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想考音乐在职研究生,最好能在江苏省内的。麻烦通行的大虾指导一下。

专诸
桃夭
音乐专业的在职研只有免试入学的5月同等学力申硕才有开设。回所以,不需要答入学考试的。你只要打听一下,看哪个学校开班,什么时候开课就可以,直接报读。然后,等你的学士学位证满3年,就可以参加5月申硕国考了,拿硕士学位证+结业证。如果你想知道南师大或徐师大音乐在职研究生方面的招生信息,最好是打电话到学校参考资料:中央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010-62288262

徐州师范大学分数线高吗?

蔡邕
芬里尔
·徐州师范大学简介徐州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始建于1956年,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学校将迎来建校五十周年华诞。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校园占地2,438亩,校舍面积83.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94.78万册,固定资产总额9.84亿元。学校设有文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法律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体育学院、音乐系、美术系、信息传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土信息与测绘工程系、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等20个院系,另有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学校现有53个硕士点、56个本科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研究生1300余人,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761人,函授、夜大等成人教育学生10000余人。建校以来,徐州师范大学已经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类毕业生78,000余名。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学校的发展史上,有著名的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现有的1,286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教授1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名)、副教授34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47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68人。30名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41人次为省政府“333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6人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1人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个学科梯队为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学校十分注重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校级重点学科26个,省级重点学科及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科学研究成果丰硕。2000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7项,省部级课题319项,重大横向科研课题53项,经费4216.5万元;出版著作343部;发表论文5,983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7项。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年度检索报告,我校2002年、2003年SCIE收录论文数,分别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75、82名,师范类院校第13、14名。据2004年初步统计,署名我校的SCIE收录论文数较前两年又有明显增长。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10个,省级优秀课程34门(次),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和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3个。学校是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学校学生荣获了包括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冠军等多项大奖。学校女子足球队2003年、2004年连续两次荣获“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冠军。在2005年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学校女足为班底组建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获得亚军。2005年10月,又代表江苏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荣获团体总分、基本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三项团体一等奖。学校大学生辩论队连续两次荣获江苏省高校辩论赛冠军。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1995年以来,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十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联合表彰。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是全国首批200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学校连续八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三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2001年被授予首批“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光荣称号。学校全体师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奋发有为,锐意创新,把徐州师范大学建设成为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若干学科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开放式、高水平新型师范大学。(http://www.xznu.e.cn/)2006年中外合作办学徐州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荻根大学、澳大利亚西南泰福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市场营销专业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按国家正式计划招生的跨国合作项目,专门培养“英语+专业+现代技术”的国际复合型专业人才。该项目于1994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00年升为本科,目前为“3+2”双学士学位模式,即中国学生首先在徐州师范大学学习三年,在完成中澳双方规定的课程并通过英语“雅思”水平考试后申请赴澳签证,符合澳方要求并获得入境签证者赴澳学习两年。在澳期间,学生完成第一年课程后授予徐州师范大学本科文凭、学士学位和澳大利亚西南泰福学院专科文凭;完成第二年课程者授予澳大利亚荻根大学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在国内完成前三年学习后因故未能赴澳者,可继续在徐州师范大学完成第四年学业,成绩合格者获徐州师范大学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文学院文学院拥有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美学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瞿秋白研究所、台港澳研究所等6个校、院级研究机构,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文艺理论、语文教学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秘与写作等9个教研室。这些研究机构和教学研究室为学院更好地开展本科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学校首批品牌专业、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创建伊始的1959年,即招收中文教育本科生。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该专业改为一本招生。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文学院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以优质课程教学为主体,以高效实践活动为依托,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和严格的科研训练为支撑,造就宽厚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中等教育师资和适合社会需要的其他专业人才。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和对外汉语三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汉语言(语言文字应用与管理)、对外汉语五个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首批公布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文学院获得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学院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文学院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优良传统,在廖序东、吴奔星、王进珊等专家学者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作风严谨、教研双馨、敬岗爱业的学术队伍。廖序东等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李昌集教授的《中国古代散曲史》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现代汉语”、“古代文学”、“教师口语”等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为省级二类优秀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余诸如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文艺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均为校级重点课程。“古代文学”先后获省教育厅优秀课程建设一等奖、A类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八五”以来,文学院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10余项,承担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江苏省政府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其中,10项学术成果获国家或省级以上奖励,6项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2000年,学院被确定为省级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文学院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享誉国内外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现有专职教师9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6人,讲师39人;教师中博士、博士后27人,硕士30人,在读博士12人,在读硕士2人。其中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次入选“333工程”,5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院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学院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学院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正努力建成一支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为优良、充满活力的高层次师资队伍。文学院毕业生专业人文素质深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性强,因而深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目前,文学院毕业生在江苏教育战线上都是重要的中坚力量,特别是苏北地区,许多重点中学的领导都是文学院的校友。文学院也曾向全国的高教、科研、省市乃至中央领导机关输送了大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成熟的领导干部。·法律政治学院法律政治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四个硕士点;下设政治系、法律系、社会学系,校伦理学与道德研究中心等五个研究中心。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30人,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63%以上;拥有法学、国际商贸与法律、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1300多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700人。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公检法机关等政府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才。国际商贸与法律专业培养的人才,理论基础扎实,知识背景宽广,既能从事国际贸易管理和法律实务工作,也能进行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商贸法律理论和政策研究、教学工作,符合中国入世后急需的复合性要求。该院还与日本北陆大学法学院联合办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是江苏省首批省级特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教学人才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各大企事业的人事部门、社区与物业管理、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保障、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社会急需的实用性人才。该院学术风气浓厚,教师曾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一批科研成果获部、省级科研奖励,多项成果获团中央、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每年都有近百篇(部)学术论著或论文发表出版,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已形成良好的学术群体。学院坚持以'正德厚生'作为学院的育人规范,通过多年的办学,形成了“凸显两个实践,提升学生素质”的办学特色,先后七次被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和省学联联合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前景广阔的新型学院。学院前身是50年代原江苏师专史地科,1978年恢复高考招生,是江苏省较早的历史学本科专业之一。学院下设历史系和旅游管理系,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考古与博物馆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6个硕士点和6个科研机构,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全院专职教师中有资深教授和中青年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5人,85%的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学府。目前全日制在籍学生495人,其中本科生425人,硕士研究生70人。已建立77个师范实习基地,12个我是师大的学生来,师大共源有4个校区,分别为: 奎园校区,这个校区是我校的成教院; 贾汪校区,这个校区貌似还有专科的专业; 云龙校区,这是老校区,在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管理学院和语科院驻守在那; 最大的是,泉山校区,10个本一专业全在这边。 关于师大的分数线问题,虽然汉语言文学是最好的,但分数并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英语师范。其次是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师范,物理等师范类本一专业。另外学校还有日语和国际贸易两个非师范类专业分数也很高。

徐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什么?我去年数本函授毕业,可否报名?

内周楼疏
时势适然
可以直接打电话到师大的招生考试办公室呀或者登录徐师大的网站 看研究生报考条件

徐州师范大学要不要去上

摩洛哥
外籀
徐州师范大学不错呀,还是公费,应该上,好好学以后考博士呀

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怎么样

舜曰
徐干
化学化工学院是徐州师范大学建制最早、综合实力较强、重点发展的学院之一。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化学教育)、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和环境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有机化学、应用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和学科教学(化学)四个硕士点,其中化学(化学教育)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有机化学学科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学院设有七个教研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室、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73人,研究生60人。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职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教授19人,副教授12人,博士19人,硕士1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4人。4人入选省“333一期工程”培养人选,2人入选省“333二期工程”培养人选,1人入选省 “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4人入选省“青蓝工程”培养人选,1团队入选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1人被授予省 “六大人才高峰”五年建设优秀人才,1人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1人被授予徐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人被授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被授予省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省优秀成人教育教师。学院始终坚持“质量工程”建设,教风严谨、学风勤实。有机化学被评为省级一类优秀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被评为省级二类优秀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科研立项、科技创新、专利申请和考研录取率等方面一直名列学校前列,先后向国内名牌高校输送了近五百名硕士研究生,已有近百人出国深造,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学者,在其研究的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学院的科研实力突出,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17项,省厅级课题34项,横向课题12项。近五年来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50余篇,其中有440余篇被SCI或SCI-E收录,已申请国家专利29项。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被SCI收录的论文数一直位居全校之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化学化工学院将在现有的规模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内涵,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争取早日成为教学水平一流、科研有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参考资料:http://chem.xznu.e.cn不错

徐州师范大学要不要去上

天子之剑
今夫此人
徐州师范大学不错呀,还是公费,应该上,好好学以后考博士呀

徐州师范大学或中国矿业大学招收英语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吗?英语在职研究生要考什么?

寿则多辱
逃于深蓁
没有

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怎么样

莫足以归
攘弃仁义
化学化工学院是徐州师范大学建制最早、综合实力较强、重点发展的学院之一。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化学教育)、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和环境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有机化学、应用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和学科教学(化学)四个硕士点,其中化学(化学教育)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有机化学学科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学院设有七个教研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室、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73人,研究生60人。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职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教授19人,副教授12人,博士19人,硕士1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4人。4人入选省“333一期工程”培养人选,2人入选省“333二期工程”培养人选,1人入选省 “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4人入选省“青蓝工程”培养人选,1团队入选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1人被授予省 “六大人才高峰”五年建设优秀人才,1人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1人被授予徐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人被授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被授予省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省优秀成人教育教师。学院始终坚持“质量工程”建设,教风严谨、学风勤实。有机化学被评为省级一类优秀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被评为省级二类优秀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科研立项、科技创新、专利申请和考研录取率等方面一直名列学校前列,先后向国内名牌高校输送了近五百名硕士研究生,已有近百人出国深造,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学者,在其研究的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学院的科研实力突出,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17项,省厅级课题34项,横向课题12项。近五年来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50余篇,其中有440余篇被SCI或SCI-E收录,已申请国家专利29项。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被SCI收录的论文数一直位居全校之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化学化工学院将在现有的规模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内涵,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争取早日成为教学水平一流、科研有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参考资料:http://chem.xznu.e.cn不错

徐州师范大学分数线高吗?

天聪
歌利亚
·徐州师范大学简介徐州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始建于1956年,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学校将迎来建校五十周年华诞。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校园占地2,438亩,校舍面积83.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94.78万册,固定资产总额9.84亿元。学校设有文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法律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体育学院、音乐系、美术系、信息传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土信息与测绘工程系、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等20个院系,另有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学校现有53个硕士点、56个本科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研究生1300余人,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761人,函授、夜大等成人教育学生10000余人。建校以来,徐州师范大学已经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类毕业生78,000余名。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学校的发展史上,有著名的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现有的1,286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教授1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名)、副教授34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47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68人。30名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41人次为省政府“333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6人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1人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个学科梯队为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学校十分注重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校级重点学科26个,省级重点学科及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科学研究成果丰硕。2000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7项,省部级课题319项,重大横向科研课题53项,经费4216.5万元;出版著作343部;发表论文5,983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7项。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年度检索报告,我校2002年、2003年SCIE收录论文数,分别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75、82名,师范类院校第13、14名。据2004年初步统计,署名我校的SCIE收录论文数较前两年又有明显增长。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10个,省级优秀课程34门(次),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和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3个。学校是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学校学生荣获了包括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冠军等多项大奖。学校女子足球队2003年、2004年连续两次荣获“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冠军。在2005年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学校女足为班底组建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获得亚军。2005年10月,又代表江苏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荣获团体总分、基本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三项团体一等奖。学校大学生辩论队连续两次荣获江苏省高校辩论赛冠军。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1995年以来,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十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联合表彰。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是全国首批200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学校连续八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三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2001年被授予首批“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光荣称号。学校全体师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奋发有为,锐意创新,把徐州师范大学建设成为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若干学科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开放式、高水平新型师范大学。(http://www.xznu.e.cn/)2006年中外合作办学徐州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荻根大学、澳大利亚西南泰福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市场营销专业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按国家正式计划招生的跨国合作项目,专门培养“英语+专业+现代技术”的国际复合型专业人才。该项目于1994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00年升为本科,目前为“3+2”双学士学位模式,即中国学生首先在徐州师范大学学习三年,在完成中澳双方规定的课程并通过英语“雅思”水平考试后申请赴澳签证,符合澳方要求并获得入境签证者赴澳学习两年。在澳期间,学生完成第一年课程后授予徐州师范大学本科文凭、学士学位和澳大利亚西南泰福学院专科文凭;完成第二年课程者授予澳大利亚荻根大学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在国内完成前三年学习后因故未能赴澳者,可继续在徐州师范大学完成第四年学业,成绩合格者获徐州师范大学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文学院文学院拥有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美学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瞿秋白研究所、台港澳研究所等6个校、院级研究机构,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文艺理论、语文教学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秘与写作等9个教研室。这些研究机构和教学研究室为学院更好地开展本科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学校首批品牌专业、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创建伊始的1959年,即招收中文教育本科生。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该专业改为一本招生。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文学院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以优质课程教学为主体,以高效实践活动为依托,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和严格的科研训练为支撑,造就宽厚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中等教育师资和适合社会需要的其他专业人才。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和对外汉语三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汉语言(语言文字应用与管理)、对外汉语五个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首批公布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文学院获得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学院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文学院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优良传统,在廖序东、吴奔星、王进珊等专家学者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作风严谨、教研双馨、敬岗爱业的学术队伍。廖序东等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李昌集教授的《中国古代散曲史》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现代汉语”、“古代文学”、“教师口语”等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为省级二类优秀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余诸如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文艺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均为校级重点课程。“古代文学”先后获省教育厅优秀课程建设一等奖、A类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八五”以来,文学院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10余项,承担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江苏省政府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其中,10项学术成果获国家或省级以上奖励,6项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2000年,学院被确定为省级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文学院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享誉国内外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现有专职教师9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6人,讲师39人;教师中博士、博士后27人,硕士30人,在读博士12人,在读硕士2人。其中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次入选“333工程”,5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院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学院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学院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正努力建成一支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为优良、充满活力的高层次师资队伍。文学院毕业生专业人文素质深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性强,因而深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目前,文学院毕业生在江苏教育战线上都是重要的中坚力量,特别是苏北地区,许多重点中学的领导都是文学院的校友。文学院也曾向全国的高教、科研、省市乃至中央领导机关输送了大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成熟的领导干部。·法律政治学院法律政治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四个硕士点;下设政治系、法律系、社会学系,校伦理学与道德研究中心等五个研究中心。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30人,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63%以上;拥有法学、国际商贸与法律、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1300多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700人。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公检法机关等政府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才。国际商贸与法律专业培养的人才,理论基础扎实,知识背景宽广,既能从事国际贸易管理和法律实务工作,也能进行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商贸法律理论和政策研究、教学工作,符合中国入世后急需的复合性要求。该院还与日本北陆大学法学院联合办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是江苏省首批省级特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教学人才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各大企事业的人事部门、社区与物业管理、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保障、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社会急需的实用性人才。该院学术风气浓厚,教师曾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一批科研成果获部、省级科研奖励,多项成果获团中央、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每年都有近百篇(部)学术论著或论文发表出版,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已形成良好的学术群体。学院坚持以'正德厚生'作为学院的育人规范,通过多年的办学,形成了“凸显两个实践,提升学生素质”的办学特色,先后七次被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和省学联联合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前景广阔的新型学院。学院前身是50年代原江苏师专史地科,1978年恢复高考招生,是江苏省较早的历史学本科专业之一。学院下设历史系和旅游管理系,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考古与博物馆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6个硕士点和6个科研机构,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全院专职教师中有资深教授和中青年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5人,85%的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学府。目前全日制在籍学生495人,其中本科生425人,硕士研究生70人。已建立77个师范实习基地,12个我是师大复的学生,师大共有4个校区,制分别为: 奎园校区,这个校区是我校的成教院; 贾汪校区,这个校区貌似还有专科的专业; 云龙校区,这是老校区,在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管理学院和语科院驻守在那; 最大的是,泉山校区,10个本一专业全在这边。 关于师大的分数线问题,虽然汉语言文学是最好的,但分数并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英语师范。其次是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师范,物理等师范类本一专业。另外学校还有日语和国际贸易两个非师范类专业分数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