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学家研究了猛犸象那么久,为何却一直不能克隆出一头呢?

而似无能
其治一也
一般情况下来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家研究猛犸象,那么久之后之所以不能克隆出一头猛犸象,也是因为现在科学技术无法支撑克隆猛犸象,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确实能够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复制猛犸象,但还需要科技的支撑,总的来说现在无法克隆出猛犸象,也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尽管科学家已经研究了很久猛犸象,但是还没有找到可供克隆的DNA数据。其实对我们来说,现在科学家尽管已经研究了很多的猛犸象,但之所以还无法克隆出猛犸象,也是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需要DNA作为支撑,正因为如此,我们从考古发现中还没有发现可供克隆的DNA数据,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一直不能克隆出猛犸象。2,之所以科学家不能克隆猛犸象,也是因为现在克隆技术很难支撑完全意义上的克隆,所以说技术受限。尽管科学家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的猛犸象,也是因为现在科学技术很难支撑,所以说正因为如此,尽管有DNA遗传数据,但是由于技术的复杂程度,所以说即使有了可供克隆的DNA遗传数据,也很难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克隆。3,克隆猛犸象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克隆多利羊,技术难度上出发也是存在很多的技术难题,所以说很难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克隆。其实之所以科学家研究了很长时间的,老马相也很难克隆出来,也是因为克隆猛犸象的技术难度系数较高,而且相对于现在科技水平来说是很难做到完全依靠遗传物质金融克隆生物的,正因为如此导致技术受限,很难完全意义上的考虑出来。其实对我们来说,之所以科学家研究猛犸象,也是很难克隆出来,也是因为多方面原因,最主要是因为技术受限,所以说没有可供现在科技水平克隆DNA数据,所以说导致无法克隆出来。

猛犸象为何会灭绝?

虽善不善
爱未知
有的科学家认为猛犸死于严寒。可能由于当时地壳上的两大板块发生猛烈的冲撞,导致火山爆发,一股高温热气直冲大气上层。这时,地球上立即出现前所未有的低温,然后在激变中沿地球两极盘旋而下,终于降落到较温暖的一层空气上。当它穿过暖气层的时候,就转变为极猛烈的狂风,向地面高速刮来。使地面气温骤降,以致猛犸被冻死。也有些科学家认为,北美古印第安人对猛犸的大肆捕杀才是它们灭绝的直接原因。他们在猛犸骨骼上发现有刀痕,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证明,这刀痕是石制或骨制刀具砍杀所致,而不是猛犸间互相争斗的结果,更不是挖掘过程中造成的外损。他们说,古印第安人捕杀猛犸,除食其肉,用其皮外,还用其骨,因为猛犸的骨骼有类似玻璃的光泽,也许能把它作镜子用。还有些科学家作这样的解释:那时候,大量彗星尘埃进入地球大气上层空间,极大数量的太阳辐射能被尘埃折射回宇宙空间,导致了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海洋把热量传给陆地,引起真正的“冰雨”。这不过才几年的时间,却给猛犸带来了覆灭的灾难。

猛犸象有多大?

风流债
逆世界
泥河湾盆地 2003年以前,国际学术界都认为,作为欧亚大陆猛犸象演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中间环节,草原猛犸象约120万年前起源于西伯利亚。中国考古专家对河北泥河湾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猛犸象化石进行研究后提出,中国才是草原猛犸象的起源地,这将草原猛犸象的起源时间向前推了五十万年左右。 河北泥河湾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发现古老的猛犸象牙齿化石。 从2001年开始,重庆自然博物馆的魏光飚博士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金昌柱研究员、河北省文物局谢飞研究员等一直在对从河北省泥河湾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猛犸象化石进行研究,这些化石并不完整,只是几块零碎的门齿和臼齿化石,但对于从事古生物研究的专家来说,即便是一颗小小的牙齿,也能透露出上亿年前生物的信息。 据魏光飚博士介绍,泥河湾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桑干河畔,距北京100多公里,在泥河湾马圈沟遗址里含有十分丰富的哺乳动物和其它动植物化石,是寻找亚洲最早人类遗迹的重点地区。尤其是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很多象类、犀类、鹿类、马类等动物遗骨。 研究人员对这些门齿和臼齿化石进行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这些门齿化石呈向上向后弯曲并旋卷的形态,完全符合猛犸象门齿特征,而且从臼齿化石可以看出,齿板排列紧密,数目达18片之多,“根据我们对猛犸象进化过程的了解,从欧亚大陆最初的罗马尼亚象到后来的长毛猛犸象,它们的臼齿齿板数是不断增加的,罗马尼亚象第三臼齿的齿板数不超过10片,南方象第三臼齿的齿板数不超过16片,发展到草原猛犸象,第三臼齿的齿板数已经增加到17片到22片,齿板数最多的是长毛猛犸象,第三臼齿的齿板数不少于20片,最多可以有30片齿板。”魏光飚博士解释说,“由此可以判定这些牙齿化石来自于一头体型庞大的草原猛犸象。” 根据地层构造分析,研究者初步推断草原猛犸象应该起源于中国华北地区。 更令魏光飚博士感到兴奋的是,通过对地层构造和古动物群的比较,研究人员初步推测草原猛犸象出没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时间应该至少在136万年以前。在这之前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观点是由英国学者Lister提出的———草原猛犸象大约120万年前起源于西伯利亚东北部。也就是说中国有可能是草原猛犸象的真正起源地。 魏光飚博士做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草原猛犸象化石所在的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比其旁边的小长梁遗址地质层位要低12米到20米,根据地层沉积规律,在同一连续沉积剖面上,越高处,沉积物的地质年代越新,在这之前,小长梁地层根据古地磁证据,已经测定其最低层位地质年代为距今136万年,那么比它更低的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的地质年代至少要早于距今136万年。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 ■摄影/本报记者 曲立岩 根据初步研究结果,2003年魏光飚、大阪自然博物馆樽野博幸、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金昌柱及河北省文物局谢飞等在日本专业期刊《地球科学》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北部早更新世泥河湾组发现世界最早的草原猛犸象标本》的论文,第一次提出草原猛犸象很可能起源于中国华北地区的观点。 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得到欧洲学者的普遍认可和接受。 魏光飚博士的论文发表后,在欧洲古生物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之后我一直通过E-MAIL和Lister等就草原猛犸象的起源问题进行学术探讨。”魏光飚博士对当时的情况还记忆犹新,“论文中的主要学术观点很快得到以Lister和Sher为代表的欧洲学者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中国学者在国际猛犸象研究领域首次占领了一席之地。 研究还在进一步深入,魏光飚博士也一直在等待一个结果,就是通过古地磁测定,最终确定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的确切地质年代,为他们的草原猛犸象中国起源说提供更严密的证据,也能最终确定草原猛犸象在中国的起源时间。 2004年,魏光飚博士及其合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国际第四纪》上面再次发表最新研究进展,他推论草原猛犸象很可能是从华北地区一种更为原始的南方象演化而来,而且确定草原猛犸象的成种时间约为200万年前到150万年前之间。随后,以华北为中心,草原猛犸象向西扩散至欧洲,向东扩散至日本,向北扩散至西伯利亚,并在那里于80万年前进一步演化成最进步的长毛猛犸象。 草原猛犸象中国起源说得到证实,起源时间向前推进了至少50万年。 2004年底,魏光飚博士期待的结果终于出来了,中科院朱日祥院士等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根据古地磁证据,泥河湾马圈沟遗址中含象类化石地层的地质年代最终确定为166万年前。这一结论为魏光飚博士等关于草原猛犸象起源时间和地点的判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研究人员的成果将草原猛犸象的起源时间向前推进了至少50万年。“对于猛犸象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魏光飚博士在采访中对记者说。他与中国、日本、欧洲学者的合作研究还在继续深入进行。 猛犸象研究以欧洲为中心 最早的猛犸象是400多万年前在非洲东南部起源的。猛犸象最初生存于热带、亚热带森林环境。300多万年前猛犸象从非洲向北扩散到欧洲和亚洲,最后经白令陆桥扩散到北美洲。 200多万年前北半球气候突然变冷,森林环境也逐渐被开阔的草原环境所取代。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欧亚大陆的猛犸象在经历了草原猛犸象庞大的体型阶段后,进化到长毛猛犸象阶段时,个体再次变小。 在2001年之前的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猛犸象从南方象到草原猛犸象,再到最进步的长毛猛犸象的整个演化过程,都是在欧洲连续完成的,然后以欧洲为中心,向亚洲和北美洲扩散。大多数欧美学者都认为,作为欧亚大陆猛犸象世系演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中间环节,草原猛犸象大约70万年前起源于欧洲。 英国伦敦学院大学的Adrian M. Lister,是国际著名猛犸象化石研究学者,2001年他和俄罗斯科学院的Andrei V. Sher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草原猛犸象的起源地点是西伯利亚东北部,起源时间约为120万年前。该论文推翻了在国际学术界流行了上百年的学术观点。 猛犸这个词最初来源于俄语,是在西伯利亚发现猛犸骨骼之后才引入英语的。中文里的猛犸是沿用日本人的译名。 在所有的猛犸象类中,草原猛犸象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成年雄性个体站立时肩高达4.5米。据推算,其体重超过10吨。与大多数其他猛犸象一样,草原猛犸象有一个高而短的头骨,成螺旋状扭曲的长的门齿。雄性草原猛犸象的门齿可长达5.2米。与现生象类一样,草原猛犸象的门齿可用作战斗时的武器,还可用作挖掘工具,推倒树木,剥去树皮和折断枝条。

关于猛犸象

意见
孔保
一种巨大的动物统治了北半球几百万年。 冰川时期,丰茂的草地养育着猛犸象庞大的家族,它们遍布各个大陆。 猛犸象和现在的大象拥有共同的祖先。这两个物种是在500万年前分化出来的。 大象一直繁衍到今天,然而,猛犸象却灭绝了。是什么灭绝了猛犸象,是大自然?是狩猎人,还是什么更具有毁灭性的事件。 墨西哥城,这里可以接触到猛犸象古生物学的第一手材料。地质学家席尔瓦.冈萨雷斯来到墨西哥城的郊区吐库拉。1996年,工人们为一个新的酒吧打地基的时候,在地下4、5米深处,碰到了一些物体。 考古学家很快挖掘出1200块骨头,它们是一个七口之家的猛犸象家庭。 吐库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址,因为这个遗址保存下来了1万1千年前猛犸象生存的环境。 这个重大的发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猛犸象灭绝的原因。 经过考古学家鉴定,这些遗骨已有1万1千年的历史,那正是猛犸象消失的年代。 冰川时期末的墨西哥盆地,平均气温是10摄氏度,比现在的气温要低5度。 吐库拉猛犸象家族正在活动。和现在大象一样,猛犸象每年要迁徙数百公里,去寻找更好的牧场。 它们长着典型的溜背和圆脑袋,体重是西伯利亚长毛猛犸象的两倍。为了适应美洲的热天气,它们身上的体毛越来越稀疏。猛犸象可以活到70岁,为了维持重达十吨的庞大身躯,它们一生2/3的时间都在吃草。 这是一只小象和一只50岁雌象的遗骨。我们知道现在的大象是典型的群居动物,我们可以推断,猛犸象也是群居动物。事实上,吐库拉发掘出来的物品证实了这一点。遗址中,这个猛犸象的家庭结构正是如此。 成年的猛犸象体形庞大,在平原上,其他的动物对它们构成不了威胁,但是年幼的猛犸象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发育成型。因此,更凶猛的捕食动物很容易伤害这些幼象。 猛犸象家族的凝聚力保护了它们自己。但是,危险一直离它们不远。这只幼象离开了象群。幼象惊慌地跑走了。象群立刻动员起来,形成了一堵不可逾越的围墙。齐心协力的象群对最凶狠的捕食性动物毫不畏惧。然而灾难确实降临到了象群的身上。 它们为什么一起死在这里?它们的死和整个物种的灭绝有关系吗? 猛犸象都被埋在火山泥中,看起来像是一种特定的事件杀死了它们。 距离吐库拉仅仅20公里远的波卡特佩特火山,在1万1千年前是座活火山。那么,是火山爆发杀死了猛犸象吗?遗址中,猛犸象的遗骨十分散乱,使席尔瓦产生了疑问。 席尔瓦:人们认为猛犸象不是火山和泥流杀死的,如果当时动物是活着的话,你就应该在这里找到完整的遗骨,但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在这里我们只看到些零碎的遗骨。这意味着吐库拉猛犸象在当时已经死了,它们的身体已经腐烂,因此,当火山爆发的时候,它们很容易散乱。 还是那个问题,致使猛犸象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当人们谈到猛犸象灭绝的时候,往往认为天气的变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美洲发现的猛犸象遗骨表明,猛犸象数量下降的时候,正好是冰川期结束和地球开始变暖的时期。两万年前气温开始上升,大约上升了7摄氏度,这改变了美洲的环境。美国西南部的草地逐渐转变成长着稀疏灌木和仙人掌的沙漠,许多猛犸象无法生存都死掉了。 但是席尔瓦认为,墨西哥城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它所处的位置海拔较高,曾经是一片绿洲。气候变化不可能杀死所有的猛犸象。当然它也解不开吐库拉猛犸象的灭绝之谜。 人们在关于猛犸象灭绝的争论中,还会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类的捕杀。 没有人知道人类最早来到美洲大陆的准确时间。但是在1万2千年前,从加拿大北极圈内的领土到南美洲的南部都有人类居住。 如果墨西哥盆地那时是一个沙漠里的世外桃源,人类也会在这里竞争一席之地。那么,是人类毁灭了吐库拉的猛犸象吗? 席尔瓦:这是其中的一块骨头,这个锋利的边缘表明当时有人把骨头劈碎了。进入美洲的早期人类最有名的是克洛维斯人,他们的文化最先是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遗址中发现的。克洛维斯人捕猎时会使用一种有凹槽的燧石长矛枪头。在不少遗址的猛犸象骨骼中,都曾发现过这种长矛枪头。 一些美国考古学家认为,克洛维斯人过度捕猎猛犸象造成了整个大陆猛犸象的灭绝。 古生物学家爱林.约翰逊是一个骨骼法医学分析专家。:这是一个明显的骨折面,这证明当时克洛维斯人在场,他们把这些骨头劈成锋利的工具。 接下来,爱林需要找到克洛维斯人使用这种武器的直接证据。 爱林:现在我们没有找到长矛枪头,虽然当时克洛维斯人在场,但是我们不能说,他们在杀死这些动物的方面扮演了直接的角色。 在南美洲发现的1500个猛犸象遗址中,只有60个发现了人类在场的证据。而其中10来个遗址中发现了克洛维斯人使用的长矛枪头,证明了人类曾经捕杀过猛犸象,而其余的遗址只有猛犸象的碎骨头。 这表明人类只是在猛犸象已经死了之后才利用这些骨头的。 在墨西哥盆地,克洛维斯人可以捕捉马匹、骆驼和一些小的动物,还可以捕鱼,如果他们很容易维持自己的生计,那么。为什么要冒险去攻击猛犸象呢?显然,克洛维斯人并不会去大规模捕杀猛犸象。 这表明我们应该重新考虑人和猛犸象之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和人类的捕杀都不能充分地解释猛犸象灭绝的原因。 在吐库拉遗址中得出的这些结论迫使科学家需要重新去考虑。在这些遗骨里,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这些下颚的臼齿不同寻常,右边的发育正常,而左边的却是奇形怪状。 彼得不是古生物学家,而是一位滤过性病原体学家,最近,他对一种疾病的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种疾病有剧毒,能够跨越物种进行传播,并在最近造成了一种青蛙的灭绝。现在他认为很可能是疾病灭绝了猛犸象。 彼得:不论是最近还是在历史上,当一种疾病传入从未经历过这种疾病的群体时,因为缺乏免疫力,这个群体极有可能很快就被灭绝。 这种被人们称为跨越种群的疾病理论,也许有助于解释吐库拉猛犸象灭绝的原因。 克洛维斯人传播疾病的嫌疑似乎非常大,因为他们来到墨西哥盆地的时间正好是猛犸象数量下降的时期,然而,他们又是如何把疾病传染给猛犸象的呢? 不是人类,而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克洛维斯人把狗带到了北美洲。 狗会携带狂犬病和犬瘟热,这些疾病我们知道是能够在物种之间传染的。狗还通过跳蚤传播疾病。 专家们正在从猛犸象的骨骼中提取DNA 样本,寻找它们曾经遭受过病毒传染的证据。在古生物学领域中,猛犸象的灭绝一直是有争议的。在艾滋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的时代,吐库拉的猛犸象遗址也许能及时地提醒我们,必须对病毒灭绝物种的可能性严肃以待。猛犸象猛犸象(Mammuthus)长鼻目真象科(Elephan-tidae)的已绝灭的一属。此属动物,英文全都叫做mam-moth,“猛犸”乃沿用日本人的译名。广义的猛犸一度曾包括平额象(Mammuthus planifrons)、南方象(Mammu-thus meridionalis)等许许多多早期原始的真象,其中有一些类型与现生的印度象和非洲象系统关系非常近。 狭义的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又名毛象,是一种适应于寒冷气候的动物,在更新世,它广泛分布于包括中国东北部在内的北半球寒带地区(参见彩图插页第81页)。这种动物身躯高大,体披长毛,一对长而粗壮的象牙强烈向上向后弯曲并旋卷。它的头骨短,顶脊非常高,上下额和齿槽深。臼齿齿板排列紧密,数目很多,第三臼齿最多可以有30片齿板。 猛犸象曾是石器时代人类的重要狩猎对象,在欧洲的许多洞穴遗址的洞壁上,常常可以看到早期人类绘制的它的图像,这种动物一直活到几千年以前,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冻土和冰层里,曾不止一次发现这种动物冷冻的尸体。

猛犸象的相关资料

帆之曲
鲂鳢
一种巨大的动物统治了北半球几百万年。 冰川时期,丰茂的草地养育着猛犸象庞大的家族,它们遍布各个大陆。 猛犸象和现在的大象拥有共同的祖先。这两个物种是在500万年前分化出来的。 大象一直繁衍到今天,然而,猛犸象却灭绝了。是什么灭绝了猛犸象,是大自然?是狩猎人,还是什么更具有毁灭性的事件。 墨西哥城,这里可以接触到猛犸象古生物学的第一手材料。地质学家席尔瓦.冈萨雷斯来到墨西哥城的郊区吐库拉。1996年,工人们为一个新的酒吧打地基的时候,在地下4、5米深处,碰到了一些物体。 考古学家很快挖掘出1200块骨头,它们是一个七口之家的猛犸象家庭。 吐库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址,因为这个遗址保存下来了1万1千年前猛犸象生存的环境。 这个重大的发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猛犸象灭绝的原因。 经过考古学家鉴定,这些遗骨已有1万1千年的历史,那正是猛犸象消失的年代。 冰川时期末的墨西哥盆地,平均气温是10摄氏度,比现在的气温要低5度。 吐库拉猛犸象家族正在活动。和现在大象一样,猛犸象每年要迁徙数百公里,去寻找更好的牧场。 它们长着典型的溜背和圆脑袋,体重是西伯利亚长毛猛犸象的两倍。为了适应美洲的热天气,它们身上的体毛越来越稀疏。猛犸象可以活到70岁,为了维持重达十吨的庞大身躯,它们一生2/3的时间都在吃草。 这是一只小象和一只50岁雌象的遗骨。我们知道现在的大象是典型的群居动物,我们可以推断,猛犸象也是群居动物。事实上,吐库拉发掘出来的物品证实了这一点。遗址中,这个猛犸象的家庭结构正是如此。 成年的猛犸象体形庞大,在平原上,其他的动物对它们构成不了威胁,但是年幼的猛犸象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发育成型。因此,更凶猛的捕食动物很容易伤害这些幼象。 猛犸象家族的凝聚力保护了它们自己。但是,危险一直离它们不远。这只幼象离开了象群。幼象惊慌地跑走了。象群立刻动员起来,形成了一堵不可逾越的围墙。齐心协力的象群对最凶狠的捕食性动物毫不畏惧。然而灾难确实降临到了象群的身上。 它们为什么一起死在这里?它们的死和整个物种的灭绝有关系吗? 猛犸象都被埋在火山泥中,看起来像是一种特定的事件杀死了它们。 距离吐库拉仅仅20公里远的波卡特佩特火山,在1万1千年前是座活火山。那么,是火山爆发杀死了猛犸象吗?遗址中,猛犸象的遗骨十分散乱,使席尔瓦产生了疑问。 席尔瓦:人们认为猛犸象不是火山和泥流杀死的,如果当时动物是活着的话,你就应该在这里找到完整的遗骨,但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在这里我们只看到些零碎的遗骨。这意味着吐库拉猛犸象在当时已经死了,它们的身体已经腐烂,因此,当火山爆发的时候,它们很容易散乱。 还是那个问题,致使猛犸象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当人们谈到猛犸象灭绝的时候,往往认为天气的变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美洲发现的猛犸象遗骨表明,猛犸象数量下降的时候,正好是冰川期结束和地球开始变暖的时期。两万年前气温开始上升,大约上升了7摄氏度,这改变了美洲的环境。美国西南部的草地逐渐转变成长着稀疏灌木和仙人掌的沙漠,许多猛犸象无法生存都死掉了。 但是席尔瓦认为,墨西哥城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它所处的位置海拔较高,曾经是一片绿洲。气候变化不可能杀死所有的猛犸象。当然它也解不开吐库拉猛犸象的灭绝之谜。 人们在关于猛犸象灭绝的争论中,还会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类的捕杀。 没有人知道人类最早来到美洲大陆的准确时间。但是在1万2千年前,从加拿大北极圈内的领土到南美洲的南部都有人类居住。 如果墨西哥盆地那时是一个沙漠里的世外桃源,人类也会在这里竞争一席之地。那么,是人类毁灭了吐库拉的猛犸象吗? 席尔瓦:这是其中的一块骨头,这个锋利的边缘表明当时有人把骨头劈碎了。进入美洲的早期人类最有名的是克洛维斯人,他们的文化最先是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遗址中发现的。克洛维斯人捕猎时会使用一种有凹槽的燧石长矛枪头。在不少遗址的猛犸象骨骼中,都曾发现过这种长矛枪头。 一些美国考古学家认为,克洛维斯人过度捕猎猛犸象造成了整个大陆猛犸象的灭绝。 古生物学家爱林.约翰逊是一个骨骼法医学分析专家。:这是一个明显的骨折面,这证明当时克洛维斯人在场,他们把这些骨头劈成锋利的工具。 接下来,爱林需要找到克洛维斯人使用这种武器的直接证据。 爱林:现在我们没有找到长矛枪头,虽然当时克洛维斯人在场,但是我们不能说,他们在杀死这些动物的方面扮演了直接的角色。 在南美洲发现的1500个猛犸象遗址中,只有60个发现了人类在场的证据。而其中10来个遗址中发现了克洛维斯人使用的长矛枪头,证明了人类曾经捕杀过猛犸象,而其余的遗址只有猛犸象的碎骨头。 这表明人类只是在猛犸象已经死了之后才利用这些骨头的。 在墨西哥盆地,克洛维斯人可以捕捉马匹、骆驼和一些小的动物,还可以捕鱼,如果他们很容易维持自己的生计,那么。为什么要冒险去攻击猛犸象呢?显然,克洛维斯人并不会去大规模捕杀猛犸象。 这表明我们应该重新考虑人和猛犸象之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和人类的捕杀都不能充分地解释猛犸象灭绝的原因。 在吐库拉遗址中得出的这些结论迫使科学家需要重新去考虑。在这些遗骨里,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这些下颚的臼齿不同寻常,右边的发育正常,而左边的却是奇形怪状。 彼得不是古生物学家,而是一位滤过性病原体学家,最近,他对一种疾病的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种疾病有剧毒,能够跨越物种进行传播,并在最近造成了一种青蛙的灭绝。现在他认为很可能是疾病灭绝了猛犸象。 彼得:不论是最近还是在历史上,当一种疾病传入从未经历过这种疾病的群体时,因为缺乏免疫力,这个群体极有可能很快就被灭绝。 这种被人们称为跨越种群的疾病理论,也许有助于解释吐库拉猛犸象灭绝的原因。 克洛维斯人传播疾病的嫌疑似乎非常大,因为他们来到墨西哥盆地的时间正好是猛犸象数量下降的时期,然而,他们又是如何把疾病传染给猛犸象的呢? 不是人类,而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克洛维斯人把狗带到了北美洲。 狗会携带狂犬病和犬瘟热,这些疾病我们知道是能够在物种之间传染的。狗还通过跳蚤传播疾病。 专家们正在从猛犸象的骨骼中提取DNA 样本,寻找它们曾经遭受过病毒传染的证据。在古生物学领域中,猛犸象的灭绝一直是有争议的。在艾滋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的时代,吐库拉的猛犸象遗址也许能及时地提醒我们,必须对病毒灭绝物种的可能性严肃以待。

猛犸象的物种保护

编舟记
艾丽卡
2015年4月,通过对出土于俄罗斯不同区域和时代(4500年和4300年)的两个猛犸象标本的研究,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声称已基本提取了这种已灭绝的厚皮类动物的完整基因组。这项成果获取了几乎完整的猛犸象生物数据资料,这也意味着科学家可以借助克隆技术重现物种。根据现有的基因组数据,理论上在几十年内是可以复活猛犸象的。

猛犸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狗吃狗
红手套
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又名毛象(长毛象),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长鼻目,真长鼻亚目,象科,猛犸象属的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其中草原猛犸象体重可达12吨。它是冰川世纪的一个庞然大物。当地时间2019年11月6日,墨西哥图尔特佩克市,当地一处人工陷阱中发现猛犸象遗骸,根据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墨西哥历史研究所考古救援方向学者 Luis Cordoba介绍,这是全世界有记录的第一批猛犸象人工陷阱。扩展资料:栖息环境:猛犸象源于非洲,早在晚更新世时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区,尤其是冻原地带,体毛长,有一层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以群居为主。存活於480万年到4000年前的上新世时期。最后一批西伯利亚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那时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的时代。从猛犸象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区。猛犸象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在北极圈附近。阿拉斯加用象牙化石做屋门,北冰洋沿岸俄罗斯领海中有一个小岛,岛上的猛犸象化石遍地都是。这些化石是冰块流动时从岸边泥土中带出的,堆积到了这个小岛上。由于猛犸象绝灭不过一万年的时间,而在自然界中化石的形成需要2.5万年,所以猛犸象的化石都是半石化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猛犸象

猛犸象吃啥?

多怨
不知道也
猛犸象,象科猛犸象属动物。 猛犸象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大;身上披着金、红棕、灰褐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最厚可达9厘米。其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广泛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生活年代距今公元前1万年。生活特点食物猛犸象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但到了冬季会往南迁徙,到了春天,冰雪融化会返回栖息地。群居由于猛犸象身披长毛,可抗御严寒,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当时的人类与其同期进化,开始还能和平相处,但进化到了新人阶段,还会使用火攻,集体协同作战,捕杀成群的动物和大型的动物,猛犸象就是他们猎取的主要对象。外形特征猛犸在长鼻目中的体型是巨大的。猛犸中已知最大的种类草原猛犸。成年母象肩高范围在9.1至10.8英尺(约3米-3米2)而成年公象平均肩高范围在11至11.1英尺(约3米35-3米6)。个别极限的个体肩高可以接近或超过4米【属个别现象!如:人类中巨人症一样】(而很早的一些英国史前动物学家,猜测猛犸象平均肩高可以达到4.5-5米这一些较早的说法,随着时间和考古挖掘事实证明是站不住脚的)体重达:6-8吨,个别雄性的体重超过12吨,但是大部分种类的猛犸(如真猛犸象)只有现代亚洲象那么大。一头成熟的猛犸,身长达5米,体高约3米,门齿长1.5米左右。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最厚可达9厘米。猛犸象头骨比现代的象短而高。体被棕褐色长毛。从侧面看,它的肩部是身体的最高点,从背部开始往后很陡地降下来,脖颈处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表皮长满了长毛,其形象如同一个驼背的老人。无下门齿,上门齿很长,向上、向外卷曲。臼齿由许多齿板组成,齿板排列紧密,约有30片,板与板之间是发达的白垩质层。后来,一部分迁徙到了北美大陆。逐渐进化成了哥伦比亚猛犸象。

谁能告诉我猛犸象的介绍?

白影
非乐
猛犸象(Mammuthus)长鼻目真象科(Elephan-tidae)的已绝灭的一属。此属动物,英文全都叫做mam-moth,“猛犸”乃沿用日本人的译名。广义的猛犸一度曾包括平额象(Mammuthus planifrons)、南方象(Mammu-thus meridionalis)等许许多多早期原始的真象,其中有一些类型与现生的印度象和非洲象系统关系非常近。狭义的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又名毛象,是一种适应于寒冷气候的动物,在更新世,它广泛分布于包括中国东北部在内的北半球寒带地区。这种动物身躯高大,体披长毛,一对长而粗壮的象牙强烈向上向后弯曲并旋卷。它的头骨短,顶脊非常高,上下额和齿槽深。臼齿齿板排列紧密,数目很多,第三臼齿最多可以有30片齿板。猛犸象曾是石器时代人类的重要狩猎对象,在欧洲的许多洞穴遗址的洞壁上,常常可以看到早期人类绘制的它的图像,这种动物一直活到几千年以前,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冻土和冰层里,曾不止一次发现这种动物冷冻的尸体。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寒代的大型哺乳动物,与现在的象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它的象牙既长又向上弯曲,头颅很高。从侧面看,它的背部是身体的最高点,从背部开始往后很陡地降下来,脖颈处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表皮长满了长毛,其形象如同一个驼背的老人。猛犸象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距今300万年~1万年前,身高一般5米,体重10吨左右,以草和灌木叶子为生。由于身披长毛,可抗御严寒,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当时的人类与其同期进化,开始还能和平相处,但进化到了新人阶段,还会使用火攻,集体协同作战,捕杀成群的动物和大型的动物,猛犸象就是他们猎取的主要对象。在法国一处昔日沼泽的化石产地,人们挖掘出了猛犸象的化石。从化石的排列上可以看出:猛犸象被肢解了,四条腿骨前后相连排成一线,头骨被砸开,肋骨有缺失。根据这个现场,专家们勾画了一幅当时画面:原始人齐心协力将一头猛犸象逼进了沼泽将它陷住,大家在沼泽边用石块和长矛把象杀死。先上去几个人把象腿砍下来,搭到沼泽边,让其他人踩着象腿走到象身上,割下大块带肋骨的象肉,用长矛插着运回驻地,有人用工具砸开象头,吞食尚还温热的象脑(用今天的眼光看,他是在大吃补品),砍下象鼻,挖出内脏。运走了这头象可食的部分,其余的便丢弃在沼泽里。在漫长的岁月中,沼泽水枯泥干,成为干燥的土地,在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有化石,再现了当年生物的场面。猛犸象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在北极圈附近。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用象牙化石做屋门,北冰洋沿岸俄罗斯领海中有一个小岛,岛上的猛犸象化石遍地都是。这些化石是冰块流动时从岸边泥土中带出的,堆积到了这个小岛上。由于猛犸象绝灭不过一万年的时间,而在自然界中化石的形成需要2.5万年,所以猛犸象的化石都是半石化的,像中药里的“龙骨”一样,也是可以用来做药的。更有甚者,前苏联古生物学家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竟然发现了一头基本完整的猛犸象!它的皮、毛和肉俱全。发现它时,它的嘴里还沾有青草,可能是吃草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缝中,经过1万年自然“冰箱”的保存,终于和现代人类见面了。发现这头象不久,在前苏联开了次有关会议,与会代表不但见到了它出土的照片,而且还亲口品尝了它身上的肉。据说肉不好吃,味道也不香。也许是烹饪技术不佳,如果按照中国川菜做法,可能就会变成美味佳肴了。猛犸象生活到距今1万年的时候突然全部绝灭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专家们做过仔细的研究,找出了许多的原因,但归纳起来还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造成的。外因: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活动区域缩小了,草场植物减少了,使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面临着饥饿的威胁;内因:生长速度缓慢。以现代象为例,从怀孕到产仔需要22个月,猛犸象生活在严寒地带,推测其怀孕期会更长。在人类和猛兽的追杀下,幼象的成活率极低,且被捕杀的数量离现代越近越多,一旦它们的生殖与死亡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其数量就会不可避免的迅速减少直至绝灭。这是大自然的淘汰规律,并非对猛犸象不公平。新生代的第三纪末期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大量的原始哺乳动物绝灭了,由现代动物的祖先取代了它们,猛犸象的祖先那时代替了它们,现在该轮到它们让出地盘了。猛犸象以自己整个种群的灭亡标志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的结束。猛犸象   象是现代地球上最大的陆生脊椎动物,也是世界上较为稀有和孤立的一支动物群。现在世界上幸存的只有亚洲象和非洲象两个种群,分别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但是,在过去遥远的年代里,象群的种类很多,曾经遍布除大洋洲和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后来大部分绝灭了。  猛犸象是绝灭象中最著名的一种,体型与亚洲象差不多,但后腿短,整个体态向后倾。早在一两万年前,它们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美大陆北部。古生物学家曾在西伯利亚的永久性冻土层里及阿拉斯加半岛发掘出20多具完整的猛犸象尸体,它们保存完好,血管里充满了血液,胃里还有青草和树枝等。猛犸象出没于冰川边缘地带,为适应这一特殊环境,它们的体型变小,皮层增厚,整个身体都披上浓密的长毛,所以又叫披毛猛犸象。它们的肩部及背部的毛长达50厘米,皮下脂肪厚达7.6厘米,用以防御严寒。在高而圆的头顶上长着一个瘤,里面贮存着脂肪,头下弯着一条长长的鼻子。它们的门齿特别长,并向内强烈弯曲,勾画出一个半圆形,最长的可达5米。猛犸象的臀部下塌,尾巴上长着一丛长毛,脚趾比现代象少一个,只有四个。  关于猛犸的绝灭的原因,至今说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