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入告孔子
始时所是
最近我也在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分之百正确。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研究方法

玲音
胡广
大庆油田剩余油研究主要采用精细地质研究、岩心分析、测井等方法。精细地质研究的重点是:在垂向上将油层细分成单层,在平面上细分出沉积微相,详细解剖单砂体内部结构、构造、沉积韵律,微幅度构造及小断层,寻找出与断层切割有关的剩余油。因此,精细地质研究的重点是影响油水分布的油层宏观非均质性及其构造因素等。其关键是确定井间砂体的边界位置及各砂体之间的连通关系,预测砂体内部的结构、构造及物性参数变化。通过对岩心的观察、实验分析,不仅可以取得其他方面的一些资料,还可以真实地了解油层水淹规律,认识和掌握在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含水阶段油层水淹特征,搞清剩余油分布。注水开发的油田,对水淹层的确定,除依据极少量取心井对岩心观察分析实验外,主要参考测井对水淹层的解释。1.精细地质研究(1)垂向上将油层细分成单层以往沉积相研究重点是由河道砂体形成的厚油层。所划分的沉积单元是单一河道或单一三角洲的沉积旋回,而在每期河流或三角洲的沉积过程中,由于河流的多次决口泛滥或周期性洪水事件,在河间和三角洲前缘地区形成了复杂的多期砂体叠加沉积。现在调整挖潜的对象重点转向了低渗透薄油层,精细地质研究中必须将薄互层在垂向上细分出单层。这种单层既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追溯对比的同一沉积成因单元,也是相对独立的油水流动单元。(2)平面上细分出沉积微相在以往细分沉积相研究中,只划分出了河道砂、河间薄层砂、前缘席状砂等沉积类型。根据油田调整挖潜的需要以及对砂体成因认识的不断加深,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沉积微相。将河道砂细分为主河道砂、废弃河道砂(或牛轭湖)、决口河道砂等微相类型,并确定出河道的类型。将河间薄层砂细分出天然堤、决口扇、泛滥薄层砂等微相类型。将三角洲前缘相细分出水下河道、河口坝、水下决口扇、水下天然堤、席状砂等微相类型。根据不同的沉积微相预测砂体的几何形态及其组合特征。(3)详细解剖出单砂体的内部结构、构造不同沉积成因的单砂体,其内部结构、构造和非均质特征有所不同。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砂体内部结构及由各种沉积界面所形成的薄夹层,影响着油层的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根据单砂体的成因类型,确定单砂体内部薄夹层的分布模式、延伸方向、规模大小、分布密度等是精细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且要推测出砂体厚度和渗透率的分布规律,预测性地进行井间油层参数的插值,建立起各类油层的精细地质模型。(4)研究沉积韵律沉积韵律是指在沉积过程中岩性由粗到细或由细到粗的顺序在地层纵向剖面上重复出现的组合。大庆油田一般出现三种类型沉积韵律。即正韵律(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规律)、反韵律(自下而上由细变粗的规律)、复合韵律(即细—粗—细或粗—细—粗的韵律)。由于沉积韵律不同,油层水淹规律也不一样,如正韵律油层,水驱过程中,油层底部水淹严重,则剩余油往往分布在油层上部;反韵律油层,水驱过程中注入水首先沿着油层上部较高渗透段向前推进,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注入水进入下部低渗透段,相对水淹较均匀。要搞清沉积韵律,首先必须详细观察岩心,再对照测井曲线判断。(5)研究微幅度构造为了认清地下单砂体的埋藏状况,必须绘制单砂层的微幅度构造图。油藏的整体构造形态受大地构造运动和区域应力场的控制。但由于局部地区受小范围古地形地貌及差异压实作用的影响,不同层位的单砂层还会形成局部的微幅度起伏。这种微构造对注入水的分布也有一定控制作用,尤其是对大面积分布的厚油层。因此,必须以较密集的等值线(间距应小于5m)绘制出单砂层顶界或底界的等深图,才能显示出微构造形态。(6)识别出小断距断层利用密井网资料提高识别和组合断层的精度,也是精细地质研究中的一项内容。对于低渗透薄油层,几米断距的小断层也会影响其连续性,阻挡油水的流动,在断层附近形成剩余油富集部位。因此,必须把油层部分2~10m断距的小断层识别出来,并利用密井网资料合理地进行断层组合,确定出小断层的走向和倾向,分析小断层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寻找出与断层切割有关的剩余油分布。2.用岩心研究剩余油分布在高含水后期钻取心检查井(包括密闭取心),了解不同类型油层水淹状况,取得油水饱和度资料,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1)用岩心资料判断水淹层和确定驱油效率的方法油田注水开采过程中,随着注入水不断地注到油层中,储油层孔隙内油、水饱和度也随之变化。在单一油层内受到注入水驱替部分叫水洗;未受到注入水驱替仍保持原始含油、含水饱和度的状况称未水洗。水洗后的油层在岩性、含油性、物性等很多指标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特征是密闭取心检查井判断是否被水洗的指标,或称水洗指标。评价油层水洗程度一般用水洗级别、油层水淹厚度、水淹厚度百分比及驱油效率等参数表示,它是表明油层开采效果的综合指标。在判断油层水淹过程中,是以单块岩样的水洗为基础,以各项水洗指标变化进行综合判断分析,仅用一、二项指标是不可靠的。在各项指标中,应以含水饱和度的变化为主。目前已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油层水洗图版的研究,从而提高了判断精度。大庆油田目前单块岩样判断水洗的方法是根据水洗后岩性、含油性及物性变化为主要特征,其主要指标有:水洗岩心的岩性特征,目前含水饱和度,氯化盐含量等。用上述主要指标确定岩样水洗时,也可以配合岩石润湿性测定结果及地球物理解释成果等。同时,也要考虑油田实际注水系统,油层连通状况,开采动态等资料综合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结论。(2)用岩心研究油层见水规律对水洗岩心观察可以发现,同一油层的不同部位的岩心水洗程度差别很大,这是由于岩石的非均质性造成的。岩石的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层理发育程度,薄夹层及含有物的多少,都直接影响水洗效果。如颗粒粗而均匀的岩石,渗透率就高,水洗程度就好;层理越发育的层段,水洗越不均匀;薄夹层和泥砾、钙砾发育的部位渗透性差,水洗效果就差。通过大量的密闭取心井岩心水淹实际资料得知,油层非均质类型不同,其水洗厚度、强水洗增长趋势不同,开发效果差别很大。如正韵律油层在水驱开采过程中,层内矛盾突出,底部水洗严重,水洗厚度小,强水洗段出现得早,强水洗厚度小,强水洗段平均驱油效率高。整个油层水洗厚度、强水洗厚度随注水倍数的提高增长缓慢。水洗特征是:注入水首先沿着底部高渗透段向前突进,由于重力的作用、油水粘性窜流及偏亲油油层的毛管力作用使其突进速度加剧,起到了不利于水洗波及体积扩大的作用,致使正韵律油层底部水洗严重,水洗波及体积减小,层内动用状况很不均匀。在开采中,主要是底部发挥作用,随着油井见水,正韵律油层底部耗水量迅速增加,很快造成底部含水饱和度并出现强水洗段。由于注入水沿底部高渗透层冲刷,使正韵律底部强水洗段岩性、物性发生变化。室内实验研究和检查井岩心分析资料表明,由低矿化度的注入水对油层岩石颗粒间及其表面的粘土类、盐类胶结物及附着物的机械冲刷破碎,水解稀释等物理的、化学的改造作用增强。同时受到注入水大倍数冲刷后的强水洗岩心,岩石氯化盐含量一般要降低50%~80%,孔隙半径(主要是沟通孔隙的喉道半径)约增大1倍左右,空气渗透率由于孔喉迂曲率的改变也将增大,岩石原来的孔喉关系也会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压汞退出毛管压力曲线左移,即水银退出效率降低。同时岩石表面润湿性随着含水饱和度的提高,由偏亲油向偏亲水方向转化。所有这些变化从微观上提高了强水洗段的水驱油效率,加剧了正韵律油层的层内矛盾,不利于纵向上、平面上的水洗厚度的提高和水洗波及体积的扩大,使底部强水洗段渗透阻力越来越小而成为注入水的畅流通道,即注入水顺着强水洗段被大量采出。在油层顶部驱油效率较低,从而形成剩余油的分布。3.应用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目前,大庆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主要是沿用常规水淹层解释方法。C/O能谱测井与多井评价联合确定区块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取得初步成果。90年代末,大庆油田针对目前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描述存在的周期长、精度差、成本高、易污染等问题,开展了利用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多井评价与三维精细地质建模相联合寻找区块剩余油富集区并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研究工作。这是一项最经济、很有效的方法,其特点是可以获得储集层目前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利用该方法,1999年对大庆第五采油厂杏13区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描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工作,并见到了初步效果:①多井解释为区块地质分析提供了基础;②可分析出井间砂体分布、连通状况,从注水井杏13—11—234井为中心与8口生产井之间的剖面图看出注水井位于低孔隙带,是较理想的注水井;③利用碳氧比能谱测井与多井评价联合预测出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给出了可动油分布预测图,从所编绘的图件看出杏13—丁2—检P336井附近可动油饱和度较高,与第五采油厂精细地质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项工作表明,碳氧比能谱测井与多井评价联合不仅能描述区块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还可进一步研究区块可动油的分布,这对油田注采方案设计及三次加密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用其他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研究剩余油分布除主要依靠上述一些方法外,还可利用准确的分层测试资料搞清各井点的油水及压力状况,自喷油井常用涡轮测试、“204”测试及找水测试测出出油剖面,而抽油井可采用气举找水等录取分层资料。另外,对于未划储油层的含油状况,可参考荧光测试结果确定含油程度。总之,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要搞清油、水分布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在积累丰富的油田地质、开发动态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比较清楚地搞清油层内剩余油的分布。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论文的研究方法一栏该怎么写?

法显
化育万物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调查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3、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和控制性。4、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5、实证研究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主要研究方法

动员令
三惑
研究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一是矿石铅同位素年代学方法,二是蚀变矿物的同位素测年方法,三是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与矿化有关岩脉的时代间接推断矿脉形成时代。本书主要应用这三种不同的年代学方法确定矿床成矿时代,同时注意不同方法所得年龄的对比分析与相互验证。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铼-锇同位素年代学方法能直接测定辉钼矿等矿石矿物的形成时代,然而这种方法在我国目前尚处在试用阶段,在燕山地区尚未全面展开该项测年工作。一、普通铅同位素的演化模式与年龄计算公式矿石铅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是直接测定成矿时代的重要研究方法,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金属矿床。目前常用的铅同位素演化模式包括单阶段模式如Holms-Houtermans模式,二阶段模式如正常铅混合模式、瞬间增长模式与连续增长模式,多阶段模式如简单的三阶段铅混合模式等。但这些模式都存在严格的应用条件。单阶段模式只适合于封闭体系、无后期铅混染的少数几个整合矿床;简单的二、三阶段模式要求体系相对封闭,各阶段异常铅只能来自于单一的且铀、钍、铅同位素比值均一的源区,还要求体系在各阶段的铅同位素均匀分布。这些模式在一般的造山带与地盾、地台区,都能有效地用于确定矿床成矿时代。然而,燕山陆内造山带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过程,矿质具有两种以上的复杂来源;成矿体系多属开放体系,铀-钍-铅同位素混合过程也颇为复杂,存在多种不同的情况;上述几个特殊的铅同位素模式不足以概括本区常见的开放体系铅的混合过程,以至于使本区已积累的近百组铅同位素资料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利用,求不出有地质意义的成矿时代。为此,笔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常见开放体系铅同位素混合过程,建立开放体系铅同位素演化模式,推导其年龄计算公式。这些模式在燕山地区成岩成矿时期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1.基本假设(1)同一来源的206Pb、207Pb、208Pb、204Pb以相同的概率进入同一样品。不同铅同位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使这一假设在各种地质过程中都能成立。(2)同一时代地质体的N(238U)/N(204Pb)(即μ值)与N(235U)/N(204Pb)(v值)可以变化;铀的丢失与加入常造成这种结果。(3)当铅混合时,铅同位素可来源于两种以上不同的铅源,包括正常铅铅源与放射成因异常铅铅源;同一铅源对不同样品的贡献可以不一样,即同一体系不同样品的铅同位素来自于任一源区的概率可以不一样。(4)体系中的铅可以来自于一个至数个放射性成因铅源,将N(238U)/N(204Pb)=μi的源区叫μi源。(5)铀、铅及其同位素在地幔中均匀分布。(6)铅在最后一阶段混合后,保持其同位素比值,直至现代。2.二阶段铅混合的系统模式设样品来自于t1时形成正常铅的概率为α1,来自于T至t2时期形成的放射成因铅的概率为α2。t2混合时,设有m个μi源,样品中混合铅来自于μi源的概率为βi。t2混合之后,样品铅同位素组成可表示为: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式中: 为第二阶段(t2)体系的铅同位素组成; , 为第一阶段(t1)体系铅同位素组成,由H-H模式确定: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a0、b0为T=4550Ma时地球的初始铅同位素组成;α1+α2=1, ;T为地球年龄。模式Ⅰ 当α1=1,α2=0时,由(3.1.1)、(3.1.2)式知,二阶段铅退化为单阶段铅。这时为正常铅,样品点在N(207Pb)/N(204Pb)—N(206Pb)/N(204Pb)坐标图中分布于一点。据(3.1.3)、(3.1.4)式得: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由(3.1.5)式与(3.1.3)、(3.1.4)式可计算成岩或成矿年龄t1与源区μ,v值。该模式相当于H-H模式(G.福尔,1983)。模式Ⅱ 0<αi<1,i=1,2;β1=1,βj=0(2≤j≤m),μ1=μ;这时(3.1.1),(3.1.2)式可简化为: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令 由(3.1.6)、(3.1.7)式得: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当αi对不同样品取值不一样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直线斜率为R,如图3-1所示。样品点分布于增长曲线的弦上,等时线与增长曲线的两交点对应时代t1与t2相当于两次普通铅的形成时代。该模式相当于前述已有的正常铅与正常铅混合二阶段模式。当已知t1与t2之一时,可据R求出另一时代。模式Ⅲ-1 当i=1,2时,0<αi<1,0<βj<1(1≤j≤m),βj及 (βj·μj)对不同样品不取恒定值,但αi对所有样品取恒定值。这时,由(3.1.1)、(3.1.2)式导出: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3.1.8)式中, 为混合铅同位素比值。这时样品点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直线斜率较大(图3-2),据(3.1.8)式能求出t2。当其它条件相同,而βj对所有样品取定值(1≤j≤m)时,由(3.1.1)、(3.1.2)式可知,样品点的铅同位素组成均匀分布,在坐标图中分布于一点;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求出t1或t2值。模式Ⅲ-2 0<αi<1,i=1,2;0≤βj<1,1≤j≤m;α1对不同样品皆非恒定值,βj对不同样品非定值;这时,若 (βj·μj)趋于μ,则由(3.1.1)、(3.1.2)式导出:图3-1 模式Ⅱ图解Fig.3-1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Ⅱ图3-2 模式Ⅲ-1图解Fig.3-2 Lead-isotope evlution of model Ⅲ-1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令 由于 (βj·μj)趋于定值μ,所以X′t1与Y′t1近为定值。代入(3.1.9)、(3.1.10)式,得: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这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据直线斜率能求出t1与t2之一。令 ,则由(3.1.9)、(3.1.10)式可以看出,当μ′<0时,样品点靠近t1分布,甚至会落在t1左侧;当μ′≥0时,样品点靠近t2点分布,部分样品点会落在t2右侧。增长曲线如图3-3。当t1与t2相差较大时,该模式相当于连续增长模式;当t1与t2近似相同时,则等时线由弦而渐趋于切线,这时相当于瞬间增长模式。模式Ⅲ-3 当0<αi<1,0≤βj<1(i=1,2,1≤j≤m),βj、αj对不同样品皆非常数时,若样品的α1值仅取几个定值之一,当样品点足够多时,样品点呈图3-4所示分布状态,即分布于一组平行直线上。据直线斜率能求出t1或t2,斜率R可表示为:图3-3 模式Ⅲ-2图解Fig.3-3 The first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2图3-4 模式Ⅲ-3图解之一Fig.3-4 The first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3当 (βj·μj)为定值时,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当 (βj·μj)不为定值时,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若αi对不同样品都不一样时,样品点呈星散状分布(图3-5),这时无法求出t1或t2的真实值。图3-5 模式Ⅲ-3图解之二Fig.3-5 The second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33.三阶段铅混合的系统模式设一阶段铅的分离时代为t1,二阶段铅的混合时代为t2,三阶段铅的混合时代为 、 为二阶段普通铅源i的同位素比值, 、 为t3体系中铅同位素比值;设有m个放射成因铅源μi,有n个普通铅源;t3时刻混合时,体系铅来自于普通铅i源的概率为εi,来自于放射成因铅的概率为εn+1;当εn+1>0时,μj源铅进入样品的概率为βj,则 =1,且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3.1.12)、(3.1.13)式为一般情况下三阶段铅混合时的定量关系式。不同条件下,三阶段混合铅具有不同特征,对应于不同的铅演化图,下面分别予以讨论。(1)ε1=1,εi=0,2≤i≤n+1,这时三阶段铅退化为二阶段铅。(2)0<ε1<1;εi=0,2≤i≤n;0<εn+1<1,这时(3.1.12)、(3.1.13)式可写成: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模式Ⅳ 当β1=1,βj=0,2≤j≤m时,(3.1.14)与(3.1.15)式可写成: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若放射性铅与普通铅在T到t2期间有相同的演化过程和成分,即 则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这时相当于G.福尔提出的简单三阶段模式;且样品点或呈线性分布(图3-6),或分布于一点。据等时线斜率R能求出t2与t3之一: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模式Ⅴ-1 当所有样品的ε1、Xt2、Yt2取相同值时,则ε1·Xt2、ε1·Yt2为常量。若βj对所有样品取相同值,0≤βj≤1,1≤j≤m;这时三阶段样品铅同位素构成一点。据(3.1.14)、(3.1.15)式,有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只有当ε1及Xt2、Yt2都已知时,才能求出t3;一般情况下,若上述三参数未知,则无法计算出真实年龄t3。模式Ⅴ-2 当ε1及Xt2、Yt2为常量,而不同样品βj不同时,1≤j≤m,若 不为恒定值,则据(3.1.14)、(3.1.15)式,可推导出: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这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图3-7),直线斜率一般较大。据R能求出t3。图3-6 混合铅模式Ⅳ图解Fig.3-6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Ⅳ图3-7 模式Ⅴ-2图解Fig.3-7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V-2模式Ⅵ 当所有样品点的Xt2、Yt2恒定时,若0≤βj≤1,1≤j≤m,βj非常数;而Xt2 ,则据(3.1.14)、(3.1.15)式,可导出: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令 则 、 近为常量。据(3.1.16)、(3.1.17)式可导出: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这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分布特征类似于模式Ⅲ-2,如图3-8所示。模式Ⅶ 当Xt2、Yt2恒定,ε1、β,对不同样品取不同值时,若 不恒定,且ε1仅有几个可能的值,则混合铅样品点分布于几条平行直线上,直线斜率 据之能求出t3,否则,样品点呈星散状分布。混合铅演化如图3-9所示。图3-8 模式Ⅵ图解Fig.3-8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Ⅵ(3)当不同样品的Xt2、Yt2不同,0≤εi<1,1≤i≤n+1时,有下列模式:模式Ⅷ 若Xt2、Yt2呈线性分布,不同样品点εi相同(1≤i≤n),0≤βj<1(1≤j≤m);则有几种可能性:模式Ⅷ-1 若βj恒定,1≤j≤m,则(3.1.12)、(3.1.13)式可写成:图3-9 模式Ⅶ图解Fig.3-9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Ⅶ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令 由于βi为常量,对所有1≤j≤m都成立,所以 c与d皆为常数;样品点仍呈线性分布,其斜率与二阶段等时线相同,如图3-10示。据R能求出t1与t2之一,而求不出t3。图3-10 模式Ⅷ-1图解Fig.3-10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Ⅷ-1模式Ⅷ-2 若 相同,但βj不同时,则任一(Xt2,Yt2)点都对应一条三阶段等时线,所有样品点沿两组平行直线分布(图3-11),r1一般大于r2; ,据之能求出t2与t3之一;r1为二阶段等时线斜率,据之能求出t1与t2之一。只有当样品点足够多时,才有可能据该模式求出t1、t2或t3,否则,r1与r2难以确定,无法计算年龄。图3-11 模式Ⅷ-2图解Fig.3-11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Ⅷ-2模式Ⅸ 若(Xt2,Yt2)呈线性分布,不同样品εj值相同,βj值不同, 亦因样品不同而不同,这时(3.1.12)、(3.1.13)式中 为常数,由(3.1.12)、(3.1.13)式可导出: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这时样品点沿两组斜率较大的平行直线分布。当样品点足够多而能求出r1,与r2时,则可据此求出t1、t2或t3。模式X 若(Xt2,Yt2)呈线性分布,但εi,βj对不同样品不取恒定值时,则据(3.1.12)、(3.1.13)式,样品点呈星散状分布,或呈线性沿两组平行直线分布。后一种分布状状只有当εi对不同样品点仅取几组确定值时才能出现,据平行直线的斜率能求出t3,斜率r2为:当 非定值时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当 恒定值时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模式Ⅺ 当(Xt2,Yt2)不呈线性分布,而呈星散状分布时,则三阶段铅样品点仍呈星散状分布,这时无法求出t3与t2的真实值。模式Ⅻ 当(Xt2,Yt2)分布于数条平行直线上,而βj、εj恒定时,由(3.1.12)、(3.1.13)式可得出样品点的(Xt3,Yt3)仍呈线性分布,斜率与二阶段等时线相同(图3-12);据斜率r1可求出t1或t2,详见模式Ⅲ-3,但无法求出t3。模式ⅩⅢ 当(Xt2,Yt2)呈线性分布于数条平行直线上(其斜率为r1),若ε1恒定,βj对不同样品取值不尽相同,则由(3.1.12)、(3.1.13)式可导出:当样品点足够多时,样品点分布于一个菱形区域内,类似于图3-11所示的三阶段铅样品点的分布状态;据两组直线斜率r1、r2能求出t1、t2或t3,r2表达式为:当 非常数时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当 为常数时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以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开放体系多种情况下铅同位素的演化模式。可以看出,混合铅样品点呈同一或类似分布状态时,可对应一个至数个不同的地质过程。因此在应用铅同位素研究地质问题时,应尽量取足够多的样品;在样品点足够多的前提下,结合其它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合理地解释铅同位素的演化,求出成岩、成矿时代。这些模式在燕山地区成岩成矿时期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图3-12 模式Ⅻ图解Fig.3-12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Ⅻ二、其它研究方法简介1.据矿石蚀变矿物的K-Ar法、Rb-Sr等时线法、裂变径迹法确定成矿时代上一章已述,燕山地区大部分类型的矿化都伴有强烈的蚀变,蚀变阶段性与矿化阶段性存在良好对应关系,两者形成时间相近。因此,蚀变矿物的同位素年龄能代表成矿时代。蚀变矿物绢云母、白云母、钾长石等适合于K-Ar法年龄测定,白云母、绢云母的K-Ar法年龄能较好地反映同期矿化时代。近矿蚀变矿物绢云母、白云母等的单矿物Rb-Sr等时线法年龄也能准确地反映成矿时代,是确定矿床形成时代的良好方法。蚀变矿物的裂变径迹法年龄常较实际成矿时代偏小,其上限能大致代表成矿时间(杨应平,1985,硕士论文)。2.据赋矿围岩时代与矿区岩脉时代间接推断成矿时代当有充分的资料说明矿化与围岩成岩作用存在成因联系时,围岩时代能代表成矿时代下限。表3-1说明燕山地区中生代赋矿岩体时代与矿化时代的一致性。当矿区内存在大量岩脉时,根据岩脉时代及岩脉与矿体相互穿切关系,也能较好地推断成矿时代。表3-1 岩体与其中金矿时代对比表3.据同成矿期控矿构造的成生、活动时间推断成矿时代任何控矿构造都属于某一个或某些构造体系,皆有一定的形成与活动时期;因此据同成矿期控矿构造的时代能定性推断部分矿床的成矿时代。古构造筛分有助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屈平
泰山
一、研究思路在充分收集、消化和吸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地球科学和成矿理论为指导,并综合矿床学、岩石学、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岩(矿)相学与矿床地球化学相结合、矿物学研究与同位素测试相结合等综合性研究方法,对两个典型矿床开展全方位剖析,并进行对比,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详细的室内研究工作基础上,以哈达门沟金矿床和金厂沟梁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手段,深入剖析金-钼(铜)矿床(点)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以确定金-钼(铜)矿床的矿床类型和成矿机理过程以及成矿流体的形成、运移和演化规律,探讨岩浆活动和金矿成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找矿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全面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包括矿区地质勘查报告、研究报告、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以及科研论著和文献,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2)重点对两个典型矿床开展详细的矿床学研究,开展以路线地质观察、典型剖面测量,了解工作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演化特征,查明它们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重点观察研究含矿地质体及矿体的产出特征、几何形态、接触关系、岩矿石类型和热液蚀变特征。在以上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集岩(矿)石标本样品。(3)选取代表性岩矿(石)标本,磨制光(薄)片,碎样,挑选单矿物,为开展室内研究和各种地球化学测试做准备。(4)对代表性金矿矿石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进行温度、压力、盐度和成分测定,查明成矿流体的主要物质组成,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推断成矿流体的来源、运移和演化,揭示成矿作用过程。(5)对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主量元素特征研究,揭示成矿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变化特征以及与区域岩浆活动的关系。(6)对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锶-钕-铅同位素研究,确定成岩(矿)物质来源、源区特征和演化过程,了解壳、幔物质在含矿侵入岩和金属矿体中所占比例。通过氢-氧-硫同位素的研究,对成矿流体的产物(矿石和蚀变岩及其所含矿物)进行系统分析,阐明成矿流体来源和运移过程以及成矿物质聚集机理,揭示地壳不同期次演化阶段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7)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通过锆石SHRIMP U-Pb和LA-ICP-MS U-Pb方法对岩体年龄进行约束,通过辉钼矿Re.Os,绢云母和钾长石等含钾矿物Ar-Ar年龄测定来确定成矿作用的时限。(8)综合研究,结合本次野外观察和室内测试成果,对矿床产出的地质环境、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开展解剖性研究工作,探讨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两个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工作,并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深化对华北板块北缘金矿成矿规律的认识,为区域金矿找矿勘查提供指导。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非所言也
卡拉鹰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扩展资料:行动研究法的特点1、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2、研究主体:教师。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3、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强调自我反思。具有广泛的兼容性。集各种研究方法于一体。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典型就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4、研究问题:直接性(师生同步学习);特殊性(冷中求热、热中求冷 : 记忆、背诵、技能训练);微观性(开口要小、挖掘要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动研究法

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温柔乡
撒布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研究方法的原则

妊娠
威士忌
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方法的支撑。没有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没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培根用实验法最早发现了热的运动本质;笛卡儿用他提出的直觉——演绎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伽利略用实验——数学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运用理想实验出现了惯性定律,开创了动力学研究的先河;牛顿用公理化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开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结构,建立了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爱因斯坦运用理想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各种非理性的直觉、顿悟方法创立了相对论;康德和拉普拉斯运用思辨的方法与假说方法提出了天体演化学说;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理论思维方法创立了氧化学说;凯库勒以基本灵感与想象发现了苯的环状结构式;门捷列夫用分类、比较法发现了元素周期表;海特勒与伦敦等把量子力学的理论引入了化学研究,创立了量子化学。达尔文用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提出了进化论。从中不难发现,这些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实现的。吴文俊的数学、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采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须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1、应在研究计划、研究报告、学位论文中明确提及使用何种研究方法在研究计划、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研究成果中,明确把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来,这样做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可以增加成果的可信度和可行性,以利于读者审核、检验;其二,可以为以后做相关课题或项目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进而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无论论文还是研究报告,或者是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在论文的摘要中都要用一定的篇幅来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描述,清楚地表达对研究数据的处理过程、对论证材料的组织和加工、对理论运用和实践活动的思考。可以说,没有研究方法的论文是不符合要求的,没有明确提到使用何种研究方法的论文是不完整的。2、应根据各学科,各课题的特点、性质、对象选择、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方法是有层次性的,不同层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对象。在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时,研究人员首先要了解所在学科及研究课题的特点、性质和研究对象,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如在物理学领域,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的研究方法在选择上是有一定区别的。简单来说,实验物理首先要考虑的是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获得相关数据后再借助数学方法、统计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再分析数据,通过模型法、比较法等来提出一个科学结论。而理论物理则通常是建立假说,设计模型,然后通过动手实验、理想实验来验证假说.当然在研究过程中,还会大量用到形象思维、直觉或灵感等的逻辑思维方法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系统科学方法等。再如在社会学的具体实践研究中,通常会用到抽样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来进行相关调查获得相关资料,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分类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借助数学方法推出模型或者得出实质性的结论。外语研究当中,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而相应采取的研究方法上也有所侧重。在语言系统研究中多采用演绎法、推理法;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的研究方面多用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做定性研究、比较研究或描述性研究。哲学研究则是采用抽象与具体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的方法和比较法等。3、应根据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功能选择,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和功能。比如,假说既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思维方式,又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假说经过实践的验证可以上升为理论。假说包括基础事实、背景理论、对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等基本要素,具有科学性、假定性和易变性。在科技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如数学中的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物理学中的普朗克能量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假说等等,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运用假说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黑箱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控制论方法,它是在研究对象内部情况还不清楚的情况下,通过外部观测和试验来考察其输入和输出情况,进而认识其功能和特性的系统。它比较适合从整体上、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研究问题。如可以通过社会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研究中,考察和认识社会现象,对社会系统作整体上的探讨。4、应根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一致性程度选择、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人们从大量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特别是直接产生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中所获得的结果——知识。因此,研究方法通常是要与一定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也就是与研究内容有一致性的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关系可以比拟成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以实践为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意识,而研究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在一种具体方法使用的过程中,研究者既要对研究方法的“性能”有充分的认识,也要对研究内容的特点有所把握,以避免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互斥”。如社会观测方法是以社会为其研究内容的,而自然观测方法则是以自然界为其研究对象。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如都有其客观感性形式和客观规律可寻。但由于社会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人组成的,而自然界则 由无意识的自然存在物构成,两者不能简单等同。从介入程度来看,观测者只能从外部来观测自然现象;而在社会观测过程中,观测者从事社会调查,往往要深入到观测对象中。从时态特点来看,自然观测大多是在共时态意义上进行的;而社会观测除了做共时态的静态观测外,还需要进行历时态的动态观察。从价值特性来看.自然观测中,观测主体容易保持价值中立;而社会观测中,主客观双方互相缠绕,观测活动往往具有非中立价值性。从环境调控角度看,在自然观测中,实验的条件往往可以严格控制;而社会观测中,试验具有非完全受控性。

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七金刚
运用比较广泛的是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在介绍论文方法时,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如何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法,就要阐述清楚问卷是自制,还是沿用的前人。在研究用,不要罗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炼一两种研究方法,侧重研究就可以。研究价值就这个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罗列许多根本解决不了的,比如有的老师说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某某地区的教育质量等等,别人一看“提高”这个词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的质量不是一项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广性,还有待实证。研究的创新相对别人这方面的研究,别人没有的,自己总结提炼出来的新亮点,也是文章的亮点。研究的价值与创新应立足于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无关的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的罗列上去。扩展资料开题报告的内容: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7、主要参考文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