人数现在是越来越多,很多研究院或这一些大型国企,包括部分公务员之类的工作,都提高了门槛,一些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或者是在校老师,也要求研究生,甚至一些中学也要求老师具备研究生学历,本科生除非很优秀,不然第一关都过不去,这是第一个差别大的地方。2.       从薪资的角度来说,研究生的工资普遍要高于同等层次的本科生,当然了,这一般指的是刚入职的时候,后面的薪资水平的提高,可能包括了很多方面,不一定研究生就高过本科生,但是研究生在薪资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很多企业研究生的工资级别较本科生高至少一个层级。3.       本科生一般比研究生具备年龄优势,目前这个社会发展太快,房价也是一样,如果早3年毕业,虽然薪资起初较低,但是积累3年,可能咬牙还能一搏,研究生毕业一无所有,等2年后,房价望尘莫及,这也是一个差别较大的地方。4.       对不同专业来说,传统行业的研究生不如互联网行业的本科生,而且互联网行业本科毕业后,及早适应环境的变化,跳槽翻一翻,3年后,大概率比研究生毕业的薪资高很多。综上,差别还是很大的。

谁知道近几年我国考研人数及其占毕业生的比例啊,急求!

寿则多辱
香索
一般来说是毕业生人数是六百多万,每年还会增加,2011年考研人数约151万,历年来最高,可是考研的人数里还有在职的,辞职的,应届毕业生里也有绝大部分直接参加工作。所以不好算,大致还是这个比例5:12007年,全国计划总额567万人,2008年增加到599万人。2009年,招生指标首次突破600万,达到629万人。2010年,招生计划达到657万人。今年,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安排为675万人,比2010年实际招生人数662万人还增加了13万人,增幅约2%。2011年研究生考试报名约151万,2010年约140.5万人,2009年约124.6万,2008年约120万,2007年约128.2 万

大学毕业之后,先考研好,还是先工作好?

狂屈闻之
芦苇地
首先声明,我的观点:有条件和对考研有信心的同学还是在学校直接考研为好。无论是先考研,还是先就业,都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当学历遭遇经历,我们选择经历。工作同样也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是书本永远无法给我们的,我们可以选择这种经历!”有人这样认为。无论如何,选择就业的人是一群勇敢的人,他们是在同龄人当中首当其冲去社会的大潮流中试水的人。但在就业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自己,首先需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环境,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如果不了解自己,就会失去选择的基准。随着大学生“天之骄子”的风光不再,研究生也从“皇帝的女儿”变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有的本科生带着盲目性去读硕士,当他在取得高学历的同时,错过了青春,错过了良好的实践历练的机会。一个除了上学什么也不会做的人,又对工作的要求条件很高,这个时候毕业面临社会比本科毕业面临社会会有更大的适应上的困难。专家分析和指引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就业指导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乐观。他们解释道,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扩招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其次,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未必会和现在一样,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第三,读完研究生出来后,学历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的同届毕业生比起来,会显得有些单薄,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不利于就业的。因此,考研不一定能规避就业风险,这是在报考之初应该想清楚的。专家观点:如果你是学工科的,理论和实践都搞得不错,那么工作应该不会很难找,所以考研没有太大的必要;如果你是学实践型经济类学科的,如会计、国贸等,本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应该够用了,去社会上锻炼比在学校学理论要好的多,所以考研也没什么必要;如果你是学理论型学科的,那么考研还是一条比较好的选择;如果是文科生,以后读研究生,千万要想清楚一点,免得出来竞争力还不如本科生,如果一定要读,最好换个专业,比如本科学新闻的学点经济,本科读中文的再加门外语,说不定能对自己找工作多些帮助”。有条件和对考研有信心的同学还是在学校直接考研为好。因为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是一次成年人的考试。从做出这个选择的开始,你就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看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结果。

我国每年考上研究生的本科生占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甲壳虫
大而无当
25%左右情况复杂一:211,985大学等重点 1.热门专业(容易就业专业),考研率大概15% 2.冷门专业(史学,物理专业),考研率40%二:211大学等一本大学 1 热门专业,考研率10% 2冷门专业 40%其他大学不是很清楚,估计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