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怎样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天子之剑
玄之又玄
考研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选择一个切合实际的院校和专业,无疑会给自己的考研增加胜算,这关系着自己未来几年甚至一生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轨迹,建议考生一定要综合全面衡量主客观因素后,做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决定。那么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影响选择的因素都有哪些?一、专业的选择我们知道考研先要选择专业,然后再选择学校。为什么,因为专业是真正落实到你自己的兴趣和你的专业选择上的。考研专业分为很多种,例如,热门专业,是指那些就业前景较好,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比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企业管理、计算机等,这些专业竞争比较激烈,考取的难度较大;冷门专业,是指就业前景较差,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比如哲学、历史学门类下面的大部分专业,以及工学门类下面的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等,这些专业报考的人数较少,录取的门坎较低,考取比较容易。要报考一个专业,无论是冷门还是热门,都要搞清楚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发展前景如何,千万不能望文生义。专业选择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兴趣。就第一个方面来说,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能力,也就是要清楚自己能干什么,比如金融学,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在这个专业略微做出点名堂就可以赚大钱、开名车、住洋房,这个专业很有诱惑性,但是要是你自己的数学不好的话,要选这个专业就不太实际了。就第二个方面来说,选择专业是要考虑自己喜欢做什么,也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教育学下面有一个特殊教育专业,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很容易找工作,收入也很高,但这个专业要求整天与有身体或心理残疾的儿童打交道,选不选这个专业就看个人兴趣了。总之,专业的选择要考虑两个问题:一要弄明白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就业前景如何;二要客观的认识自己,自己的的兴趣是什么。二、院校的选择院校的选择也很重要,它关系着你以后在哪个城市就业以及你能否顺利的考上这个学校,考上研究生。因为一般的院校和重点院校的门槛还是不一样的,要看你自己选择怎么样的学校以及想在哪个城市生活。具体来讲,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的理想与抱负。考研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备考也有动力,读研也有激情,如果选择一个自己不满意的院校,轻则郁闷三年,重则遗憾终生。二是所选择的专业,要考虑所选择的院校是否有目标专业,以及目标的专业的强弱等,事实上,院校与专业的搭配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名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很大,就业前景很好;名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大,就业较好;一般院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一般;同学们可以参考这些特点,灵活的选择。还有问题可以参考一下资料网页链接三是个人的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如果选择的学校很好,但考取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这就没有意义。这一点与第二点似乎有些冲突,其实并不矛盾,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四是未来工作的城市,打算将来在哪里就业,就选择那里的高校,比如想在北京就业,就把目标院校定在北京,这样既熟悉当地环境,又有人脉资源,找工作当然得心应手;如果想在北京工作,选择上海的学校就不太合适了。考研在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我们主张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 情况来选择,而不是为了某些外在的、非理性的因素。正确的院校专业选择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使考研走向成功。

为什么大学生毕业以后,很多都会选择考研?

民如野鹿
奚之
总觉得毕业遥遥无期,没想到一年又一年,眨眼又是毕业时期,人人各奔东西,有人忙着求职,也有人选择了考研。而根据相关报道,在最近几年,考研的人数逐年上升,在外行人看来,会觉得有些奇怪。但其实他们选择考研,也是有他们自己的一番原因。一、考研可以获得深造机会,在各自的领域获取的知识。在本科阶段,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只不过算是一种皮毛,想要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领域的知识,就需要考研。在过去,考取大学的难度就已经很高,能够当上大学生,是一件很幸福、很值得自豪的事情,就更不用说是考研了,简直是天方夜谭。并且过去生活条件有限,不少家庭是没有太多资金,供自己的孩子去考研。而现在,上大学已经变得相对容易,生活条件也变好了一些,所以单纯读个本科,已经不能够被满足,要想学得,就得要考研。二、研究生毕业工作,薪资福利都会比本科生要高。只是读一个本科就出来求职,所具有的竞争力是比较弱的,因为当今社会几乎遍地都是大学生,大学本科文凭并不出挑。当要是有个研究生文凭,那么会更容易找到工作,工资还可能会翻个倍,工作会更轻松,福利也会更好。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不少学生走上了考研的道路。三、逃避找工作的苦恼,把考研当作是自己的避风港。当然,考研大军中,也会有些只是为了混日子。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不少公司面临倒闭、裁员的问题,更别提要招人了。因此找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不少学生害怕找工作,又担心家长责骂,于是借口深造,实际上就是借考研,来让自己有多一年悠哉游哉的时间。

考研出来以后有什么用?

晏婴
变色巷
相对于本科出来更好找工作吧。1、读研无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36131用?什么叫“有用”?如果是指读研就能找份好工作就能一夜暴富迎娶白富美,那是做梦……读研只能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和更高的平台,接触更上层次的人,开阔视野,至于最后学得好不好那看自己了,而学得好和能不能发家致富也不是必然的联系,学得好,会做人,只能增加发家致富的几率而已,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其实,很多人之所以纠结读不读研的根本原因是把金钱和学历划等号了,事实上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研究生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知识水平提升而努力的,商人才是为了财富水平而努力,所以,衡量硕博士的最重要标准应该是他们有什么研究成果,他们应该干的就是这个,至于更高的收入水平,只是附带品而已,所幸知识型经济是大趋势,社会不会亏待那些懂得有效学习的孩子们的。没能力读书做研究的人当然不能读研,最好就直接去工作,研究生本来就是教育金字塔的上层建筑部分,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个位置的。自己不适合走到上层,就反过来攻击它…………可以理解这种想法,知识和眼界让人更宽容,缺乏这两者,自然不能那么宽容。2、文化水平低的人赚得照样比研究生多?不懂统计学且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的朋友挺喜欢持有这种观点。文化水平低的群体,例如本科以下,收入往往呈现右偏态分布的势态,众数在最左侧,均值水平也明显低于硕士及以上群体(不信的话去看看低收入群体大都什么文化水平吧,也有相关统计数据,当然得考虑代际因素,不要拿老一辈的人和现在新毕业的硕博士相比)。认为文化水平低收入却高于硕士博士群体的人,都是拿前者的极端高值和后者的均值相比,这些极端值根本没有代表性。当然,没读过那么多书的人是想不到这些的,他们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他们说了也白搭。新闻里总喜欢说谁谁做个贴膜都月收入上万,为什么这种事能成为新闻?就是因为大部分做这种小生意的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出个奇葩就成新闻了。为什么没人去报道硕士毕业几年就月薪上万呢?因为压根儿就不是回事。少数低学历高收入的朋友也喜欢炫耀自己的收入高过某一些硕博士,其实这是心虚的表现,这种想法事先就认定了高学历的平均收入高于低学历群体,于是拿自身个案来进行反驳和夸耀。况且,真要比的话很容易就能找到同辈中学历高收入更高的人。

考研为了什么,为什么要考研

化妆师
若不释然
提高平台,拓展人脉!▶平台开夏利,再努力也追不上兰博基尼,这就叫3365653935平台。你给领导扫一平方米的地当然不用什么研究生学历了。但是现在要你当个处长,从六品芝麻官,你就得是个研究生。那好我深造出去深造行不行?没问题。有的老师说出国不好,花钱多,回来没那么值钱什么什么的。只要中国人口不减,海龟跟硕士的人数肯定是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你看中央电视台都开始开设就业服务平台了。在咱们国家动用举国体制就解决不了的问题,除了春运估计也就是咱们大学生就业了。可能还同学想过出国深造的?或者至少每个班都绘有一两个要出去的吧?当然中国人也有意思,多大的官员,多有钱的老板,在国内趾高气昂的,出了国就给人当孙子。同样是刷盘子,国内就是普通服务员,在国外刷盘子好像就多高贵似的。所以建议大家如果出国,先把自己身份弄上来,深造了以后出去咱们不求高人一等,起码你一米六一米七的个子至少得平视那些一米八的WASP,对吧。要不你现在去欧洲,只能跟土耳其移民或者非洲移民住一起,不光是不安全,连猪肉都吃不着。去美国,你GRE考得再高,人家说你抄的。因为GRE考试是按照当地时间考,中国先考,同一张卷子,12小时以后美国再考。▶人脉什么叫人脉,人脉就是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想做什么事,就得有什么人脉。你想积攒什么样的人买不是你说了算的。你自己的水平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人脉。只有足够卓越的人,才有有效的人脉。哪儿来的这么多人买呢?导师。能带研究生的怎么也得是副教授,他们的圈子都非常的狠。你毕业了导不能说导师都帮你找工作,但至少你能用导师的名义去做很多事。就像崔永元说得那样,小时候大家打不过别人就说我找我爸爸去,长大了画画画不好就说我的老师是谁谁谁,身价一下子就高了。所以总结起来考研的意义,两点:第一,学到知识,顿悟智慧,将来以道御术干事业,第二点,交到朋友,整合资源,祖国处处有亲人!

你为什么而考研,有哪些非考研不可的理由?

五材
不能动人
你为什么而考研?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理由。以下这5条理由,可以说是戳中了很多考生的“痛点”。不考研在大城市留不下来一部分考生之所以必须要考研,就是为了想在大城市留下来。我的一个朋友,当初高考的时候,选择了一所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本身在大学本科阶段就要学习五年。但是,本科还没毕业,他就开始认真准备考研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不烦吗?他叹了口气说,没办法,不考研就无法在省会城市留下来,就必须回到家乡的小城市。他还告诉我说,他还算好,如果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不考个博士,根本不要想进三甲医院。找工作四处碰壁一部分考生之所以会选择奋战考研,就是因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找工作四处碰壁,毕业即失业,长期待业在家,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学历文凭档次,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希望拿到研究生文凭之后,能够让自己在找工作时,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拥有挑选岗位的资格。本科文凭很“寒酸”,想考研逆袭有的考生选择考研就是因为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能上二本和三本,希望通过考研实现逆袭,考上985、211名校,使自己的文凭含金量更重。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考研的时候,就怀揣着这样的想法。的确,考研考上985、211,比起高考考上985、211,难度相对更小一些。找工作的时候,只要你拿出的是研究生文凭和学位,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并不会特别注重你是在本科阶段还是在研究生阶段考上985、211的。遭遇学历歧视,被人瞧不起按理说学历没有高下之分,能力才有高下之分。可是,在我们这个国度,高学历的人歧视低学历的人,高学历的圈子排斥低学历的圈子,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一部分考生就是因为在学习或工作中遭遇到了这种学历歧视,被很多人瞧不起,因此选择备战考研,希望扭转被歧视的这种局面。给学历“镀金”一部分人考研,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只拿到一个本科,学历层次太低,希望给学历“镀金”,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学历的人才,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你选择考研,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又是一个关于"就业还是考研"的大抉择(答得好的追加分)

恶乎介也
对于你已经把你的就业定格在会计这个行业上了,那么这个专业重在资格以及经验,所专以我觉得你如属果能够顺利就业当然就选择这个了。考研后有利于晋升只是在国企或事业单位罢了,对于大型私企或是外企,看重的是你的能力,如果你有能力他们对你的职业发展都是会支持的,在那时你想考研都行。就如你说的,读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或是根本与你工作不相关的,那你读研的目的在于什么呢?不如在你工作的时候考注会,提高你的资格,这些对你这行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你自己的事

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呢,意义何在?

狗咬狗
三物
考研的十个理由 1.学术追求。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3233656438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2.逃避就业。校园里舒适安逸的日子过惯了,哪里忍受得了找工作的纷乱复杂,悲悲喜喜。大学生就业难又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既然年龄尚小,不如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多过几年逍遥自在的校园生活。 3.为了好就业。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今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为了日后选择工作的自由,牺牲眼前的这点自由算什么? 4.无奈之举。梅小姐本科毕业以后选择了“漂”在北京,户口被“打”回原籍。不久,她便在北京恋爱结婚,本来并不在意的户口问题成了婆婆家接纳她的一个障碍。考研,也许是取得北京市户口相对最容易的一条途径。 5.改换专业。小林从大学二年级便开始准备考研,考研辅导书陪伴了他整整3年。因为他上了一个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不好。考研可以带给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6.为未来增加一个筹码。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毕业生在“扛大头”,也许明天就会演变成硕士学历者的天下,还是趁着年轻,多拿一个学历在手里,未来更有保障。 7.升职发展。高学历者更容易得到提拔,不能说这是百分百的规律,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试图工作充电两不误的人选择了读在职研究生,另外一些有魄力的人则干脆去考研。 8.回归校园。已经工作了4年的赵先生3个月前辞了职,全力以赴准备考研。他说,大学毕业后几年来的职场打拼让他感到累极了,他想暂时躲回到校园里,让身心都得到休整。3年后还能有一个在更高起点上的新的开始。 9.无事找事。小吴在某机关有一份清闲的工作,上班期间有足够的时间来喝茶看报,但是小吴不甘心这样无所事事下去。决心考研以后,他的生活变得充实了许多,对于人生也有了的期待。 10.学历情结。因为这个原因选择考研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其中许多人是因为背负着父辈的希望。毕业就是失业,不想失业

为什么考研一年比一年火啊?

惊魂夜
八年七旱
考研不是唯一出路,但是一条含金量非3365636130常高的出路。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考研这么火原因,且一年比一年火。从数据来看,2017年报考201万,2016年报考177万,2015年164.9万,这样可以一眼看出,每一年报考人数增加的挺多的。但是其实,2015年和2014年相比之前报考人数是下降的,具体原因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查??最近这几年,考研确实是一年比一年火了,现在互联网发展很快,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考研,并且现在报考专硕的人也越来越多,专硕时间短,读完研还可以迅速出来工作。很多人是一开始入校就决定要考研,算是一种信念吧,可能是高考没考进心仪的学校,想通过考研改变,坚信自己可以做到。还有一部分人是大学途中恍悟,大学不该就这么平淡度过,该找回高考般的拼搏状态,认为自己也要努力一把,通过考研改变自己,不管成功与否,也算是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有一小部分人属于迷茫期,或许是出于对告别大学迈入社会的迷茫,或者是对于自己将来规划的迷茫,加上看到周围同学朋友都考研了,于是也顺便选择一起考研。另外的因素大概就是,有些情侣想结束异地,迫切希望考到同一所学校。有些则想换个城市继续校园生活,不想太早的告别校园投身社会大染缸??不同的出发点,会造成后面不同的选择以及结果。不管如何,考之前要想好为什么而考研,不然后面研路漫漫可能走不到终点,不能因为它火就随大流。其实我想说考研一年比一年火,一年比一年难。首先,随着人均学历的提升与社会对高材生需求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与知识水平。在如今大学生遍地都是的情况下,研究生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倘若在学历上不占优势,或许对以后工作中的晋升会有影响。其次,考研也是一种就业压力的逃避,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机会,选择考研来解决就业压力。其实考研,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工作,不可能逃避工作一辈子,而是应该考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然后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去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保证毕业后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一部分人是希望改变自己二流学校的身份,通过考研进入双一流大学或者985/211。还有一部分人是希望继续攻读研究生,以后作为找好工作的筹码。最后一部分人是没有人生规划,不知道干嘛,又对找工作没信心,逃避工作,选择考研。从根本上说,如果考生是冲着提高学历而考研,学校只能回报给学生一张文凭;社会只看文凭不看能力和素质,那贯穿在招生、培养、就业中的主线就只会是学历。这对培养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是我国在发展研究生教育时,必须直面的问题。要切实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建立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不管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关键你要有料,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个体表达自己的时代,只要你有能力,互联网就是一个大平台,不用怕怀才不遇。

选择考研还是就业

且无所逃
绕以渤海
对于大四学生来说,现在他们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便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2005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已拉开了序幕,而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也已开始。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边是日趋激烈的考研竞争,那么究竟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呢? “就业还是考研”难取舍 目前应届毕业生之所以选择考研,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首先,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考研能够暂缓就业压力、扩大就业门路和增加就业砝码;其次,考研是提高学历和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便于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是直接就业好,还是考研好呢?对于这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四学生实在是难以选择。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大四女生胡隽永道出了其中的苦衷:如果现在选择就业,单单一个本科学历含金量实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开意向的用人单位的大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现在只做考研的打算和准备,两三年后再就业的形势可能就不同了,会有什么样的变数谁也无法预测。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本科生在面临毕业时都存在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 考研能规避就业风险吗?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考虑到了用考研的方式来减少和规避就业风险。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就业指导专家表示此情形并不容乐观。他们解释道,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增长速度的考研队伍,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想通过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么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式与现在一样吗?事物总在千变万化,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 第三,研究生毕业后即使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数年的同行比起来,必定会显得单薄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利于就业。 考研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位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结合自己的事例建议说:考研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的劣势,充分评估自己勤奋、吃苦等各方面的情况。如果自己确实没有与别人竞争的优势和实力,那就不要错过现有的就业机会。 两年前,他对自己认识不足,加上自己自制力不强和身体等原因,不仅在考研队伍中名落孙山,而且还因为考研错过了许多次比较好的就业机会,结果是既丢了西瓜,又没有捡到芝麻。直到今年年初才找到工作,说到这里他后悔不迭。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考研,这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身体素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付出充沛的精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做保障,就等于说在起跑线上就输了别人一程。 精神素质 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超出常人的毅力意志。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精神素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很难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研民”队伍中胜出。 经济后盾 考研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复习资料名目繁多,目前图书的价格又普遍偏高,是一笔不能小视的数目;而且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其学费也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否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这一点对于那些经济尚有困难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先就业再考研两全齐美 在如此庞大的考研队伍中,外语系的大四女生郑同学选择了暂时放弃考研而先就业,她的理由是,现在考研的人如此之多,竞争如此之激烈,倒不如先就业。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觉得知识累积不够,发展受到限制,再来考研也不迟。 不少专家称,“先就业再考研”也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较好就业机会的条件下就先就业,经过几年的职场历练后,就可了解目前的市场所需,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考研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考研而带来的经济压力。 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点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身体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考研是否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特点的结果。 ---------------------------------------------------------------------------------------------------- 先看一组数据: 2003年中国十大著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调查(节选): 复旦大学:2003年本科生人数为3019人,其中20%考研,11%出国深造,65%左右参加就业, 浙江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6600人,其中考研的占3%,出国深造的占5%,参加就业的占92% 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数为3507人,其中当年考取研究生的占15%。准备明年考研的占3%左右,其余82%的学生就业。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以上各校本科毕业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这个比例在其它非重点类院校可以达到60%-70%,有的甚至百分之八、九十之多。 所以要说出身,光从数量一项,就已经说明不了问题了。而名校的学生如果考取研究生,一般情况下也只有一些大的研究所,中科院或者十来所名牌学校可供选择。这是人之常情和一个基本的事实。 如此一来,最后录取的结果好象是自家人收自家人,名校收名校学生。但这个过程是公正和公平的,结果必将公正和公平。 狭路相逢勇者胜。问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自己的正确努力和合理付出。而非这些托词或貌似有理有据的理由。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