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有什么区别

罗德尼
单恋
两者之间没有区别。因为研究领域(即课题研究领域)通常指的就是研究方向(即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研究方向应在所研究课题历史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或者有所创新的研究方向以丰富学科知识体系。课题研究方向一般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或者相关科研工作者在申报撰写论文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研究方向。确定研究主题可以为进一步确定研究问题奠定基础。研究领域一般指研究课题所在的学术领域,或者说课题所在的对象范围。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收敛。扩展资料: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的相关要求:1、理清研究思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和问卷法等等。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题研究领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题研究程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题研究方向

侯廷军的研究领域:

三日不谈
人与神
1. 药物设计方法研究:发展计算蛋白质和小分子结合能的半经验预测方法,发展快速熵效应计算方法。在发展结合能的半经验预测方法的同时发展蛋白质和小分子的分子对接方法,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计算准确的分子对接程序。基于人工智能以及统计建模等领域的最新技术,进行基于分子结构的ADMET预测方法的研究,继续改进和发展几种重要但难度较大ADMET性质的预测模型。2. 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发展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自由能计算、自由能分解以及统计分析的蛋白质/多肽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方法研究。研究的重点是预测通过蛋白质结构域(SH3, SH2,WW以及PDZ)介导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3. 药物设计中重要问题的研究:研究药物设计和开发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药物的抗药性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自由能计算等理论方法研究与艾滋病、流感以及丙型肝炎相关靶点中由单点或多点突变所导致的抗药性的机制。发展抗药性的定量预测模型,基于理论预测和化学生物学实验,设计具有较好抗药性特性的先导化合物。4. 基于重要靶点的药物设计研究: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方法以及化学生物学实验,开展与癌症和丙型肝炎相关的重要靶点的药物设计研究,力争发现具有较好活性的先导化合物。5. 基于传统中药资源的药物设计研究:发展包含传统中药方剂、中草药信息以及化合物成分在内的中药资源专家系统。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方法,从中药资源专家系统中确定能抑制重要靶点的活性分子。结合化学生物实验(主要是中草药分离提取以及生物活性测试),从中草药中发现治疗重要疾病的先导化合物。主要成果和技术贡献:共发表SCI收录杂志论文100余篇,合作出版论著《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化学统计学》、《Frontier in Medicinal Chemistry》和《Annual Reports in Computational Chemistry》4部,参与世界著名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多媒体教材《Molecular Conceptor courseware》编写工作;以主要撰写人编写的《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一书已成为国内相关专业研究生最重要的教材和专业参考书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发表论文和著作被他人引用800余次,H-指数为19。从2004至今受邀为国际杂志(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Expert Opinion on Drug Metabolism and Toxicology,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Current 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撰写综述性论文8篇。担任国际杂志Combinatorial Chemistry &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客座编委和多个国内外重要杂志的审稿人,包括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Expert Opinion on Drug Metabolism & Toxicology, ChemMedChem, Protein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Biomarker Insights, Medicinal Chemistry, 中国科学、化学学报以及物化学报等等。近年主要在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和药物分子设计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在耐药性预测中,申请人和其合作者发展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统计模型的耐药性分析方法;该工作首次把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模拟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并用于耐药性的研究,研究论文以并列第一作者在PNAS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关注,Science Daily、UCSD News Center和The Harvard Crimson等媒体进行了专访和报道,认为这是耐药性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方面,发展了基于残基/残基能量(MIEC)分解,偏最小二乘(PLS)以及支持向量机(SVM)的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蛋白质结构域和多肽之间相互作用的MIEC-PLS和MIEC-SVM模型;该方法首次把自由能计算和传统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较好地结合,对于蛋白质结构域的专一性的研究以及揭示基于蛋白质结构域家族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子模拟方面,发展了MORT C++模板库;基于MORT,发展了新一代的分子结构处理模块gleap,MORT和gleap被著名的分子模拟软件包AMBER10所采用。在化学信息学和药物设计方面,采用传统统计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方法发展了一系列基于分子结构的药代动力学性质(ADME)预测模型和数据库;水溶性预测模型被著名分子模拟软件系统MOE采用,脑血屏障数据库被著名ADME专家系统KnowItAll采用,生物利用度数据库被QSAR World Challenge 2008用作为竞赛的标准数据。多种预测模型和数据库被国际大型药物公司广泛使用。此外,在定量构效关系、药效团模型、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以及分子筛和高分子模拟等领域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刘则渊的研究领域

孰协唐许
不耕而食
☆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方向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知识经济与经济管理,科学计量学。☆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发展战略研究。

杨向中的研究领域

半路上
可谓苦矣
杨向中的研究领域涉及基础生物科学和实用动物生物技术,他对动物的卵子成熟、受精及早期发育的调节机制有深入了解,在动物“试管婴儿”和胚胎移植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顶尖和权威地位,他第一个在家兔育种方面开发显微技术,生产出同卵双生兔和嵌合体兔。他对多种胚胎遗传操作技术的开发,以及外来基因导入农畜和克隆技术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的研究项目是研究领域最好的引资项目之一,在他担任主管研究员期间,为项目引资共600多万美元研究经费。康州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中心试验室有15名科研人员,课题经费为每年100万美元,主要来自于美国农业部、医学科学院、康州州政府及数家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十多年来,他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两次获国际胚胎移植学会优秀论文奖;在数十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任特约主讲,曾担任转基因药用蛋白质生产国际研讨会大会主席和主讲;应邀在十几个国家的数十所大学及研究所讲学;为十多家国际学术杂志,包括美国科学院文集(PNAS),生殖生理杂志(BOR)等担任审编;担任国际胚胎科技学会优秀论文评委;参与美国政府联邦机构如农业部、商业部、医科院等的课题评审论证。他是纽约州科学院院士,曾获康州大学校长杰出科研奖和特殊贡献奖,在中国数所大学及研究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任荣誉教授、特约研究员。

闫福华的主要研究领域

竹井
果恶乎在
组织工程与牙周再生,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以及牙周病的种植修复治疗。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源刊物 12篇。主译(编)、参编(译)学术专著14部。2013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计划”,参加2015年度国家卫计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四)。已培养毕业博士13人、硕士28人。现正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7人。

申瑞民的主要研究领域

果哉
电哪咤
申瑞民主要从事E-Learning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工作。针对缩小中国东西部教育质量差距和利用宽带/无线网络构建学习社会这两个核心问题,提出东西部教育质量的差距很大程度是由每堂课程的差距累积而成,而共享学校日常教学则为构建学习社会找到了一种可持续源泉并符合大众学习习惯。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以教学基本单元——实时课堂为源点,卫星网地面网合一传输,通过自组织社区对大规模学习者进行分类指导的新型远程教学模型并进行了大规模实践。科研项目: 申瑞民作为总体组组长,承担了教育部2001中央财政专项重大项目——“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全国26所重点高校共同参与,项目总经费3200万,总体组由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教育电视台组成。该项目首创性地提出了一种教学基本单元——实时课堂共享、天地合一进行传输的新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申瑞民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CNGI)远程教学公共通信平台系统示范工程”;科技部863重大课题“基于高速IP网的多媒体远程教育示范系统”;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实时教学系统”,“网络课程建设和智能答疑系统开发”,“实时教学资源录制及访问子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E-Learning中的协作式学习与个性化预测模型研究”、“智能化、标准化、开放式的远程学习模型研究”;上海市科委“多媒体信息提取和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双向卫星的东西联合远程教育平台”,“移动多媒体教育应用服务系统开发”;Intel研究基金“基于视频检索、语音自动答疑的E-Learning学习系统”、“基于手持电脑宽带网以及无线设备的新型远程学习平台”;上海电信研究基金“基于宽带数字机顶盒的多媒体教育试验平台”;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Web-based Learning: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等研项目包括:1. HSD:Distributed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on for Next Generation Ecational Settings,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基于情境感知的多通道融合交互模型与关键技术,863 项目子课题,3. 基于网络测量的覆盖网络构建算法研究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利: 专利已授权5项1. CN 1216491C 基于对等互连的多点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层组播方法2. CN 100362531C 结合时域差分和空域分级的运动人像实时自动跟踪方法3. CN 1281027C 处理超大量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4. CN 100373400C 基于识别模型的多神经网络结合的睁眼检测方法5. CN 1266635C 基于MPEG-7的远程教学领域的流媒体检索系统专利公告17项1. 双向卫星多媒体远程实时教学系统2.远程教学多模式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3. 基于IP网络的屏幕共享和同步录制方法4. 电子商务中推荐商品的方法5. 低码率下屏幕编码方法6. 实时多媒体视频流的分层传输方法7. 基于P2P和SIP的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实现方法8. 一种数字图像数据编码方法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鲁棒性数字水印嵌入和检测方法10. 基于回归支持向量机的盲水印嵌入和抽取方法11. 手机通过无线网络录制多媒体课件的方法12. 基于面向对象的智能空间建模方法13. 基于级联分类和哈夫圆变换的人眼状态检测方法14.网络教学中基于非零起点的个性化导学系统15. 基于决策树的远程教育环境中学生情况在线检测方法16. 结合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17.基于代理技术的远程教育环境中语音答疑系统其他: 计算机软件版权1. 新一代Wise Learning网上学习系统 V1.0, 2005SR004262. 课件录制系统V1.0 Wise Studio, 2005SR004293. 手机远程监控录制系统V1.0, 2006SR029234. 基于Linux的集成化媒体播放器软件 V1.0, 2006SR016335. SkyClass教育资源管理系统ERMS V1.0, 2006SR068606. 课件自动录制及生成工具CWMaker V1.0, 2004SR000797. 天地网远程教育系统SkyClass V1.0, 2004SR000788. 交互式同步实时教学系统Smart-RealClass V1.0, 2004SR000809. 多媒体课件播放工具CWPlayer V1.0, 2004SR00083制定标准信息:通过教育部组织论证并由教育部发布了内容包装,课程编列,虚拟试验三个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1. “内容包装”(content packaging)CELTS-9.1(CD2.0)-已经提交国家教育标准委员会,即将成为国家标准2. “课程编列”(simple sequencing)CELTS-8.1(WD1.0)3. “虚拟试验”(virtual experiment)CELTS-26.1(WD1.0)

何大明的主要研究领域

病毒
绿荫岛
国际河流与跨境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系统变化及跨境生态安全、流域区可持续发展及其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共主持科研项目近40项,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和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十五”重点项目和省“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发表学术成果共出版学术著作14本(其中国家级出版社出版6本,国外联合出版英文1本),内部出版7本;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提交国际学术会议英文论文/摘要约70篇;研究报告及内部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336260 37

丁雨田的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

革命篇
莫不出焉
采用热型连铸技术制备:(1)铜单晶研究。该研究 被国家经贸委立为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现已在河南省焦作市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化生产,达到年产 200 吨单晶铜的生产规模,实现新增产值 800 万元 ;(2 ) Cu 基和 Ti-Ni 形状记忆合金研究。制备的形状记忆合金其抗疲劳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合金;(3 )键合线材研究。制备的 Al-1%Si 和单晶铜键合线材具有优异的可拉性能且性能达到国家标准。目前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封装实验室合作开展 Al-1%Si 和单晶铜键合线性能的研究工作;(4 )高速铁路用接触导线研究。制备的 Cu-Ag 高速铁路用接触导线其各项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目前正在开展电流作用对 Cu-Ag 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工作;(5 )制备 Cu 基块状非晶研究。该研究拓展了热型连铸技术,于 2003 年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资助。目前主要开展外场作用对凝固组织影响和电磁净化的基础理论试验研究工作,为开发新型连续定向凝固技术做前期工作。2 、 (1)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热型连铸过程微观组织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在热型连铸的凝固过程中单晶组织的演化经历了晶粒迅速淘汰、缓慢淘汰和单晶生长阶段,提出了液 - 固界面形态对晶粒生长过程的影响;(2 )采用热型连铸凝固传热过程的显示交替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和微观组织模拟相结合的元胞自动机法,建立了微观与宏观统一的二维和三维微观组织模拟耦合模型,对热型连铸过程中铜单晶线材的组织演化过程随不同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准确、可靠且卓有成效的模拟,明确提出 CA 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热型连铸凝固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化规律,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2012年6月10号下午2时30分,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拾荒老人当场死亡,一名在校学生受伤,于当天晚上甘肃省武警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肇事司机系兰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丁雨田 。

陆熙炎的研究领域

王大悦之
解心释神
早年从事碳水化合物研究, 后从事有机磷、有机锡化学研究。到了80年代初转入有机合成中的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是中国较早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之一。主要工作为从金属有机化学的基元反应发展新的有机合成反应,发现了许多有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反应。如氢转移反应; 低价过渡金属和烯丙基碳-氧-杂原子键的反应; 烯丙基碳-磷键的化学&127;钯催化下双官能团的成环反应,贫电子炔烃的化学,叔膦催化的贫电子炔烃的[3+2]环加成反应等。50年代初,陆熙炎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进入有机所,在汪猷教授的领导下,从事抗生素和糖类等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在国内,是他首次从低浓度的发酵液中分离出盐酸链霉素氯化钙复盐结晶,为中国抗生素工业作出了贡献;同时,他还是中国较早从事碳水化合物研究的工作者之一。50年代末,由于原子能工业的需要,他参与了铀萃取剂的研究,实现了中国第一个萃取剂P-204的工业化生产,并亲临一线,为中国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从70年代开始,国际上崛起了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旨在有机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学(OMCOS)。陆熙炎敏锐地观察到这将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学科,遂毅然转入这一领域。由于他有糖化学和有机磷化学的知识基础,他果断地决定,利用金属有机化学的反应来发展有机合成的方法学(Organometallics Directed Towards Organic Synthesis,OMCOS)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五十年代从事链霉素的研究,在国内首先分离纯化制得盐酸链霉素氯化钙复盐结晶。六十年代初参加了牛胰岛素A链全合成的早期工作。六十年代从事萃取剂P-204工业合成方法研究、并获得成功获奖;参与研制成功了光学仪器防霉剂SF-501并获得成功获奖。七十年代末研究金属有机化学,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发展新的有机合成反应。20年来发现了一些有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反应,九十年代以来研究以炔烃衍生物为原料的合成反应。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现从事二价钯催化的反应及有关基元反应的研究。九十年代初开展了有机催化剂(主要是叔膦)的研究工作。论文发表共发表论文19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